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八道
外觀
朝鮮八道 | |
諺文 | 팔도 |
---|---|
漢字 | 八道 |
文觀部式 | Paldo |
馬-賴式 | P'alto |

朝鮮八道這一稱呼源自朝鮮太宗十三年(1413年)將朝鮮全境劃分成八個道作為一級行政區。八道的名稱隨着道府遷移而變更,最終定名為京畿、江原、慶尚、忠清、全羅、平安、咸鏡、黃海。雖然自朝鮮高宗三十三年(1896年)推行十三道制以來,朝鮮全境的一級行政區數量早已超過八個,也不再只有道一種類型,但朝鮮八道這一稱呼在韓國社會當中仍然常見,通常在強調朝鮮半島整體的時候使用。
名稱由來
[編輯]八道 | 名稱由來 | 地方 | 位置 | 首部監營所在地 | 方言 |
---|---|---|---|---|---|
京畿道 | 京城周邊稱畿 | 畿甸 | ![]() |
漢城(敦義門外) | 京畿方言 |
忠清道 | 忠州+清州 | 湖西 | ![]() |
忠州(至1602年)→公州 | 忠清方言 |
慶尚道 | 慶州+尚州 | 嶺南 | ![]() |
尚州(至1601年)→大邱 | 慶尚方言 |
全羅道 | 全州+羅州 | 湖南 | ![]() |
全州 | 全羅方言(濟州島為濟州方言) |
江原道 | 江陵+原州 | 關東 | ![]() |
原州 | 嶺東:嶺東方言 嶺西:京畿方言 |
平安道 | 平壤+安州 | 關西 | ![]() |
平壤 | 平安方言 |
黃海道 | 黃州+海州 | 海西 | ![]() |
海州 | 黃海方言 |
咸鏡道 | 咸興+鏡城 | 關北 | ![]() |
咸興(至1600年)→永興 | 咸鏡方言 |
下轄區劃
[編輯]直到朝鮮王朝末年,八道的下轄區劃如下:
- 江原道(首府:江陵)
- 京畿道(首府:廣州)
- 慶尚道(首府:慶州)
- 全羅道(首府:全州)
- 忠清道(首府:公州)
- 平安道(首府:平壤)
- 咸鏡道(永安道)(首府:咸興)
- 黃海道(首府:海州)
道下設州、府、郡、縣。 其中,慶尚、全羅、忠清、黃海、京畿五道再分左右兩道。寧安道(咸鏡道)分南北兩道。平安道分東西兩道。江原道分嶺東、嶺西兩部。
現行區劃對照
[編輯]朝鮮八道與現行兩韓行政區劃的對應情況列表如下。
八道 | 十三道 | 現在 |
---|---|---|
京畿道 | 京畿道 | ![]() |
忠清道 | 忠清北道 | ![]() |
忠清南道 | ![]() | |
慶尚道 | 慶尚北道 | ![]() |
慶尚南道 | ![]() | |
全羅道 | 全羅北道 | ![]() |
全羅南道 | ![]() | |
黃海道 | 黃海道 | ![]()
|
平安道 | 平安北道 | ![]() |
平安南道 | ![]() | |
江原道 | 江原道 | ![]() |
咸鏡道 | 咸鏡北道 | ![]() |
咸鏡南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