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娜·端納
天娜·端納 Tina Turner | |
---|---|
女歌手 | |
暱稱 | Tina Turner |
國籍 | 美國(1939-2013) 瑞士(自2013年起) |
出生 | Anna Mae Bullock 1939年11月26日 |
逝世 | 2023年5月24日 | (83歲)
職業 | 歌手、舞者、作家、演員 |
音樂類型 | 搖滾樂、流行搖滾、流行音樂、靈魂樂 |
演奏樂器 | 歌唱 |
活躍年代 | 1957年-2009年 2020年-2023年 |
唱片公司 | EMI、United Artists、Capitol、Parlophone、Virgin |
相關團體 | 艾克與天娜·端納 |
天娜·端納(英語:Tina Turner;1939年11月26日—2023年5月24日),原名安娜·梅伊·布洛克(Anna Mae Bullock),瑞士籍[1]美國女歌手及演員。在她長達五十多年的演藝生涯中,憑藉無數獎項的肯定以及對搖滾樂領域的貢獻,被譽為「搖滾女王」(Queen of Rock 'n' Roll)。[2][3][4]天娜從她與她的丈夫艾克·端納組成的艾克與天娜·端納開始自己的表演事業。[5]成功的打造了《River Deep, Mountain High》、《Proud Mary》等不朽金曲。在1978年因不堪忍受丈夫的家庭暴力而與之離婚之後,她沉寂了數年。最終頂住了巨大的壓力在1983年發行了自己的單曲《Let's Stay Together》重新取得了成功。而她在1984年發行的個人第五張專輯《Private Dancer》也堪稱音樂史上最成功的東山再起之作。1986年她出版了的自傳《我,天娜》。
端納歌而優則演,在1975年的電影《衝破黑暗谷》中飾演了迷幻女王,也在電影《月移花影動俱樂部》中露臉。她與米路·吉遜主演的電影《衝鋒飛車隊》使得她獲得了有色人種促進協會形象獎最佳女主角獎,而她本人在片中演唱的主題曲《We Don't Need Another Hero》也是一首排行榜成功之作。她也曾在1993年阿諾·舒華辛力加的電影《最後的動作英雄》中客串。
天娜不僅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流行藝人,也是公認最成功的女性搖滾藝術家,[6]更並被滾石雜誌稱作為史上最偉大的歌手之一。[7]她的專輯與單曲唱片總計已經在世界上銷售了超過1億8000萬張。[8][9]而她演唱會所售出的門票,也是史上獨唱藝人中最多的。[10][11]她那永遠充沛的舞台活力,[3]辨識度極高的雄厚嗓音,長青的職業狀態,[10]以及在各個年齡層中所受到的喜愛,均聞名於全世界。[12]2008年,天娜從自己半退休的狀態中再度出發,推出了她名為《天娜!五十周年巡演》(Tina!: 50th Anniversary Tour)的世界巡演以紀念她的演唱生涯跨入第五十個年頭。[13][14]這場巡迴演唱會也成為2008年至2009年間最賣座的演唱會。[9]天娜出生於一個浸信會家庭,後來皈依為佛教徒。宗教帶給她平靜的思緒以及度過曾經那段艱苦歲月的勇氣和力量。[15]在滾石雜誌評選的《史上最優秀的100名藝人》中天娜排名第17位,該雜誌亦以「搖滾女王」來稱天娜。[16]
早期生活
[編輯]安娜·梅·布魯克1939年11月26日出生於美國田納西州納特布殊,一個海伍德縣的非建制區域。她的母親Zelma Bullock是一個工廠工人,她的父親Floyd Richard Bullock這是一名浸信會執事、農場守衛以及工廠工人。[17][18]她具有非裔美國人、歐洲人以及少量印第安人血統。[19][20]布魯克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她的母親身上有鮮明的美洲原住民的烙印,[21]尤其是具有納瓦霍族和切羅基人的特色。[22]布魯克在海伍德縣的Flag Grove School接受教育。她有一名姐姐名叫Alline,她母親搬去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時,只帶上了Aline,而將年幼的安娜留給了她的祖母。在她祖母去世之後,已經成長為青少年的安娜來到聖路易斯與母親和姐姐團聚。
艾克與天娜·端納
[編輯]在聖路易斯,布魯克進入了Sumner High School繼續她的學業。[23]在這段時間裏,Anna的姐姐Aline帶她去了數家城裏的俱樂部。某晚在帝國俱樂部里,布魯克遇見了密西西比州出生的節奏藍調音樂人艾克·端納。布魯克向他請求給她一次試音的機會,艾克最初持懷疑的態度,但是在聽完布魯克的演唱之後,決定讓她隨團表演。[24]就這樣,18歲的布魯克成為了艾克歌舞秀中的演唱團班底,並被取名為Little Ann,並且很快成為了艾克和他的節奏之王樂隊中的焦點人物。[25]
主流市場的成功
[編輯]1960年,原定來錄製歌曲《A Fool in Love》的歌手沒有出現,布魯克頂替了原先的歌手錄製了這首歌曲。《A Fool in Love》在R&B榜上取得了最高排名第二名的好成績,並在美國流行榜上打入了前30名。在取得了這樣的成功之後,艾克發現了布魯克的商業價值,將她的名字改為天娜·端納[26]並將他樂隊的名字改成了艾克與天娜·端納。1962年,他們倆在墨西哥的蒂華納結婚。[27]
婚後天娜開始撫養4個小孩 — Ike Jr.和Michael(艾克之前感情關係中所生),Craig(生於1958,是天娜早年與艾克樂隊中的薩克斯風樂手Raymond Hill所生)和Ronald(生於1961年,天娜和艾克所生)。 [28]
1960年代到1970年代,天娜和艾克逐漸成為炙手可熱的明星。隨着時間的推移以及演出經驗的逐漸豐富,天娜逐漸發展出了屬於她自己獨一無二的舞台風格,極其能調動聽眾的情緒。天娜和演唱組的和聲演唱組the Ikettes在演唱會中所編排的令人眼花繚亂的舞蹈也深深影響了眾多的音樂人,比如滾石樂隊的主唱米·積加。
