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新鐵金剛之黑日危機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鐵金剛之黑日危機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基本資料
導演米高·艾普特
監製米高·G·威爾森英語Michael G. Wilson
芭芭拉·布洛柯里英語Barbara Broccoli
編劇尼爾·珀維斯
羅拔·韋德
英語Neal Purvis and Robert Wade

布魯士·菲爾斯坦英語Bruce Feirstein
故事尼爾·珀維斯
羅拔·韋德
原著基於伊安·法蘭明創作的虛構人物占士·邦製作
主演皮雅斯·布士南
蘇菲·瑪索
羅拔·卡萊爾
丹妮絲·李察茲
茱迪·丹芝
配樂大衛·阿諾德
攝影阿德里安·比德爾英語Adrian Biddle,BSC
剪接占·克拉克英語Jim Clark (film editor)
製片商Eon製片公司英語Eon Productions
片長128分鐘
產地英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1999年11月8日 (1999-11-08)(洛杉磯,首映)
  • 1999年11月26日 (1999-11-26)(英國)
發行商美高梅公司
聯合國際影業(英國)
預算1.35億美元[1]
票房3.61億美元[1]
前作與續作
前作新鐵金剛之明日帝國
續作新鐵金剛之不日殺機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黑日危機
香港新鐵金剛之黑日危機
臺灣007:縱橫天下

新鐵金剛之黑日危機》(英語:The World Is Not Enough)是1999年英國電影,第19部占士·邦系列電影,也是第三部皮雅斯·布士南扮演英國秘密情報局間諜占士·邦的電影。本片由米高·艾普特執導,故事和劇本由尼爾·珀維斯、羅拔·韋德和布魯士·菲爾斯坦創作[2],米高·G·威爾森和芭芭拉·布洛柯里擔任監製,片名來自《007之鐵金剛勇破雪山堡》原著小說台詞。

電影的劇情主要講述億萬富翁羅拔·金爵士被恐怖分子雷納德暗殺,邦隨即被派前往保護金的女兒艾莉卡,後者之前曾被雷納德綁架向金勒索。但邦之後發現艾莉卡並不像上司M所想像的那麼簡單,而且恐怖分子的目標是要在伊斯坦堡水域引發堆芯熔毀

電影的拍攝地點包括西班牙法國阿塞拜疆土耳其英國,內景鏡頭大多在松林製片廠拍攝。雖然得到的專業評價褒貶不一,但商業上獲得了成功,全球票房達3.61億美元[1]。《新鐵金剛之黑日危機》也是Eon製片公司英語Eon Productions拍攝的占士·邦系列電影中第一部由美高梅公司正式發行的,之前的都是由聯美公司發行。

劇情

[編輯]

秘密情報局間諜占士·邦與一位瑞士銀行家會面,目的是幫上司M的一位朋友,英國石油大亨羅拔·金爵士找回一筆錢。邦告訴對方這筆錢是用來買回一份從秘密情報局盜走的報告,行事的間諜已遭滅口,所以邦想知道是誰殺了他。銀行家試圖殺死邦,但邦制服了他,可銀行家還沒來得及說出刺客的名字就被偽裝成他女助手的殺手所殺。不過邦帶着錢成功脫身。

羅拔爵士來到秘密情報局取回自己的錢,卻被藏在錢中的誘殺裝置所殺。邦又看到殺死銀行家的女助手身在泰晤士河的一艘快艇上,雙方展開追逐,殺手到達千禧巨蛋後試圖乘熱氣球逃跑,但被邦阻止,邦願意提供保護來換取情報,但她拒絕並引爆氣球自殺。

邦從案發現場找到餘下的錢並追蹤到一個叫雷諾德的恐怖分子,此人以前是克格勃間諜,秘密情報局曾試圖取其性命,雖然沒有成功,但還是在他大腦中留下一顆子彈,這個子彈逐漸摧毀了他的感官,讓他感覺不到疼痛。M派邦保護金的女兒艾莉卡,雷諾德之前曾綁架她索要贖金,秘密情報局相信他有可能故技重演。艾莉卡正在阿塞拜疆督導石油運輸管道的建設,邦到達後兩人在山上參觀管道的擬建路線,但遭到一夥配備有滑翔傘雪上摩托車的全副武裝攻擊小隊的襲擊。

