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山鎮
詩山鎮 舊稱:山頭鎮 | |
---|---|
鎮 | |
坐標:25°10′48″N 118°17′31″E / 25.18°N 118.292°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上級行政區 | 南安市 |
建立 | 1984年10月 |
政府駐地 | 南安市詩山鎮潭美街558號[1] |
村級區劃單位數 | 1個居委會、18個行政村 |
面積 | |
• 總計 | 96.2 平方公里(37.1 平方英里) |
人口 | |
• 密度 | 924人/平方公里(2,390人/平方英里) |
• 戶籍人口(2019年) | 89,236 |
• 常住人口(2017年) | 73,459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行政區劃代碼 | 350583106 |
郵政編碼 | 362311 |
電話區號 | +86 |
毗鄰 | 永春縣、安溪縣、碼頭鎮、金淘鎮 |
通用語言 | 閩南語泉漳片、國語 |
詩山鎮(閩南語:si-san-tin),舊稱「山頭」(閩南語:suann-thau)。是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直下轄的一個鎮,面積96.2平方公里。地理上北接永春縣,西鄰安溪縣,人口近9萬人(2019年),以雨傘工業為主,有「中國雨傘城」之稱。知名旅遊熱點為鳳山寺。
名稱由來
[編輯]「詩山」一名源於南安北部的高蓋山,唐代詩人歐陽詹年青時在高蓋山讀書,貞元八年(公元792年)中進士,被稱為「閩南第一進士」,與著名文學家韓愈同榜。嗣後,高蓋山麓名士紛至,詩跡遍山。宋代朱熹任同安主簿時,登高蓋山瞻仰歐陽詹讀書處,讚嘆曰:「真詩山也」。「詩山」之名即由此而始。[2]後人更在天柱山之麓至溪流出口處縱橫數十里的廣大地區冠以「詩」字頭取名,諸如詩村、詩宅、詩阪、詩園等等,千百年沿襲至今[3]
區域沿革
[編輯]詩山自開埠以來,一直屬南安縣(市)治下,是南安的五大文化古鎮。詩山的舊稱「山頭」,名稱來源於山頭古城原址的一處隆起的小山頭,而「詩山」這一雅稱最早起源於南宋時期。歷史上的詩山鎮曾管轄周邊鄉鎮,包括碼頭鎮、蓬華鎮等。
西晉年間,開發山頭城。
唐代,設山頭社。
宋代,屬南安八鄉中的懷德鄉清風里、太平里。
元、明和清代,分屬十一、十二及十三都(三朝南安總共分為四十六都)。其中在明洪武年間,曾計劃將南安縣由豐州治遷至於此。
民國6年(1917年),設山頭鄉。
民國35年(1946年),設山頭鎮。
民國38年(1949年)7月解放軍攻佔共軍佔領山頭鎮。
1958年,成立「詩山人民公社」(初名「五星公社」)。
1959年,劃出金淘、碼頭。
1961年8月,復設「詩山區」,下轄9個人民公社。
1965年,撤區劃出碼頭並復設「詩山人民公社」。
1968年5月18日,成立「詩山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75年2月24日,劃出蓬華。
1980年11月4日,改稱「詩山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4年10月,改設詩山鎮,鎮府置山二村潭美街558號。
行政區劃
[編輯]詩山鎮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分別是:
詩山社區、山二村、山一村、鵬峰村、西上村、聲東村、梧埔山村、紅旗村、社一村、社二村、鳳坡村、坊前村、前山村、聯星村、吾峰村、錢塘村、民主村、聯山村、紅星村。
地理環境
[編輯]地域位置
[編輯]詩山鎮地處南安市西北部,北接永春縣,南接金淘鎮和眉山鄉,西接安溪縣,東接碼頭鎮。
地形地貌
[編輯]地形為內陸小盆地,西北高,東南低。
氣候
