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圖阿拉城
赫圖阿拉故城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 |
分類 | 古遺址 |
時代 | 明代 |
編號 | Ⅰ-50 |
認定時間 | 2006年 |
赫圖阿拉城(滿語:ᡥᡝᡨᡠ
ᠠᠯᠠ,轉寫:Hetu Ala),亦作赫圖阿喇、黑禿阿喇、黑圖阿拉等,「赫圖阿拉」為滿語「橫崗」之意,是指女真族首領努爾哈赤在今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老城村境內建國稱汗的第一個都城。1622年努爾哈赤遷都遼陽築新城後,始稱赫圖阿拉為老城。1634年皇太極下令將漢名改為興京(滿語:ᠶᡝᠨᡩᡝᠨ
ᡥᠣᡨᠣᠨ,穆麟德轉寫:yenden hoton)[1]。2006年,以赫圖阿拉故城之名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編輯]赫圖阿拉城始建於1603年,城址位於今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東3公里,在蘇子河與二道河匯合處東南的一處台地上。城址東南依白岔山,西隔二道河與煙囪山相望,南連羊鼻子山,北隔蘇子河與腰嶺山相對。全城依山而築,壘土為郭,三面環水,一面靠山,具有萬山朝拱、易守難攻之勢。
構造
[編輯]赫圖阿拉城為一城一郭。內城周五里,外城周十里,城內地勢南高北低,四周築有高高的城垣。《籌遼碩畫·東夷傳》記載:「內城高七丈,雜築土石,或用木值橫築之城上,環置射箭穴豆,狀若女牆,門皆用木板。內城居其親戚,外城居其精悍卒伍,內外見居人家約上萬戶。北門外則鐵匠居之,專治鎧甲。南門外則弓人、箭人居之,專造孤矢。東門外則有倉廒一區,共計一十八照,每照各七八間,乃是貯谷之所」。赫圖阿拉城共有九門,南三門、北三門、東二門、西一門。外城平面呈圓角方形,周長5230米。內城因山就勢建於橫崗之上,周長為2027米,內城佔地24.6萬平方米。城內尊號台(俗稱金鑾殿)、望樓址、協領衙門、民衙門(俗稱「大獄」)、八旗衙門、昭忠寺、劉公祠、城隍廟、關帝廟、文廟、魁星樓、狀元橋、駙馬府、古井、教場(俗稱點將台)、鎧甲廠、弓矢廠及倉廒址等主要遺蹟尚存。城內出土遺物有鐵刀、鐵削、矛、馬鐙、鐵鏃、鐵頭盔;青花瓷碗、碟、盤;板瓦、角瓦、滴水、磚等。[1]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中國城市綜合實力五十強叢書·撫順市》編委會 (編).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丛书·抚顺市》>第三章 综合实力>第十八节 旅游风光>赫图阿拉城 第1版. 北京: 中國城市出版社. 1994年3月1日: 第128頁. ISBN 9787507406412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