60年代,艾克&天娜·端納演唱組錄製的金曲有《A Fool in Love》, 《It's Gonna Work Out Fine》, 《I Idolize You》, 和由 Phil Spector製作的不朽經典《River Deep, Mountain High》。在60年代末期,這對組合將現代搖滾與自己的表演風格相結合,在他們的舞台秀中重新詮釋了《Come Together》, 《Honky Tonk Woman》和《I Want to Take You Higher》等歌曲。
1971年,由他們重新演繹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樂隊的歌曲《Proud Mary》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成為天娜今後的招牌曲目和演唱會必唱歌曲。這首歌曲在1971年3月取得了告示牌百強單曲榜第四名的好成績。[29]並給樂隊帶來了一座格林美獎最佳R&B組合獎。[30]
逐漸沉寂
[編輯]雖然後期的許多原創唱片在排行榜上不盡如人意,但是他們的音樂還是得到了諸如滾石樂隊、大衛·寶兒、珍妮絲·賈普林、雪兒、占士·布朗、雷·查爾斯、埃爾頓·約翰和埃爾維斯·皮禮士利(貓王)等諸多音樂人的讚譽。[31]他們也不吝惜每一場表演的機會,無論是在黑暗狹小的晚餐俱樂部,還是在拉斯維加斯的大劇場登台,或者是在全國轉播的電視節目之中演唱。艾克一直扮演着樂隊經理人以及音樂指導的角色,鐵腕般的為樂隊做出每一個決定。當他早期還是一個出色的音樂人以及搖滾樂傳播者的時候,他控制着樂隊的表演風格、唱片合約,使得樂隊走向了成功。而當他深陷毒癮之後,不可避免的使得樂隊一步一步走向沉寂,這種控制(更多的時候是暴力)使得樂隊的班底極其不穩定。天娜也長期生活在這樣壓迫、孤立與身體虐待的婚姻生活之中。
1970年代,天娜的個人生活和婚姻生活逐漸崩潰。艾克的毒癮越來越嚴重,情緒也越來越不穩定,家庭暴力的狀況更加頻繁。他們的聽眾以及演出合約迅速流失,這主要歸咎於艾克拒絕一切他所決定的演出和唱片合約之外的演出機會,而他開銷日漲的可卡因需求也是樂隊的狀況雪上加霜。在這段沉寂、唱片銷量日漸低迷的歲月里,他們最後一首成功的歌曲《Nutbush City Limits》是由天娜所寫的,有關於她家鄉納特布殊的一首歌曲。這首歌曲1973年取得了告示牌百強單曲榜第二十二名以及英國單曲排行榜第四名的好成績。[32]
在《Proud Mary》取得商業上的成功之後,艾克建立了自己的錄音室—Bolic Sound。1974年,艾克製作了天娜的首張個人專輯《Tina Turns the Country On》。這張專輯在主流排行榜上反響並不熱烈。而天娜第二張個人專輯1975年發行的《Acid Queen》中的同名歌曲,也是為了配景天娜在大熒幕上的首秀—誰人樂隊的搖滾歌劇電影《衝破黑暗谷》(Tommy)。
1976年,長期的家庭暴力以及虐待終於使天娜不堪忍受,他們在即將於達拉斯希爾頓酒店舉行的表演前爆發了激烈的爭吵和肢體衝突。就在此日,天娜終於下定決心,帶着身上僅有的36美分以及一張加油站信用卡離開了艾克。接下去的幾個月,天娜只能在不同的朋友家躲藏逃避艾克的追尋。[33][34]
1974年,在一個朋友的推薦下,天娜開始接觸到了創價學會,在那段黑暗的婚姻生活中,對於宗教的信仰和對《南無妙法蓮華經》的誦讀,成為了她堅持下去的勇氣,也成為了她最終擺脫這一切的動力。在巡演中落跑,不可避免的使得天娜需要對取消了的巡演負上法律責任。為了生存她,只能作為一名藝人在電視節目中表演賺取生活費。這段時間裏,她參加過的節目有《The Hollywood Squares》, 《Donny and Marie》, 《The Sonny & Cher Show》和《The Brady Bunch Hour》。[35]
1978年,她與艾克的離婚官司終於落下了帷幕,結束了長達16年的婚姻。她在其後的自傳《我,天娜》(I, Tina)和由這部自傳拍攝的電影《與愛何干》(What's Love Got to Do with It)中,強烈的控訴了艾克在他們婚姻中對她施加的家庭暴力。為了儘快離婚,天娜選擇只保留自己的藝名而不分割任何家庭財產,於此同時還需要為取消了的巡演合同和唱片合同擔負法律責任。已經一貧如洗的她只能靠由美國國家稅務局保留擔保物權的方式慢慢清償這些債務。[36]
演唱組之後的生活
[編輯]1978年,天娜在百代旗下發行了她個人第三張專輯《Rough》,這也是她離開艾克之後的第一張專輯。從這張專輯中,天娜不再演唱組合時期的放克節奏與藍調風格的歌曲,而是大量帶有濃郁搖滾樂風格的作品,以期待她的音樂事業能更順應時代潮流。但是這張專輯的銷量並不出色。1979年的迪斯科風格專輯《Love Explosion》同樣在排行榜上遭遇了失敗。[37]
天娜繼續在美國與歐洲表演,但是由於沒有推出任何有市場反響的大熱專輯,她的事業開始直線下滑。1982年她與英國組合B.E.F.合作,翻唱了誘惑合唱團的老歌《Ball of Confusion》。[38]製作人對天娜的表現大為興奮,隨即說服她錄製了Al Green的經典老歌《Let's Stay Together》
由於《Rough》和《Love Explosion》兩張專輯的失利,百代唱片已經將天娜冷凍,並且認為這位歌手已經失去了投資價值。而其他歐美主流廠牌也覺得天娜已經屬於過氣歌手的範疇,對與她簽約的興趣並不濃厚。因此,她只能持續在美國(主要是在拉斯維加斯)和英國參與一些小型的演出,以期留在公眾的視野中。雖然唱片銷量一般,但是天娜的現場表演倒還是很受觀眾歡迎。[39]
重現輝煌
[編輯]1983年12月,天娜的單曲《Let's Stay Together》衝上了英國單曲排行榜第六名,並在歐洲其他國家熱播。[40][41]1984年3月,《Let's Stay Together》攀上了告示牌百強單曲榜26位。[42]而在R&B榜和舞曲榜上,這張單曲也獲得了前五名的好成績。[43][44]