[編輯]詩山鎮是亞熱帶海洋季風性氣候,四季溫差小。每年平均溫度為21˚C(69.8˚F),極端最高溫度為39˚C(102.2˚F),極端最低溫度為-2.5˚C(27.5˚F)。年均日照時常為1931.3小時,年平均降雨量為1,833毫米,年無霜期約330天。主要自然災害有:風災、旱澇、低溫、霜凍、雷擊。
水文
[編輯]景觀
[編輯]「詩山十八景」(傳統上)
[編輯]- 鳳山勝覽(坊前村鳳山寺,俗稱「郭山廟」)
- 白雲春曉(南安高蓋山「詩山」)
- 龍山夕照(詩山公園龍山宮)
- 潭美觀魚(山二村潭美橋)
- 塔尖生金(山二村詩山舊街婆羅門塔,又名「詩山塔」)
- 鐘山織雨(鰲峰村鐘山)
- 文章疊雪(坊前村、永春縣文章山)
- 簸溪夜籟(鵬峰村簸溪)
- 鵬峰勝地(鵬峰村小峰)
- 五臺浮蓮(詩山鎮、永春縣小五臺山)
- 長潭秋月(西上村長潭橋)
- 天柱觀日(蓬華鎮蓬島天柱山麓)
- 將軍坐帳(蓬華鎮蘇厝將軍山)
- 石筍沖天(社二村山門巨石)
- 美宮待翼(碼頭鎮大庭村美宮,又名「待駕宮」)
- 澳口夜渡(碼頭鎮宮下渡)
- 銅喉鎖口(碼頭鎮大庭村惠書橋)
- 杏塘瀑布(聯星村杏塘)
此外社壇(社一、社二村)一帶尚有仙景古蹟,有仙人井(水流沖瀉而成)、仙酒瓶、仙腳印等三處古蹟。
詩山公園
[編輯]詩山公園是位於詩山鎮中心詩山街的一所鄉鎮級公園。民國18年(1929年),由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獨立團團長陳國輝下令動工興建,並在第二年完工,是當時全省第一座鄉鎮級公園。公園內有景觀湖水上庭院、圖書館(已改建成老年中心)、龍山宮、影劇院(已停止營業)、紀念碑等。園內景觀雅緻,是不少鄉民閒暇時光、大型民俗活動的聚會場所,惟部分古蹟(忠烈祠、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和倚竹亭)已經消失。
飲食
[編輯]詩山風味食物眾多,如:粕丸、鹵麵、糖粿、托糕、扁食、鹹飯、肉粽、蔥頭油等。
交通郵電
[編輯]交通沿革方面,民國8年(1919年),詩山就建成全縣第一條長10公里至碼頭的公路。同年動工興建至永春縣的公路(詩山至長潭橋長6.32公里),於民國13年(1924年)建成。民國19年(1930年)建造詩山至高來格的公路。民國24年,詩山至蓬華坑尾橋(全長14.38公里)以及詩山至安溪公路建成通車。惟抗戰時期,因實行「焦土抗戰」戰略,鎮內的公路被人為破壞殆盡。1958年大躍進時期,鄉民拓寬新建原有1-2公尺的鄉村小路。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後,全鎮建成10條境內公路共42.3公里。1990年起,各村開始鋪設水泥路,至2000年全鎮實現水泥路完全鋪設。
對外交通而言,詩山鎮境內有福建省省道 305線、 212線及355國道經過。距離泉州晉江國際機場65公里,石井港口碼頭90公里,廈門高崎國際機場120公里。1980年代,詩山汽車站落成,提供多條縣內、省內外班車路線,位於蘇尾街786號。
郵政方面,早在1905年(清光緒31年),詩山便已開辦近代第一所郵政機構——「山頭城郵政代辦所」。民國10年(1921年)4月1日,開辦「報到發行」。1952年10月詩山郵局改為「郵電營業處」,開辦電信服務。1953年成立「詩山郵電支局」。1956年晉升為三支局。1957年11月,開辦長途電話及電報,。1964年郵電發展至各村,當時有6對明線。至1969年電話總機門數50門,實裝電話28門。1973年7月全縣第一個實現村通電話,電話用戶達76戶。1989年 7月開通500門自動電話。1987年 7月開始辦理郵政儲蓄。1992年12月開通3,000門程式控制電話,後經二次擴容。至1994年裝機容量達12,000門,並建成郵電模組母局,裝機戶數達到2459門。2000年詩山鎮有實裝機達 14,300門程式控制電話和五座移動電話基站。郵政服務現為詩山郵政支局提供。
各村概況
[編輯]詩山鎮古今地名對照及各村主要姓氏、地名由來
[編輯]今地名 | 古地名 | 姓氏 | 地名由來 | |||
---|---|---|---|---|---|---|
行政村 | 自然村 | 村 | 都 | |||
