跳至內容

阿根廷海軍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根廷共和國海軍
Armada de la República Argentina
阿根廷海軍軍徽
存在時期1810年5月25日年至今
國家或地區 阿根廷
部門海軍
規模18,368 (2018)[1]
直屬阿根廷國防部
主基地貝爾格拉諾海軍基地
進行曲海軍進行曲[2]
紀念日5月17日(海軍日)[3]
參與戰役
網站argentina.gob.ar/armada
標識
艦艏旗
海軍旗

阿根廷海軍(西班牙語:Armada de la República Argentina),全稱阿根廷共和國海軍,是阿根廷武裝部隊中的海軍。艦艇名以ARA作為前綴。

阿根廷海軍主要由4個分部組成:海上艦隊,海軍陸戰隊,海軍航空兵和潛艇部隊。它由海軍總參謀部指揮,向阿根廷國防部報告。阿根廷武裝部隊的總司令為國家總統[4][5]

編制

[編輯]

阿根廷海軍受阿根廷國防部領導,由國家總統擔任武裝部隊總司令。[5]海軍總參謀部負責領導和管理阿根廷海軍的機構,其總部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自由大廈西班牙語Edificio Libertad。貝爾格拉諾海軍基地是阿根廷海軍的主基地,毗鄰蓬塔阿爾塔,它也是訓練和入伍司令部所在。[6]

在訓練和入伍司令部下,阿根廷海軍擁有4個作戰司令部和3個海軍區,分別為:[7][8]

海上艦隊

[編輯]

阿根廷海上艦隊司令部下轄:驅逐艦師(4艘布朗海軍上將級),護衛艦師,兩棲和後勤司令部。此外還配有艦隊海軍陸戰隊和艦上航空大隊。

驅護艦艇

[編輯]

在阿根廷海軍中,將「布朗海軍上將級」標記為驅逐艦(destructore),但其配置和國際上通常認定的巡防艦(frigate)類似。

級別 照片 產地 艦名 排水量 備註
驅逐艦
布朗海軍上將級驅逐艦
(MEKO 360)
ARA Sarandi  德國 布朗海軍上將號(D-10)
阿根廷號(D-11)
海倫娜號(D-12)
薩蘭迪號(D-13)
3,600 噸
護衛艦
埃斯波拉級護衛艦
(MEKO 140)
ARA Robinson  德國
 阿根廷
埃斯波拉號(P-41)
羅薩萊斯號(P-42)
斯皮羅號(P-43)
帕科號(P-44)
魯濱遜號(P-45)
戈麥斯-羅卡號(P-46)
1,790 噸 德國設計
阿根廷建造
德拉蒙德級英語Drummond-class corvette ARA Drummond (P-31)  法國 德拉蒙德號(P-31)
格里科號(P-32)
格蘭維爾號(P-33)
1,170 噸
近海巡邏艦
追風級護衛艦
(OPV 90)
 法國 Bouchard (P-51)
Piedrabuena (P-52)
Almirante Storni (P-53)
Bartolomé Cordero (P-54)
1,650 噸 [9][10][11][12]

支援船隻

[編輯]
級別 照片 產地 艦名 排水量 備註
42型驅逐艦改型 ARA Hércules (B-52)  英國 大力神號導彈驅逐艦(B-52) 4,100 噸 多用途運輸艦
曾擬於2020年退役[13],但至今仍在運作
南海岸級英語Costa Sur-class cargo ship  阿根廷 比格爾海峽號(B-3)
聖布拉斯灣號(B-4)
合恩角號(B-5)
10,894 噸 貨船

已除役或被擊沉艦艇

[編輯]

按照艦艇類型列出了阿根廷海軍歷史上已經除役或被擊沉的大型船隻,包括航母、戰列艦等等:

