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野馬
歐洲野馬 化石時期:
| |
---|---|
唯一已知活的歐洲野馬照片,1884年 | |
絕滅(1909年)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哺乳綱 Mammalia |
目: |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
科: | 馬科 Equidae |
屬: | 馬屬 Equus |
種: | 野馬 E. ferus
|
亞種: | †歐洲野馬 E. f. ferus
|
三名法 | |
†Equus ferus ferus Boddaert, 1785
|
歐洲野馬(學名:Equus ferus ferus),又名泰班野馬,是一種歐亞大陸的野馬。最後一頭野生的歐洲野馬是於1876年在烏克蘭死亡,最後一頭圈養的歐洲野馬則是在1909年死於俄羅斯動物園。另一個名字的「泰班」是其突厥語的名稱。[1]
由1930年代開始,就已經不斷有復活歐洲野馬的努力。
科學分類
[編輯]歐洲野馬最初是由約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於1774年首先描述。他於1769年在沃羅涅日見到歐洲野馬。於1784年,彼得·博達爾特根據最初的描述將牠命名為Equus ferus。Otto Antonius於1912年在不知情下將歐洲野馬命名為Equus gmelini。由於這個學名都是來自相同的描述,所以是次客觀同物異名。
現今馴養的馬(Equus caballus)相信都是歐洲野馬的後裔,而很多分類學家更認為牠們其實是同一物種。根據國際動物命名法規,歐洲野馬的學名應該是E. caballus,或是其亞種的E. caballus ferus。不過一般都沒有沿用這個學名,而是以E. ferus來避免誤會。[2]
歷史
[編輯]歐洲野馬是史前的野馬,分佈在法國南部及西班牙東部至俄羅斯中部。在法國及西班牙有相信是歐洲野馬的石洞壁畫,而在俄羅斯南部則發現有飼養歐洲野馬的工具,估計斯基泰人約於前3000年馴養這些馬。[3]
歐洲野馬於1800年代末消失,最後一匹歐洲野馬在1909年死亡[4]。骨架保存在俄羅斯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波蘭政府嘗試在比亞沃維耶扎原始森林拯救歐洲野馬的後裔。這些後裔有時被稱為柯尼克波蘭小馬。[3]
復生計劃
[編輯]現時有三個計劃令歐洲野馬復生。於1930年代初,德國柏林及慕尼黑動物園培育了海克馬。於1936年,波蘭培育了柯尼克波蘭小馬;於1960年代中期,在美國則培育了Hegardt或Stroebel's馬。以上的計劃所培育的馬與歐洲野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卻並非完全成功。[5]
參考
[編輯]- ^ Merriam-Webster Unabridged - Tarpan; Vasmer's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 Tarpa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2003). Opinion 2027 (Case 3010). "Usage of 17 specific names based on wild species which are pre-dated by or contemporary with those based on domestic animals (Lepidoptera, Osteichthyes, Mammalia): conserved." Bulletin of Zoologic Nomenclature, 60:81-84.
- ^ 3.0 3.1 Tarpan. Breeds of Livestock.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2008-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6).
- ^ Sandoval-Castellanos, Edson; Wutke, Saskia; Gonzalez-Salazar, Constantino; Ludwig, Arne. Coat colour adaptation of post-glacial horses to increasing forest vegetation.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2017-12, 1 (12): 1816–1819. doi:10.1038/s41559-017-0358-5.
- ^ The Extinction Website. Equus ferus ferus. Recently Extinct Animals. The Extinction Website. [2008-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