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群眾募資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群眾募資(英語:crowdfunding[1],又稱群眾集資公眾集資群募公眾籌款眾籌,是指個人或小企業透過互聯網向大群眾募資集資金的一種集資方式[2]。是群眾外包替代金融(Alternative finance)的一種形式。群眾募資主要透過互聯網展示宣傳計劃內容、原生設計與創意作品,並與大眾解釋透過募集資金讓此作品量產或實現的計劃。支持、參與的群眾,則可藉由「購買」或「贊助」的方式,投入該計劃以實現計劃、設計或夢想。在限時內達到事先設定募資的金額目標即為募資成功,開始使用募得的金錢實行計劃。

一般而言,群眾募資是透過網絡上的平台連結起贊助者與提案者,用來支持包含災害重建民間記者、競選活動、創業募資、藝術創作、自由軟件設計發明、科學研究以及公共專案等各種活動。根據Wiki資料,全世界第一場群眾募資活動是1997年的英國樂團Marillion透過從廣大的群眾中募集款項,成功募集6萬6666美金,順利完成美國的巡迴演出。

類型

[編輯]

一般的群眾募資,將贊助者投入的資金視為捐贈性質,但對創業者或其他人而言,這也是良好的籌資方式,進而發展出其他類型。[3]根據群眾募資的籌集目的和回報方式,可以分為商品群眾募資和股權群眾募資兩大類。[2]

回饋性質

[編輯]

基於回饋的群眾募資已用於廣泛目的,包括電影推廣、自由軟件開發、創造性專案、科學研究和公民專案,但大多數項目的資金分配不均,少數項目佔總體資金的大部分。此外,群募款項會隨着項目接近目標而增加,鼓勵所謂的「從眾效應」。研究還表明,在群募中,提案者的朋友和家人會貢獻早期募資的大部分金額,而這樣的大部資本可能會鼓勵後續贊助者投資該項目。雖然資金不依賴於地點,但觀察顯示資金主要與傳統融資方案的位置有關。在基於獎勵的群募中,贊助者往往對項目回報抱有太大希望,並且必須在不滿足回報時修改他們的預期。著名群募網站Kickstarter上有65%的資助者表示他們參與過的群募專案按時提供回饋,共有9%的專案沒能向資助者提供回饋。[4]

捐贈性質

[編輯]

贊助者投入資金後提案者並無承諾回饋,是單純的捐贈性質眾籌。基於慈善捐贈的眾籌是個人幫助慈善事業的集體努力。在慈善眾籌中,資金用於解決環境或社會議題,也有許多關於個人的捐贈性質眾籌案例,常與傷病有關,例如在GoFundMe上發起的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傷者的100萬美元眾籌項目[5]。捐助者聚集在一起創建一個圍繞共同事業的在線社區,以幫助資助服務和計劃以解決問題。以捐贈者為基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捐贈沒有獎勵,而不是基於利他主義心理。

債權性質

[編輯]

提案者向個人或組織募集資金,並在未來某個承諾的時點償付本金與利息。提案者必須證明自身的信用及還款能力,以取得他人信任。

股權性質

[編輯]

贊助者投入資金後,獲得組織的股權。若未來該組織營運狀況良好,價值提昇,則贊助者獲得的股權價值也相對提高。

軟件代幣性質

[編輯]

新興的方式是由項目組織方向贊助者提供基於數字或軟件的價值代幣作為對贊助者的獎勵,稱為首次代幣發行(英文Initial coin offering,簡寫ICO)。代幣由特定的開放分散網絡創建,其價值在眾包時可能存在或不存在,可能需要大量開發工作,並且在令牌生效之前最終軟件釋放並建立市場價值。雖然可以僅為代幣本身籌集資金,但基於區塊鏈的眾籌籌集的資金也可以代表股權、債券、甚至是獲資助實體的「做市商管理席位」。2016年後,ICO開始在全球流行,至少有18座網站專門提供ICO發售的消息和論壇。[6]全球代幣性質眾包的例子包括以太坊(ETH),一個開源的區塊鏈平臺,在2014年通過首次代幣發行募集超過1700萬美元[7]。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釋出的《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截至2017年7月18日,監測發現中國大陸已完成ICO項目65個。從融資規模來看,2017年以來,中國大陸已完成的ICO項目累計融資規模達63523.64 BTC、852753.36 ETH以及部分人民幣與其他虛擬貨幣。以2017年7月19日零點價格換算,折合人民幣總計26.16億元。累計參與人次達10.5萬。[8]ICO又分為功能型代幣(Utility Token)和證券型代幣(Security Token),證券型代幣集資又稱為「證券型代幣發行」(英文Security Token Offerings,簡寫STO),又或稱作證券型令牌、通證等名稱,是一種由實質資產支持的代幣,通常相當於現實世界的實質資產按比率發行。

變化

[編輯]

訂閱集資

[編輯]

有別於傳統群眾募資的一次性,訂閱眾集資改採持續集資,透過由訂閱者制定時間(通常是每月)與資助門檻,訂閱者可以按照不同的資助級別而獲得相等回饋,適合持續有小型創作的內容創作者。

持續集資與一次集資最大的差別在於持續集資不應特定專案而產生,而是將集資目標設定在創作者與品牌本身,好處是讓創作者獲其粉絲支持,且也能讓創作者用更好的作品來回饋支持者。

虛假眾籌

[編輯]

有廠商將眾籌當成銷售平台,偷換眾籌概念,排擠真正需要群眾募資的人與產品。[來源請求]

群眾募資平台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18-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4). 
  2. ^ 2.0 2.1 韋夏怡. 监管层:警惕互联网金融众筹非法集资. 經濟參考報、騰訊財經. [2014-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8) (中文(簡體)). 
  3. ^ 客座投稿. FlyingV 現況、展望與群眾募資的下一步. Inside 硬塞的網絡趨勢觀察. [2013-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0). 
  4. ^ Welch, Chris. Kickstarter projects have 'reasonable' 9 percent failure rate, study finds. The Verge. 2015-12-07 [2019-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2). 
  5. ^ Click here to support Celeste & Sydney Recovery Fund organized by Alyssa Carter. gofundme.com. [2019-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2) (英語). 
  6. ^ Startup Management » The Ultimate List of ICO Resources: 18 Websites That Track Initial Cryptocurrency Offerings. [2019-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7) (美國英語). 
  7. ^ Foundation, Ethereum. Ether Sale: A Statistical Overview. blog.ethereum.org. [2019-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2) (英語). 
  8. ^ 2017 上半年国内 ICO 发展情况报告 (PDF). 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 2017-07-26 [2018-02-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2-12) (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