級別 照片 艦名 入役年份 除役或擊沉年份
航空母艦
巨像級航空母艦 獨立號(V-1)
5月25日號航空母艦(V-2)
1959
1969
1970
1993
戰列艦
鐵甲艦 布朗海軍上將號 1881 1932
自由級岸防艦 自由號
獨立號
1892
1893
1946
里瓦達維亞級戰列艦
無畏艦
里瓦達維亞號
莫雷諾號
1915 1957
驅逐艦
42型驅逐艦 聖三一號導彈驅逐艦 1980 2004
巡洋艦
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 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 1951 1982

海軍航空兵

[編輯]

歷史

[編輯]
超級軍旗在進行空中加油

1916年2月11日,阿根廷海軍航空兵建立。1949年,建立了直升機中隊。[14]1955年6月,參加了旨在推翻胡安·裴隆總統的未遂政變,參加了五月廣場的轟炸,並攻擊了阿根廷總統府和陸軍總部解放者大廈。1959年6月8日,海航一架T-6德州佬式教練機進行了在海軍獨立號航母英語ARA Independencia (V-1)上的首次降落。[15]1962年,兩架海軍航空兵C-47運輸機降落在南極點[16]

阿根廷海軍航空兵參與了1962-1963年阿根廷軍隊內部派別武裝鬥爭西班牙語Azules y Colorados。1963年4月2日,Punta Indio航空基地起飛的海航飛機攻擊了陸軍第8坦克騎兵團。次日,阿根廷空軍轟炸了Punta Indio航空基地,隨後陸軍佔領了屬於海軍航空兵的Punta Indio基地。[17][18]其還參與了骯髒戰爭,並參與執行了臭名昭著的死亡飛行[19]

海軍航空兵參與了馬島戰爭,組建了海軍航空第80特遣部隊。特遣部隊共裝備有各式飛機60架,從巴塔哥尼亞的航空基地和5月25日號航空母艦起飛執行任務。其超級軍旗攜帶飛魚導彈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大西洋號運輸船英語SS Atlantic Conveyor,其A-4天鷹式攻擊機參與了擊沉熱心號巡防艦英語HMS Ardent (F184)高雲地利號導彈驅逐艦的行動。[20]馬島戰爭期間,共4名海軍飛行員喪生,14架海軍飛機因各種原因損失。阿根廷是唯一個在海灣戰爭中派遣軍艦的南美國家,海軍航空兵的雲雀III型直升機和運輸機參與了行動,1998年,阿根廷取得了美國主要非北約盟友的地位。[21]

現役

[編輯]
布朗海軍上將號上的空客Fennec直升機

目前阿根廷海軍航空兵下轄3個航空隊,分別為:

  • 海軍第1航空隊(FAE1),使用位於拉布拉他附近的Punta Indio航空基地
  • 海軍第2航空隊(FAE2),使用位於布蘭卡港附近的Espora航空基地
  • 海軍第3航空隊(FAE3),使用位於特雷利烏附近的Marcos A. Zar航空基地

阿根廷海軍航空兵裝備有TC-12休倫運輸機[22]S-2搜索者巡邏機[23][24]P-3B獵戶座海上巡邏機[25]比奇空中國王B200[26]PC-6英語Pilatus PC-6 Porter[27]T-34教練機[28]等固定翼飛機。

此外還擁有SH-3海王直升機[29]空客直升機AS550/555(Fennec)[30]、以及阿根廷自製的無人機。

海軍陸戰隊

[編輯]
阿根廷海軍陸戰隊的LVTP-7兩棲戰車

1879年,海軍陸戰隊建立。1955年6月,參加了旨在推翻胡安·裴隆總統的未遂政變,當時海軍陸戰隊第4營試圖進攻阿根廷總統府,但被忠於政府的部隊擊退。次日胡安·裴隆下令解散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海軍陸戰隊於1969年重建。[31]

阿根廷海軍陸戰隊中的主要作戰單位有:[32][33][34]

  • 艦隊海軍陸戰隊(FAIF),其對海上艦隊司令部(COFM)負責,由原海軍陸戰隊第1旅和兩棲支援部隊合併而成。
  • 南方海軍陸戰隊(FAIA),其對南部海軍區(ANAU)負責,下轄兩個營和一個支隊。
  • 海軍陸戰隊第3營(BIM3),其對河域軍區(ANFL)負責,專門從事大型河流和三角洲的兩棲作戰。