1 | 鵬峰村 | 下宅、宮崎、柯傅厝、南堂美、祖厝邊、深泉、雙溪、中洋厝、雙墩、後埕厝 | 霞宅 | 十一都 | 陳、趙 | 南宋理學家朱熹路過此地,見山勢如鵬展翅,即題刻「鵬峯勝地」,故名「鵬峯」 |
2 | 西上村 | 黃厝、戶阪、窟路、美厝、高嶺、洋水、深內、成美、蘇美山、內厝、下東坑、塔口、美洋、石坑、闊埕、大墩、鄭兜 | 塔口、溪東 | 林、洪、蔡 | 由原溪西與溪上兩保合併,各取一字,名「西上」 | |
3 | 聲東鎮 | 過溪洋、陸奮、單洋、田墘、西壤、陳宅、田中、興盛、安美、路邊格、二房、金訓、鄭兜、萬勝 、石坑口 | 溪東 | 林、溫、藍 | 由原溪聲與溪東兩保合併,各取一字,名「聲東」 | |
4 | 鰲埔山村 | 霞錦、後宮、後埔格、四房、土樓、石仔、橋格、金田、廣成、尾林、大余、後埔洋、小余、垵尾、英橋、元美 | 下阪、卿園、小餘、大訓 | 洪、陳、戴、林、羅、蔡、馬 | 因境內一山形似鰲而得名 | |
5 | 紅旗村 | 樹壟、頂宅、土堀、內益祖厝、東山、周區 | 內益、董宅 | 李、陳 | 因在土地改革運動時,該村為先進紅旗單位,故名「紅旗」 | |
6 | 紅星村 | 雙坑、油麻窟、何南坪、大壟、壟頭、樓腳、祖厝門口、龜山、內山、中新厝、南坪尾 | 衢門 | 呂、楊、莊 | 自紅旗大隊拆出,取名「紅星」大隊得名 | |
7 | 詩山社區 | 三坎店、街頭、街中、街尾 | 山頭 | 十二都 | 黃、陳 | 同鎮名「山頭」雅化而來,為鎮中心街區所在 |
8 | 山一村 | 前街、恭先、三坎店、城埔、陳厝後、鳥廟、八柱 | 山頭、前街、宮邊、曾墘 | 黃、陳、梁、曾、廖、余、楊、羅 | 合作化時期分為「山一」、「山二」兩個高級社。 | |
9 | 山二村 | 林柄、前街、溪尾埔、洋頂、石門、報恩、亭仔、蘇尾、潭尾、太和尾宮墘、大旗尾 | 山頭、前街、宮邊、曾墘 | 陳、呂、黃、余 | ||
10 | 鳳坡村 | 赤崎尾、壩塢、九埕、鳳坡、源興、湖龍、新溪、田仔、小宗、下新厝 | 鳳坡、田仔 | 梁、程、吳、楊、蔣 | 沿用舊時南安十二都「鳳坡」之名 | |
11 | 坊前村 | 九石尾、羅厝、鳳石、溪邊、鳥翅、深內、格山洋、寨內 | 坊前、郭山 | 黃、羅、賴、高、鄭 | 因曾發生地震,土地崩裂,故取「崩前」,後雅化為「坊前」 | |
12 | 前山村 | 前坑、後山、坑柄、周厝、報恩、心墓坑街 | 前坑、坑柄、後山 | 余、呂、楊、周 | 由前坑與後山各取一字,命名為「前山」 | |
13 | 聯星村 | 杏塘、泮嶺、巖田、新樓 | 杏塘、泮嶺、巖田 | 林、陳、蔡、吳、謝、李、郭 | 公社化時期由「火星」和「會星」兩個高級聯合作社合併一大隊,故名「聯星」 | |
14 | 鰲峰村 | 鼓宅、羅埔、後樓 | 古宅、羅埔 | 吳、余、呂 | 以境內的鰲峯山命名 | |
15 | 民主村 | 古坑洋、尾林仔 | 古坑 | 蔡 | 是由古坑洋、尾林仔等三個自然村以民主協商成立鄉政權,取名「民主」 | |
16 | 錢塘村 | 錢塘、頂角、庵邊、南壟、松柏頭、洋中、內角 | 錢塘 | 許 | 村中心原設有七個小池塘,用銅錢連接各個小池塘而得名 | |
17 | 聯山村 | 貞坑、貞格 | 貞坑、貞格 | 陳 | 因境內一道山脈串聯貞坑和貞格,故名「聯山」 | |
18 | 社一村 | 杞洋尾、社洋、社埔、寨仔後、下腳墘、後坑、官坑、高墘墩、刺墩、土堀、水磨、寨埔、埔尾;林口(屬十二都) | 坡尾、社壇 | 十三都 | 葉、陳、余 | 合作化時期劃分為「社一」與「社二」兩個高級社 |
19 | 社二村 | 仙境、頂洋、下洋、埔頂、石筍、山門、尾寮、鳳祥院、路梯、後溪尾、橋子頭、上間、山母後、陳埔仔、五門壟、院林仔、文鬥魁、新間 | 社壇、仙境、山門 | 葉、楊、陳、賴 |
語言
[編輯]詩山鎮內通行閩南語泉漳片的南安話(府城腔)。由於詩山鎮地理上接近永春縣,部份韻母受其影響,如eng韻中混入ing韻(登=丁,能=靈,增=征)
名人
[編輯]- 歐陽詹(幼時在今詩山鎮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