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薛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薛善(?—?),字仲良河東郡汾陰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人,出自河東薛氏西祖第三房,北魏東魏西魏北周官員。

生平

[編輯]

薛善的祖父薛瑚是北魏河東郡太守,父親薛和是北魏南青州刺史[1]

薛善年少時出任司空府參軍事,升任儻城郡太守,轉任鹽池都將永熙三年(534年),魏孝武帝西遷關中,東魏將河東郡改為泰州,任命薛善擔任泰州別駕[2]。薛善家向來富有,僮僕有數百人。薛善的哥哥薛元信仗着財勢十分奢侈,每次宴會食用的菜餚都是極為豐盛,客人滿座,音樂舞蹈接連不斷。但是薛善卻獨能恭謹律己,生活簡樸,喜歡安靜[3][4]

大統三年冬十月(537年),高歡沙苑之戰中戰敗,留薛善的族兄薛崇禮守衛河東郡,宇文泰派遣派遣賀拔勝李弼渡過黃河圍攻蒲坂,薛崇禮堅守,西魏軍無法攻克城市。薛善對薛崇禮說:「高歡以武力犯上,致使君王流離。我和哥哥是衣冠子孫,世世代代受到國家給予的榮寵。如今大軍已經來臨,而哥哥還想給高氏效力。城破之日,腦袋被人送到長安,說是某某逆賊的頭顱,死後有靈,難道不會死有餘愧。不如早點歸附投降,雖然不足以表現卓越的節操,好歹可以保住性命。」薛崇禮猶豫不決。薛善堂弟薛馥的妹夫高子信為防城都督,守衛蒲坂城南面。高子信派遣薛馥來拜謁薛善說:「想要接應西魏軍隊,但恐怕力量不足。」薛善當即命令弟弟薛濟率領門生數十人,與高子信、薛馥等人殺掉守衛關卡的士兵,迎接西魏的軍隊,薛崇禮出逃,賀拔勝等人追上俘虜了他[5][6]。當時參與這一事件的人都被賞賜五等爵位,薛善認為被逆歸順,是臣子應做的事情,哪裏容許全家人都承受賜爵和封邑,於是和弟弟薛慎都堅決拒絕接受封賞[7]。宇文泰稱讚薛善,任命薛善為汾陰縣縣令。薛善才幹突出洞察政務,全郡的縣令中稱為第一。河東郡太守王羆稱讚薛善,命令薛善管理六個縣的政務[8][9]

薛善很快被徵召出任行台郎中。當時西魏計劃廣置屯田以便供應軍費,於是任命薛善出任司農少卿,兼領同州夏陽縣二十屯監。西魏又在夏陽各山區設置冶鐵,再度命令薛善擔任冶監,每個月役使八千人製造軍事器材。薛善親自管理指揮,還加以安慰撫恤,盔甲兵器打造的儘量鋒利,役使的人也沒有勞苦的感覺。薛善加通直散騎常侍,升任大丞相府從事中郎。朝廷追論薛善屯田的功勞,賜爵龍門縣子,薛善升任黃門侍郎,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又出任河東郡太守,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獲賜姓宇文氏北周六官建立,薛善出任工部中大夫,進爵博平縣公,很快出任御正中大夫,轉任民部中大夫[10][11]

周孝閔帝元年(557年),晉公宇文護執政,儀同齊軌對薛善說:「軍國各種大事,需要由天子處理,怎麼能由權臣控制。」薛善將這話告訴宇文護,宇文護因此誅殺齊軌。宇文護因為薛善忠於自己,引薦薛善出任中外府司馬[12],薛善又升任司會中大夫,輔助總管六府事務。薛善又加京兆尹,仍擔任司會,又外任隆州刺史,兼益州總管府長史,獲徵召出任少傅[13],在任內去世,虛歲六十七。朝廷贈予蒲虞勛三州刺史。周武帝因為薛善上告齊軌之事,定薛善諡號為繆公。薛善的兒子薛裒繼承爵位,官至高陽郡太守[14][15]

其他

[編輯]

薛善是一位佛教徒[16]

家庭

[編輯]

