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水時代
大洪水 | |||||||
---|---|---|---|---|---|---|---|
大北方戰爭(第二次北方戰爭)的一部分 | |||||||
波蘭立陶宛聯邦被瑞典、沙俄、普魯士及哥薩克佔領的情況。 | |||||||
| |||||||
參戰方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兵力 | |||||||
:50,000人 :17,000人 :2,000人[3] 共69,000人以上 |
:40,000人 :60,000人 :16,000人 :40,000人 :25,000人 :10,000人 共191,000人以上 | ||||||
傷亡與損失 | |||||||
死傷枕藉 |
:30,000人陣亡[4] 死傷枕藉 |
系列條目 | ||||||||||
波蘭歷史 | ||||||||||
---|---|---|---|---|---|---|---|---|---|---|
史前 | ||||||||||
史前時期的波蘭 | ||||||||||
中世紀 | ||||||||||
中世紀早期 · 波蘭的基督教化 · 第一王國 · 第二王國 · 皮雅斯特王朝 · 雅蓋隆王朝
|
||||||||||
近代早期 | ||||||||||
第一共和國 / 波蘭立陶宛聯邦 · 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 · 五三憲法
|
||||||||||
近代 | ||||||||||
華沙公國 · 會議王國 / 克拉科夫自由市→大公國 / 波森大公國→普屬波森省 · 攝政王國 · 第二共和國 · 流亡政府 / 波蘭地下國 · 人民共和國
|
||||||||||
當代波蘭 | ||||||||||
|
||||||||||
主題 | ||||||||||
大洪水時代(波蘭語:Potop;立陶宛語:Tvanas)是波蘭立陶宛聯邦17世紀中期的一個歷史時代,其中包括一系列戰役。廣義上講這個時代以1648年的赫梅利尼茨基起義為始,以1667年的安德魯索沃休戰為終,這樣俄波戰爭與第二次北方戰爭中的波蘭階段便也處在這一時期[5]。狹義上講,大洪水時代指的是瑞典帝國對聯邦的入侵與佔領時的這一階段,這樣便只包括第二次北方戰爭中的聯邦階段(1655年-1660年),這也被稱為「瑞典大洪水時代」(立陶宛語:Švedų tvanas,波蘭語:Potop Szwedzki)[6]。
波蘭立陶宛聯邦在戰爭中喪失了其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口與大國地位[7]。
經過
[編輯]1648年,魯塞尼亞血統封建領主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領導了一起人民起義,這次起義由第聶伯河哥薩克與不滿波蘭權貴統治的烏克蘭農民參與。
雖然起義在遭到大力鎮壓後結束於別列斯特赫科戰役(1651年),俄羅斯以此為藉口在1654年入侵波蘭立陶宛聯邦東半部,發動俄波戰爭。而在波羅的海地區,與波蘭在王室關係上存在長期不和與其他方面衝突的瑞典帝國也在1655年投機性地入侵並佔領了聯邦的剩餘部分。
兩個波蘭立陶宛聯邦的貴族親王亞努什·拉齊維烏和博古斯瓦夫·拉齊維烏隨後將波蘭內部的不滿與不和帶到衝突中去,並開始與瑞典國王卡爾十世·古斯塔夫協商,以讓聯邦與波蘭立陶宛聯合分裂。他們簽署了肯代尼艾條約,設想讓立陶宛大公國分裂為兩個公國,與瑞典形成僕從關係,分別由亞努什與博古斯瓦夫統治(肯代尼艾聯合)。
波蘭立陶宛聯邦國王約翰二世·卡齊米日因支持專制的奧地利,蔑視貴族的「薩爾馬提亞主義」文化,而在貴族中得不到支持。早在1643年,約翰·卡齊米日便成為耶穌會的成員,當上了紅衣主教。儘管如此,約翰·卡齊米日在1646年12月回到波蘭,並在1647年10月辭去紅衣主教的職務,以參選波蘭國王。在1648年登基。但是部分貴族認為卡爾·古斯塔夫(瑞典國王約翰·卡齊米日的堂親)是王位的合法繼承人。很多波蘭貴族都認為約翰二世·卡齊米日是位軟弱的國王(或「耶穌會國王」),這類人包括王室副總理大臣ㄧ謝洛尼姆·拉傑約夫斯基與王室大財務總管ㄧ博古斯瓦夫·萊什琴斯基;因為上述或其他原因,他們支持卡爾·古斯塔夫登上波蘭王位。
在瑞軍第一次入侵波蘭時,波茲南省長克雷什托夫·歐帕靈斯基放棄大波蘭,將其讓給卡爾·古斯塔夫。而其他地區也接連投降。隨着瑞軍在1655年8月進入華沙且無人抵抗,約翰·卡齊米日逃往西里西亞,整個國家幾乎都被拱手讓給了瑞典。但是幾個地方依然在反抗,其中最著名(且最具象徵性的)便是光明山修道院的反抗。在大修道院院長奧古斯丁·科爾德茨基的指揮下,波蘭這座修道院要塞的衛兵在光明山包圍戰(1655年11月-1656年1月)中擊退了敵軍。光明山修道院的這場戰役也鼓舞了反抗瑞典的波蘭抵抗運動的士氣。1655年12月,支持流亡的約翰·卡齊米日的蒂紹夫采聯盟成立。
自發的起義運動在整個國家興起,向散佈各地的敵軍發起進攻——輪到瑞典遭報應了。這些起義運動隨後在波蘭軍隊領導人斯特凡·恰爾涅茨基與立陶宛大指揮官揚·帕維烏·薩佩哈的領導下聯合起來,上述二人開始組織清除忠於卡爾·古斯塔夫的人的反攻。最後,1656年,約翰二世·卡齊米日的支持者在利沃夫主教座堂為約翰二世·卡齊米日加冕(利沃夫宣誓)。聯邦軍隊最終在1657年將瑞軍趕回去了。
