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海外北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海外北經》,為《山海經》海部的第三部,其中描述書中海外北部的各種山脈、流水、鳥獸、礦物與神祇。

作為一部充滿神話色彩的地理和禮儀古籍,此卷中描述的一些神祇等,如相柳夸父燭陰等,都深深地影響到此後數千年的東亞文化圈中國家的禮儀和文化[1]

內容

[編輯]

海外北經的內容包括海經東北至西北地區[2]

無啓國

[編輯]

無啓國位於長股國的東側,其國民無法生育兒女[3]

無啓國(明朝·胡文煥《山海經圖》)
無啓國(明朝·胡文煥《山海經圖》)

鍾山

[編輯]

鍾山的山神為燭陰,他睜眼即為白晝、閉眼則為夜晚,吹氣則為冬天,呼氣則為夏天。不飲食、不休息,一呼吸則生風,身長千里。它在無啓國的東側。他的相貌為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山腳[4]。其為掌管季節、氣候的神[5]。神話故事,流至日本後,仍以巨大龍神的形象出現[6]

燭陰(明朝·胡文煥《山海經圖》)
燭陰(明朝·胡文煥《山海經圖》)
燭陰(日本畫家鳥山石燕的《今昔百鬼拾遺》)
燭陰(日本畫家鳥山石燕的《今昔百鬼拾遺》)
燭陰神圖,出自《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二十九卷》
燭陰神圖,出自《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二十九卷》

一目國

[編輯]

一目國位於鍾山東側,其國民面部只有一個眼睛[7]

一目國(明朝·胡文煥《山海經圖》)
一目國(明朝·胡文煥《山海經圖》)
一目國,出自《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一百三十九卷》
一目國,出自《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一百三十九卷》

柔利國

[編輯]

柔利國位於一目國東側,其國民只有一手一足,膝蓋反長着,腳曲朝上。另一種說法稱其為留利國,其國民腳朝向身後[8]

柔利國(明朝·胡文煥《山海經圖》)
柔利國(明朝·胡文煥《山海經圖》)
柔利國,出自《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一百三十九卷》
柔利國,出自《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一百三十九卷》

共工之臺

[編輯]

天神共工的大臣相柳氏,有九個頭部、在九山中求食。相柳氏的九頭均為人面,蛇身青色。相柳氏所觸之處,便成沼澤和溪流。大禹殺掉相柳氏,其血所濺之處,散發出血腥,無法種植五穀。大禹因此鏟毀此地,三次填滿三次塌陷,最終建成數座眾帝之臺[9]。高台分佈於崑崙山北側、柔利國東側[10]

共工之臺在相柳東側,為四方形,每個角上都有一條蛇,斑紋與老虎相似,頭向着南方[11]。人們不敢向北方射箭,皆因畏懼共工之臺[12]

相柳(明朝·胡文煥《山海經圖》)
相柳(明朝·胡文煥《山海經圖》)
相柳(日本·江戶時代《怪奇鳥獸圖卷》)
相柳(日本·江戶時代《怪奇鳥獸圖卷》)
相柳神圖,出自《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二十九卷》
相柳神圖,出自《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二十九卷》

深目國

[編輯]

深目國位於相柳氏東側,其國民總是舉起一隻手。另一種說法稱深目國在共工之臺東側[13]

深目國,出自《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一百三十九卷》
深目國,出自《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一百三十九卷》

無腸國

[編輯]

無腸國在深目國東側,其國民身體高大但肚中沒有腸子[14]

無腸國,出自《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一百三十九卷》
無腸國,出自《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一百三十九卷》

聶耳國

[編輯]

聶耳國在無腸國東側,其國民駕馭兩隻花斑大虎,行走時用手托着耳朵。聶耳國位於大海中,因此能看到出入海水的各種神獸,有兩隻虎站在他們東方守護[15]

聶耳國(明朝·胡文煥《山海經圖》)
聶耳國(明朝·胡文煥《山海經圖》)

夸父國

[編輯]

