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法蘭西斯·奈許

典範條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法蘭西斯·奈許
Francis Nash
出生約1742年
維珍尼亞殖民地愛德華王子縣
逝世1777年10月7日
賓夕凡尼亞殖民地蒙哥馬利縣卡爾普斯維爾附近
墓地蒙哥馬利縣托瓦曼辛門諾派禮拜公墓
效命美國大陸會議
軍種大陸軍
服役年份1771年
1775至1777年
軍銜準將
統率
參與戰爭

法蘭西斯·奈許(英語:Francis Nash,1742年左右—1777年10月7日),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大陸軍準將。戰爭爆發前,他當過律師、做過公職,是北卡羅萊納州橙縣縣城希爾斯伯勒政治人物。1765至1771年北卡羅萊納州規管戰爭期間,他聯合多人積極反對暴民動亂。奈許還涉身北卡羅萊納政壇,多次在北卡羅萊納殖民地議會代表希爾斯伯勒。

奈許很快投身美國革命戰爭,是愛國者組織的前三屆北卡羅萊納省議會代表。1775年,他成為北卡羅萊納第1團中校,聽從詹姆斯·摩爾上校指揮,還曾短暫進入南方戰場作戰,之後再轉向北上。1777年摩爾去世後,奈許晉升準將,在大陸軍中統領北卡羅萊納旅,聽從喬治·華盛頓指揮。他帶領北卡羅萊納將士投身費城戰場,於10月4日在日耳曼敦戰役中身負重傷,幾天後便去世,年僅35歲。1775到1781年獨立戰爭期間,共有10位愛國者將軍陣亡,奈許便是其中之一。[1]:xi田納西州納士維、北卡羅萊納州的奈許縣納士維都是以他命名以示紀念。

早年生活和家庭

[編輯]
法蘭西斯·奈許位於希爾斯伯勒的故居,如今稱為奈許—胡珀府

法蘭西斯·奈許於1742年左右生於維珍尼亞州阿米利亞縣,當地之後會成為愛德華王子縣[1]:70,他的父親叫約翰·奈許(John Nash),母親叫安·歐文·奈許(Ann Owen Nash),都來自威爾斯。法蘭西斯有7個兄弟姐妹,其中多人(包括至少一個兄弟)都是在威爾斯出生[1]:70[2]:4。法蘭西斯的其中一個弟弟阿布納·奈許(Abner Nash)之後成為北卡羅萊納州政治人物[3]

約翰·科萊所繪1770年北卡羅萊納州地圖的一部分,可以看到希爾斯伯勒周邊、伊諾河和里特河等

到1763年時,法蘭西斯已經和阿布納一起搬到查爾斯伯勒(Childsburgh,後來更名希爾斯伯勒[2]:5)。法蘭西斯在此開辦律師事務所,並於1763年成為法院書記員[3],該職位年薪為100英鎊[4]:294。兄弟倆在鎮上擁有大量房產,並在伊諾河(Eno River)邊建有一處磨坊[2]:5,法蘭西斯還投資了當地一家商店[4]:293。1764到1765年間,他首次當選橙縣州議員[3]

1770年,法蘭西斯·奈許與殖民地法學家莫里斯·摩爾(Maurice Moore)的女兒莎拉·摩爾(Sarah Moore)結婚,她還是詹姆斯·摩爾的侄女,她的弟弟阿爾弗雷德·摩爾之後成為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2]:7。奈許夫婦共有兩個女兒[3],其中安(Ann)在童年時夭折,莎拉(與母同名)長大後嫁給了約翰·沃德爾(John Waddell),他是北卡羅萊納殖民地軍人休·沃德爾Hugh Waddell)的兒子[5],兩人的孫子詹姆斯·艾爾德爾·沃德爾James Iredell Waddell)曾在南北戰爭期間為南方邦聯執掌封鎖運輸船[2]:8。奈許還有兩個婚外所生的孩子,部分學者認為其中一個兒子可能生於1770或1771年,與父親同名[3]。這兩個孩子中有一位是希爾斯伯勒調酒師魯思·積遜(Ruth Jackson[注 1])所生[2]:9[2]:230, fn. 22[1]:71。老法蘭西斯給積遜提供了位於希爾斯伯勒西部的房產,還配有幾個奴隸[1]:71

