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討論:Grayapple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您好,Grayapple!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裏。除了歡迎辭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同意在GFDL條款下發佈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可使用編輯工具條上的Signature icon.png按鈕。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希望您能享受編寫人類共有之自由百科的快樂,成為一名快樂的維基百科人。我是歡迎您的維基百科人:鳥甲 2007年6月24日 (日) 03:20 (UTC)[回覆]

關於北愛爾蘭問題條目修改

[編輯]

閣下之修改,實在是令人刮目相看。一兩個字改動之後,整句意義截然不同,真乃傳說中之一字師。

不過忠告閣下,在修改之前,是否可以先複習一下中學語文,或是初級英語?為俟閣下能夠認真研習,將來為維基百科添光增彩,特將閣下所做所有修改恢復。再拜頓首 —Sqchen 2007年7月1日 (日) 10:11 (UTC)[回覆]


閣下對於該條目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但若閣下一葉障目,固執己見,對別人的修改與建議絲毫不屑一顧,恐怕無助於該條目質量的提升。在此略舉幾例與閣下商榷:

  • 關於UVA/UVF/UDA的翻譯:不錯,Ulster的確可音譯為阿爾斯特;但翻譯講究的是信達雅,恐怕對愛爾蘭行政地理不熟悉的人——相信占絕大多數——是不知道阿爾斯特為何物的。希望閣下在翻譯的時候能夠參照一下官方的或是權威的譯法,如大英百科全書。
[大英百科全書線上版 http://wordpedia.eb.com/tbol/article?i=077292&db=big5]。該詞的政治意味極強,基本不被天主教社區認可,本人認為不能夠以中性的「北愛爾蘭」代替。中文維基中也存在阿爾斯特條目,因此本人採用音譯。
大英百科全書僅是一個例子。不知道閣下能否記得10年之前,北愛問題還頻頻在新聞中出現時,新華社和CCTV是如何翻譯這些組織的?在對該詞的翻譯上,愚以為中性的「北愛爾蘭」更加合適,也更能說明問題,尤其是雙方都自稱'Ulster'的時候。更何況,說到條目,中文維基中也存在北愛爾蘭志願軍條目。
你自己說參考大英百科,怎麼又不作數?你又從哪裏得到資料說雙方都自稱「Ulster」?中文維基中北愛爾蘭志願軍條目本身就說,「北愛自願軍(英語:Ulster Volunteer Force,簡稱:UVF),又譯烏爾斯特志願軍」,怎麼又會突然間音譯又不行了?
  • 不知道閣下高考時語文考了幾分,但閣下對漢語連詞的使用的確差強人意。希望閣下今後不要將上海方言的語法代入維基編輯之中。閣下的學習可以從改病句開始:
"北愛爾蘭留在英國境內,雖然在一個獨立的政府體系下它擁有自己的議會和權力下放的政府。"
此句確有語病,但卻不在連詞,而在於翻譯時的語序。「雖然」之後的整句句子都是前句的條件,相應的英語句型是"...albeit..."或"...although..."。您老兄給直接改成了「然而」。改了連詞不改語序,整句意思完全顛倒。這種句型和上海話也沒有關係,「然而」我是上海人。
  • 雖然在一個獨立的政府體系下它擁有自己的議會和權力下放的政府,北愛爾蘭留在英國境內。
  • 北愛爾蘭留在英國境內,然而在一個獨立的政府體系下它擁有自己的議會和權力下放的政府。
不可否認,若仔細推敲,上述兩句話的確可能存在細微的語義差別。但兩者都表明了兩個事實:一是「擁有自己的議會和權力下放的政府」,二是「留在英國境內」;並且表明了兩者的共存與人們的通識有所背離。但本人愚鈍,實在無法看出完全顛倒的意思。倒是閣下的最後一句又可以作為改病句的範例了。
最後一句本來就是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讓你知道兩者不可隨便調換,否則荒謬至極。而前一句句子如果要改連詞,也應該改成「儘管」。當然,作為百科全書,這種意義上的區別可以忽略,但是如果要咬文嚼字、仔細推敲一番,此處不可認為意義是相同的。
  • 不僅是連詞,閣下還應該注重一下文章時序的一致,例如:
現在衝突表現在了支持聯合法案的人和反對聯合法案的人之間。1886年,隨着兩個社區組織了相對立的民族主義和聯合主義政黨,這一轉變得以完成。
「現在」是時間名詞,用於敘述,可以用來表示當時的時間。所以這裏的錯誤只是不符合百科全書之客觀敘述的體例。
見下
  • 當然,上一例句問題的產生,可能還與閣下無法把握英文的時態有關。該句的原句是:
The conflict was now represented ...
過去時不過是英語敘述用時態之其中一種,整篇文章都改成現在時也是可以的,不過後者更口語化而已。'was'最多是一助詞「被」而已,在這裏可以不翻,「now」才是翻譯時的重點。
愚以為was now的中文意思可表達為「從那時候開始」,這裏的'was'的確是被動語態的助動詞,但同時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即now的基準為上文所涉及到的時間,故譯為「此後」較符合中文習慣。btw,不知可否請教閣下如何可以將整篇文章都改成現在時,同時能保證讀者的準確理解?
此種文體經常用於電影電視情節介紹,也同樣經常用於實時新聞報道。在百科全書中出現也許並不常見,但是也沒有特別規則禁止。now如果翻譯成「此後」也是可以考慮的。
  • 還有一個建議,就是閣下在處理連結時,最好留意一下現已存在的相關條目。這樣,閣下就不會我行我素的將已存在的流血星期日標記成目前並不存在的血腥星期天 (1972)
維基百科不是紅寶書,不是一經寫成就不能更動,更有許多種解決不同譯名之間的轉換問題的方案。我既可以做一個血腥星期天的條目再重定向到流血星期日,也可以把流血星期日轉移到血腥星期天,也可以加一個內部連結。各國歷史上流血的星期天不計其數,我為什麼要奉僅有的一個條目為標準?我加一個1972的括號,是為了消除歧義,也是為了將來的擴充。倒是您在UDA和UVF的內部連結里加的括號有些牽強,也不符合維基體例(括號為半角,前面應有一半角空格)。
若閣下做了所述的任一重定向工作,在下非常歡迎。只是在下在閱讀閣下大作的時候,卻無法定位到此重大歷史性事件的相關條目,儘管該條目事實上是存在的,並且很詳細。希望閣下在編輯的時候能夠多為讀者考慮一下。我在文中為UDA等加括號,僅是方便讀者,並未影響到其內部連結,所以恐怕並不存在閣下所述的維基體例之問題。
本人並非不知道該條目的存在,但是本人對其名稱和唯一性存在疑問,也就是懷疑該條目的「正統性」。將來擴充時該條目很可能和英文版一樣變成消歧義頁,而將原來的條目移至他處。所以暫時不改,等待他人或自己對流血星期日這類條目進行擴充後再視情況而定。