夸父要與日影賽跑而不斷追趕它。這時夸父口渴,於是喝黃河渭水中的水,喝完後仍不解渴,又要向北找大澤。還沒走到,就渴死在半路。他死時所拋的拐杖,化為桃林[16]。夸父國在聶耳國東側,其國民身體高大,右手握着青色蛇,左手握着黃色蛇。桃林在它東側,由兩棵巨樹形成。另一種說法稱夸父國為博父國[17]。夸父的故事在《列子》中也有描述[18]

夸父神圖,出自《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二十九卷》
夸父神圖,出自《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二十九卷》

禹所積石山

[編輯]

禹所積石山在夸父國東側,黃河流入此地[19]

拘纓國

[編輯]

拘纓國在禹所積石山東側,其國民常用一隻手托着脖頸上的贅肉。另一種說法稱拘癭國為利癭國[20]。尋木樹長有一千里,在拘癭國南側,長在黃河西北方[21]

跂踵國

[編輯]

跂踵國在拘癭國東側,其國民身材魁梧,《山海經》稱其兩隻腳碩大[22][23]高誘在《淮南子》註釋中稱,跂踵人用指尖行走[24]蔣應鎬武臨父在1597年聚錦堂本《山海經圖繪全像》與汪紱在1895的立雪齋印本《山海經存》中的跂踵國畫像,也因理解不同而又呈現不同特點[25])。另一說法稱跂踵國為反踵國[23]。對於跂踵國的腳是「大」還是「支」,有不同觀點,袁珂主張:「大、支形近,訛而為支,支又訛為大也。」[26],並主張其位於春秋時期的逆畤邑、戰國時期曲逆邑一帶,位於今天河北省完縣東南;另與1973年發掘的台西商代遺址有關[27]。有學者何光岳稱袁珂理解有誤,主張跂踵國為戎國,位於夏朝西北[28](但何光岳的學術能力遭到更廣泛的學術質疑[29][30])。

跂踵國,出自《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一百二十四卷》
跂踵國,出自《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一百二十四卷》

歐絲之野

[編輯]

歐絲之野在反踵國東側,有一女子跪倚桑樹而吐絲[31]。三棵無枝幹的桑樹,位於歐絲之野東側,此樹雖高達一百仞,卻不生長樹枝[32]。范林方圓三百里,在此三桑樹東側,為沙洲所環繞[33]

歐絲國,出自《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一百三十九卷》
歐絲國,出自《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一百三十九卷》

務隅山

[編輯]

顓頊葬於務隅山南側,九嬪葬於務隅山北側。這裏有熊、、花斑虎、離朱鷂鷹視肉等怪獸[34]。在兩座山相交的山谷上,兩個大丘位於其間,叫做平丘。平丘在三棵桑的東側,多有遺玉、青馬、視肉、楊柳、甘柤、甘華等樹[35]

北海

[編輯]

北海內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馬,名為騊駼[36][37]。有一種野獸,名稱為,形狀像白馬,長有鋸齒,能吃老虎、豹子。有一種白色神獸,形狀像馬,名為蛩蛩。還有一種青色神獸,形狀像老虎,名為羅羅[38]。北方的禺彊神,長着人面鳥身,耳上穿掛着兩條青蛇,腳底下踩乘着兩條青蛇[39]

駮圖,出自《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七十九卷》
駮圖,出自《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七十九卷》
羅羅圖,出自《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一百二十四卷》
羅羅圖,出自《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一百二十四卷》
禺彊神圖,出自《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二十八卷》
禺彊神圖,出自《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二十八卷》