規管戰爭,革命戰爭前的從政經歷

[編輯]

奈許在希爾斯伯勒生活期間對從軍生活產生興趣,並從當地一位退休英國軍人那裏接受了非正式的軍事訓練。加入橙縣民兵後,他通過努力逐漸晉升,最終成為部隊統帥,官拜上校[4]:296。1768年規管戰爭期間,他下令民兵鎮壓多起暴亂,但民兵對鬧事者心懷同情,拒絕採取行動[6]:14。奈許與埃德蒙·范寧(Edmund Fanning)、阿德萊·奧斯本(Adlai Osborne),以及之後會擔任北卡羅萊納州州長的亞歷山大·馬丁Alexander Martin)等多人達成協議,保護彼此的財產免遭暴民威脅,但由於各人所住的地方相距甚遠,因此協議無法獲得理想的效果[6]:19

奈許與范丁私交甚佳[2]:5,希爾斯伯勒一些居民指控兩人敲詐勒索。暴民領袖試圖以貪污罪名起訴奈許,但法庭駁回了起訴[3][4]:295-296。1770年9月,暴民佔領希爾斯伯勒,迫使包括奈許在內的地方政府官員逃離,以免受到肉體上的殘害[7]。奈許之後在阿拉曼斯戰役中與州長威廉·特賴恩William Tryon)並肩作戰,對抗暴民組織的民兵。1771年,以及1773到1775年,他是希爾斯伯勒在殖民地議會下議院的代表[3]

1774年,皇家總督喬賽亞·馬丁Josiah Martin)推遲了殖民地議會的開會日期,以防北卡羅萊納議會為9月在費城召開的大陸會議選派代表。為此,殖民地議員於1774年召開首屆北卡羅萊納省議會,這些議員中有許多之後都會成為愛國者的支持者。法蘭西斯和阿布納·奈許都成為議會代表,與其他69名議員一起為大陸會議選派代表。[1]:72總督馬丁譴責這個議會是非法組建的法外機構,不能夠代表北卡羅萊納人民[8]。馬丁召集殖民地議會於1775年4月5日進入議程,以期撤消省議會,但議員們在殖民地議會開幕前幾個小時裏召開第二屆北卡羅萊納省議會,包括奈許在內的多位代表投票支持大陸會議和省議會。馬丁為此宣佈解散議會,皇家政府之後再也沒有在北卡羅萊納召集議會。[1]:71-73

美國革命戰爭

[編輯]

南方戰場

[編輯]

1775年,奈許在第三屆北卡羅萊納省議會任職,這屆議會響應大陸會議號召組建了8個。下半年,議會任命奈許擔任北卡羅萊納第1團中校,由當時還是上校的詹姆斯·摩爾指揮。到了11月,第1團正式納入大陸軍。作為摩爾的部下軍官,奈許參與了1776年2月引發摩爾溪大橋戰役的演習,但他和莫爾都是在戰役結束後才趕到戰場,沒有親身參與戰鬥。[1]:73

1776年4月,摩爾晉升準將,奈許也加銜上校[9]:62。這年他加入遠征軍前去解救正受到英軍強攻的查爾斯頓,這場行動在沙利文的島戰役中達到高潮[3]。戰鬥開始前不久,南方戰場司令員查爾斯·李Charles Lee少將命令奈許前去解救身在沙利文的島威廉·莫爾特里William Moultrie)上校及其統領的南卡羅萊納將士,但由於受到英軍襲擊,這次解救行動未能成功。莫爾特里接下來面對數量遠勝的英軍仍然成功保住了該島陣地[9]:74-75,奈許則領軍把守住尚未建成的沙利文堡後翼[1]:73