之後邦通過線人得知艾莉卡的保安主管大衛多夫其實和雷諾德是一夥的。殺死此人後,邦根據線索追查到位於哈薩克的一個俄羅斯洲際彈道飛彈基地。邦假扮成一位俄國核科學家,認識了美國核物理學家克麗斯瑪斯·瓊斯並一起進入基地的發射井。他們發現雷諾德從一個核彈中取出全球定位卡和武器級的。但由於瓊斯發出的聲音被雷諾德發現,邦沒能殺死對方。雷諾德帶着鈈逃脫並啟動了炸彈,不過邦和瓊斯也帶着核彈的全球定位卡成功脫身。

回到阿塞拜疆後,邦告訴M自己覺得艾莉卡可能並不像看起來那麼單純,但M沒有相信他的判斷。全球定位卡的警報表明從哈薩克被偷的核彈正在通過檢修管道朝石油碼頭逼近,邦和瓊斯進入管道試圖拆除核彈,後者發現上面大部分的鈈都不見了。兩人在核彈爆炸前成功跳出了管道,一大段管道被炸毀,邦和瓊斯兩人被推定已經死亡。艾莉卡於是綁架了M,表明自己設計殺死了父親,以此報復用她做誘餌試圖抓捕雷諾德的做法。

邦來到裏海地區一家魚子醬工廠找到前俄羅斯黑手黨老大祖科夫斯基,一行人又遭到艾莉卡派來的直升機襲擊。之後從祖科夫斯基口中邦得知艾莉卡需要使用一艘由祖科夫斯基外甥掌管的潛艇。邦和祖科夫斯基推測雷諾德和艾莉卡計劃在這艘目前正在伊斯坦堡的潛艇上引爆核彈,不但伊斯坦堡會被摧毀,俄羅斯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石油管道也會嚴重受損,這樣艾莉卡沒有通過伊斯坦堡的管道和石油就將大幅升值。邦剛通過定位卡發現核彈位置,祖科夫斯基手下的金牙保鏢布利昂就炸毀了指揮中心,祖科夫斯基炸暈了過去,邦和瓊斯被艾莉卡的爪牙抓獲。瓊斯被帶到已經被雷諾德爪牙搶佔的潛艇,邦則被帶到一個塔上,受到艾莉卡的折磨。祖科夫斯基和手下趕來並攻進塔內,但祖科夫斯基被艾莉卡用槍擊中,臨死前他用自己手杖裏的槍幫助邦脫身,邦於是殺死了艾莉卡並救出M。

邦潛入潛艇救出瓊斯。最後的大戰中潛艇下沉並撞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底部破裂,邦在雷諾德插入鈈棒時用氣壓將其彈出捅死他,並和瓊斯一起逃出潛艇,反應堆也在水下安全地引爆了。

演員

[編輯]

製作

[編輯]

喬·丹特彼德·積遜都曾有過導演本片的機會。芭芭拉·布洛柯里很喜歡後者執導的《罪孽天使英語Heavenly Creatures》,不過不喜歡之後的《不可思議的勾魂事件》,所以也就沒有表現出和積遜合作的意圖。積遜一直都是邦的粉絲,他指出Eon製片公司往往傾向於選擇不是很有名的導演,所以自己完成《魔戒電影三部曲》後也不大可能會有機會再執導一部邦電影了[5]

電影中的俄羅斯域陀III級潛艇

《新鐵金剛之黑日危機》在正式片名和字幕出現前的鏡頭有14分鐘長,截止2012年上映的《新鐵金剛:智破天凶城》,本片仍然保持着最長的紀錄。在電影發行的旗艦版DVD中有一段拍攝紀錄片,導演米高·艾普特表示這部鏡頭起初並不是這樣安排的,但由於和以前的邦電影對比來看,字幕前的內容顯得不夠精彩,所以字幕的部分推遲到了現在的位置,造就了這樣一段最長的邦電影字幕前橋段紀錄。《每日電訊報》曾報道稱英國政府出於安全上的顧慮而沒有同意讓部分鏡頭在真正的秘密情報局總部前拍攝。不過一位外交事務部發言人否認了這一說法,並表示對這篇文章感到不滿[6]

電影起初計劃於2000年發行,有傳言稱片名為《邦2000》(Bond 2000)。另外還有傳言稱片名為《死神不等人》(Death Waits for No Man)、《火與冰》(Fire and Ice)、《壓力點》(Pressure Point)等[7]。英文片名「The World Is Not Enough」是英語對拉丁文短句「Orbis non-sufficit」的譯文,後者在現實生活中是湯馬士·邦爵士英語Sir Thomas Bond, 1st Baronet的格言。在電影《007之鐵金剛勇破雪山堡》及其原著小說中,這也被描述為邦家族的格言。這句話又源自於亞歷山大帝的墓志銘[8]

