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來街
象來街,是北京市西城區的胡同,後併入宣武門西大街。象來街同時也是一個地名,所指範圍可包括附近幾條街道。
簡介
[編輯]象來街原是宣武門西大街北側的一條胡同,西通鬧市口南街,向東再折向南,通向宣武門西大街[1][2]。
象來街的得名和舊時設在今新華社社址處的象房有關。明朝在宣武門內西城牆北側設象房,用來馴養大象。明朝《工部志》記載:「象房,弘治八年修。」明朝張爵《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中提到「宣北坊有馴象所營」,但未提到象來街。清朝朱一新《京師坊巷志稿》記載:「象房橋,西溝沿水由此出水關入護城河。」並提到有條「象來街」,但無其他信息[1]。
中華民國時期陳宗蕃編著的《燕都從考》記載:「自宣武門大街而西,為宣武門內西城根,東曰象房橋,眾議院、參議院在焉。眾議院今為法學院,參議院今為法政學院。眾議院之西,原為大明濠,自宣武門外入水關,南北貫阜成門大街以達於西直門大街之橫橋,今由城根至阜成門之一段,已平為馬路,曰溝沿大街……自溝沿大街以西象房橋以北為沈家街(《順天府志》稱為溫家街),為象來街。」可見象來街在象房橋以北,溝沿大街(今佟麟閣路)以西[1]。
明朝《萬曆野獲編·卷二十四·風俗》中的「六月六日」條記載了象房,其中寫道:
【六月六日】六月六日本非令節,但內府皇史宬曬暴列聖實錄,列聖御製文集諸大函,則每歲故事也。至於時俗,婦女多於是日沐發,謂沐之則不皋不垢。至於貓犬之屬亦俾浴於河,京師象只皆用其日洗於郭外之水濱,一年惟此一度,因相交感,牝仰牡俯,一切如人,嬲於波良中,畢事精液浮出,腥穢因之漲膩,居人他處遠汲,必旬日而始澄澈。又憎人見之,遇者必觸死乃已。間有點者預升茂樹濃陰之中,俯首密窺,始得其情狀如此。又象性最警,入朝遲誤,則以上命賜杖,必伏而受棰如數,起又謝恩。象平日所受祿秩,俱視武弁有等差,遇有罪貶降,即退立所貶之位,不復敢居故班。排列定序,出入綴行,較人無少異,真物中之至靈者。穆宗初登極,天下恩貢陛見,朝儀久不講,諸士子欲瞻天表,必越次入大僚之位,上玉色不怡,朝退欲行譴責,賴華亭公婉解之而止。時謂明經威儀,曾群象之不若。象初至京,傳聞先於射所演習,故謂之演象所。
而錦衣衛自有馴象所,專管象奴及象只。特命錦衣指揮一員提督之,凡大朝會役象甚多,及駕輦馱寶皆用之,若常朝則止用六隻耳。遇有疾病不能入朝,則倩下班暫代,象奴牽之彼房,傳語求替,則次早方出。又能以鼻作觱栗銅鼓諸聲,入觀者持錢畀象奴,如教獻技,又必斜睨奴受錢滿數,而後昂鼻俯首,鳴鳴出聲,其在象房間亦狂逸,至於撤屋倒樹,人畜遇之俱糜爛。當其將病,耳中先有油出,名曰山性,發則預以巨繚糜禁之。亦多畏寒而死者,管象房緹帥申報兵部,上疏得旨,始命再驗發光祿寺,距其斃已旬余。穢塞通衢,過者避道,且天庖何嘗需此殘臠。京師彌文,大抵皆然。
大意是說,每年農曆六月六日,在北京的大象都被帶到城外的水邊沐浴,同時交配。自南方進貢來的大象初到北京,便被帶到射所(也就是演象所)演習。錦衣衛也設有獨立的馴象所,派錦衣指揮一員為提督,由象奴訓練大象。舉行慶典時,大象被牽至皇宮,有的駕車、有的馱寶。一般的朝會只用6隻大象。象房並非完全封閉,只要有錢便可以來看象奴的馴象表演,象奴從觀眾手中收錢收得足夠了,便讓大象昂起鼻子,用鼻子發出類似吹奏觱篥、敲擊銅鼓的聲音。象房的大象有時會發狂。冬天北京寒冷,不少大象被凍死,由於官僚體制的拖延,其屍體很長時間得不到處理而腐爛[1]。