參考

[編輯]
  1. ^ (漢)劉向,(漢)劉歆編校;方青羽著. 中侨彩图馆 山海经彩图馆. 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6.03: 359. ISBN 978-7-5113-5893-6. 
  2. ^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海外自東北陬至西北陬者。
  3. ^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無啓之國在長股東,為人無啓。
  4. ^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啓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下。
  5. ^ (日)苑崎透著;安然譯. 幻兽·龙事典. 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 2006.11: 115. ISBN 7-81036-666-1. 
  6. ^ (日)鳥山石燕繪;宮竹正編著. 百鬼夜行 鸟山石燕传世作品集 下.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2014.09: 216. ISBN 978-7-5344-7799-7. 
  7. ^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一目國在其東,一目中其面而居。
  8. ^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柔利國在一目東,為人一手一足,反厀,曲足居上。一雲留利之國,人足反折。
  9. ^ 陳建憲主編. 中国民间神话经典.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4.12: 17–18. ISBN 978-7-5622-6868-0. 
  10. ^ 谷瑞麗,趙發國註譯. 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 山海经. 武漢:崇文書局. 2015.07: 186. ISBN 978-7-5403-3859-6. 
  11. ^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谿。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在昆侖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臺。臺在其東,臺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衝南方。
  12. ^ 扎拉嘎著. 展开4000年前折叠的历史.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09.09: 120–121. ISBN 978-7-81108-740-6. 
  13. ^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深目國在其東,為人深目,舉一手,一曰在共工臺東。
  14. ^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無腸之國在深目東,其為人長而無腸。
  15. ^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聶耳之國在無腸國東,使兩文虎,為人兩手聶其耳。縣居海水中,及水所出入奇物。兩虎在其東。
  16. ^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17. ^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夸父國在聶耳東,其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黃蛇。鄧林在其東,二樹木。一曰博父。
  18. ^ 列子·湯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屍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里焉。
  19. ^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禹所積石之山在其東,河水所入。
  20. ^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拘癭之國在其東,一手把癭。一曰利癭之國。
  21. ^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尋木長千里,在拘癭南,生河上西北。
  22. ^ (漢)劉向,(漢)劉歆編. 山海经 图文版. 瀋陽:萬卷出版公司. 2014.01: 246. ISBN 978-7-5470-2194-1. 
  23. ^ 23.0 23.1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跂踵國在拘癭南,其為人大,兩足亦大。一曰反踵。
  24. ^ 高誘《淮南子注》:「跂踵民,踵不至地,以五指行也。」
  25. ^ 馬昌儀著. 古本山海经图说. 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1.07: 473. ISBN 7-80603-521-4. 
  26. ^ 袁珂著. 中国神话传说 从盘古到秦始皇. 北京:世界圖書北京出版公司. 2012.02: 265. ISBN 978-7-5100-4048-1. 
  27. ^ 喻權中著. 中国上古文化的新大陆 《山海经·海外经》考.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92.10: 382–383. ISBN 7-207-02312-X. 
  28. ^ 何光岳著. 夏源流史.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2.08: 129–130. ISBN 7-5392-1337-X. 
  29. ^ 餘三定主編. 何光岳研究. 北京:團結出版社. : 78–79. ISBN 7-80214-490-6. 
  30. ^ 王兆成編著. 历史学家茶座 2009 第4辑 总第18辑.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9.10: 88–89. ISBN 978-7-209-05063-0. 
  31. ^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歐絲之野在反踵東,一女子跪據樹歐絲。
  32. ^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三桑無枝,在歐絲東,其木長百仞,無枝。
  33. ^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東,洲環其下。
  34. ^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務隅之山,帝顓頊葬於陽。九嬪葬於陰。一曰爰有熊、羆、文虎、離朱、𩿨久、視肉。
  35. ^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平丘在三桑東,爰有遺玉、青鳥、視肉、楊柳、甘柤、甘華,百果所生。有兩山夾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
  36. ^ 鐘鳴著. 畜界·人界 一个文本主义者的随笔.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5: 166. ISBN 978-7-208-09181-8. 
  37. ^ 漢·司馬遷在《史記·卷一百十·匈奴列傳第五十》中稱: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其畜之所多則馬、牛、羊,其奇畜則橐駞、驢、驘、駃騠、騊駼、驒騱。
  38. ^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北海內有獸,其狀如馬,名曰騊駼。有獸焉,其名曰駮,狀如白馬,鋸牙,食虎豹。有素獸焉,狀如馬,名曰蛩蛩。有青獸焉,狀如虎,名曰羅羅。
  39. ^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北方禺彊,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