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蕾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蕾絲花邊圖樣
Square "Sampler," 1800-1825, 布魯克林博物館
不知名的荷蘭畫家,《女人肖像》,17世紀 亞美尼亞國家美術館

蕾絲花邊(英語:lace)是一種以繁複精緻的,鏤空花紋為特點的紡織品,由製成,呈網狀。[1]以紗線相互打結、交錯、撚繞,而形成具有空花的布料,主要用於衣物的裝飾。有蕾絲風格的織品起源很古老,但真正的蕾絲花邊直到15世紀末才真正出現,剛開始是用來裝飾教會祭壇,因此成為修道院中的手工藝而開始發展,經手的設計精緻非凡,之後這樣的技術流傳至民間。在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的意大利大量生產了以裝飾衣物為目的的蕾絲,不過在當時依然是聖職者、王公貴族等一部份特權階級才能穿戴的奢侈品,在導入法國後成為主要產地,並受到細緻設計極受歡迎的洛可可風格的影響下,無論是技術方面還是樣式種類都進入了最盛期。 16世紀起在西歐廣泛流行,並逐漸傳遍世界。

早期一般使用金線銀線亞麻布絲綢尼龍製作,現在花邊多為棉線製,雖然亞麻布和絲線仍然是可用的,人造花邊可用合成纖維製成。一些現代藝術家用細銅絲或銀絲代替線來製作花邊。大致分為手織、機器織物這兩種,但依使用的技法不同又可往下細分,而且在現今歐洲仍舊殘留不少因時代、地點而各有特色的圖案與名稱。

詞源

[編輯]

蕾絲這個詞來自中古英語,來自古法語las, noose, string,亦來自通俗拉丁語*laceum,來自拉丁語laqueus, noose;引誘,誘捕可能或誘捕相似(probably akin to lacere, to entice or ensnare)。[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Lace. The Free Dictionary. [23 Ma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0).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Eleventh Edition. 1911.

外部連結

[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蕾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