1984年,天娜登上了《Ebony》雜誌的封面,並被雜誌讚譽為偉大的回歸。[45]同年,她的專輯《Private Dancer》與6月發行,大熱單曲《Let's Stay Together》也收錄其中。
專輯中的第二張單曲《What's Love Got to Do with It》登上了美國單曲榜的第一位,在英國也拿到了第三名。這也是天娜整個音樂生涯中唯一一首個人冠軍單曲。與其同時,這首單曲也在歐洲其他幾個國家闖進了前10名。
《Private Dancer》在美國銷售了超過500萬張,在全球的累積銷量保守估計超過了1千1百萬,[46][47][48]其他一些資料則顯示,該唱片在全球的實際銷量應超過2000萬張,[6]使得這張唱片成為她最成功的個人專輯。除去《Let's Stay Together》和《What's Love Got to Do with It》,這張專輯中其他的單曲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Better Be Good to Me》(美國第5名,英國第45名);《Private Dancer》(美國第7,英國第26);《I Can't Stand the Rain》(英國第57)和《Show Some Respect》(美國第37)。[49]這張專輯也給天娜帶來了一座MTV音樂錄影帶大獎,2座全美音樂獎以及四項葛萊美獎。1985年2月,她展開了她個人首次世界巡迴演唱會—《Private Dancer Tour》。巡演橫跨北美,亞洲,歐洲以及大洋洲。同年,她也參與了巨星援助非洲的慈善單曲《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的演出。
在《Private Dancer》的巨大成功後,天娜接演了電影《衝鋒飛車隊》(Mad Max Beyond Thunderdome)中Aunty Entity的角色。[50]電影以1200萬的成本,取得了360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該片也使天娜獲得了有色人種促進協會形象獎最佳女主角獎。7月,在《拯救生命活動》(Live Aid)中,她與米·積加的合唱表演,堪稱史上最經典的現場搖滾表演之一。[51]8月,《衝鋒飛車隊》電影原聲帶的首播主打《We Don't Need Another Hero》上市。這首由天娜深情演繹的電影主題曲,一經播出就獲得巨大成功,在美國排行榜上排名第二,在英國榜上排名第三。這首歌曲也使天娜獲得葛萊美獎最佳流行女歌手的肯定,並且入圍了金球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這張電影原聲專輯在美國專輯榜上最高排名40,在加拿大專輯榜上排名47,在全世界銷售出了超過100萬張。10月,另一首由天娜演唱的電影中的插曲《One of the Living》單曲化並發行(北美15名,英國第55名)。這首歌曲則給天娜帶來了葛萊美獎最佳搖滾女藝人獎。11月天娜與布萊恩·亞當斯合作的單曲的《It's Only Love》發行。該曲也入圍了葛萊美獎最佳搖滾合唱獎。
持續的熱潮
[編輯]成功的東山再起之後,天娜憑藉1986年的專輯《Break Every Rule》延續了她個人演唱事業的成功。同年,她出版了自己的自傳《我,天娜》(I, Tina),在書中,她回顧了自己的早年生活以及和艾克那段曲折的婚姻。1986年夏季,她在荷里活星光大道留下了屬於自己的星。專輯《Break Every Rule》中的單曲有《Typical Male》, 《Two People》, 《Back Where You Started》, 《What You Get Is What You See》, 《Break Every Rule》, 和 《Afterglow》。其中《Typical Male》和《What You Get Is What You See》均打入了排行榜的前20。專輯在全球銷售超過400萬,而在美國本土也銷售了超過200萬張。次年3月,天娜在德國慕尼黑展開了自己名為《Break Every Rule Tour》的世界巡演。1988年1月16日,她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馬拉簡拿運動場打平了保羅·麥卡尼的史上最多觀眾(超過18萬4000名)的個人售票演唱會的世界紀錄。[52]4月,天娜的雙碟演唱會專輯《Tina Live in Europe》上市發行。
1988年,她首次來台,分別在03月5日、06日及08日,於台北市立綜合體育場舉行了三場戶外大型個人演唱會。
1989年年末,她發行了個人第17張個人專輯《Foreign Affair》。專輯中的單曲《The Best》獲得了世界範圍的成功,也成為了天娜個人獨唱事業的另一首招牌曲目。1990年她展開的歐洲巡演《Foreign Affair Tour》堪稱經典,總計121場的演唱會吸引了超過400萬歐洲樂迷前來觀賞。