聯邦也擊退了特蘭西瓦尼亞與勃蘭登堡-普魯士的軍隊,但普魯士公國正式得到聯邦對其脫離與波蘭的藩屬關係獨立的承認(1657年韋勞條約)。
隨着哈迪亞赫條約在1658年9月16日得到簽署,波蘭王室正式將哥薩克與魯塞尼亞人在波蘭立陶宛聯合中,升格到與波蘭和立陶宛同等的地位之上,並事實上將波蘭立陶宛聯邦變為波蘭立陶宛魯塞尼亞聯邦(三國聯邦)。這個條約獲得了哥薩克酋長伊凡·維赫夫斯基與「長老」的支持,其目的是為了改變東歐的面貌。但是,這個條約未能完全施行:俄羅斯拒絕承認哈迪亞赫條約,並繼續宣稱擁有對烏克蘭的主權。
俄羅斯與聯邦在1667年1月13日簽署安德魯索沃條約,這也象徵着雙方爭奪烏克蘭的戰爭的結束。波蘭立陶宛聯邦從土耳其人在俄土戰爭(1676年-1681年)中的參與得到點好處,因為奧斯曼與克里米亞有關係。和約讓莫斯科完全佔領左岸烏克蘭(第聶伯河左岸地區),而聯邦保持了對右岸烏克蘭(第聶伯河右岸地區)的統治。最開始,和約規定俄羅斯要在20年內將第聶伯河左岸地區歸還聯邦,但是因為1686年永久和約,這條分界線變成了俄羅斯與波蘭的永久國界。
大洪水時代結束了波蘭的宗教寬容時代,因為入侵者大多數為非天主教徒,而波蘭人大多數是天主教徒。1658年對新教的波蘭兄弟會的驅逐便是波蘭減少宗教寬容的例證。大洪水時代中,成千上萬波蘭猶太人被哥薩克叛軍殺害[8]。
於藝術作品中
[編輯]- 顯克微支在他的小說《洪流》(Potop)中寫出了大洪水時代的情況。
- 詹姆斯·米切納在他的小說《波蘭》中寫出了大洪水時代的情況。
- 耶日·霍夫曼出任1974年古裝劇《洪流》(Potop)的導演,這部電影源於顯克微支的同名小說。丹尼爾·奧爾布雷赫斯基扮演主角安德熱·克米齊克,這個英勇地與瑞典入侵者作戰的愛國者。該部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提名,但輸給了意大利電影《阿瑪柯德》(Amarcord)。
- 2011年發行的電腦遊戲《騎馬與砍殺:火與劍》,即是以小說《洪流》為背景,反映此時期波蘭-立陶宛、俄羅斯、瑞典、哥薩克及克里米亞汗國五大勢力相互爭鬥的歷史。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Borus, József; Liptai, Ervin. A honfoglalástól a kiegyezésig. Budapest: Zrínyi katonai Kiadó. 1985. ISBN 963-326-337-9. OCLC 248794030.
- ^ 2.0 2.1 László Markó: Lordships of the Hungarian State, Magyar Könyvklub Publisher, 2000. ISBN 963-547-085-1
- ^ Podhorodecki, Leszek. Chanat Krymski i jego stosunki z Polską w XV–XVIII wieku. 1987: 196. ISBN 83-05-11618-2.
- ^ Claes-Göran Isacson, Karl X Gustavs Krig (2002) Lund, Historiska Media. Page 96. ISBN 91-89442-57-1
- ^ Subtelny, Orest. Ukraine. A history new. CUP Archive. 1988: 104.
- ^ Frost, Robert I. After the Deluge. Poland-Lithuania and the Second Northern War, 1655-1660. Cambridge Studies in Early Modern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年: 第3頁. ISBN 0521544025.
- ^ Zawadzki, Marcin. Durham University Polish Society. 達累姆大學. [2009-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21).
During 'The Deluge', Commonwealth lost an estimated 1/3 of its population (proportionally higher losses than during World War II), and its status as a great power.
- ^ Max I. Dimont, Jews, God, and History, Signet Classic, 2004, ISBN 0451529405, 第247頁.
外部連結
[編輯]- 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MDb)上《Potop》的資料(英文)
- 1657年被特蘭西瓦尼亞佔領的地區地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