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長白山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吉林長白山火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吉林省的東部邊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授予的第五批國家地質公園。在長白山周圍分佈着100多座火山。最大的火山口海拔2600米左右,直徑達4.5公里,是漏斗型,深達800多米。其景觀獨特,在中國國內罕見。周圍小的錐體,海拔高在1000米左右。火口多為溢出口,呈椅形、新月形,山頂平坦。著名的有西鵝毛頂子、東鵝毛頂子、西土頂子,東土頂子、西馬鞍山、東馬鞍山、赤峰、老房子小山等。小火山拱衛着長白山,構成了壯觀的火山群

龍崗火山群位於長白山火山群之西,包括靖宇縣中部、輝南縣東南部和柳河縣東北部,主要在龍崗山脈的中段,由於第三紀以來有多次熔岩噴發,構成大片熔岩台地,該火山群火山活動也很頻繁。

地貌

[編輯]

長白山火山群以長白山截頂圓錐火山為主,周圍有廣闊的熔岩台地,台地上又有眾多的小火山分佈。長白山火山錐體矗立於海拔600~1100米的熔岩台地上;海拔1100~1800米為下部盾狀基礎,地面坡度一般在6~10度;1800米以上為陡坡錐體,坡度多在15度以上。陡坡錐體的平面輪廓呈卵形,長軸近北西—東南向延伸,寬約15公里,長約27公里。火山錐頂有火山口湖——天池(中朝界湖)。

天池周圍火山口壁陡峭,並形成十幾座環狀山山峰,海拔均在2500米以上,其中將軍峰最高,海拔2749米。白雲峰海拔2691米,在天池西側,為我國東北的第一高峰。天池東北有天豁、鐵壁、華蓋、紫霞諸峰,天池西南有梯雲、臥虎、冠冕(玉雪)諸峰,天池西北有龍門、觀日、錦屏、芝盤、玉柱(青石)諸峰。因駐有氣象站而得名的天文峰(2670米),介於鐵壁、華蓋兩峰之間,有公路直抵山顛,可俯瞰天池。

長白瀑布

天池北側有一缺口,該河夾流在天豁峰與龍門峰之間,全長1250米,在其盡頭形成高達68米的長白瀑布,瀑布下有長白溫泉,均與二道白河相通,為松花江的源頭。

長白熔岩台地位於長白火山錐體的周圍,南至鴨綠江谷地,北至二道松花江谷地,西至頭道松花江谷地,東至長虹嶺附近,南北長約130公里,東西寬約100公里,亦稱長白熔岩高原。南半部主要為長白期玄武岩,北半部主要為軍艦山期玄武岩。台地面海拔600~1200米,由長白山火山向周圍緩緩傾斜,南側受河流切割形成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峽谷,台地呈桌狀,峽谷深達300~500米,其中長白縣的十五道溝源於望天鵝峰,峽谷規模最大,現開闢為鴨綠江上游自然保護區

長白熔岩台地上有眾多的火山錐分佈。其中望天鵝峰規模最大,位於長白火山西南32公里處,是長白熔岩台地上的又一座巨型火山,海拔2051.4米。山頂尖聳。向外過渡為穹狀隆起的由長白期玄武岩構成的熔岩台地。火山錐體比較古老,由上新世早期的望天鵝期玄武岩組成,山頂經長期剝蝕破壞,古老岩系已經出露。出露基岩有燕山期花崗岩和晚侏羅世的酸性火山碎屑岩或熔岩。十五道溝的上游在火山錐上切割出巨大的峽谷。

地質

[編輯]

該火山群在大地構造上屬中朝准地台膠遼台隆的東北部,位於北東向延伸的鴨綠江斷裂和巨型緯向構造的複合部位,新生代以來火山活動頻繁。

第三紀初,這裏形成準平原狀態的低緩地形。在喜馬拉雅運動開始時,沿斷裂帶有少量基性熔岩溢出,在長白縣馬鞍山村硅藻土礦剖面中的玄武岩,測年資料為距今1350萬年和2840萬年。

中新世早期,熔岩流的分佈開始擴大,在臨江以東,鴨綠江以北,形成大面積玄武質熔岩被,主要岩性為黑灰色緻密狀拉斑玄武岩,最大厚度300米左右,測年資料為距今1640萬年。

上新世早期,在今長白山南側有望天鵝期中心式噴發,形成望天鵝盾狀火山

上新世未到早更新世,斷裂活動更加劇烈,並伴有大量灰黑色含橄欖玄武岩噴發,稱軍艦山期玄武岩,在撫松以東,甑峰山以西,二道江以南和長白火山以北,形成大面積玄武質熔岩被,與南部的玄武岩一起構成廣闊的長白熔岩台地。熔岩厚達數百米,只有少數山峰突出在熔岩地面之上。

第四紀以來,由裂隙噴發逐漸轉為中心式噴發。中更新世,沿長白山火山口噴出粘稠的鹼性粗面質岩漿,圍繞火山口呈環狀分佈,疊加在早期形成的盾狀熔岩基底之上,並構成了接近今日面貌的巨型層狀截頂火山錐體。

晚更新世,在長白山火山錐體附近有小型寄生火山噴出,與此同時有熔岩流充填圖們江上遊河谷,並在廣坪一帶形成沿河谷伸展的熔岩台地。

全新世晚期(約公元900多年),沿長白山火山口又發生有爆炸性中心式噴發,噴出大量灰白色及淺黃色鹼性粗面質浮岩和凝灰角礫岩,披覆在火山錐的頂部,黃色與黑色粗面質浮岩見於白雲峰天文峰和其他環狀山山頂,天文峰浮岩厚達79米以上,較細的火山灰渣隨風飄落,堆積在以火山口為中心平均半徑60~70公里的範圍內,細粒物質向東飄落得更遠。

1579年、1668年和1702年仍有小規模的階段性噴發,噴出物以氣體和少量碎屑為主。

在長白山附近有為數眾多的溫泉,火山活動的後期現象沒有完全消失,而呈休眠狀態。

參考文獻

[編輯]
  • 《吉林省志·自然地理志》第2章地貌 第3節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