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性交易產業
賣淫業,在蒙古國是非法的[1]但在某些地區普遍存在。[2][3]據抗擊愛滋病、結核病和瘧疾全球基金組織估計,2006年該國約有19,000名性工作者。[4]蒙古的許多婦女因貧窮而轉向賣淫。[3]
性販運[5]和兒童賣淫,包括兒童性旅遊[6]是該國的一大問題。
概觀
[編輯]雖然非法,蒙古的賣淫活動正在增加,部分原因是採礦業不斷增長。[3]
在首都烏蘭巴托,賣淫以前集中在烏蘭巴托酒店前的公園,大多數富有的西方人在這里居住。近年來,它已進入卡拉OK酒吧,酒店,桑拿浴室和按摩院。[3]女性活動家聲稱,這個城市有數百個這樣的地方。雖然警察偶爾會進行突擊搜查,但通常不會受到執法部門的干擾。[2]
在南戈壁省的銅礦和塔溫陶勒蓋煤礦因僱用的男性人數增加導致這些地區性工作者人數大幅增加。[3]
沿着通往中國邊境的主要高速公路,卡車司機用柴油交換進行性交易。高速公路沿線活動的妓女被稱為「柴油女孩」。[3]
蒙古國婦女在北京的酒吧和邊境的貿易城鎮二連浩特的妓院工作。由於蒙古公民可以在中國停留三十天而無需登記或需要簽證,因此許多妓女已經在那裏待了很多年並且每月一次返回蒙古。[來源請求]
性健康
[編輯]由於法律情況,該國的性工作在地下,性工作者幾乎無法獲得性健康服務。[3]性工作者中性病傳播感染率很高,其中30%患有梅毒。[7]國家愛滋病基金會擔心愛滋病毒傳播會加速。[3]
性旅遊
[編輯]性旅遊也發生在蒙古。警方報告說,有1,500名婦女和青少年在酒吧,按摩院和酒店工作,為外國人和遊客提供服務。[6]
日本和韓國遊客在該國從事兒童性旅遊。[5]所涉及的兒童經常有家庭共謀。[5]
人口販運
[編輯]蒙古國是婦女和遭受性交易的兒童的來源國和目的地國。[5]其中一個主要目的地是中國,在那裏,受害者被強逼賣淫以將人口走私者的「費用」還給他們以便將他們送到國外。[8]婦女和女孩在蒙古按摩院,酒店,酒吧和卡拉OK俱樂部遭受性販運。
婦女在與中國男子(也可能韓國人,但如今較少發生)進行商業假結婚後遭受強迫賣淫。販運者有時會使用毒品,欺詐性社交網絡,在線工作機會或英語課程來誘使蒙古受害者受性販運之害。許多來自農村牧區和經濟貧困地區的受害者在烏蘭巴托和邊境地區遭受性販運。[5]
蒙古南部採礦業的持續發展導致國內和國際移民的增加,增加了販運的風險,特別是在中蒙邊境。年輕婦女面臨被運送煤炭等待越境的卡車司機賣淫的風險。一些蒙古兒童有時會遭受性販運,家人往往是共謀。以前的報導稱,蒙古官員的腐敗行為阻礙了政府的反販運措施。[5]
參考文獻
[編輯]- ^ Sex Work Law - Countries. Sexuality, Poverty and Law. [2022-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9) (英語).
- ^ 2.0 2.1 The Legal Status of Prostitution by Country. ChartsBin. [27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31).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Mongolia mining success brings booming sex trade. Arabs Today. 11 July 2011 [27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8) (歐洲西班牙語).
- ^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Children in Mongolia 2014 (PDF). UNICEF. [27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01-28).
- ^ 5.0 5.1 5.2 5.3 5.4 5.5 Mongolia 2017 Trafficking in Persons Report.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7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3 July 2017). 本文含有此來源中屬於公有領域的內容。
- ^ 6.0 6.1 Executive summary Mongolia (PDF). ECPAT. [27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01-28).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ecpat」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Active syphilis among sex workers - Percent, 2016. www.aidsinfoonline.org. UNAIDS. [22 Jul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3 July 2018).
- ^ "Mongolia". Trafficking in Persons Report 2010. U.S. Department of State (June 14, 2010). 本文含有此來源中屬於公有領域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