兄弟姐妹

[編輯]
  • 薛元信,東魏中堅將軍、儀同開府長史
  • 薛慎,北周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蕃部中大夫、淮南縣子
  • 薛濟
  • 薛氏,嫁北魏左將軍府中兵參軍元崇智

子女

[編輯]
  • 薛裒,北周高陽郡太守、博平縣公
  • 薛粹,隋朝介州長史[17]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周書·卷35》,出自令狐德棻周書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周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七》:薛善字仲良,河東汾陰人也。祖瑚,魏河東郡守。父和,南青州刺史。
  2. ^ 《周書校勘記·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七·二四》:魏孝武西遷東魏(攻)〔改〕河東(圍秦)〔為泰〕州以善為別駕 宋本「圍」作「為」。北史卷三六薛辯附從孫善傳作「魏改河東為秦州」。「秦州」與周書同為「泰州」之訛,已見本卷校記第一八條。周書雲東魏攻河東,北史則改郡置州。按這時河東為東魏所有,薛善也是東魏所任別駕,觀下文自明。東魏豈有「攻河東,圍泰州」之理。魏書卷一0六下地形志下秦州(應作泰州)條云:「神{鹿加}元年置雍州,延和元年改,太和中罷,天平初復,後陷。」東魏天平改元(五三四年)即在永熙三年孝武西遷後,雲「天平初復」,與薛善傳所云「改河東為泰州」,時間相符。宋本「為」字尚不誤,「改」已訛作「攻」。後人又改「為」作「圍」,以就文義,不知與事實大謬。今據北史改正。
  3. ^ 《周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七》:善少為司空府參軍事,遷儻城郡守,轉鹽池都將。魏孝武西遷,東魏(攻)〔改〕河東(圍秦)〔為泰〕州,以善為別駕。〔二四〕善家素富,僮僕數百人。兄元信,仗氣豪侈,每食方丈,坐客恆滿,弦歌不絕。而善獨供己率素,愛樂閒靜。
  4. ^ 《北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善字仲良。少為司空府參軍,再遷鹽池都將。孝武西遷,魏改河東為秦州,以善為別駕。善家素富,僮僕數百人。兄元信,仗氣豪侈,每食方丈,坐客恆滿,弦歌不絕;而善獨恭己率素,愛樂閒靜。
  5. ^ 《周書·卷二·帝紀第二》:遣左僕射、馮翊王元季海為行台,與開府獨孤信率步騎二萬向洛陽,洛州刺史李顯趨荊州,賀拔勝、李弼渡河圍蒲坂。牙門將高子信開門納勝軍。東魏將薛崇禮棄城走,勝等追獲之。
  6. ^ 《北史·卷九·周本紀上第九》:以左僕射、馮翊王元季海為行台,與開府獨孤信帥步騎二萬向洛陽。賀拔勝、李弼度河圍蒲坂。蒲坂鎮將高子信開門納勝軍,東魏將薛崇禮棄城走,勝等追獲之。
  7.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七》:東魏秦州刺史薛崇禮守蒲坂,別駕薛善,崇禮之族弟也,言於崇禮曰:「高歡有逐君之罪,善與兄忝衣冠緒餘,世荷國恩,今大軍已臨,而猶為高氏固守。一旦城陷,函首送長安,署為逆賊,死有餘愧。及今歸款,猶為愈也。」崇禮猶豫不決。善與族人斬關納魏師,崇禮出走,追獲之。丞相泰進軍蒲坂,略定汾、絳,凡薛氏預開城之謀者,皆賜五等爵。善曰:「背逆歸順,臣子常節,豈容闔門大小俱叨封邑!」與其弟慎固辭不受。
  8. ^ 《周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七》:大統三年,齊神武敗於沙苑,留善族兄崇禮守河東。太祖遣李弼圍之,崇禮固守不下。善密謂崇禮曰:「高氏戎車犯順,致令主上播越。與兄忝是衣冠緒餘,荷國榮寵。今大軍已臨,而兄尚欲為高氏盡力。若城陷之日,送首長安,雲逆賊某甲之首,死而有靈,豈不歿有餘愧!不如早歸誠款,雖未足以表奇節,庶獲全首領。」而崇禮猶持疑不決。會善從弟馥妹夫高子信為防城都督,守城南面。遣馥來詣善云:「意欲應接西軍,但恐力所不制。」善即令弟濟將門生數十人,與信、馥等斬關引弼軍入。時預謀者並賞五等爵,善以背逆歸順,臣子常情,豈容闔門大小,俱叨封邑,遂與弟慎並固辭不受。太祖嘉之,以善為汾陰令。善干用彊明,一郡稱最。太守王羆美之,令善兼督六縣事。
