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流亡政府
外觀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7月15日) |
倫敦比利時流亡政府 法語: Gouvernement belge à Londres 荷蘭語: Belgische regering in Londen | |||||||||
---|---|---|---|---|---|---|---|---|---|
1940年—1944年 | |||||||||
地位 | 流亡政府 | ||||||||
首都 | 布魯塞爾 (法理上) 倫敦 (事實上) | ||||||||
國王 | |||||||||
• 1940-1944 | 利奧波德三世 (比利時戰俘) | ||||||||
首相 | |||||||||
• 1940-1944 | 于貝爾·皮埃洛 | ||||||||
歷史時期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
• 德國佔領比利時 | 1940年5月28日 | ||||||||
• 比利時解放 | 1944年9月8日 | ||||||||
ISO 3166碼 | BE | ||||||||
|
比利時流亡政府 (法語:Gouvernement belge à Londres, 荷蘭語:Belgische regering in Londen),也被稱為皮埃洛第四政府,是比利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0年10月至1944年9月的流亡政府。政府為三方機制,包括來自天主教黨,自由黨與勞動黨的首相。在1940年5月比利時被納粹德國入侵後,比利時政府在首相于貝爾·皮埃洛的帶領下,首先逃到法國境內的波爾多,隨後前往倫敦,並在那裏建立了唯一在同盟國內代表比利時的合法政權。
儘管在本土不再擁有權力,流亡政府仍管理比屬剛果並就戰後重建問題與其他同盟國政府進行交涉。流亡政府在戰時達成的協議包括比荷盧三國關稅同盟與比利時加入聯合國的許可。流亡政府也對比利時流亡軍團施加影響並試圖維繫與地下抵抗組織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