1991年,艾克與天娜·端納入選了搖滾名人堂,Phil Spector代表他們領取了獎項。同年,天娜發行了自己的精選集《Simply the Best》,在精選集中,她將自己的經典歌曲《Nutbush City Limits》通過流行舞曲的方式重新演繹,該曲再版之後再次轟動,在英國單曲榜上衝上了第13名。1993年,通過天娜的自傳《我,天娜》(I, Tina)改編而成的電影《與愛何干》(What's Love Got to Do with It)上畫,並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績。影片描述了天娜痛苦的婚姻生活和宗教給她所帶來的啟示。[53]影片中飾演天娜的安祖娜·比莎和飾演艾克的勞倫斯·費許朋雙雙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與最佳男主角。雖然天娜為電影的原聲大碟重新灌制了她合唱組時期的歌曲《A Fool in Love》, 《It's Gonna Work Out Fine》, 《Nutbush City Limits》和《Proud Mary》,但是卻因不想回憶起這段痛苦往事而拒絕觀賞這部影片。在訪談中她說:「為什麼我還要看艾克再打我一次呢?我並沒有在那段時光中消沉,所以就讓它僅僅存在於過往之中吧。」在電影原聲大碟中,她重新演繹了The Trammps的《Disco Inferno》和兩首新歌:英國女歌手Lulu創作的《I Don't Wanna Fight》和布萊恩·亞當斯創作的R&B情歌《Why Must We Wait Until Tonight》。這張電影原聲大碟在美國創造了百萬銷量並獲得白金認證,同時也創造了天娜最後一首美國單曲排行榜前十佳作《I Don't Wanna Fight》(美國單曲榜第九名)。1993年,在暌違6年之後,她展開了自己的北美巡迴演唱會—《What's Love? Tour》以推廣這張電影原聲大碟。演唱會結束之後,天娜搬去了瑞士,並暫時告別了舞台。
就當所有的人都覺得,天娜將從此告別歌壇之時,1995年她又帶着占士·邦系列電影《新鐵金剛之金眼睛》(Goldeneye)的同名電影主題曲《Goldeneye》回到了人們的視野。這首由U2樂隊的的博諾與The Edge為天娜量身定做、氣勢磅礴的大氣之作,配合天娜經驗老道、熱情奔放的激情演繹,為整部電影增色不少。並被不少媒體評論為,有史以來最佳的007電影主題曲之一。在歐洲,這首歌也登上了數個國家的排行榜前十名。1996年,天娜的專輯《Wildest Dreams》代表着她全面復出。憑藉的後續演唱會的成功她也被著名服裝品牌Hanse邀請為其代言。專輯憑藉着其中的成功單曲《Whatever You Want》、翻唱自John Waite的老歌《Missing You》、《Something Beautiful Remains》以及與Barry White合作的《In Your Wildest Dreams》在美國獲得了金唱片的認證,在歐洲獲得了白金唱片的認證。1996年五月,天娜展開了自己為時將近一年的時間巡演,並於1997年4月落下帷幕。累積票房收入高達1億3000萬美元,創下了世界紀錄。在1997年年底,她和意大利歌手Eros Ramazzotti將意大利情歌《Cose della vita》改編為英文版。這首歌曲也在歐洲大熱。1999年4月,天娜為VH-1電視台攝製了歌舞特輯《Divas Live '99》,在此歌舞特輯中,她表演了自己80年代的經典代表作,更與埃爾頓·約翰和雪兒合作表演了她的招牌曲目《Proud Mary》。此後,天娜宣佈她正在錄製自己的新專輯。1999年11月,專輯中的首波主打單曲,舞曲風格的單曲《When the Heartache Is Over》上市,12月專輯《Twenty Four Seven》在歐洲上市。2000年2月,專輯在美國發行並由美國唱片業協會認證為金唱片銷量。同年,天娜展開了自己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世界巡迴演唱會《Twenty Four Seven Tour》。該演唱會成為2000年票房收入最高的巡迴演唱會,僅門票收入就超過1億美元。吉尼斯世界記錄也公告稱,天娜是音樂史上售票個人演唱會賣出最多門票的藝術家。[10][54]
近年來
[編輯]2002年,連接田納西州布朗斯威爾與天娜的家鄉納特布殊的田納西州19號公路段被命名為天娜·端納公路。[55][56][57]2003年,她與菲·哥連斯為迪士尼動畫片《熊之歷險》合唱了主題曲《Great Spirits》。
2004年,天娜發行了新歌+精選專輯《All the Best》,專輯中的新歌《Open Arms》在歐洲熱銷,在美國R&B榜、當代成人榜上也取得不俗的成績。2005年,天娜在《奧花·雲費秀》和《The View》等電視節目上均有精彩的演出。而《All the Best》也成為了11年來,天娜在美國的第一張白金專輯。
2005年年末,天娜在華盛頓被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授予甘迺迪中心榮譽獎。[58]時任的布殊總統形容天娜「天然不造作的表演,富有激情與情感」,[59]並且稱她那永不停歇舞動的小腿是「演藝行當裏面最出名的」。[60]數組知名藝人也在當晚參與演出表達對天娜的敬意,由梅莉莎·埃瑟里奇演唱了《River Deep - Mountain High》、拉蒂法女皇演唱了《What's Love Got to Do with It》、碧昂絲則表演了《Proud Mary》而Al Green演唱了為天娜創作的《Let's Stay Together》。在奧花·雲費當晚的致辭中,奧普拉說道:「我們不需要另外一個什麼英雄,我們需要更多像您這樣的英雄。你讓我能驕傲的稱呼自己為—女人。」,[61]「(在家庭暴力的陰影下)天娜並不僅僅活下來了而已,而是勇敢的戰勝了對方。」11月,天娜發行了自己的演唱會DVD《All the Best – The Live Collection》,並獲得美國唱片業協會白金認證。
2006年,電影《被遺忘的孩子》的電影原聲大碟中,天娜和歌手Elisa演唱了歌曲《Teach Me Again》在意大利獲得了排行榜第一名的成績。2007年五月,天娜在英國慈善機構考威爾兒童慈善基金於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辦的慈善音樂會上擔綱領銜。這也是近7年來,她的首次大型演出。2007年9月5日,爵士樂鋼琴家賀比·漢考克出版了一張向傳奇創作女歌手瓊尼·米歇爾致敬的紀念專輯《River: The Joni Letters》,天娜在專輯中獻聲,演唱了歌曲《Edith and The Kingpin》。2007年10月16日,卡洛斯·山塔那的專輯《Ultimate Santana》中也出現了天娜的身影,翻唱了原先早年由卡洛斯·山塔那和密雪兒·布蘭奇演唱的葛萊美獎獲獎歌曲《The Game of Love》。
