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空軍第31戰術聯隊
第31「波爾克」戰術聯隊 (TaktLwG 31 „B“) | |
---|---|
存在時期 | 1958年6月20日至今 |
國家或地區 | 德國 |
軍種 | 德國空軍 |
種類 | 航空聯隊 |
功能 | 空中攔截、對地攻擊、近程支援 |
駐軍/總部 | 內爾費尼希空軍基地 |
冠名自 | 奧斯華·波爾克 |
指揮官 | |
現任指揮官 | 安德烈亞斯·霍珀[1] |
著名指揮官 | 格爾哈德·巴克霍恩 威廉·梅恩 弗里德里希·奧布列澤 |
飛機 | |
攻擊機 | 颱風戰鬥機 |
德國空軍第31「波爾克」戰術聯隊(德語:Taktische Luftwaffengeschwader 31 „Boelcke“,縮寫為TaktLwG 31 „B“),在2013年9月30日前被稱為「第31『波爾克』戰鬥轟炸機聯隊」(Jagdbombergeschwader 31 „Boelcke“),是德國聯邦國防軍的一個榮譽航空聯隊(以奧斯華·波爾克命名)以及德國空軍創隊時間最早的飛行作戰部隊之一。自2013年10月1日起,第31戰術聯隊連同在當日成為其下屬單位、駐紮於維特蒙德港空軍基地的里希特霍芬戰術大隊,重組為德國空軍規模最大的噴射機聯隊[2]。自2013年7月1日起,該聯隊的隊部設於科隆-瓦恩。
歷史
[編輯]成立階段
[編輯]該聯隊早在1957年便於比歇爾空軍基地組建,因為此時內爾費尼希空軍基地仍在進行改造。其於1957年10月1日成立的第1中隊是德國空軍創隊時間最早的戰鬥轟炸機及作戰中隊。該聯隊在1958年1月開始從比歇爾遷往內爾費尼希,並於同年6月20日正式在內爾費尼希空軍基地服役。戰鬥轟炸機聯隊的名稱則是自1961年4月20日起,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德國飛行員奧斯華·波爾克命名。[3]
作為德國戰後空軍的首個部隊,第31戰鬥轟炸機聯隊在1959年1月19日通過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審核。即便在隨後由北約成員國代表舉行的年度審查中,該聯隊始終表現出色,並被委任為首批危機反應部隊之一。該聯隊最初配備的機種是F-84F雷電戰鬥機,直到1961年被洛歇公司生產的F-104G星式戰鬥機所取代。第31聯隊在1962年6月20日也成為德國空軍首個可隨時出動星式戰鬥機的聯隊,它在此時還被劃分成三個部分:空軍基地、波爾克軍營和豪斯·哈德特軍營[3]。
旋風時期
[編輯]接替星式戰鬥機服役的是旋風戰鬥轟炸機。同樣,第31「波爾克」聯隊也是德國空軍首個配備這一機種的航空聯隊,包括其後的升級版旋風200 ECR型。在旋風時期共有約4,500名士兵及人員入駐聯隊。這主要包括德國空軍官兵、基地管理人員、駐德美軍、在當地經營有有通訊中心和地區駕校的德國陸軍官兵以及一個搜索救援/空中救護指揮部的其它人員。其中美軍官兵連同其配備的A-10雷霆攻擊機(常被暱稱為「疣豬」)曾長期被視為納入所謂的第3中隊[3]。
聯隊因需要為北約執行任務而必須參加年度審核。審核標準包括「最大評估(MaxEval)」和「戰術評估(Tactical Evaluation)」。此外,還有德國空軍本身進行強化的其它警報機制。由於每年至少有6次「空襲警報」、且每次歷時超過1周,第31戰鬥轟炸機聯隊也成為了聯邦國防軍首個獲得危機反應部隊資格的聯隊。聯隊中的旋風戰鬥轟炸機也都完成了PA200型的升級[3]。
隨着兩德統一和世界危機局勢的緩和,該聯隊的繼續存在一直受到質疑,直至1997年奧得河水災後才需要進一步招募預備役軍人以滿足需求。
颱風時期
[編輯]第31戰鬥轟炸機聯隊是德國空軍首個配備颱風戰鬥機的航空聯隊[4]。首批4架這一類別的飛機於2009年12月16日降落在內爾費尼希。而最後一架旋風戰鬥轟炸機則是在2010年6月25日正式撤離內爾費尼希空軍基地[5]。進一步升級為颱風戰鬥機的計劃因製造商延期而需要更長的時間[6]。在內爾費尼希應總共入駐31架颱風,其中8架已在2011年來到當地。截至2014年5月,聯隊共配備了29架颱風,其中9架駐紮於維特蒙德[7]。而後者最終應接收總共20架。因此,第31戰鬥轟炸機聯隊將會是德國空軍規模最大的噴射機聯隊[8]。
2006年4月27日,總投資為1,050萬歐元的模擬飛行大樓奠基。封頂儀式則在同年10月25日舉行。自2012年6月18日起,來自凱爾彭的波爾克軍營工作人員開始遷往內爾費尼希空軍基地,當地原有的軍營將至2015年關閉。
