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位繼承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d/Zh_conversion_icon_m.svg/35px-Zh_conversion_icon_m.svg.png)
英國皇位繼承 |
---|
![]() |
相關法律 |
現時繼位順序 |
英國和其他英聯邦王國君主繼承由英國和其他英聯邦王國共同的皇位繼承規則確定,由數部原為英國立法的法律構成,現在也成為其他英聯邦王國法律的一部分。按照現代的英聯邦王國憲政慣例,皇位繼承規則須由所有王國共同商定並分別立法才可更改。
根據2011年各王國商定的新修正案,在各王國完成立法程序後皇位繼承的基本原則將從男性優先長子繼承制改為長子女繼承制;即從威廉王子的後代開始,無論是兒子或女兒都嚴格按照長幼繼承皇位成為繼承人,這使得威廉王子家族的機會更大一些,哈利王子家的男丁繼承資格也會往後延。而新法的推動則是為了性別平等,男性子嗣不再在繼承皇位上相較女性成員享有優先特權,而是男女皆有平等機會。除此基本原則之外,皇位繼承規則還包括《1701年嗣位法令》所訂定的規則:即皇位應該傳給漢諾威選侯夫人索菲婭的有血緣關係的後代,而且繼承者不得是天主教徒。一些人認為該規定與英國其他法律中禁止宗教歧視的條款有衝突。不過實際上,絕大多數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都是基督教新教徒,而且在公開場合都大多宣稱自己是聖公會成員,因此暫時沒有產生問題。此法令還規定繼承人也不得嫁娶天主教徒,但此規定也將在最近一次修正完成後被取消。此外該法令還規定,皇位繼承是由議會通過立法來決定,君主本人無權左右皇位繼承順序。
2011年10月28日,在澳洲珀斯舉行的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上,與會英聯邦王國首腦同意更改《1701年嗣位法令》,皇室成員無論男女都將能擁有同等繼承權,不過這只會對查理斯三世的後代產生影響,並不改變已有的皇位繼承順序,而2018年威廉王子與夫人誕下第三個孩子路易王子,其排名位於其姊莎樂公主之後,則是這個修改首次實際反映到前列的繼承順序中。同時皇室成員不得與天主教徒結婚的禁令也被廢除,但君主本人還必須是新教徒。以上修訂得到各英聯邦王國按照本國憲政要求立法或確認後,《2013年皇位繼承法令》於2015年正式生效。[1]
繼承順序
[編輯]由於歐洲各國皇室通婚,很多歐洲國家的君主和皇室成員也有權繼承英國皇位,而且超過數千人都有資格繼承皇位。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和丹麥國王腓特烈十世等維多利亞女皇後代皆可順序繼承皇位。這裏按照漢諾威選侯夫人索菲婭後代中的有後裔者列出當前君主及其四位前任君主,和他們有資格繼承皇位的「近親」: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7/William_Sumbarines_Crop_II.png/220px-William_Sumbarines_Crop_II.png)
佐治五世(1865年—1936年)
愛德華八世(1894年—1972年)
佐治六世(1895年—1952年)
伊利沙伯二世(1926年—2022年)
查理斯三世(1948年生)
- (8) 約克公爵安德魯王子(1960年生) D W
- (9) 比阿特麗斯郡主 (馬佩利-莫茨夫人)(1988年生) D W
- (10) 沙恩娜·馬佩利·莫茨(2021年生) D
- (11) 雅典娜·馬佩利·莫茨(2025年生) D
- (12) 尤金妮郡主 (布魯士班克夫人)(1990年生) D W
- (13) 奧古斯特·布魯士班克(2021年生) D
- (14) 歐內斯特·布魯士班克(2023年生)
- (9) 比阿特麗斯郡主 (馬佩利-莫茨夫人)(1988年生) D W
- (15) 愛丁堡公爵愛德華王子(1964年生) D W
- (16) 韋息士伯爵占士(2007年生) D W
- (17) 路易絲·蒙巴頓-溫莎女勳爵(2003年生) D W
- (18) 安妮長公主(1950年生) D W
- (19) 彼得·菲利浦斯(1977年生) D W
- (22) 扎拉·廷德爾(婚前姓菲臘斯;1981年生) D W
- (23) 米婭·格雷斯·廷德爾 (2014年生) D W
- (24) 雷娜·伊利沙伯·廷德爾 (2018年生)
- (25) 魯卡斯·菲臘·廷德爾 (2021年生)
- 斯諾登伯爵夫人瑪嘉烈公主(1930年—2002年)