2007年12月12日,天娜通過發言人對她前夫艾克·端納的逝世發表了一個簡短的聲明[62]:「—天娜已經超過30年沒有和艾克取得任何聯繫了,因此這一話題沒有再被談論的必要。—」。[63]
2008年2月,天娜在第50屆格林美獎頒獎典禮上和碧昂絲攜手表演。這是在她自《Twenty Four Seven Tour》之後的首次公開亮相。[64][65]在那屆葛萊美獎中,天娜參與創作演出的作品《River: The Joni Letters》也獲得了兩項大獎。2008年5月,她與她長期的好友雪兒一起在拉斯維加斯的凱撒飯店接受奧普拉的節目採訪。
2008年10月1日,天娜再次上路,展開她為了紀念自己50年表演生涯的世界巡迴演唱會《Tina!: 50th Anniversary Tour》,[66]演唱會由密蘇里州的堪薩斯城出發,同期也發行了天娜的新歌加精選專輯《Tina!: Her Greatest Hits》
2009年,天娜與音樂家Regula Curti, Seda Bagcan以及Dechen Shak Dagsay合作,參與製作了《Children Beyond - With Children United in Prayers》。這張結合東方佛教頌歌以及基督教合唱團的福音歌曲的專輯,傳遞的着天娜等藝術家對和平、平等的期望以及強烈的精神訊息。[67]專輯在歐洲發行,並登上了瑞士專輯排行榜第七名的高位,2011年,再版發行的該唱片重新打入瑞士的排行榜。
2009年9月,Parlophone唱片公司發行了名為《Tina Live》。這張CD+DVD雙碟版的專輯包含一張天娜在荷蘭舉行的《Tina!: 50th Anniversary Tour》演唱會的完整視頻(DVD)以及演唱會的精彩片段(CD)。這是天娜第三張演唱會實況專輯,第一張演唱會實況專輯是在1988年發行的《Tina Live in Europe》。
天娜在1989年曾經獲得過英國單曲排行榜以及蘇格蘭排行榜冠軍的單曲《The Best》,一直以來都是蘇格蘭格拉斯哥流浪者足球俱樂部的隊歌。2010年4月,在該隊爭奪蘇格蘭足球超級聯賽冠軍的關鍵時刻,俱樂部的球迷們發起了一項運動,努力將這張單曲重新推回排行榜的首位。經過天娜歌迷以及俱樂部球迷的努力,這首單曲竟然在20多年之後,重新殺回了英國單曲排行榜和英國下載排行榜的第九位。[68]
個人生活
[編輯]天娜有兩個姐妹,一個是她的姐姐Aline(她的親戚和朋友都用她的中間名「Ruby」作為她的愛稱) Selico(1936年12月1日-2010年9月4日),[69]她也參與創作了她妹妹由艾克製作的專輯中的數首歌曲,包括知名的排行榜金曲《Bold Soul Sister》和《Funkier than a Mosquito's Tweeter》。她有一個同母異父的妹妹Evelyn Currie,在天娜青少年時期,Evelyn死在了一場車禍之中。在她父母離婚之後,天娜的父親搬去了加利福尼亞州,從此再也沒有和天娜見面,她的母親也離開他們姐妹從田納西州搬去了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當Ruby去聖路易斯找她母親之後,天娜在雷普利做了一段時間的女傭。
1956年,天娜快滿17歲的時候,她的祖母去世了。在葬禮上,她與母親重逢,之後和她的母親搬去了聖路易斯開始了新的生活。兩人逐漸開始彌補曾經疏遠了的關係,他們維持了良好的關係,直到1999年10月她母親生命的最後時刻。
1956年,天娜在一間夜店裏遇到了艾克·特納,兩年之後她加入了艾克的樂隊。在樂隊中,她與樂隊的薩克斯風手Raymond Hill產下了她的第一個孩子Craig Bullock(在她與艾克結婚之後,改名為Craig Turner)。一年之後,天娜和艾克墜入了愛河,1960年她生下了她與艾克的兒子Ronnie Turner。1962年,她嫁給了艾克之後,她又成為了艾克之前的兩個孩子Ike Jr. and Michael的繼母並收養了他們。他們的婚姻生活可謂曲折,多年來飽受毒癮困擾的艾克經常毆打、精神折磨、強姦天娜,甚至在她身上用香煙燙疤。
1968年,在洛杉磯的巡迴演唱會途中,天娜曾經嘗試自殺。在吞噬了90片安眠藥之後,她被送進了醫院並挽回了生命。1971年,天娜的一位密友開始向天娜介紹佛教,3年之後,天娜正式皈依成一名佛教徒。1976年,終於不堪忍受艾克暴行的天娜,在又一次被丈夫毒打之後逃離了他們即將演出的酒店,藏在一個朋友的家中以躲避艾克的搜尋。幾個月之後,艾克終於決定放棄找尋。天娜接着提出了離婚申請,並向法院聲明,願意放棄一切婚內財產,只保留由艾克所取的藝名「Tina Turner」,理由是因為靠她自己的不停努力和辛勤工作,才使得這個名字聞名遐邇的。1978年3月,離婚官司終於落下帷幕,法院也判決,天娜可以繼續使用藝名「Tina Turner」。[36]
逝世
[編輯]2023年5月24日,端納在位於瑞士箛士拿的寓所中病逝,享壽83歲[70][71]。
獎項與榮譽
[編輯]天娜被滾石雜誌名列史上最成功的藝人之一。[7]她本人入選了搖滾名人堂。[72]而她的兩首作品《River Deep - Mountain High》和《Proud Mary》也分別與1999年和2003年入選葛萊美名人堂。[73]天娜個人總過獲得過8座葛萊美獎並在艾克&天娜·端納演唱組時期獲得過一座葛萊美獎。[10] 在她《Private Dancer Tour》中與她一起表演的著名歌手布萊恩·亞當斯曾經這麼形容天娜的表演,「我從來沒有看到過天娜在表演時在舞台上走,她永遠都是在舞蹈的。永遠都在給觀眾呈現一場偉大,華麗以及精彩的演出。並親切真摯的像她的歌迷表示感謝。」。 而她那『』永遠舞動着的小腿『』也使小布殊總統深深着迷。[74] 2010年,天娜贏得了2010年瑞士大獎最佳演出獎。2010年12月2日,天娜·端納作為葉卡捷琳堡的榮譽代表,參加了在蘇黎世舉行的2018年世界盃足球賽的申辦儀式。
