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嘎旗
阿巴嘎旗 ᠠᠪᠠᠭᠠ ᠬᠣᠰᠢᠭᠤ | |
---|---|
旗 | |
錫林郭勒盟的地理位置 | |
坐標:44°01′10″N 114°57′44″E / 44.01957°N 114.96227°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 |
政府駐地 | 別力古台鎮 |
下級行政區 | |
面積 | |
• 總計 | 27,473.88 平方公里(10,607.72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38,589人 |
• 密度 | 1.4人/平方公里(3.64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22,778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011400 |
電話區號 | 479 |
車輛號牌 | 蒙H |
行政區劃代碼 | 152522 |
網站 | 阿巴嘎旗政府網 |
阿巴嘎旗(蒙古語:ᠠᠪᠠᠭᠠ
ᠬᠣᠰᠢᠭᠤ,西里爾字母:Авга хошу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下轄的一個旗,旗人民政府駐別里古台鎮。
歷史
[編輯]阿巴嘎旗轄境,漢代為上谷郡北境;晉代為拓拔氏地;隋、唐時屬突厥汗國;遼為上京道西境;金屬北京路西北境;元屬上都路;明為察哈爾萬戶地,阿巴嘎旗由東部蒙古的阿巴噶部演變而來。「阿巴嘎」系蒙古語音譯,意為「叔叔」。因部落首領為成吉思汗同父異母弟別里古台後裔,所以部落稱「阿巴嘎」部。17世紀,清廷先後設阿巴嘎右翼旗、阿巴嘎左翼旗、阿巴哈納爾右翼旗、阿巴哈納爾左翼旗建制,均為世襲罔替的札薩克統治。隸屬於錫林郭勒盟。
辛亥革命後,民國北洋政府保留了蒙古王公的封建統治地位和待遇。中國抗戰爆發後,隨錫盟歸屬蒙疆聯合自治政府。1945年被蘇蒙聯軍從日軍手中解放。1946年春,中共在阿巴嘎草原開闢工作,建立新政府。1947年開始,阿巴嘎旗隸屬內蒙古自治政府(後為內蒙古自治區)。
1948年,阿巴嘎右、阿巴哈納爾右旗合併為西部聯合旗,阿巴嘎左、阿巴哈納爾左旗合併為中部聯合旗。1952年,中、西部聯合旗合併為西部聯合旗,旗政府駐地在漢貝廟。1956年7月改為阿巴嘎旗。[2]
地理
[編輯]阿巴嘎旗面積2.7萬平方公里,系蒙古高原低山丘陵地,以低山階狀高平原、台地、丘陵為主體,兼有多種地貌單元組成的地區,沒有明顯的山脈和溝壑,地勢呈波狀起伏。地形東北高西南低,海拔960-1500米,最高點海拔1648米。
阿巴嘎旗地處中緯度西風氣流帶內,屬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0.7℃,年平均地溫2.8℃。年平均相對濕度59%,年平均日照時數3126.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244.7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03天,降雪期217天,年平均風速3.5米/秒 。
阿巴嘎旗因雨量稀少,只能利用其草地發展畜牧業。
人口
[編輯]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阿巴嘎旗常住人口為38589人。[3]
截至2022年末,阿巴嘎旗戶籍人口4.25萬人。
旅遊
[編輯]阿巴嘎旗自然景點有沙漠花園烏里雅斯台、成吉思寶格都山、自治區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呼爾查干諾爾等。
人文景觀有古剎遺風楊都廟、滄桑磅礴的金界壕、莊嚴神秘的突厥石人等。
行政區劃
[編輯]別力古台鎮、洪格爾高勒鎮、查干淖爾鎮、那仁寶拉格蘇木、伊和高勒蘇木、吉爾嘎郎圖蘇木、巴彥圖嘎蘇木和瑪尼圖煤礦。
交通
[編輯]- 331國道過境。
參考文獻
[編輯]-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阿巴嘎旗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行政區劃網. [2014-03-12].
- ^ 中國: 内蒙古自治区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9-18].
- ^ 2023年阿巴嘎旗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