  9. ^ 《北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大統三年,齊神武敗於沙苑,留善族兄崇禮守河東。周文帝遣李弼圍之,崇禮固守不下。善密說崇禮,猶持疑不決。會善從弟馥妹夫高子信為防城都督,守城南面,遣馥來詣善,云:「意欲應接西軍,但恐力所不制。」善即令弟濟將門生數十人,與信、馥等斬關引弼軍入。時預謀者並賞五等爵。善以背逆歸順,臣子常情,豈容闔門大小俱叨封邑,遂與弟慎並固辭不受。周文嘉之,以善為汾陰令。善干用強明,一郡稱最。太守王羆美之,令善兼督六縣事。尋為行台郎中。
  10. ^ 《周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七》:尋征為行台郎中。時欲廣置屯田以供軍費,乃除司農少卿,領同州夏陽縣二十屯監。又於夏陽諸山置鐵冶,復令善為冶監,每月役八千人,營造軍器。善親自督課,兼加慰撫,甲兵精利,而皆忘其勞苦焉。加通直散騎常侍,遷大丞相府從事中郎。追論屯田功,賜爵龍門縣子,遷黃門侍郎,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除河東郡守,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賜姓宇文氏。六官建,拜工部中大夫,進爵博平縣公。尋除御正中大夫,轉民部中大夫。
  11. ^ 《北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時欲廣置屯田以供軍費,乃除司農少卿,領同州夏陽縣二十屯監。又於夏陽諸山置鐵冶,復令善為監,每月役八千人,營造軍器。善自督課,兼加慰撫,甲兵精利而皆忘其苦焉。遷大丞相府從事中郎。追論屯田功,賜爵龍門縣子。遷黃門侍郎,除河東郡守,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賜姓宇文氏。六官建,拜工部中大夫,進爵博平縣公。再遷戶部中大夫。
  12.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七》:周儀同三司齊軌謂御正中大夫薛善曰:「軍國之政,當歸天子,何得猶在權門!」善以告晉公護,護殺之,以善為中外府司馬。
  13. ^ 《北史校勘記·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一三》:征拜武威少府 周書卷三五薛善傳,「武威少府」作「少傅」二字。按周行六官,無少府官名。疑作「少傅」是。但「武威」二字不知從何衍出,疑尚有訛脫,今不改。
  14. ^ 《周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七》:時晉公護執政,儀同齊軌語善云:「兵馬萬機,須歸天子,何因猶在權門。」善白之。護乃殺軌,以善忠於己,引為中外府司馬。遷司會中大夫,副總六府事。加授京兆尹,仍治司會。出為隆州刺史,兼治益州總管府長史。征拜少傅。卒於位,時年六十七。贈蒲虞勛三州刺史。高祖以善告齊軌事,諡曰繆公。子裒嗣。官至高陽守。善弟慎。
  15. ^ 《北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時晉公護執政,儀同齊軌語善云:「兵馬萬機,須歸天子,何因猶在權門?」善白之,護乃殺軌。以善忠於己,引為中外府司馬,遷司會中大夫,副總六府事。加授京兆尹,仍行司會。出為隆州刺史,兼益州總管府長史。征拜武威少府。卒,贈三州刺史。帝以善告齊軌事,諡曰繆公。
  16. ^ 《辨證論·卷第四》:周使持節陝州都督行台郎中通直散騎常侍河東公宇文善。   公宇文善。字仲良。成童就學。傳衣百氏。弱冠登朝。逸轡千里。大統初於沙苑獻捷。舉河東之地。仗劍歸誠其宗。從鄉人並得開國。而大信正法畏懼將來。造像書經一生興福。
  17. ^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五上·列傳第一百三十五》:薛大鼎,蒲州汾陽人,周太子少傅博平公善孫也。父粹,隋介州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