阿根廷海軍陸戰隊擁有ERC-90 Sagaie輪式步兵戰車、LVTP-7兩棲戰車、Panhard裝甲運兵車(噴水推進版)等裝甲車輛。此外還擁有輕型多用途車英語Military light utility vehicle、卡車、榴彈炮、充氣艇和汽艇等大型裝備。


潛艇部隊

[編輯]

阿根廷潛艇以阿根廷省份命名,名稱以"S"開頭。總部位於馬德普拉塔海軍基地。

歷史

[編輯]

1927年,阿根廷與意大利造船廠簽訂了3艘潛艇建造合同。首艘潛艇於1933年抵達阿根廷,潛艇部隊正式成立。[35]按照潛艇接收批次,阿根廷潛艇部隊自建立起擁有如下潛艇:

  • 批次一:聖大非號(S-1),聖地亞哥-德爾埃斯特羅號(S-2),薩爾塔號(S-3)。意大利造,其中首艇於1933年接收。
  • 批次二:聖大非號(S-11),聖地亞哥-德爾埃斯特羅號(S-12)。美國巴勞鱵級潛艇二手轉移,其中首艇於1960年接收。
  • 批次三:聖大非號(S-21),聖地亞哥-德爾埃斯特羅號(S-22)。美國巴勞鱵級潛艇二手轉移,其中首艇於1971年接收。聖大非號(S-21)在馬島戰爭中被英軍俘獲並鑿沉。
  • 批次四:薩爾塔號(S-31),聖路易斯號(S-32)。西德和阿根廷共同建造的209級潛艇,其中首艇於1974年接收。聖路易斯號(S-32)參加了馬島戰爭並在英國的反潛作戰中倖存下來,其曾迫使英國皇家海軍放棄了兩架在海上拋錨的韋斯特蘭海王直升機英語Westland Sea King[36][37]
  • 批次五:聖克魯斯號(S-41),聖胡安號(S-42)。西德造TR-1700級潛艇英語TR-1700-class submarine,其中首艇於1984年接收。聖胡安號(S-42)2017年沉沒。[38][39]

現役

[編輯]

