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惠更斯號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惠更斯號
(Huygens probe)
探測器的實際尺寸複製品, 橫跨1.3米(4.3英尺)
任務類型Lander
營運方歐洲太空總署 / 意大利太空總署 / 美國太空總署
國際衛星標識符1997-061C
網站Huygens home page
太空船屬性
製造方Aérospatiale
初運行質量英語Service life319公斤(703磅)
任務開始
發射日期1997年 (1997)
運載火箭Titan IV(401)B piggybacking with Cassini orbiter
部署日期2004
任務結束
最後通訊2005年1月14日 13:37 (2005-01-14T13:37)
着陸日期2005
土衛六(Titan)著陸器
着陸日期12:43 UTC SCET, January 14, 2005
着陸點10°34′23″S 192°20′06″W / 10.573°S 192.335°W / -10.573; -192.335 (Huygens probe)[1]
發佈的第一張圖像,距離地面16km處拍攝,圖中展現了河和可能是海岸線的地貌

惠更斯號(Huygens)是卡西尼-惠更斯號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也是人類第一個登陸土衛六的探測器。卡西尼—惠更斯號是美國太空總署歐洲太空總署意大利太空總署的一個合作項目,主要任務是對土星系進行空間探測。惠更斯號探測器以荷蘭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惠更斯的名字命名,其任務是深入土衛六的大氣層,對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進行實地考察。1997年11月15日卡西尼-惠更斯號太空船發射升空。惠更斯號與卡西尼號在2004年12月25日聖誕節分離,2005年1月14日ESA宣佈惠更斯號成功登陸土衛六,在着陸後惠更斯號與卡西尼號進行了近十分鐘的聯繫,最終因電池耗盡而於當日結束歷史使命。

簡介

[編輯]

惠更斯號的任務是調查土星的衛星土衛六的雲、大氣層以及表面地貌狀況。惠更斯號被設計成一個能夠突破進入土衛六的大氣層,並且執行一系列機器指令以展開降落傘的探測器。惠更斯號探測器系統包括到達土衛六表面的探測器,以及一個探測器支持系統(PSE),這個系統可以令探測器維持運行在設定軌道上。PSE包括電子跟蹤器件,登陸數據搜集恢復器以及一個傳輸處理數據到軌道的傳送器,傳送器將數據傳送或「下行」到地球

2004年12月25日,「惠更斯」號脫離了位於環土星軌道的母船卡西尼號,飛向土衛六以完成它的使命。在這段時間裏,「惠更斯」號仍舊處於「睡眠」的狀態,其內部已停止了工作,直至抵達土衛六前幾小時才被喚醒。

「惠更斯」號重319公斤,外形像一個貝殼,前部有一個防熱盾,配備有三個降落傘,用於降落過程。

在距離土衛六表面1200公里時,「惠更斯號」將以2.2萬公里/時的速度衝向土衛六表面。「惠更斯」號前部的防熱盾可以起到保護作用,避免下降時與大氣劇烈摩擦而被燒毀。約在距土衛六地表面190公里處,探測器和防熱盾分離。在距表面170公里處,探測器減速到每小時1400公里。此後,探測器分別打開了三個降落傘。在距離土衛六表面幾百米處,探測器會打開探照燈,照亮土衛六地表物體。

在兩個半小時降落過程中,「惠更斯」號的儀器拍下了土衞六表面情況、量度風速及壓力,以及分析大氣層氣體,這些採集到的數據會傳回母船卡西尼號探測器上。

歐洲太空總署惠更斯探測器登陸土衛六後拍攝的第一張照片,它在拍攝完照片的數分鐘後永遠地停止了工作

惠更斯號於2005年1月14日登陸土衛六,降落在了一片固體陸地上,並在着陸後拍攝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土衛六表面照片。它在降落過程中與卡西尼號進行了近3個小時的傳輸溝通,着陸10分鐘後停止傳輸數據。惠更斯號在土衛六上「存活」了90分鐘後終止工作,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而母船卡西尼號在惠更斯號停止工作後,依然要對土星進行探測[2]

登陸地點

[編輯]

探測器降落在土衛六表面的10°34′23″S 192°20′06″W / 10.573°S 192.335°W / -10.573; -192.335處。

紅十字標誌着'惠更斯'的着陸點。右邊的明亮區域是上都地區。

另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Kazeminejad, Bobby. Titan’s new pole: Implications for the Huygens entry and descent trajectory and landing coordinates. May 2011 [4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6). 
  2. ^ “惠更斯”號登陸土衛六. [2010-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外部連接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