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直道跨欄比賽
奧林匹克運動會直道跨欄比賽 | |
---|---|
總體概況 | |
運動 | 田徑 |
性別 | 男子、女子 |
屆別 | 男子110米:1896-2024 女子 80 公尺:1932-1968 女子100米:1972-2024 |
奧運會紀錄 | |
男子 | 12.91秒(2004年) 劉翔(中國) |
女子 | 10.3秒(1968年,80米) 莫琳·凱爾德(澳洲) 12.26秒(2020年,100米) 賈絲明·卡馬喬-奎因(波多黎各) |
衛冕冠軍 | |
男子 | 格蘭特·霍洛韋(美國) |
女子 | 瑪賽·拉塞爾(美國) |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直道跨欄比賽是奧運會田徑賽事的兩類跨欄賽事之一。男子110米跨欄自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起就是比賽項目。女子80米跨欄於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上成為比賽項目,至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起改為100米跨欄。
男子110米跨欄的奧運會紀錄是12.91秒,由中國運動員劉翔於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刷新。女子100米跨欄的奧運會紀錄為12.26秒,是波多黎各選手賈絲明·卡馬喬-奎因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半決賽上創造的。女子80米跨欄的奧運紀錄來自該項目的最後一場奧運比賽,澳大利亞選手莫琳·凱爾德在1968年的墨西哥城跑出了10.3秒的成績。
美國代表團在男子110米跨欄項目上擁有無可匹敵的輝煌,在迄今30屆奧運會上收穫了20金、22銀、17銅,八度包攬前三名,除1980年因抵制而未參賽外,該項目的領獎台上未出現美國選手的情況只發生過一次。女子方面則沒有絕對的霸主,20世紀70及80年代的獎牌幾乎由東德、蘇聯等東歐代表團壟斷,進入21世紀以來則數美國最為強勢,在最近6屆比賽中收穫4金、3銀、3銅。
能在奧運會直道跨欄項目上擁有穩定優異表現的選手並不多。澳大利亞的雪莉·斯特里克蘭·德拉漢蒂是唯一一位三次站上領獎台的運動員,也是唯一一位成功衛冕的女選手。美國的李·卡爾霍恩和羅傑·金德姆是僅有的兩位成功衛冕的男選手。卡琳·巴爾策是唯一一位能在80米跨欄和100米跨欄項目中都收穫獎牌的運動員。
賽制
[編輯]奧運會直道跨欄比賽分多輪舉行。每一輪分為數組,各組名次居先的選手,加上剩餘選手中成績靠前的運動員,一起進入下一輪。決賽人數從1912年起定為6人,從1964年起定為8人,偶爾也會增加一人。隨着參賽人數越來越多,輪次也不斷增加,從最初的兩輪發展到後來的四輪。男子從2012年起,女子從2004年起,從四輪縮減為三輪,預賽每一輪中的組數則相應增加。
由於終點照片的存在,奧運會直道跨欄比賽和大多數徑賽一樣,幾乎沒有成績並列的情況。罕見的一幕出現在1984年女子100米跨欄比賽里,米謝勒·沙爾多內和金·特納幾乎同時撞線,裁判最初判定兩人成績並列,後來將銅牌改判給特納,幾個月後又恢復原判,為沙爾多內補發了銅牌。
男子110米跨欄
[編輯]歷屆獎牌得主及紀錄
[編輯]個人獎牌榜
[編輯]排名 | 運動員 | 代表團 | 屆別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總數 |
---|---|---|---|---|---|---|---|
1= | 李·卡爾霍恩 | 美國 | 1956–1960 | 2 | 0 | 0 | 2 |
羅傑·金德姆 | 美國 | 1984–1988 | 2 | 0 | 0 | 2 | |
3= | 錫德·阿特金森 | 南非 | 1924–1928 | 1 | 1 | 0 | 2 |
居伊·德呂 | 法國 | 1972-1976 | 1 | 1 | 0 | 2 | |
格蘭特·霍洛韋 | 美國 | 2020–2024 | 1 | 1 | 0 | 2 | |
6= | 海斯·瓊斯 | 美國 | 1960–1964 | 1 | 0 | 1 | 2 |
威利·達文波特 | 美國 | 1968–1976 | 1 | 0 | 1 | 2 | |
阿尼爾·加西亞 | 古巴 | 2000–2004 | 1 | 0 | 1 | 2 | |
漢斯爾·帕奇門特 | 牙買加 | 2012–2020 | 1 | 0 | 1 | 2 |