音樂作品
[編輯]天娜從她與她丈夫組成的艾克&天娜·端納演唱組開始自己的演唱事業。她的丈夫在演唱組表演的同時開始幫她灌制了兩張個人音樂專輯,但反響一般。在天娜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及虐待而離婚之後,她開始自己掌握自己的音樂事業。脫離她丈夫影響之後的首兩張專輯均表現不佳。但是1984年,她個人的第五張專輯《Private Dancer》卻在世界範圍內獲得爆炸性的成功,並被譽為史上最成功的東山再起之作。此後,天娜的音樂事業高歌猛進,發行的單曲與專輯均取得不俗的銷售成績。天娜的音樂生涯中,一共出版發行了9張錄音室專輯,3張演唱會實況專輯,5張精選集,66張單曲,18張影音專輯,46首音樂錄影帶,3張電影原聲大碟以及與其他藝人合作的單曲。累積之今,天娜在全世界的單曲以及專輯銷量,已經突破了1億8千萬的大關。
個人錄音室專輯
[編輯]- Tina Turns the Country On! (1974)
- Acid Queen (1975)
- Rough (1978)
- Love Explosion (1979)
- Private Dancer (1984)
- Break Every Rule (1986)
- Foreign Affair (1989)
- What's Love Got to Do With It (1993)
- Wildest Dreams (1996)
- Twenty Four Seven (1999)
巡迴演唱會
[編輯]年份 | 名稱 |
---|---|
1978年-1979年 | 《Wild Lady of Rock Tour》 |
1980年-1981年 | 《Various Shows》 |
1982年-1984年 | 《Nice 'n' Rough Tour》 |
1985年 | 《Private Dancer Tour》 |
1987年-1988年 | 《Break Every Rule Tour》 |
1990年 | 《Foreign Affair Tour》 |
1993年 | 《What's Love? Tour》 |
1996年-1997年 | 《Wildest Dreams Tour》 |
2000年 | 《Twenty Four Seven Tour》 |
2008年-2009年 | 《Tina!: 50th Anniversary Tour》 |
影視出演
[編輯]電影 | ||||
---|---|---|---|---|
年份 | 中文名 | 原名 | 角色 | 備註 |
1970 | 《給我庇護》 | 《Gimme Shelter》 | 本人 | 紀錄片 |
1971 | 《逃家》 | 《Taking Off》 | 本人 | |
1975 | 《衝破黑暗谷》 | 《Tommy》 | 迷幻女王 | |
1976 | 《二戰全紀錄》 | 《All This and World War II》 | 本人 | 紀錄片 |
1978 | 《月移花影動俱樂部》 |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 哈特蘭的賓客 | |
1979 | 《約翰·丹佛和女士們》 | 《John Denver and the Ladies》 | 本人 | 綜藝秀 |
1985 | 《衝鋒飛車隊3》 | 《Mad Max Beyond Thunderdome》 | Auntie Entity | 獲得—1986年有色人種促進協會形象獎最佳女主角 |
1993 | 《與愛何干》 | 《What's Love Got to Do with it》 | 本人 | 為主演Angle Bassett配唱,腳本創作 |
《最後魔鬼英雄》 | 《Last Action Hero》 | The Mayor | ||
電視 | ||||
年份 | 中文名 | 原名 | 角色 | 備註 |
1966 | 《超級T.N.T秀》 | 《The Big T.N.T. Show》 | 本人 | 紀錄片 |
1970 | 《這是你的事》 | 《It's Your Thing》 | 本人 | 紀錄片 |
1971 | 《心靈碰撞》 | 《Soul to Soul》 | 本人 | 紀錄片 |
2000 | 《艾莉的異想世界》 | 《Ally McBeal》 | 本人 | 短暫出鏡頭 一集: 《The Oddball Parade》 |
註腳
[編輯]- ^ Zurich's Tina Turner receives Swiss passport. The Local, Switzerland's news in English. 2013-04-24 [2013-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0).
- ^ Rafferty, Terrence. Tina Turner: Queen of Rock 'n' Roll. The New York Times. 2008-07-27 [2008-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7).
- ^ 3.0 3.1 Wolman, Baron. Gallery of The Popular Image. San Francisco Art Exchange. [2008-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8).