明朝姚旅在《露書》中記載,朝會開始前,大象由象奴帶領,有序排列,依次吃送來的草料。待鐘鳴鞭響,大象便按爵位高低排成行,等候百官入宮。隨後大象們將鼻子相互勾連,守住大門[1]。
《天咫偶聞》記載,「象房,在宣武門內,明之舊也。咸豐已來,滇南久亂,朝班無象者十餘年。至同治戊辰,雲南底定,緬甸始復貢象七隻。余庚辰入都,曾往觀之。至甲申春,一象忽瘋,擲玉輅於空中,碎之,遂逸出西長安門。物遭之碎,人遇之傷。擲奄人某於皇城壁上如植。西城人家,閉戶竟日,至晚始獲之。從此象不復入仗,而相繼斃矣,京師遂無象。」意思是說,清朝咸豐年間以來,由於雲南省連年戰亂,在十餘年間無象只進貢到北京。到同治七年(1868年)平定雲南叛亂後,緬甸又向清朝進貢七隻大象。光緒十年(1884年),這七隻大象里的一隻突然發脾氣,將它牽引的「玉輅」(皇帝乘坐的車)甩到空中擊碎,跑出西長安門,毀壞財物並傷人,還用鼻子將一名太監捲起,拋到北京皇城的城牆上。住在西城的百姓嚇得一天沒敢出家門,直到當晚才將這隻大象捕獲。此後清廷的鑾駕停止使用大象,原有大象相繼死亡,後來北京的象房裏就再無大象了[1]。
過去象來街北側是平房居民院,南側不遠是北京內城南城牆。1950年代,殘破的城牆上長滿野草和酸棗,還有各色野花,是象來街孩子們的樂園。城牆以南是護城河,孩子們到護城河裏撈魚蝦玩[1]。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象來街起初仍然沿用,有象來街1號至10號以及甲10號共11個院。不久,象來街被併入宣武門西大街,成為宣武門西大街北側的一條岔路。象來街上各院的門牌號也都換成了宣武門西大街的門牌號,例如象來街9號院改成了宣武門西大街111號院。隨着象來街兩側建起樓房,原先象來街上的老院落只剩下這個宣武門西大街111號院。2012年,宣武門西大街111號院也被拆遷,象來街上已沒有老院落和老居民。如今,原象來街的南側是三棟高層居民樓,樓南便是宣武門西大街的主路;原象來街的北側是一些多層樓房,駐有幾個單位,中段北側有東智義胡同[1][2]。
象來街除了是胡同名之外,還逐漸成為這一帶的地名,泛指今長椿街路口(即長椿街和宣武門西大街的交叉路口)。1969年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地圖上,在今長椿街路口處,是公交9路車終點站「象來街」站[2]。北京地鐵一期工程中,曾經決定設象來街站,後來該站定名為長椿街站而未採用象來街站的名稱。後來公交10路車在該十字路口處也設有「象來街」站。鬧市口大街建成後,2000年代公交10路車改線路,此站遷移到鬧市口大街南段的東側,更名為「長椿街路口北」站。過去以象來街為名的單位很多,後來逐漸減少,最後兩個是中國建設銀行宣武支行象來街儲蓄所(位於西便門內大街55號,天寧寺橋和西便門橋之間的南側)、象來街招待所(位於宣武門西大街14號樓下,長椿街路口以東,宣武門西大街南側)。2014年,中國建設銀行宣武支行象來街儲蓄所也消失了,只剩下象來街招待所一家單位延續使用象來街這一地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