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博物館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4月7日) |
洛陽博物館 | |
---|---|
成立 | 1958年(關林舊館),1974年(西工舊館),2011年(洛龍新館) |
地址 | 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聶泰路(新館) 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中州中路298號(舊館) |
館藏規模 | 1700(西工舊館) |
面積 | 200000平方米(西工舊館) |
網站 | www.lymuseum.com |
地圖 | |
洛陽博物館是中國河南省洛陽市一家綜合性的歷史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1958年5月1日建立,原址位於洛陽城南7公里的關林。1973年遷西工區中州中路298號,1974年5月1日正式開館。2011年4月16日位於洛龍區的新館建成對外開放[1]。博物館展出文物1.1萬餘件。以中華文明的源頭和最具代表性的河洛文化為主體,收藏上起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夏商時期、下至明清、民國的文物,朝代跨度在國內地級市博物館中首屈一指。[2] 其館藏特色為玉器、青銅器、石刻、漢陶俑、唐三彩及清代宮廷用品等。由於洛陽在中國歷史上長期居於政治核心地位,館內「河洛文明展」常設展覽實際上為中華文明的主線提供了條理分明、素材豐富的概覽。
歷史
[編輯]關林時期
[編輯]1958年5月,洛陽博物館始建,原址位於洛陽洛南關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最早建立的地市級博物館。但當時由於財政問題,暫定關林廟為館址,洛陽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與博物館合署辦公,編制僅14人,將關林廟的大殿和廂房做為展廳。
由於20世紀60年代初的三年困難時期,博物館工作受到嚴重影響,在文化大革命,由於「破四舊」運動的浪潮,博物館瀕臨解散的邊緣。1969年,博物館工作人員到農村接受再教育,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暫為接管,博物館人員學成返回後,暫住西關,業務處於停滯狀態。1972年,博物館借王城公園的一座簡易花棚,舉辦《文化大革命時期洛陽出土文物展》,這個花棚也成了洛陽博物館的第二個臨時館址。
中州路時期
[編輯]1972年,館址漂泊不定的狀況有了轉機。洛陽市政府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依舊批准建設博物館的新展樓。展樓由洛陽市設計院李傳澤設計,分期施工建設。1974年5月展樓一期工程完工,投入使用。洛陽博物館自1958年成立,經歷八年廟內展,三年棚內展,終於有了展覽樓,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1973年,洛陽博物館遷至市區中州路。博物館陳列大樓是一座琉璃瓦裝嵌的民族形式建築,1974年5月1日正式開館。 1974年10月,館址落成。 1975年,洛陽博物館委員會負責白馬寺的修復,對外開放。白馬寺成為博物館的下屬股級單位。 洛陽博物館遷往新址後,中州路原址成為洛陽文化館。
新址時期
[編輯]2007年底,洛陽博物館新館開工建設,佔地300畝,建築面積6.2萬平方米,總投資4億元。新館建築由主樓和附樓組成,於2009年2月建成。[3] 2008年5月,洛陽博物館被命名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4] 2009年4月,成功舉辦《中國2009世界集郵展覽》。[5] 2009年10月,先後成功舉辦大遺址保護洛陽高峰論壇國際性大型展覽。[6]2011年4月1日,洛陽博物館新館開館並對外試開放。 2018年10月,被評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7]
交通
[編輯]-
1974年建成的洛陽博物館外觀
-
錯金銀銅鼎,1929年洛陽市西工區小屯村窖藏出土
-
東漢時期的燭台
-
三彩天王俑和鎮墓獸
-
唐三彩女俑
參考資料
[編輯]- ^ 洛博大事记. [2016-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2).
- ^ 洛阳博物馆. 華夏經緯網. 2008-05-28 [201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3) (中文(簡體)).
- ^ 洛阳博物馆官网-洛博大事记. [2016-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2).
- ^ 搜狐文化-洛阳博物馆. [2019-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8).
- ^ 中國經濟網-洛陽博物館承辦2009世界集郵展覽[失效連結]
- ^ 中華古玩網-大遺址保護洛陽高峰論壇:四大展覽全揭秘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项目评议结果的公示》. [2019-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