編劇尼爾·珀維斯和羅拔·韋德完成《搶翻天英語Plunkett & Macleane》後獲聘編寫本片的劇本[9]。達娜·史蒂文斯(Dana Stevens)對劇本作了一些修改,但她的名字沒有列入編劇名單中,之後再由布魯士·菲爾斯坦接手[10]

拍攝

[編輯]
布士南和電影中使用的寶馬Z8

電影標題字幕前的段落起始於西班牙的畢爾包,並在畢爾包古根海姆美術館取景。然後轉戰倫敦,展示了秘密情報局總部大樓和泰晤士河上的千禧巨蛋[11]。片頭字幕結束後,劇組用蘇格蘭艾琳多南堡作為秘密情報局總部進行拍攝。其它取景地點還包括阿塞拜疆的巴庫、土耳其的伊斯坦堡等[12]。電影的大部分內景鏡頭是在松林製片廠拍攝的。運河中追逐的鏡頭也是在英國拍攝[13]。片中秘密情報局的臨時運作中心是在愛蓮·朵娜島上取景拍攝的,而滑雪追逐的橋段則是在法國霞慕尼攝製[12]。後者的鏡頭拍攝還因為雪崩而延遲,劇組還協助了救援工作[14]

電影中位於哈薩克的核設施實際上是在西班牙的納華拉拍攝的,而煉油廠控制中心則是位於渭州郡斯溫頓的一幢摩托羅拉辦公樓[15]。電影中的輸油管道外景在威爾斯史諾多尼亞拍攝,水下潛艇的鏡頭是在巴哈馬攝製的[16]

片中皮雅斯·布士南開的寶馬Z8是電影公司與寶馬達成的三部電影推廣協議的最後一部分,之前已經在《新鐵金剛之金眼睛》中使用了Z3,並在《新鐵金剛之明日帝國》中使用了750iL。由於電影發行時Z8還沒有上市,所以片中的多個模型都是專門為影片的拍攝而製作的[16]

音樂

[編輯]

大衛·阿諾德(David Arnold)為《新鐵金剛之黑日危機》譜寫了配樂,這也是他第二次為邦電影譜曲[17]。阿諾德打破了以重複開場主題來結束電影的傳統,而是以一首歌來作片尾曲。起初他選擇了《只能怪我自己》(Only Myself to Blame)作片尾曲,但導演艾普特沒有接受,但是改用混音變奏的占士·邦主題音樂代替[18]。《只能怪我自己》由阿諾德和唐·布萊克(Don Black)創作,斯考特·沃克(Scott Walker)演唱,收錄在電影原聲帶唱片中,是其中的第19首,也是最後一首曲目,其旋律是艾莉卡·金的主題音樂。唱片中還有另外三段曲目:《賭場》(Casino)、《艾莉卡的主題》(Elektra's Theme)和《我從不失手》(I Never Miss)裏面也可以聽到這個主題[18]

曲目列表[17]
  1.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3:57
  2. Show Me the Money》 1:27
  3. Come in 007, Your Time Is Up》 5:19
  4. Access Denied》 1:33
  5. M's Confession》 1:31
  6. Welcome to Baku》 1:42
  7. Casino》 2:57
  8. Ice Bandits》 3:42
  9. Elektra's Theme》 2:06
  10. Body Double》 3:00
  11. Going Down/The Bunker》 6:27
  12. Pipeline》 4:15
  13. Remember Pleasure》 2:45
  14. Caviar Factory》 6:01
  15. Torture Queen》 2:22
  16. I Never Miss》 3:32
  17. Submarine》 10:20
  18. Christmas in Turkey》 1:28
  19. Only Myself to Blame》 3:37

電影的同名主題曲《The World Is Not Enough》由大衛·阿諾德和唐·布萊克創作,垃圾合唱團表演,這是布萊克參與創作的第5首邦主題歌,他之前還曾為《007之霹靂彈[19]、《007之金剛鑽[20]、《007之金槍人[21]和《007之新鐵金剛之明日帝國[22]創作過主題音樂。垃圾合唱團也表演了電影中一個追逐戲段的配樂曲目《Ice Bandits》。2006年末,IGN網站將《The World Is Not Enough》在所有邦電影主題曲中排在第9名[23]。2012年,Grantland.com網站把這首歌評為所有邦電影歌曲的第2位,僅次於《007之鐵金剛大戰金手指[24]。這首歌還登上了兩個「1999年最佳」名單,在89X的「1999年最優秀的89首歌曲」中名列第87位[25],還在Q101的「1999年最優秀的101首歌曲」中名列第100位[26]