費城戰場

[編輯]

奈許與第1團返回北卡羅萊納,打算加入喬治·華盛頓的北方軍團,但由於在佐治亞州受到英軍和印地安人襲擊而未能成行,奈許因此一直留在北卡羅萊納。1777年2月5日,大陸議會晉升他為準將。[3]他還受命在北卡羅萊納西部招兵買馬,但這份工作在1777年4月15日詹姆斯·摩爾去世後不得不中止,奈許從此開始執掌北卡羅萊納旅。同樣來自北卡羅萊納殖民地的羅伯特·豪成為準將的時間比奈許更早,他受命執掌大陸軍南方兵力,因此只能留在南卡羅萊納指揮將士保衛殖民地[9]:88-89[10]。奈許揮軍北上與華盛頓會師,並在布蘭迪萬河戰役中指揮北卡羅萊納大陸軍的全部9個團[3]

日耳曼敦戰役及逝世

[編輯]
這幅畫描繪的是日耳曼敦楚府周邊的戰鬥,奈許在該地點附近受了致命重傷。

1777年9月11日,英軍攻佔費城,華盛頓發起進攻,在日耳曼敦戰役中向費城附近的英軍主力發動襲擊。北卡羅萊納旅起初是大陸軍的後備兵力,但華盛頓期望保存自己的部下實力,下令奈許帶兵沖入前線[9]:113。奈許指揮部隊迎擊英軍進攻,且戰且退,拖延英軍進程。1777年10月4日,一枚炮彈在奈許不遠處爆炸,炸傷了他的臀部,馬也被當場炸死。這枚炮彈令奈許受到致命重傷的同時,還炸死了詹姆斯·威瑟斯彭(James Witherspoon少校,他的父親約翰·威瑟斯彭曾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校長,並且是獨立宣言的簽署人之一[1]:79。奈許還有可能被步槍槍彈打中頭部導致失明。托馬斯·潘恩看到奈許被救下戰場,據他所說,奈許所受的傷是如此嚴重,整個人都已無法辨認。[9]:115

華盛頓的私人醫生詹姆斯·克雷克James Craik)嘗試救治奈許,但無法止住流血,據稱流出的血完全浸濕了兩條床墊[1]:79。1777年10月7日,法蘭西斯·奈許因傷勢過重,在賓夕凡尼亞殖民地卡爾普斯維爾Kulpsville,今蒙哥馬利縣境內)一戶民居辭世,年僅35歲。據稱,他的遺言是:「這是革命中我與自由和我的祖國同在的第一個黎明」[4]:292。1777年10月9日,奈許的遺骨與其他多位同樣在日耳曼敦戰役中捐軀的軍官一起下葬在賓夕凡尼亞殖民地的托瓦曼辛門諾派禮拜公墓[3]。包括華盛頓在內的大部分大陸軍高級軍官出席了葬禮[1]:79-80。奈許的朋友和同僚、之後還會成為北卡羅萊納州州長的亞歷山大·馬丁親眼目睹了納丁的傷勢,他之後作了一首葬禮詩來紀念這位逝去的將軍和朋友[11]

影響

[編輯]
位於北卡羅萊納州希爾斯伯勒的高速公路標誌牌,上面標明這裏距奈許的故居還有150碼(合137.16米)。

美國革命戰爭期間共有10名愛國者將領陣亡,奈許便是其中之一[1]:xi。1784年4月29日,大陸議會授予他的後人服役大陸軍84個月所能夠獲得的土地許可,這超過了奈許在軍中實際服役的時長[12]田納西州奈許伯勒堡為紀念他而更名納士維[13],北卡羅萊納州的奈許縣[14]和該縣的納士維市[15]都是以他命名以示紀念。1906年,吉爾福德法院國家軍事公園立起石質拱門紀念奈許,但這座拱門之後在1937年拆除[16]。奈許位於希爾斯伯勒的故居如今稱為奈許—胡珀府,曾在《獨立宣言》上簽字的威廉·胡珀在奈許去世後買下了這片大宅。1938年,宅邸附近立起一個歷史紀念牌,紀念奈許的一生和功績。[13]