不得不承認,任何一個初中畢業的國人,都可以做您的一字之師(或者不恰當的說,百字之師,因為以上的例子僅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而已)。所以,希望閣下在對他人攻擊漫罵之前,首先能夠提高自身修養。

本人就事論事,說話不好聽,但也沒有「罵」過什麼人。你所加改動,僅幾十字,語法可能沒錯,語義與原文違背明顯,而且RUC和RIC你給弄成了一樣的名字——北愛爾蘭皇家警察。你的確改正了一些錯誤(比如把UVA改正為UDA)但是由對改錯的也不少,所以整體價值不高,我作為原創者不能夠接受。閱畢—Sqchen 2007年7月2日 (一) 09:52 (UTC)[回覆]
如果閣下真的能夠就事論事,而不是全盤否定,他人可能更容易接受您的意見,而不是對閣下心存芥蒂。愚已經過了血氣方剛的年齡,故對閣下所言可一笑置之。之所以和閣下商榷,是希望閣下能夠明白,任何人都有犯錯的可能,若將別人的心血努力一筆勾銷並出言不遜,很可能打消他人加入維基家庭的積極性。望閣下能夠懸崖勒馬,回頭是岸。
俗話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的言詞可能激烈,在此道歉,但是說到條目,我本人仍然認為,閣下的修改不可接受。—Sqchen 2007年7月2日 (一) 14:49 (UTC)[回覆]

Grayapple 2007年7月2日 (一) 00:2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