- ^ Tina Turner on Stage. San Francisco Art Exchange. [200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8).
- ^ Bego, Mark. Tina Turner: Break Every Rule. Taylor Trade Publishing. 2005-09-23 [2003]. ISBN 158979253X.
- ^ 6.0 6.1 Biography on Tina Turner. Biography.com. A&E Television Networks. [200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8).
- ^ 7.0 7.1 The 100 Greatest Singers of All Time. Rolling Stone. 2008-11-27, (1066): 73 [2009-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08).
- ^ Tina Turner heads for Brum city limits. Express & Star. 2008-09-23 [2008-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17).
- ^ 9.0 9.1 Terry, Al. Tina Turner Live Tickets – One Of The Biggest Selling Concert Tickets Ever. Pressemeldungen.at. 2008-09-21 [2008-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17).
- ^ 10.0 10.1 10.2 10.3 Amway Global to be Presenting Sponsor of 'Tina Turner Live in Concert' 2008. Reuters.com. 2008-07-10 [2008-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0).
- ^ Busnar, Gene. The Picture Life of Tina Turner Library Binding. F. Watts Publishers. April 1987 [1987]. ISBN 0531102971.
- ^ Tina Turner 'One More Time: Live in Concert'. Tomfraley.com. 2008-09-18 [2008-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2).
- ^ Gundersen, Edna. Tina Turner is back by popular demand. USA Today. 2008-09-30 [2008-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7).
- ^ Tina Turner, 68, back by popular demand. Clarion Ledger. 2008-10-02 [2008-10-27].[永久失效連結]
- ^ CBS News. CBS News. 2002-09-21 [2011-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1).
- ^ "100 Greatest Artists of All Tim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olling Stone
- ^ Preston, Kate. Tina Turner. Hodder & Stoughton. 1999 [1988] [2008-02-17]. ISBN 0340721049.
- ^ Appiah, Henry Anthony; Gates, Henry Louis. Africana: Arts and Letters: An A-to-Z Reference of Writers, Musicians, and Artists of the African American Experience. Gates, Henry Louis, Jr. Running Press. 2005-01-04: 114 [2004] [2008-09-03]. ISBN 0762420421.
- ^ African American Lives. [2011-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9).
- ^ Henry Louis Gates, Jr. The Past Is Another Country. African American Lives 2. 第4集. 2008-02-13 [2011-12-20]. PB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05).
- ^ Bullock, Zelma. Tina Turner: Girl from Nutbush (video). Strand Video Entertainment. 1993.
- ^ Celebrities of Native American Heritage. U.S.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2010-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06).
- ^ Black History in St. Louis. The New York Times. 1992-05-10 [2011-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02).
Sumner High School, the first school west of the Mississippi for blacks established in 1875 (among graduates are Grace Bumbry, Arthur Ashe and Tina Turner)...
- ^ Gaar, Gillian A. She's a Rebel: The History of Women in Rock & Roll. Seal Press. October 1992. ISBN 1878067087.
- ^ Hasday, Judy L. Tina Turner: Black Americans of Achievement. Chelsea House Publications. June 1999: 10. ISBN 0791049671.
- ^ Warner, Jay; Jones, Quincy. On This Day in Black Music History. Hal Leonard Corporation. 2006: 114. ISBN 0-634-09926-4.
- ^ Lyman, Darryl. Great African-American Women. Jonathan David Company, Inc. 2005: 226. ISBN 0-824-60459-8.
- ^ Profile on Tina Turner: What's age got to do with it?. Scotland On Sunday. [2009-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9).
- ^ Whitburn, Joel. The Billboard Book of Top 40 Hits: Complete Chart Information About America's Most Popular Songs and Artists, 1955-2003. Billboard Books. 2004: 645. ISBN 0-823-07499-4.
- ^ Turner, Tina; Loder, Kurt. I, Tina: My Life Story. HarperCollins. 1987: 160. ISBN 0-380-70097-2.
- ^ Bogdanov, Vladimir; Chris Woodstra; Stephen Thomas Erlewine. All Music Guide to the Blues: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the Blues 3rd. Hal Leonard Corporation. 2003 [2009-04-08]. ISBN 0879307366.
- ^ McCue, Margi Laird. Domestic Violence: A Reference Handbook. ABC-Clio Inc. 2000-03-01 [1995]. ISBN 0-874-36762-X.
- ^ Turner, Tina; Loder, Kurt. I, Tina: My Life Story. HarperCollins. 1987: 187–190. ISBN 0-380-70097-2.
- ^ Bronson, Fred. The Billboard Book of Number 1 Hits: The Inside Story Behind Every Number One Single on Billboard's Hot 100 from 1955 to the Present. Billboard Books. 2003: 593. ISBN 0-823-07677-6.
- ^ Mabery, D. L. Tina Turner. Lerner Publishing Group. 1986. ISBN 0822516098.
- ^ 36.0 36.1 Turner, Tina; Kurt Loder. I, Tina Hardbac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1986. ISBN 068805949X.
- ^ Wynn, Ron. Tina: The Tina Turner Story. Collier Books. 1985-08-01. ISBN 0020077807.
- ^ Fissinger, Laura. Tina Turner. Ballantine Books. 1985-07-12. ISBN 0345326423.
- ^ Koenig, Teresa; Howard Schroeder. Tina Turner. Crestwood House. 1986: g. 20–30. ISBN 0896863050.
- ^ Chart Stats: Tina Turner (Let's Stay Together). Chart Stats. [2010-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8).
- ^ Tina Turner: Let's Stay Together (song). Hung Medien. [2010-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5).
- ^ Billboard: Tina Turner (Hot 100). Billboard. [2010-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2).
