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輿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輿論,或稱民意(英語:Public opinion),其定義非常多樣化,人們都意識到輿論的重要性,但是對於什麼是輿論卻從來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就和其它社會科學一樣,輿論學對輿論的定義決定了輿論學的發展。

定義

[編輯]

對於「輿論」的一種定義是:「在一定社會範圍內,消除個人意見差異,反映社會知覺和集合意識的、多數人的共同意見。」。相關定義中,最關鍵的討論在於輿論的本體是「意見」還是「態度」。為了避免對於定義爭論不休,學者開始轉向輿論應該包含的若干要素:其中「議題」、「公眾」和「共同意見」是學者們提出的眾多要素的交集。「輿論學」則是研究輿論這種複雜社會現象的交叉學科,它的理論資源來自社會心理學政治學社會學以及新聞和傳播學

態度與意見的區別

[編輯]

無論如何定義輿論,「意見」始終是輿論研究的核心,也就是輿論的本體,輿論傳播所着眼的也是意見的流動問題。意見(opinion)通常是通過與態度(attitude)、信念(belief)和價值(value)尤其是和態度相比較來界定自身的,社會心理學家們把意見定義為:對某種態度、信念或者價值的言語表現 ,拓展開來,意見也可以用行為,例如憤怒地揮拳或者遊行等方式表現。通常,學者們從兩個方面區別態度和意見之間的差別:

意見一般來說被認為是對於某個具體刺激(某個問題)所作的語言上的或者其它的明顯反應,而態度是更基本的總體傾向,它對於一般性的刺激作出有利或者不利的反應。意見主要是取決於當時的形勢,而態度對於一個人在多種形勢下更持久地發揮作用。其次,意見被認為具有更少的感性,並且在其構成中多少缺乏情感……態度是一種直接的、直觀的定向,而意見是在一個社會母體裏在各種選擇性方案之間經過慎重考慮後產生的理性抉擇 。

簡要地說,態度是反應的傾向,而意見則是某種反應。

輿情監測

[編輯]

輿情監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市民社會的發展上,成為新興產業來進行網絡行銷的市場情報基礎,也標誌着官方更為主動的發展策略,以市場及政策手段來提高官方新聞機構的公共吸引力及支持。 [1]公共危機事件爆發時,相關訊息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傳播,引起群眾的廣泛關注,透過社群聆聽關注輿情,能幫助政府或企業第一時間掌握訊息,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加強溝通,並可擬定危機預警方案。

參考來源

[編輯]
  1. ^ Yang, Guobin, Internet and Civil Society,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China, World Scientific: 446, 2011-11-30 [2013-01-17], ISBN 978981435008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3), ...Consequently, the forms of governing and controlling the internet are refined. A more proactive internet strategy has been introduced, which also entails promoting the public appeal of the web site of official news agencies.  已忽略未知參數|EditorSurname2= (幫助); 已忽略未知參數|EditorGiven2= (幫助); 已忽略未知參數|EditorGiven1= (幫助); 已忽略未知參數|EditorSurname1=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