由於原屬第71「里希特霍芬」戰鬥轟炸機聯隊的F-4幽靈II戰鬥機退役,第31聯隊在2013年7月1日接管了原第71聯隊在維特蒙德港空軍基地提供的警報編隊任務[9]。而後者則自2013年10月1日起以里希特霍芬戰術大隊的名義被編入第31聯隊之下。
聯隊
[編輯]劃分
[編輯]第31「波爾克」戰術聯隊直接隸屬於空軍作戰司令部管轄。聯隊長為上校軍銜。
聯隊下設飛行及技術兩個大隊。飛行大隊(FlgGrp)包含有第1、第2飛行中隊和機務中隊,其主要負責飛機的運營及使用,例如對飛行數據、航線、加油、武器載荷等進行設置。
技術大隊則由維修/電子中隊、保養/武器中隊和補給/運輸中隊組成。其主要負責對飛行器提供所有技術方面的照顧。當中除了日常的維修和保養外,還包括武器彈藥、降落傘技術和加油等。
自2013年10月起,第31聯隊還直接對駐紮維特蒙德的里希特霍芬戰術大隊進行管理。後者由4個中隊組成,分別為飛行使用中隊、技術中隊、機場中隊和補給中隊。
任務
[編輯]第31「波爾克」戰術聯隊的任務包括空中攔截(Air Interdiction)、打擊敵方地對空力量(Offensive Counter Air)和近距離空中支援。
事故
[編輯]該聯隊自成立以來共有33名飛行員在意外事故中喪生。僅是由於星式戰鬥機的墜毀便造成了18名士兵死亡。可悲的是F-104G在正式投入使用後的災難並未就此終結:1962年10月19日,4架編組的F-104F因領航員迷失方向而在弗雷興附近墜毀。4名飛行員並非第31聯隊的成員,而是來自德國空軍第10培訓學院的,但當時駐紮於內爾費尼希。全部4名飛行員均喪生。[10]
2014年6月23日,第31聯隊一架正進行警報編隊演習的颱風戰鬥機與一架飛行靶公司的里爾35在離地2,500米的高度上相撞,造成里爾35的其中一個引擎撕破,並墜毀於奧爾斯貝格附近,機上2名乘員死亡[11]。而涉事的颱風戰鬥機儘管副油箱受損,但仍可安全返回基地[12]。
參考資料
[編輯]- ^ luftwaffe.de: Kommodore - Oberst Andreas Hopp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Realisierungsplanung Luftwaff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686 kB)
- ^ 3.0 3.1 3.2 3.3 Die Verbände der Bundesluftwaffe, Bernd u. Frank Vetter, Motorbuch Verlag, ISBN 3-613-01727-X
- ^ Artikel zur Einführung des Eurofighter beim JaboG 31 auf Luftwaffe.de
- ^ Bombergeschwader „Boelcke”: Wehmütiges Ende einer 27-jährigen Ära. Aachener Zeitung. 2010-06-25 [2014-10-31].[永久失效連結]
- ^ Zeitungsartikel zur Ankunft der ersten Eurofighter[永久失效連結]
- ^ „Boelcke“: Hoppe blickt auf arbeitsreiche Monate zurück. Aachener Zeitung. 2014-05-16 [2014-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31).
- ^ Aachener Zeitung vom 25. Mai 2013. [2014-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31).
- ^ „Boelcke”-Geschwader erstmals auf zwei Flugplätzen. Aachener Zeitung. 2012-05-25 [2014-10-31].[永久失效連結]
- ^ Chronik des Jagdbombergeschwaders 31 „Boelcke「
- ^ Militärischer Flugbetrieb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vom 26. Mai 2014
- ^ zeit.de: Kleinflugzeug stürzt nach Zusammenprall mit Kampfjet ab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vom 23. Juni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