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書院
39°53′28″N 116°24′40″E / 39.8910869°N 116.4109744°E
金台書院 | |
---|---|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東城區崇文門外東曉市街203號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清 |
編號 | 3-97 |
認定時間 | 1984年5月24日 |
金台書院,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崇文門外東曉市街203號,是清朝創建的一座書院。[1]
簡介
[編輯]金台書院的前身是清朝康熙年間的「首善義學」。清朝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順天府尹錢晉錫設大興縣、宛平縣兩縣的義學,稱為「首善義學」。首善義學設在北京南城的金魚池一帶的「洪莊」,是降清的明朝將領洪承疇的賜園。學生均為兩縣的貧困學童。首善義學成為北京歷史上第一個義學,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1]康熙帝特賜御書「廣育群才」匾額。[2]
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首善義學經大規模修繕擴建,更名為「金台書院」,直屬順天府管理,生源主要為京師及各省準備參加會試、殿試的舉人、貢生,順天府童生也可入學。清朝設立書院,最初是在各省省會,後來各府、州、縣也設立書院。清朝書院多以考課為主,為科舉的預備場所,金台書院設在京師,遂名聞全國。[1]
金台書院設學長一人,學副二人,上舍六人,內課十六人,外課二十人,附課無定額。[1]康熙年間的舉人王源、雍正年間的進士陳兆崙都曾擔任金台書院的學長。[3]金台書院設有官課與師課,教學內容是經書義理、八股文章、臨摹法帖等等。每逢朔望日考試,成績優良者可以受到資助。[1]陸潤庠曾在金台書院備考,後來在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狀元,為此曾經為金台書院題匾額,匾文為「狀元」二字(此匾在文化大革命時丟失),當地居民遂俗稱金台書院為「狀元府」。[1][4]
清朝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金台書院重修,光緒五年(1875年)再次重修。經過重修,書院的面貌大為改觀。門前形成了扇面形的掛瓦影壁作為屏障,門口設有石雕臥獅。官廳正中有垂花門樓,全部採用木料雕裝鑲嵌,油飾彩畫。東西文場寬敞明亮,且帶有迴廊,場內添加桌椅。[2]
清朝光緒三十二年(1909年),「金台書院」因為朝廷廢科舉而停辦,改辦「公立順直中學堂」。民國四年(1915年),京師公立第十六初高級小學校遷入金台書院址,此後該小學歷經變遷,多次更名。1934年更名為北平市立東曉市小學校。1945年更名為北平市立第十二區中心國民小學校。1949年更名為北京市第九區中心小學校。1954年更名為北京市崇文區第一中心小學校。1973年更名為北京市崇文區東曉市小學校。2000年更名為北京市崇文區金台小學。[3]2011年,又更名為北京市東城區金台書院小學。[5]
金台書院有房屋64間,其中包括聚會、講學、備考的講堂30間。1984年,金台書院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1983年和1986年,佔用金台書院的小學先後兩次對校舍進行修繕、改建、擴建。[2]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金台書院——北京史上最早的學校,金台書院小學,2008年1月11日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年1月6日,.
- ^ 2.0 2.1 2.2 金台书院简介,人民网,2008年03月17日. [2014年1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4月7日).
- ^ 3.0 3.1 書院變遷,金台書院小學,2008年1月11日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年1月6日,.
- ^ 書院名人,金台書院小學,2008年1月11日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年1月6日,.
- ^ 金台小學更名金台書院小學,數字東城,2011年09月1日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