- ^ Billboard: Tina Turner (R&B/Hip-Hop Songs). Billboard. [2010-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2).
- ^ Billboard: Tina Turner (Dance/Club Play Songs). Billboard. [2010-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2).
- ^ Norment, Lynn. Tina Turner: Sizzling at 45. Ebony. 1985-05 [2009-12-06].
- ^ Tina Turner Biography. Rolling Stones Online. [200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18).
- ^ Tina Turner. Tennessee Encyclopedia of History and Culture. [200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21).
- ^ Roger Miles Producer Autobiography. Milesago. [2011-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9).
- ^ Artist Chart History - Tina Turner. billboard.com. [2008-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17).
- ^ Lichtenfeld, Eric. Action Speaks Louder: Violence, Spectacle, and the American Action Movie.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2007: 153. ISBN 0-819-56801-5.
- ^ Denisoff, R. Serge. Inside MTV.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88: 274, 278. ISBN 0-887-38864-7.
- ^ Jet February 8, 1988 - Vol. 73, n. 19, p.60. ISSN 0021-5996
- ^ Nichiren Buddhism. BBC. [2009-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6).
- ^ Terry, Al. Tina Turner Live Tickets – One Of The Biggest Selling Concert Tickets Ever!. Pressemeldungen.at. [2008-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17).
- ^ Wilder, John S. SB 2798: Highway Signs - "Tina Turner Highway" (PDF). Legislation Archives - Bills and Resolutions: 102nd General Assembly. Nashville, TN: Tennessee Senate. January 17, 2002 [June 26, 20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12-21).
- ^ Fitzhugh, Craig. HB 2535: Highway Signs - "Tina Turner Highway" (PDF). Legislation Archives - Bills and Resolutions: 102nd General Assembly. Nashville, TN: Tennesse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January 22, 2002 [June 26, 20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12-21).
- ^ Highway to Be Named for Tina Turner. AP Online News Wire. Associated Press. September 25, 2002 [June 26,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4).
- ^ Files, John. At Kennedy Center Honors, 5 More Join an Elite Circle. The New York Times. 2005-12-05 [2008-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6).
- ^ December 5, 2005, Long Beach Press-Telegram (CA)
- ^ December 6, 2005 Kansas City Star
- ^ Thomas, Karen. Kennedy Center honors five performing greats. USA Today. 2005-12-04 [2008-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08).
- ^ Spagat, Elliot. Rock pioneer Ike Turner dies at age 76. Associated Press. 2007-12-13 [2007-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14).
- ^ Tina Turner: 'No Comment' on Ike Turner's Death.. People. 2007-12-12 [2009-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6).
- ^ Tina Turner wows Grammy crowd with comeback. Reuters. 2008-02-11 [2008-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1).
- ^ Grammy Awards: Tina Turner, Kanye West sizzle onstage. The Dallas Morning News. 2008-02-11 [2008-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17).
- ^ Tina Turner says she's hitting the road again. USA Today. 2008-04-30 [2008-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06).
- ^ Beyond Singing: The Journey. Beyond Singing. [2009-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05).
- ^ Rangers fans prove Simply the Best, taking Tina Turner hit back into the Top Ten. Scotsman. [2010-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5).
- ^ Ruby Alline Selico 1936 - 2010. [2010-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31).
- ^ Tina Turner, 'Queen of Rock 'n' Roll', dies aged 83 in Switzerland. Sky News. 2023-05-24 [2023-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4).
- ^ Tina Turner dies at 83. CNN. 2023-05-24 [2023-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30) (英語).
- ^ Ike and Tina Turner. Rockhall.com. [200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16).
- ^ Grammy Hall of Fame Award: Past Recipients. The Recording Academy. [200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0).
- ^ President Welcomes Kennedy Center Honorees to the White House. Whitehouse.gov. 2005-12-04 [2008-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8).
外部連結
[編輯]- Tina Turn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官方網站
- Tina Turner在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在AllMovie上Tina Turner的頁面(英文)
- 天娜·端納的Instagram帳戶
- Tina Turner在Allmusic上的頁面
- 1939年出生
- 2023年逝世
- 蒂娜·特納
- 20世紀美國女演員
- 20世紀美國歌手
- 20世紀美國作家
- 20世紀女性作家
- 21世紀美國女演員
- 21世紀美國歌手
- 伊利諾州女演員
- 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女演員
- 田納西州女演員
- 非裔美國女演員
- 非裔美國佛教徒
- 非裔美國編舞家
- 非裔美國基督徒
- 非裔美國女舞者
- 非洲裔美國女歌手
- 非裔美國搖滾歌手
- 非裔美國女作家
- 美國自傳作家
- 美國基督徒
- 美國女低音
- 移民瑞士的美國人
- 在法國的美國人
- 在英國的美國人
- 美國女舞者
- 美國女流行歌手
- 美國女搖滾歌手
- 美國電影女演員
- 瑞士裔美國人
- 美國靈魂樂歌手
- 美國電視女演員
- 美國女性作家
- 美國浸禮宗教徒
- 格林美獎獲得者
- 甘迺迪中心榮譽獎得主
- 拉斯維加斯藝人
- 密蘇里州音樂家
- 田納西州音樂家
- 歸化瑞士公民
- 蘇黎世人
- 搖滾名人堂入選者
- 伊利諾伊州歌手
- 瑞士佛教徒
- 瑞士基督徒
- 瑞士女舞者
- 瑞士女歌手
- 瑞士電影女演員
- 瑞士新教徒
- 瑞士電視女演員
- 伊利諾州作家
- 密蘇里州作家
- 田納西州作家
- 女傳記作者
- 帕洛風唱片歌手
- 由基督教改信佛教者
- 在瑞士身亡者
- 葛萊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 器官移植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