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繼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繼隆(950年—1005年3月17日),字霸圖,潞州上黨人,北宋名將,昭勛閣二十四功臣。曾於唐河之戰徐河之戰率靜塞鐵騎重創軍。

出身

[編輯]

父親是著名的北宋開國功臣李處耘。年幼時由伯父李處疇撫養,以父蔭補西頭供奉官。李處耘因為私自處死戰俘,貶為淄州刺史,李繼隆也因此被除官。後在春節時與母親入宮賀宋太祖趙匡胤生辰,復西頭供奉官並留京師。但此時朝中有權臣與李處耘有舊日恩怨,所以沒被重用,又李繼隆因為落魄不治產,以遊獵為娛。

生平經歷

[編輯]

乾德年間後蜀平,盜賊猖獗,選為州監軍兼巡檢,這年他剛剛二十,母憂慮他少未更事,想派李處耘親近之人來輔助他。繼隆回應:「是行兒自有立,豈須此輩,願不以為慮。」母安慰他一下而遣之。李繼隆被朝廷召回,夜晚經過棧道,雨滑,人和馬一起墜入高山陡壁之下的溪澗,此溪澗深十餘丈,幸好人掛在大樹。手下騎卒馳數十里外,取火拿繩子把他拉上來。

開寶年間,朝廷發兵攻南唐,領三百士兵戍守邵州,與梅山峒蠻作戰。蠻人曾截斷其退路,李繼隆率軍與之激戰,身上多處中箭,以傷亡100多人的代價打敗了敵軍。又與石曦率兵進攻袁州,打破桃石岩,追擊敵人二十里,燒掉敵人的攻城器械輜重。

又跟從李符復監管荊湖漕運,補給征南諸軍。吳人認為宋軍不便水戰,多派出舟師切斷宋軍餉道,李繼隆屢次與這些敵軍戰鬥,運送的糧都能夠順利前線部隊。曾經多次日馳四五百里到前線偵察敵情。一日中途遇虎,射殺之。也曾俘虜敵方將領,在送往京師途中,至項縣生病了,斬敵將首獻給朝廷,宋太祖嘉獎他。在與吳人戰鬥中,額頭處中箭,因為所穿冠胄堅厚,所以沒受傷。

太祖發現他有才華,而且追念他的父親,想提升重用,對他說:「昇州平,可持捷書來,當厚賞汝。」時內侍使軍中者十數輩,都在觀察時機以攻下獻捷,適逢有國家大事要入奏,都不願出戰,而繼隆獨自到宮中請求出戰。晉王見他來時,昇州城尚未攻下,李繼隆感到很驚訝。他經過金陵時已經覺得昇州城破在即了,說在途遇大風吹天色很昏暗,這是城破之兆。第二天,昇州被宋軍攻下,太祖對他說:「如汝所料矣。」吳將盧絳聚眾萬餘,攻掠州縣,命繼隆招降他們。江南平定後,錄功升遷至莊宅副使(武階,西班,諸司使副,從七品)。跟從宋太祖到西洛,又改任御營前後巡檢使。

太平興國二年,改任六宅使(武階,諸司正使,西班,正七品)。曾被宋太宗命令與王文寶、李神祐、劉承珪一起保護和疏浚京西河,又與梁迥、竇神寶治決河。梁迥體型肥胖,所乘船不能在河中行駛,繼隆用自己和他交換。不久李繼隆的船果然翻船,所運送物品,只能依賴其他船來運送。

後跟從宋太宗出征北漢,擔任四面提舉都監,與李漢瓊領着雲梯與衝車從地道攻城西面,石頭從他身邊飛過落下,他的士兵和僕人戰死,李繼隆督戰沒有忪懈。出征幽州時,他與郭守文帶領先鋒部隊,擊破遼軍數千人。到了圍攻范陽時,又和郭守文為先鋒,大敗遼軍於湖翟河南。

後擔任鎮州都監,在滿城之戰中,與崔翰諸將一起與遼軍作戰。一開始,宋太宗授他們以陣圖讓他們照着陣圖作戰,但此時臨陣次圖並不適合,將領們認為皇帝的命不可違反。但李繼隆說:「事有應變,安可預定,設獲違詔之罪,請獨當也。」於是宋軍改變陣型,在滿城之戰中擊敗遼軍。

太平興國四年,升任宮苑使(武階,諸司正使,西班,正七品)、領媯州刺史(遙郡刺史),帶兵保護三交。又與潘美出征北邊,攻破靈丘縣,盡掠遼軍及當地民眾以回。又改任定州駐泊都監。曾領兵出土鐙砦,與土匪作戰,得到牛羊、車帳甚多。宋太宗下詔書讚賞。

李繼遷叛亂,宋太宗命李繼隆與田仁朗王侁率兵評定。四月,兵出銀州北,攻破悉利諸族,追奔數十里,斬三千餘級,俘蕃漢老幼千餘,殺死代州刺史折羅遇及其弟埋乞首,牛馬、鎧仗所獲尤多。又兵出開光谷西杏子坪,攻破保寺、保香族,斬其副首領埋乜已五十七人,降銀三族首領析八軍等三千餘眾,又攻破沒邵浪、悉訛諸族,及濁輪川東、兔頭川西,生擒七十八人,斬首五十九級,俘獲數以千計。軍隊到達監城,吳移、越移四族來降,惟岌伽羅膩十四族怙其眾不肯投降,乃與尹憲帶兵襲擊他們,殺死其帳千餘,俘斬七千餘級。不久改領環州團練使(遙郡團練使),又帶兵保護高陽關。