近年來阿根廷潛艇部隊缺乏維護和訓練。[40]截至2020年,所有潛艇均無法使用。

級別 照片 產地 艦名 排水量 備註
TR-1700級英語TR-1700-class submarine  德國 聖克魯斯號(S-41) 2,264 噸 到2020年已不運作[41][42]
薩爾塔級
(209級)
 德國 薩爾塔號(S-31) 1,248 噸 到2020年已不運作[4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Argentina hace publica la cantidad de personal militar en sus fuerzas. zona-militar.com. 2018-03-19 [2018-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8). 
  2. ^ From the 1936 movie La muchachada de a bordo composed by Manuel Romero and Abraham Soifer
  3. ^ ¿Qué hecho originó el Día de la Armada Argentina?. La Nación. 2019-05-17 [2022-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5). 
  4. ^ Red de Seguridad y Defensa de América Latina (編). Atlas Comparativa de la Defensa en América Latina y el Caribe. Buenos Aires. 2016: 114. ISBN 978-987-4128-00-3. 
  5. ^ 5.0 5.1 Ministerio de Defensa (編). Libro Blanco de la Defensa 2015. 2015: 62. ISBN 978-987-3689-25-3. 
  6. ^ Poder Naval Integrado. Argentina.gob.ar. [2019-12-01]. 
  7. ^ Ministerio de Defensa (編). Libro Blanco de la Defensa 2015. Buenos Aires. 2015: 83-84. ISBN 978-987-3689-25-3. 
  8. ^ Organigrama. Armada Argentina. [2020-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8). 
  9. ^ Argentine Navy receives the fourth OPV Bartolomé Cordero. [2022-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7). 
  10. ^ Groizeleau, Vincent. A Concarneau, la marine argentine réceptionne le patrouilleur Piedrabuena需要付費訂閱. Mer et Marine. 2021-04-14 [2021-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French). 
  11. ^ 存档副本. [2022-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1). 
  12. ^ del Carmen Francès, Maria; Bartolomé Piedrabuena, Mercedes. Comment on devenait inspecteur des pharmacies en Espagne au XVIIIe siècle. Revue d'histoire de la pharmacie. 1985, 73 (264): 31–33. ISSN 0035-2349. doi:10.3406/pharm.1985.2398. 
  13. ^ El retroceso operacional de la Armada Argentina en la últimas décadas. 2021-08-03 [2022-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4). 
  14. ^ Efemérides Navales (PDF). Departamento de Estudios Históricos Navales. 2014 [2022-05-2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4-02). 
  15. ^ North American AT-6/SNJ Texan. [2022-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3). 
  16. ^ Primera expedición argentina al Polo Sur (PDF). Boletín del Centro Naval. 2011 [2022-05-29]. ISSN 0009-012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6-03). 
  17. ^ 1963: militares, entre azules y colorados. El Día. [2022-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7). 
  18. ^ Azules y Colorados, un conflicto estéril. [2022-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4). 
  19. ^ Aviones de la muerte. Pagina 12. [2010-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4). 
  20. ^ HMS Ardent Falklands War 1982. YouTube. [2014-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1). 
  21. ^ Overview of U.S. Policy Toward South America and the President's Upcoming Trip to the Region. [2014-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9). 
  22. ^ 存档副本. [2022-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2). 
  23. ^ 存档副本. [2022-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0). 
  24. ^ 存档副本. [2022-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5). 
  25. ^ 存档副本. [2022-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3). 
  26. ^ Beechcraft King Air 200/Cormoran – Aviación Naval Argentina. Aviación Militar Argentina. [2016-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1). 
  27. ^ Fairchild-Hiller PC-6B1A-H2 Turbo Porter de la Armada Argentina. Aviación Militar Argentina. [2016-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8). 
  28. ^ Beechcraft T-34C-1 Turbo Mentor. Aviación Militar Argentina. [2016-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3). 
  29. ^ 存档副本. [2022-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5). 
  30. ^ Eurocopter AS 555SN Fennec 2 en el Comando de la Aviación Naval Argentina. Helis.com. [2016-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9). 
  31. ^ Historia. Armada Argentina. [2022-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1). 
  32. ^ Ministerio de Defensa de la Nación (編). Libro Blanco de la Defensa 2015. 2015: 84. ISBN 978-987-3689-22-2. 
  33. ^ Unidades (Infantería de Marina). Armada de la República Argentina. [2022-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1). 
  34. ^ Organización (Infantería de Marina). Argentina.gob.ar. [2022-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8). 
  35. ^ Unidades de la Fuerza de Submarinos. Argentina.gob.ar. [2020-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7). 
  36. ^ UK Military Aircraft Losses - 1982. Wolverhampton Aviation Group. [2020-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8). 
  37. ^ Howard, L.; Burrow, M. & Myall, E. Fleet Air Arm Helicopters since 1943. Staplefield. 2011: 239. ISBN 978-0-85130-304-8. 
  38. ^ Ocean Infinity Locates the Missing Argentinian Submarine, ARA San Juan. Ocean Infinity. 2018-11-17 [2018-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8). 
  39. ^ ARA San Juan: Search locates 5 objects with potential links to missing sub. Buenos Aires Times. 2018-09-14 [2018-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6). 
  40. ^ Argentine navy short on spares and resources for training and maintenance. Mercopress. 2012-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5). 
  41. ^ Estiman que la llegada del próximo submarino operativo para Argentina demoraría de cinco a seis años. Neustromar.org. 2020-09-08 [2021-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Spanish). 
  42. ^ A. Rossi (Argentina): "Argentina tiene que tener una Fuerza Aérea con aviones supersónicos (2). infodefensa.com. 2020-12-23 [2021-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9) (Spanish). 
  43. ^ De Vedia, Mariano. El Gobierno negocia con Noruega la compra de un submarino. La Nacion. 2020-01-26 [2021-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8) (Span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