代表團獎牌榜
[編輯]排名 | 代表團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總數 |
---|---|---|---|---|---|
1 | 美國 | 20 | 22 | 17 | 59 |
2 | 古巴 | 2 | 2 | 1 | 5 |
3 | 牙買加 | 2 | 0 | 3 | 5 |
4 | 加拿大 | 2 | 0 | 0 | 2 |
5 | 法國 | 1 | 1 | 1 | 3 |
6 | 南非 | 1 | 1 | 0 | 2 |
7= | 東德 | 1 | 0 | 0 | 1 |
中國 | 1 | 0 | 0 | 1 | |
9 | 英國 | 0 | 3 | 1 | 4 |
10 | 西班牙 | 0 | 1 | 0 | 1 |
11 | 蘇聯 | 0 | 0 | 2 | 2 |
12= | 瑞典 | 0 | 0 | 1 | 1 |
意大利 | 0 | 0 | 1 | 1 | |
芬蘭 | 0 | 0 | 1 | 1 | |
德國 | 0 | 0 | 1 | 1 |
女子80米和100米跨欄
[編輯]歷屆獎牌得主及紀錄
[編輯]個人獎牌榜
[編輯]排名 | 運動員 | 代表團 | 屆別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總數 |
---|---|---|---|---|---|---|---|
1 | 雪莉·斯特里克蘭·德拉漢蒂 | 澳洲 | 1948–1956 | 2 | 0 | 1 | 3 |
2= | 約翰娜·沙勒-克利爾 | 東德 | 1976–1980 | 1 | 1 | 0 | 2 |
唐·哈珀 | 美國 | 2008–2012 | 1 | 1 | 0 | 2 | |
薩莉·皮爾遜 | 澳洲 | 2008–2012 | 1 | 1 | 0 | 2 | |
5= | 卡琳·巴爾策 | 德國聯隊 東德 |
1964–1972 | 1 | 0 | 1 | 2 |
約爾丹卡·東科娃 | 保加利亞 | 1988–1992 | 1 | 0 | 1 | 2 | |
賈絲明·卡馬喬-奎因 | 波多黎各 | 2020–2024 | 1 | 0 | 1 | 2 |
代表團獎牌榜
[編輯]排名 | 代表團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總數 |
---|---|---|---|---|---|
1 | 美國 | 6 | 5 | 5 | 16 |
2 | 澳洲 | 4 | 2 | 3 | 9 |
3= | 東德 | 2 | 2 | 1 | 5 |
蘇聯 | 2 | 2 | 1 | 5 | |
5 | 德國 德國聯隊 |
1 | 2 | 2 | 5 |
6= | 保加利亞 | 1 | 0 | 1 | 2 |
波多黎各 | 1 | 0 | 1 | 1 | |
8= | 意大利 | 1 | 0 | 0 | 1 |
荷蘭 | 1 | 0 | 0 | 1 | |
希臘 | 1 | 0 | 0 | 1 | |
瑞典 | 1 | 0 | 0 | 1 | |
哈薩克 | 1 | 0 | 0 | 1 | |
13 | 英國 | 0 | 3 | 0 | 3 |
14 | 法國 | 0 | 1 | 2 | 2 |
15 | 波蘭 | 0 | 1 | 1 | 2 |
16= | 羅馬尼亞 | 0 | 1 | 0 | 1 |
斯洛文尼亞 | 0 | 1 | 0 | 1 | |
尼日利亞 | 0 | 1 | 0 | 1 | |
烏克蘭 | 0 | 1 | 0 | 1 | |
20 | 加拿大 | 0 | 0 | 2 | 2 |
21= | 南非 | 0 | 0 | 1 | 1 |
中華民國 | 0 | 0 | 1 | 1 | |
西德 | 0 | 0 | 1 | 1 | |
牙買加 | 0 | 0 | 1 | 1 |
200米跨欄
[編輯]早期奧運會曾短暫舉辦200米跨欄比賽,該賽事僅在1900年和1904年出現過兩次之後被取消。1900年的賽事由阿爾文·克倫茨萊因獲勝,他當年贏得了四枚金牌。第二位也是最後一位200米跨欄冠軍哈里·希爾曼再次成為多枚金牌得主,美國人在那屆奧運會上贏得400米短跑和400米跨欄奧運冠軍。
屆數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1900年巴黎 (詳細) |
阿爾文·克倫茨萊因(美國) | 諾曼·普理查德(印度) | 沃爾特·圖克斯伯里(美國) |
1904年聖路易斯 (詳細) |
哈里·希爾曼(美國) | 弗蘭克·卡斯爾曼(美國) | 喬治·波奇(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