雍熙北伐中,跟從曹彬出征幽州,率兵助先鋒薛繼昭破遼軍數千於固安南,攻下固安、新城,又進而攻克涿州戰鬥中,左邊大腿中箭,血流至腳後跟,俘獲契丹貴臣一人。曹彬想將此次戰役的李繼隆戰功上報,李繼隆制止了他。不久傅潛米信兵敗,只有繼隆所部能夠整隊班師而還。宋太宗立即任命李繼隆為知定州事兼兵馬鈐轄,並下詔命他招撫敗軍的士兵,繼隆令命書吏全部抄寫宋太宗的詔書貼出。十幾天後,有敗兵集結在城下,不知去哪裏好,李繼隆按照詔給他們契據,敗軍按照契據到相應部隊報到。宋太宗益嘉獎他有謀略。

雍熙三年(986年),升遷至侍衛親軍馬軍司都虞候(禁軍軍職,從五品)、領武州防禦使(階官,正任防禦使,從五品)、賜號忠果雄勇功臣。遼軍大舉南下,他受命擔任滄州都部署。劉廷讓與遼軍在君子館爆發激戰,劉廷讓戰前與李繼隆約好他到時要帶精兵來救援。但是遼軍包圍劉廷讓時,李繼隆帶兵退保樂壽,劉廷讓部隊力戰不敵,全軍覆沒,劉只能單騎逃出。戰後,宋太宗怒,讓李繼隆赴京師解釋,命令中書問清情況,之後李繼隆獲釋。一年後,加領武州觀察使(階官,正任觀察使,正五品)、檢校太保。

端拱元年(988年),授侍衛親軍馬軍司都指揮使(禁軍軍職,正五品)、領保順軍節度使(階官,從二品)。九月,擔任定州都部署。一開始,朝廷討論有遼軍兵到時,諸將要堅壁清野,勿與遼軍作戰。一日,遼軍突然出現,攻佔蒲城,攻至唐河。定州監軍、判四方館事、領播州刺史袁繼忠慷慨請求李繼隆出師作戰,中黃門林延壽等五人拿出詔書制止。李繼隆回答:「閫外之事,將帥得專。」於是李繼隆與繼忠出兵,在唐河之戰中擊敗遼軍。

次年,與崇儀使、北面緣邊都巡檢尹繼倫徐河之戰率領步騎一萬人前後包夾重創遼國八萬騎兵,手下士兵砍傷耶律休哥淳化四年(993年),授靜難軍節度使。五年(994年),為河西行營都部署,率軍征討李繼遷,軍抵夏州,李繼遷望風而逃,李繼捧被擒押往東京至道二年(996年),李繼遷劫輜重於浦洛河,為十州都部署討伐李繼遷,大破之。

真宗即位後擔任鎮安軍節度使、檢校太傅(檢校官,第三階),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解兵柄歸本鎮。後在景德元年(1004年)的澶淵之盟中領兵死守澶州城門。

景德二年二月初五日(1005年3月17日)卒,贈中書令(贈官,正二品),諡忠武,終年56歲,葬於西京河南偏橋村。

家族

[編輯]
  • 曾祖:李諱
  • 祖:李肇,都壕寨使、檢校司徒、累贈尚書令
  • 祖母:趙氏,累封萊國太夫人
  • 父:李處耘,特贈宣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傅,累贈中書令,追封幽王
  • 母:吳氏,齊國太夫人
  • 姐:李氏,嫁洛苑副使郭守璘
  • 妹:李皇后
  • 妹:李氏,嫁主客員外郎直集賢院范貽孫
  • 弟:李繼恂,洛苑使、順州刺史
  • 弟:李繼和,端州防禦使、殿前司都虞候、贈鎮國軍節度使、追封安國公,順寧王
  • 妻:楊氏,弘農郡夫人,楊光美之女
  • 妻:閻氏,涼國夫人
  • 子:李昭吉,供奉官
  • 子:李昭文,供奉官
  • 子:李昭亮,昭德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贈中書令、追封崇國公
    • 孫:李惟賢,終官四方館使、贈左金吾衛上將軍
    • 孫:李惟寶,東作坊使、贈左驍衛大將軍
      • 曾孫:李宗旦,終官西京左藏庫副使
        • 玄孫:李豫,終官右侍禁
          • 來孫女:李氏,適左班殿直趙士鐃
      • 曾孫女:李氏,適太子右監門率府率趙仲頎
    • 孫:李惟賓,皇城使兼閤門通事舍人
    • 孫:李惟賁
    • 孫:李惟贄
    • 孫:李惟賡
    • 孫:李惟賀
    • 孫:李惟貫
    • 孫:李惟賞,右騏驥副使,贈右驍衛將軍
      • 曾孫女:李氏,長壽縣君,適右監門衛大將軍趙仲戭
      • 曾孫女:李氏,適左班殿直趙士灃
    • 孫女:李氏,適監門衛將軍趙克練
    • 孫女:李氏,適供備庫副使楊忠
    • 孫女:李氏,適侍禁劉某
    • 孫女:李氏
    • 孫女:李氏,適東平郡王趙允弼,封崇國夫人
  • 女:李氏,早逝
  • 女:李氏,適內殿崇班曹玹,早逝
  • 女:李氏
  • 女:李氏
  • 堂兄:李繼任,樞密直學士
  • 堂兄:李繼昭,殿直

參考書籍

[編輯]
  1. 《宋史。列傳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