解釋說明

[編輯]
  1. ^ 有來源中明確表明奈許與魯思·積遜所生的孩子是女兒[2]:9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Siry, Steven E. Liberty's Fallen Generals: Leadership and Sacrifice in the 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Washington, D.C.: Potomac Books, Inc. 2012. ISBN 978-1-59797-792-0.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Davis, Louise Littleton. Nashville Tales. Gretna, LA: Pelican Publishing Co. 1981 [2014-12-22]. ISBN 978-0-88289-294-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1).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Reed, John F. Nash, Francis. Powell, William S (編). Dictionary of North Carolina Biography. Volume 4 (L-O). Chapel Hill, NC: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358. 1991 [2014-12-22]. ISBN 978-0-8078-1918-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1). 
  4. ^ 4.0 4.1 4.2 4.3 4.4 Nash, Francis ("Frank"). Francis Nash. Ashe, Samuel A'Court (編). Biographical History of North Carolina from Colonial Times to the Present. Volume 3. Greensboro, NC: C.L. Van Noppen. 1906 [2014-12-22]. OCLC 4243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8). 
  5. ^ Waddell, Alfred. A Colonial Officer and His Times, 1754–1773: A Biographical Sketch of Hugh Waddell. Raleigh, NC: Edwards & Broughton Co. 1885: 200 [2014-12-22]. OCLC 16153240. 
  6. ^ 6.0 6.1 Nash, Francis. Hillsboro, Colonial and Revolutionary. Raleigh, NC: Edwards & Broughton. 1903 [2014-12-23]. OCLC 64078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3). 
  7. ^ Kars, Marjoleine. Breaking Loose Together: The Regulator Rebellion in Pre-Revolutionary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NC: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2: 183–184 [2014-12-22]. ISBN 978-0-8078-4999-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2). 
  8. ^ Lefler, Hugh T.; Powell, William S. Colonial North Carolina: A History.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73: 266 [2014-12-22]. ISBN 0-684-13536-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2). 
  9. ^ 9.0 9.1 9.2 9.3 9.4 Rankin, Hugh F. The North Carolina Continentals 2005. Chapel Hill, NC: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71 [2014-12-22]. ISBN 978-0-8078-1154-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2). 
  10. ^ Bennett, Charles E.; Lennon, Donald R. A Quest for Glory: Major General Robert Howe an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Chapel Hill, NC: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91: 51 [2014-12-22]. ISBN 978-0-8078-19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9). 
  11. ^ Rodenbough, Charles D. Governor Alexander Martin: Biography of a North Carolina Revolutionary War Statesman. Jefferson, NC: McFarland. 2010: 51–52, 174 [2014-12-22]. ISBN 978-0-7864-1684-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2). 
  12. ^ Babits, Lawrence; Howard, Joshua B. "Fortitude and Forbearance": The North Carolina Continental Line in the Revolutionary War 1775–1783. Raleigh, NC: North Carolina Department of Archives and History. 2004: 193 [2014-12-22]. ISBN 0-86526-317-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2). 
  13. ^ 13.0 13.1 Marker: G-10 – FRANCIS NASH. North Carolina Highway Historical Marker Program. North Carolina Department of Cultural Resources. [2014-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8). 
  14. ^ History of Nash County. Nash County, NC – Official Website. Nash County. [2014-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2). 
  15. ^ The Town of Nashville, North Carolina. Town of Nashville. [2014-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1). 
  16. ^ Francis Nash Arch (Removed), Guilford Courthouse. Commemorative Landscapes of North Carolina, Documenting the American South.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Libraries. [2014-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6).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