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金堤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金堤關,是隋代關口地名,金堤關因設置在漢代「金堤」的西起點而得名,故址在河南省滎陽市廣武鎮霸王城村北黃河道中。

由於古汴渠自滎陽牛口峪分黃河水東流,汴渠與黃河相連接,經常被泥沙淤塞。漢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由水利家王景主持,發民工數十萬人大規模治理黃河和汴渠。王景指揮築成了黃河長堤,並不斷增修石工,加高增厚。當時石堤的高度,約高四五丈。東漢時自西起滎陽汴口以東(具體位置在廣武劉溝村北黃河灘中)的黃河岸邊用石塊修築的河堤,通稱金堤,這個名字取固若金湯之意。

隋朝末年,河北山東農民首先揭竿而起。隋軍為阻止農民軍西進而設立金堤關。關口地處滎陽以東黃河、永濟渠、通濟渠交匯之處,是隋朝大運河的戰略據點。金堤關的得失影響着中原戰局。大業十二年(616年)十月,李密獻計翟讓率瓦崗農民起義軍攻下金堤關,進逼滎陽城。滎陽通守張須陀率軍2萬討伐翟讓,十月二十七日,瓦崗軍與張須陀在滎陽城東的大海寺附近決戰,在大海寺北面茂密的樹林裏埋下伏兵,大敗隋軍,張須陀自殺,瓦崗軍一舉拿下滎陽諸縣。

《資治通鑑·隋唐七》:「(翟)讓從之,於是破金堤關,攻滎陽諸縣,多下之。」即指此關。隋亂平定之後,金堤關失去作用,逐漸荒廢。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