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拉結會堂

座標31°13′53.5″N 121°27′9.7″E / 31.231528°N 121.452694°E / 31.231528; 121.45269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拉結會堂
拉結會堂
別名西摩路會堂
概要
類型建築物
用途猶太會堂
所屬國家/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
行政區中國上海市靜安區陝西北路500號
座標31°14′N 121°27′E / 31.23°N 121.45°E / 31.23; 121.45
起造1920年
竣工日1920年3月[1]
啟用1921年1月23日
擁有者上海市教育局
設計與建造
建築師馬海洋行[2]
保護情況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地圖
地圖

拉結會堂Ohel Rachel Synagogue),又名西摩路會堂Seymour Synagogue),是中國上海的一座塞法迪猶太人猶太會堂,位於靜安區陝西北路500號(新閘路口東南側)。拉結會堂由旅居上海的地產大亨雅各布·伊利亞斯·沙遜爵士(Jacob Elias Sassoon)建於1920年,以紀念亡妻拉結·沙遜(Rachel Sassoon),位於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西摩路(今陝西北路)。1921年1月23日啟用[3][1]。它是遠東規模最大的猶太會堂,也是上海現存的兩座猶太會堂之一[4]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日軍佔領上海公共租界,拉結會堂被其佔據。中國共產黨攻佔上海三年後,拉結會堂再次改作他用。1994年,拉結會堂成為受保護的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5]。自1999年起,該堂在一些猶太節日期間恢復開放;而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期間,拉結會堂曾經一度恢復了日常的禱告儀式。

歷史

[編輯]

建造

[編輯]

拉結會堂由沙遜家族的雅各·以利亞·沙遜爵士和愛德華·伊利亞斯·沙遜爵士修建,這是一個富有的巴格達猶太人家族,沙遜大廈等上海許多著名的歷史建築都是由這個家族所建造。

拉結會堂取代了建於1887年的上海第一座猶太會堂埃爾會堂(Beth El Synagogue)[1]。其設計者是上海的建築師事務所馬海洋行(Moorhead & Halse)[6]。地址位於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西摩路(今陝西北路[2]

拉結會堂老照片

該建築於1920年3月開放[1],1921年1月23日[2][1],由剛剛到達的上海第一位塞法迪猶太人拉比W. 赫希主持了奉獻儀式[7]。拉結會堂是以雅各·以利亞·沙遜已故的妻子拉結·沙遜命名[3],但是,在會堂建成之前,他本人也已亡故,因此,會堂是獻給夫婦二人[8]。該堂以其所在地址,俗稱為西摩路會堂[9]

拉結會堂是上海第一座為特定目的建造的猶太會堂[3]。它是一座希臘復興風格[10]的建築,通過宏偉的愛奧尼亞柱式的門廊進入,其內部結構和兩側圓拱窗模仿了倫敦貝維斯馬克斯猶太會堂以及勞德代爾路猶太會堂[8]。拉結會堂內包括二樓的座位,可容納700人。其妥拉櫃有30卷妥拉捲軸,兩邊是大理石柱子[3][1]。會堂的設施還包括圖書館和浸禮池[8]。拉結會堂建築面積2182平方米,是遠東地區最大的猶太會堂[9],被稱為「東方首屈一指」。[3]

租界時期

[編輯]

1921年,猶太總會(Jewish Club Ahduth)在拉結會堂大院內成立。塞法迪猶太人和阿什肯納茲猶太人都可以入會參與社交,但是由前者居主導地位[11]。1932年一二八事變期間,中日兩國軍隊的戰鬥,對阿什肯納茲猶太人集中居住的虹口區造成嚴重的破壞,於是摩西會堂在毗鄰拉結會堂的一座建築物開設了分堂[12]。上海猶太學堂也在1932年從虹口的狄思威路搬到拉結會堂旁的一座建築物[13][14]。學堂既招收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學生,也招收塞法迪學生[12]

1937年淞滬會戰後,日本佔領上海華界。拉結會堂所在的上海公共租界仍然處於國際控制之下。但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後,日軍佔領上海公共租界。美國供給上海數以千計的的歐洲猶太難民[15]的資金來源被切斷[16]。1943年,日本人對上海猶太人採取限制措施,要求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遷入無國籍難民隔離區—上海隔都。這個地方位於虹口區[16],遠離拉結會堂。這時,拉結會堂已被改為一個馬廄[14]

中華人民共和國

[編輯]
1951年1月在拉結會堂舉辦的婚禮儀式

國共內戰末期,1949年5月,中國共產黨軍隊攻佔上海。幾個月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他們允許上海的猶太人繼續使用拉結會堂,直到1952年時被沒收。[17] 此後該建築被分配給上海市教育局,用作禮堂。到1956年,上海幾乎所有的猶太人都已經移民,離開中國[16]。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該建築改為倉庫[14],遭到一些破壞[18],窗戶和吊燈都被砸碎[17]

1990年代後期中美關係解凍,1998年2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邀請由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選定的三位美國宗教領袖訪問中國。其中一位,拉比阿瑟·施奈爾(Arthur Schneier),得到了上海市長徐匡迪的承諾,將保護、修復並重新開放拉結會堂[8]。上海市政府撥款6萬美元修復會堂[19],得到了已經移居以色列的原會堂看守 Aha Toeug的指導[8]。拉結會堂得到了清洗和粉刷,但是結構損傷並未修復[17]

