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煤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世紀的煤精所制葬禮用寶石

煤精(英語:jet),又稱煤精石、煤玉、黑玉、黑碳石,是一種有機寶石,為黑色或黑褐色固體,存在於沉積岩中,是遠古樹木在溫度和壓力作用下分解而成。其主要產地有:英格蘭北部約克郡海岸,法國的朗格多克省,西班牙的阿拉貢、加利西亞、阿斯圖里亞斯和中國的撫順等。

形成與應用

[編輯]

數千萬年乃至數億年前,某些松柏目的樹木傾倒後埋在海底或滯水沼澤的泥質沉積物中,在缺氧的條件下受到壓力和溫度的共同作用,木材分解後其中的碳形成煤精。比如懷特比發現的煤精開始形成於約一億八千萬年前,屬於侏羅紀早期的托阿爾階[1][2]而在煤精原石的樣品中常可以看到原始木頭構造的證據。

煤精用作寶石歷史悠久,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發現的最古老的煤精寶石大約製作於公元前17000年。約一萬年前,德國的某些地區開始將煤精拋光,用於生產珠寶。按照加伊烏斯·朱利葉斯·索利努斯的記述,懷特比小鎮所產的煤精是羅馬時期最受人歡迎的珠寶原料,廣泛用於生產髮飾、戒指、手鐲和項鍊[3]羅馬人將煤精視作一種有魔力的寶石,可以使偏折惡魔之眼的光芒,所以常用作護身符和垂飾。[4]老普林尼曾提到過煤精的藥用價值[5]

十九世紀,煤精由於他的暗淡的顏色和樸素的外觀得以成為十九世紀主要的葬儀寶石。特別是在維多利亞時代維多利亞女王在參加葬禮時戴着懷特比煤精的項鍊,使得煤精作為一種寶石十分流行,它也是僧侶誦念玫瑰經時的念珠所用的寶石。在美國,珠狀煤精所裝飾的長項鍊是咆哮的二十年代的流行裝飾,那時婦女和年輕的喜歡穿套鞋不系鞋扣的女子會戴上從脖子延伸到腰際的煤精項鍊。通常用重棉紗來穿這些煤精珠子。一些小的結會將這些珠狀煤精隔開相等的距離,也避免相互磨損。

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煤精石製作文房用品,比如筆筒、硯台等,同時還有製作串珠、陳設品等工藝用品。1981年,在陝西省旬陽縣城東南還出土一件十分罕見的煤精印[6]

性質

[編輯]
煤精樣品

煤精的化學成份以為主,含有少量有機質,可燃。帶有樹脂光澤,拋光表面為玻璃光澤,有時候會因為包裹了黃鐵礦而呈現黃銅的顏色和金屬光澤[7]。內部沒有晶體結構,因此嚴格說來不屬於礦物。煤精細膩。有韌性,不染手,斷口為貝殼狀斷口[8]。煤精的莫氏硬度是2.5到4,容易切割和雕刻,但對於沒有經驗的加工者而來,很難在煤精上雕出細節。因此煤精雕刻品也已成為一種有價值的收藏品[9]。煤精的比重為1.30到1.34,折射率是1.66,不透明。煤精與熱針接觸時會產生類似燒煤所產生的氣味[10]

仿製品

[編輯]

煤精常見的仿製品有黑玻璃、黑曜岩無煙煤硬膠。相對於接觸時有涼感的黑玻璃和黑曜岩,煤精有較低的導熱率,所以觸摸時不覺得涼;無煙煤的刻畫條痕是黑色的,而不同於煤精的巧克力色條痕;而硬膠中含有30%到40%的,摩擦時會產生硫磺氣味,煤精摩擦時則沒有這種味道[8]反而像摩擦琥珀一樣起電,所以煤精也被稱作黑琥珀。

參考文獻

[編輯]
  1. ^ Cope, J. C. W. Jurassic:the returning seas. The GeologicalSociety. 2006: 339. 
  2. ^ Jurassic timescale (PDF). [2013-07-1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08-27). 
  3. ^ I.A.Richmond. Roman Britain. The Pelican History of England. Harmondsworth, Middlese: Penguin Books. 1955: 161. 
  4. ^ Henig, M. Religion in Roman Britain. London: Batsford LTD. 1984. 
  5. ^ Pliny the Elder,translated by John Bostock. 36. Natural Historytrans. Taylor and Francis. 1855. 
  6. ^ 国宝档案——煤精印(上). [2016-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7. ^ Pye, K. Electron microscope analysis of zoned dolomite rhombs in the Jet Rock Formation (Lower Toarcian) of the Whitby area, U.K. Geological Magazi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122: 279–286. doi:10.1017/S0016756800031496. 
  8. ^ 8.0 8.1 英國寶石協會和寶石檢測實驗室,陳鍾惠譯. 宝石学基础教程.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2004: 243–244. 
  9. ^ 抚顺煤精雕刻. [2013-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8). 
  10. ^ Richard T. Liddicoat, Jr. Handbook of Gem Identification. GIA press. 1989: 19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