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海水倒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海水入侵(seawater intrusion)亦稱鹽水入侵(salt water intrusion),俗稱海水倒灌,是指海水地表到達陸地的水文現象,普遍出現於沿海低漥地區。其成因主要是與地層下陷潮汐有關。颱風季節或豪雨時亦很容易引發海水倒灌。

海水倒灌現象一般只在內河入海口處發生,可引發鹹潮現象,威脅河流淡水水質。隨着全球海平面的上升,海水倒灌勢必越來越嚴重,所帶來的可能是沿海地區土壤惡化腐蝕和淡水鹽鹼化等問題。[1]

原理

[編輯]
Ghyben-Herzberg 關係

海水倒灌是沿海河口常見的水文現象。一般來說,內河水位與海水水位是沒落差的。但如果落差存在,海潮水位就可能高過內河水位。漲潮時,海水水位會升高,當其高度超過了內河水位,海水就會入侵直到水位高過海潮的河段[2](即倒灌)。內河進了海水,鹽度上升,就引起鹹潮現象。如內河入海口上游為平原,地勢落差不大,而內河水位較低,鹹潮便會溯河而上,海水往上入侵到內河很近的距離。[2]如風向與海潮方向一致,更可擴大海水倒灌的影響範圍。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海面寸寸升高威脅步步逼近——海平面升高將給法國帶來嚴重生態危機,李釗,科技日報,2008-1-15
  2. ^ 2.0 2.1 咸潮敲響水資源警鐘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國地理學會科普教育網-地理頻道,200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