發行和反響

[編輯]

《新鐵金剛之黑日危機》於1999年11月19日在美國首映,1999年11月26日在英國上映[27]。當時美高梅和MTV公司簽訂了一份市場推廣合作計劃,主要針對的是美國青少年,並認為這一目標觀眾群會將邦視為「老一輩的秘密間諜」。結果MTV在電影發行後馬上播放了超過100小時與邦有關的節目,其中大部分都以丹妮絲·李察茲為賣點[28]

影片上映首周就以3551萬9007美元的收入登上北美電影票房排列榜冠軍寶座,最終在美國進賬1億2694萬3684美元,全球票房3億6183萬2400美元[29],創下了占士·邦電影票房的新紀錄,直到《新鐵金剛之不日殺機》上映後才被超越[30]。電影還參加第72屆奧斯卡金像獎視覺效果獎的第一輪角逐,但沒能獲得提名[31]。《新鐵金剛之黑日危機》獲得了土星獎最佳動作/歷險/驚慄電影獎提名,皮雅斯·布士南贏得了帝國獎和大片娛樂獎的最佳男演員獎,大衛·阿諾德獲得了一項BMI電影音樂獎。不過,丹妮絲·李察茲被授予了1999年金草莓獎最差女配角獎,讓本片成為第一部獲得這一獎項「肯定」的邦系列電影。李察茲和布士南還被提名「最差銀幕情侶」[32]

《新鐵金剛之黑日危機》於2000年5月16日發行了DVD,其中包含《007的秘密》(Secrets of 007)花絮內容,電影拍攝的紀錄片,兩條評論聲軌——一條由導演解說,另一條由藝術指導、助理導演和作曲家解說,還有同名遊戲的預告片和垃圾合唱團的音樂視頻[33]。2006年發行的旗艦版DVD中包括一部名為《邦雞尾酒》(Bond Cocktail)的2000年紀錄片,皮雅斯·布士南在香港的一場記者招待會、刪除鏡頭以及向戴斯蒙·李維林致敬的段落[34]

電影獲得的評價褒貶不一。根據爛蕃茄上收集的120篇評論文章,其中61篇給出了「新鮮」的正面評價,「新鮮度」為51%,平均得分5.7(最高10分)[35]。而在Metacritic上收集的33篇評論中則有18篇給出好評,1篇差評,14篇褒貶不一,平均得分59(滿分100)[36]。《芝加哥太陽報》影評人羅渣·埃伯特給出了三星半的評價(最高四星),認為影片精彩紛呈,刺激而優雅,並且不斷給人驚喜[37]。而對電影的批評則主要針對於劇情的處理和動作場面過多上[38],《娛樂周刊》認為這是史上最差的邦電影,認為其劇情是「如此令人費解,甚至皮雅斯·布士南也要承認感到迷惑」[39]MSN的諾曼·威爾納(Norman Wilner)認為這不是最差,而是第3差,另外兩部更差的分別是《鐵金剛勇戰大狂魔》和《鐵金剛勇戰殺人狂魔[40]。而IGN網站則認為這是史上第5爛的邦電影[41]

評論家批評讓李察茲來扮演一個核科學家實在缺乏可信度[42][43]。她的服裝——背心和短褲也招來了類似的反應[44]。2008年,《娛樂周刊》將丹妮絲·李察茲評為史上最糟糕的邦女郎之一[45]

改編

[編輯]

邦小說家雷蒙德·本森英語Raymond Benson根據電影的劇本創作了同名改編小說,部分細節有所改動,比如邦的武器仍然是瓦爾特PP手槍而不是更新款的P99等[46]