- (26) 第二代斯諾登伯爵大衛·岩士唐-瓊斯(1961年生)D W
- (27) 查理斯·岩士唐-瓊斯(1999年生)D W
- (28) 瑪格麗塔·岩士唐-瓊斯(2002年生)D W
- (29) 薩拉·查托女勳爵(1964年生)D W
- (26) 第二代斯諾登伯爵大衛·岩士唐-瓊斯(1961年生)D W
- 告羅士打公爵亨利王子(1900年—1974年)
- 威廉王子(1941年—1972年)D W
- (32) 告羅士打公爵李察王子(1944年生)D W
- 根德公爵佐治王子(1902年—1942年)
- (42) 根德公爵愛德華王子(1935年生)D W
- (43) 聖安德魯斯伯爵佐治·溫莎(1962年生)MC / D W
- 唐柏特歷男爵愛德華·溫莎(1988年生) D W
- 瑪麗娜·溫莎女勳爵(1992年生) W
- (44) 亞美莉雅·溫莎女勳爵(1995年生)D W
- 尼古拉斯·溫莎勳爵(1970年生) D W
- (48) 海倫·泰勒女勳爵(1964年生)D W[註 3]
- (43) 聖安德魯斯伯爵佐治·溫莎(1962年生)MC / D W
- (53) 根德的米高王子(1942年生)MC / W
- (54) 費德歷·溫莎勳爵(1979年生)W
- (55) 莫德·溫莎 (2013年生) W
- (56) 伊莎貝拉·溫莎 (2016年生) W
- (57) 加布里埃拉·京士頓女勳爵(1981年生)W
- (54) 費德歷·溫莎勳爵(1979年生)W
- (58) 奧格威爵士夫人雅麗珊公主(1936年生)W
- (42) 根德公爵愛德華王子(1935年生)D W
註釋及來源:
- ^XC 因身為羅馬天主教徒而被排除。不受《2013年皇位繼承法令》影響。
- MC 因與羅馬天主教徒通婚而被排除。《2013年皇位繼承法令》生效後,他們將重新回到繼承順位中。
- OT 因喪失皇室成員身分成為平民而被排除。
- ^B 英國皇室官方記錄:"Success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D Debrett's官網記錄(至2021年2月23日):"The Line of Succession to the British Throne"
- W 記錄於Whitaker's Almanack 2015, London: Bloomsbury, ISBN 978-1-4729-0929-9, p. 22
- D88 Debretts(1988年)記錄.[2]
- ^1952 女皇伊利沙伯二世1952年即位時的繼承順位[3]
參見
[編輯]註釋
[編輯]- ^ 1.0 1.1 1.2 1.3 根據珀斯協定,英聯邦成員國同意更改繼承順序,將坦·路易斯與盧夫斯·吉爾曼的位置同姐姐塞娜·路易斯與萊拉·吉爾曼的位置互換。坦和盧夫斯都生於2011年10月28日之後,因此失去優先權。
- ^ 亞厘畢·溫莎和利奧波德·溫莎被列在英國皇室官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及2012年版Whitaker's Almanack上,位列艾斯黛拉·泰勒(2004年生)之後而非亞美莉雅·溫莎女勳爵之後。這兩人受洗時為羅馬天主教徒,因此未出現在2012年前的Debrett's或Whitaker's上。
- ^ 海倫·泰勒女勳爵被列在英國皇室官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Debrett's和Whitaker's上,位列亞美莉雅·溫莎女勳爵之後而非利奧波德·溫莎之後。
參考資料
[編輯]- ^ 废长男继位制 立男女平等法. 網易. 2011-10-30 [2011-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1).
- ^ Williamson, David; Ellis, Patricia (編). Debrett's Distinguished People of Today. Debrett's Peerage. 1988: 61. ISBN 0905649990.
First 25 in succession as listed - Viscount [David] Lascelles being the 25th
- ^ LINE OF SUCCESSION TO THE THRONE. Sydney Morning Herald (NSW : 1842 - 1954). 1952-02-07: 6 [2020-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