希拉里·克林頓(左)和美國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右)在1998年7月參觀拉結會堂

幾個月後,1998年7月,在比爾·克林頓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他的妻子希拉里·克林頓美國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參觀了拉結會堂[8]。施奈爾拉比使用從紐約市帶來的妥拉祝聖了拉結會堂,事後將妥拉捐贈給當地猶太社區[20]。1999年9月,在這座會堂舉行了自從1952年以來的第一次吹角節儀式[21]。同年,以色列總統埃澤爾·魏茨曼德國總理格哈特·施羅德也各自參觀了拉結會堂[22]。為了這些在訪問,對會堂進行了翻新。此後會堂被用作禮堂[14],猶太人只被允許在此慶祝幾個猶太節日,如普珥節[23]逾越節吹角節修殿節[8]

作為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一部分,拉結會堂重新開放,定期舉行安息日儀式。不過,猶太教在中國仍未得到承認[18],該地點仍屬於上海市教育局[18],只允許通過預定,在周五晚上和周六上午開放,而平日的宗教儀式只能在其他地點舉行[24]。但是到2013年,拉結會堂又變成只能在重大節日時開放[25]。對此,正在訪華的美國眾議院多數黨領袖,來自弗吉尼亞州美國共和黨代表,當時美國級別最高的猶太政治家埃瑞克·康特[26]提出了抗議。

保護

[編輯]

拉結會堂和摩西會堂(現為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是上海目前原有的六座以上的猶太會堂中僅存的兩座[18][20] 。1994年3月18日,拉結會堂被列為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加以保護[9][27][28]。但是仍然用作辦公和儲存空間,直到1998年[17] 。拉結會堂被列入2002年世界文化遺產守護計劃(2002 World Monuments Watch),列入100個最瀕危遺址名單,以幫助當地猶太社區,努力解決拉結會堂的結構性問題,包括侵入性植被和屋頂漏水問題,恢復到1920年時的風貌[17]。該基金會的猶太遺產計劃提供贈款,以協助記錄遺址並制定長期管理計劃。它又被列入2004年世界文化遺產守護計劃,主要是為了「保持對該項目的認識」[17]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Shanghai Jewish History. Shanghai Jewish Center. [2015-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8). 
  2. ^ 2.0 2.1 2.2 Ristaino 2003,第25頁.
  3. ^ 3.0 3.1 3.2 3.3 3.4 Ember, Ember & Skoggard 2005,第156頁.
  4. ^ 上海宗教志 >> 第六编其他宗教 >> 第三章犹太教 >> 第二节 场所.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30). 
  5. ^ 龔德慶,張仁良主編. 静安历史文化图录.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1.01: 276–278. ISBN 978-7-5608-4364-3. 
  6. ^ Wright & Cartwright 1908,第634頁 "Moorhead & Halse", gives a brief précis of the firm's history to that date.
  7. ^ Rabbi and Mrs. Hirsch in Shanghai. The Singapore Free Press & Mercantile Advertiser (Singapore). 26 January 1921 [2015-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History. Shanghai Jewish Center. [2015-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6). 
  9. ^ 9.0 9.1 9.2 Jewish places of worship. Shanghai Chronicle. Shanghai Municipal Government. [2015-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30) (中文). 
  10. ^ Bracken 2010:139–140
  11. ^ Ristaino 2003,第26頁.
  12. ^ 12.0 12.1 Ristaino 2003,第67頁.
  13. ^ The Chronology of the Jews of Shanghai from 1832 to the Present Day. Jewish Communities of China. [2015-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14. ^ 14.0 14.1 14.2 14.3 Bracken 2010,第139–140頁.
  15. ^ Altman, Avraham; & al. Flight to Shanghai, 1938–1940: The Larger Setting (PDF). Yad Vashem. [2011-07-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10). 
  16. ^ 16.0 16.1 16.2 Griffiths, James. Shanghai's Forgotten Jewish Past. The Atlantic. 2013-11-21 [2018-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5).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2004 World Monuments Watch 100 Most Endangered Sites (PDF). World Monuments Fund: 49. [2015-01-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3-20). 
  18. ^ 18.0 18.1 18.2 18.3 Shanghai's Jews celebrate historic synagogue reopening. CNN. 2010-07-30 [2018-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3). 
  19. ^ Meyer 2008,第182頁.
  20. ^ 20.0 20.1 Faison, Seth. CLINTON IN CHINA: RELIC; Revival of a Synagogue Wins First Lady's Praise. New York Times. 1998-07-02 [2018-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7). 
  21. ^ Ember, Ember & Skoggard 2005,第162頁.
  22. ^ Pan 2008,第63–64頁.
  23. ^ Kanagaratnam, Tina. Ohel Rachel Synagogue. Haruth. [2015-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4). 
  24. ^ Services at Ohel Rachel Synagogue. Shanghai Jewish Center. [2015-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4). 
  25. ^ Ohel Rachel Synagogue. Shanghai Jewish Center. [2015-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8). 
  26. ^ Swanson, Ian. Cantor Pushes China to Open Historic Synagogue. The Hill (Washington, DC). 2014-05-08 [2015-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0). 
  27. ^ 保護建築[永久失效連結]
  28. ^ 靜安區保護建築詳細信息[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編輯]

31°13′53.5″N 121°27′9.7″E / 31.231528°N 121.452694°E / 31.231528; 121.452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