2000年,美國藝電根據本片創作了基於任天堂64PlayStation平台的同名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不過之後針對個人電腦PlayStation 2版本的發佈計劃予以取消,這些版本本有望使用Id Tech 3遊戲引擎[47][48]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1999). Box Office Mojo.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5). 
  2. ^ Simpson, Paul. The Rough Guide to James Bond. London: Rough Guides. 2002-11-07: 26. ISBN 1-84353-142-9. 
  3. ^ Parker, Barry R. Death Rays, Jet Packs, Stunts & Supercars: The Fantastic Physics of Film's Most Celebrated Secret Agent.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5 [2007-12-23]. ISBN 978-0-8018-8248-7. 
  4. ^ Thomas, Rebecca. One girl is not enough. BBC News. 1999-11-19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4). 
  5. ^ Brian Sibley. Peter Jackson: A Film-maker's Journey. London: Harpercollins. 2006: 397–8. ISBN 0-00-717558-2. 
  6. ^ Bond is backed... by the government. The Guardian. 1999-04-27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9). 
  7. ^ TWINE & The Rumoured Titles. 2001-06-26 [2008-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6). 
  8. ^ Famous Epitaphs – Unusual Epitaphs and Tombstones – Famous Eulogies – Great Eulogies – Free Eulogy Samples.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1). 
  9. ^ Priggé, Steven. Movie moguls speak: interviews with top film producers. : 27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1). 
  10. ^ Dye, Kerry Douglas. His Word is Bond: An Interview With 007 Screenwriter Bruce Feirstein. LeisureSuit.net. 1999-11-15 [2011-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1). 
  11. ^ British Waterways' Film Map: Canals and rivers on screen. Waterscape.com. [2012-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15). 
  12. ^ 12.0 12.1 Filming locations for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1999).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5). 
  13. ^ Kent Film Office. Kent Film Office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Film Focus.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9). 
  14. ^ Ian Nathan. Unseen Bond. Empire. 2008-10: 105. 
  15. ^ Motorola building. SwindonWeb.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1). 
  16. ^ 16.0 16.1 The Making of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DVD). Danjaq. 1999. 
  17. ^ 17.0 17.1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OST review. Allmusic.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15). 
  18. ^ 18.0 18.1 David Arnold official website. [2008-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29). 
  19. ^ Thunderball (Audio CD). EMI. 2003-02-25. UPN: 7-2435-80589-2-5. 
  20. ^ Diamonds Are Forever (Audio CD). EMI. 2003-02-11. UPN: 7-2435-41420-2-4. 
  21. ^ 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 (Audio CD). EMI. 2003-02-25. UPN: 7-2435-41424-2-0. 
  22. ^ Tomorrow Never Dies (Audio CD). A&M Records. 1997-11-25. UPN: 7-3145-40830-2-7. 
  23. ^ Spence D. Top 10 James Bond Theme Songs. IGN. 2006-11-17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3). 
  24. ^ Vijith Assar. A semi-scientific countdown to determine the best James Bond theme song of all time. Grantland.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9). 
  25. ^ 89X's "Top 89 Songs of 1999. Rocklists.com.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8). 
  26. ^ Q101's "Top 101 of 1999. Rocklists.com.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8). 
  27. ^ Bond 19: More than enough. BBC News. 1999-11-19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2). 
  28. ^ Selling a super spy. BBC News. 1999-11-19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2). 
  29. ^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Box Office Mojo.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5). 
  30. ^ James Bond movies. Box Office Mojo.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5). 
  31. ^ TWINE Could Be Up for an Oscar. Commanderbond.net. 2000-01-04 [2008-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6). 
  32. ^ Awards for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IMDb.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3). 
  33. ^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DVD review. TimeForDVD.com.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3). 
  34. ^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DVD & Soundtrack. UGO. [2008-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21). 
  35. ^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Rotten Tomatoes.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2). 
  36. ^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Metacritic.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3). 
  37. ^ Ebert, Roger.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Chicago Sun-Times.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2). 
  38. ^ Matt Venendaal.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DVD) review. IGN. 2006-05-16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8). 
  39. ^ Benjamin Svetkey, Joshua Rich. Countdown: Ranking the Bond Films.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6-11-15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3). 
  40. ^ Norman Wilner. Rating the Spy Game. MSN. [2008-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19). 
  41. ^ James Bond's Top 20. IGN. 2006-11-17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2). 
  42. ^ Lisanti, Tom; Paul, Louis. Film Fatales: Women in Espionage Films and Television, 1962–1973. Jefferson, NC: McFarland & Co. 2002. ISBN 978-0-7864-1194-8. 
  43. ^ Howe, Desson. 'World': Bond without end. Washington Post. 1999-11-19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9). 
  44. ^ Herincx, Gareth. Bond 19: More than enough. BBC News. 1999-11-19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2). 
  45. ^ Rich, Joshua. James Bond Babes: Best and Worst.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8-01-08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7). 
  46. ^ Reymond Benson -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Fantastic Fiction.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9). 
  47. ^ Black Ops had previously adapted Tomorrow Never Dies for the PlayStation and would go on to develop Nightfire in 2002.
  48. ^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preview (PS2). IGN. [2013-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