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際能源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際能源總署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國際能源總署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標誌
標誌
  成員國   準會員國
  成員國
  準會員國
秘書處 法國巴黎
成員30個國家
領導人
法提赫·比羅爾
• 副執行董事
Paul Simons英語Paul E. Simons
成立1974年​(51年前)​(1974

國際能源總署(英語: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縮寫IEA;法語:Agence internationale de l'énergie)是總部設於法國巴黎政府間國際組織

歷史

[編輯]

1974年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為應對能源危機設立。起初國際能源署致力於預防石油供給的異動,同時亦提供國際石油市場及其他能源領域的統計情報[1]。國際能源總署對28個成員國起到了政策顧問的作用,也為一些非成員國, 例如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等國進行工作。該組織目前的委託責任拓展併集中在良好的"3E"能源政策,即能源安全、經濟發展以及環境保護[2]。 後者致力於減輕氣候變化[3]。 國際能源署在提升可替代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理性能源政策以及國際間能源技術合作等起到了作用。

國際能源署成員國要求總石油庫存保持在至少相當於前一年90天淨進口量的水平[4]

2009年7月底,國際能源署成員國共持有綜合庫存約43億桶原油。

現任國際能源總署執行總裁

[編輯]

2011年3月11日,前荷蘭經濟部長,瑪麗亞·范·德·霍文當選為執行董事。[5][6] 在2011年9月1日,她繼田中伸男之後繼任為執行董事。[7]副執行董事是理查·鐘斯。

2015年9月1日,來自土耳其的法提赫•比羅爾接替瑪麗亞·范·德·霍文,成為國際能源總署新一任執行董事。他是一名經濟學家和能源專家,曾在國際能源總署擔任首席經濟學家和全球能源經濟主任。[8]

調停歷史

[編輯]
  • 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
  • 2005年,國際能源總署在颶風卡特里娜影響美國石油生產後,於一個月內每天投放了2百萬桶原油。
  • 2008年8月29日,國際能源總署宣佈,如果颶風古斯塔夫對墨西哥灣油氣設備造成嚴重破壞,將會投放戰略儲備。[9]

成員國

[編輯]
國際能源總署成員國分佈圖
  成員國
  準會員國
國際能源署目前有30個成員國,[10]資格必須為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成員國。墨西哥於2018年加入,為最新加入的成員國[11]
 澳洲
 奧地利
 比利時
 加拿大
 捷克
 丹麥
 愛沙尼亞
 芬蘭
 法國
 德國
 希臘
 匈牙利
 愛爾蘭
 意大利
 日本
 南韓
 盧森堡
 墨西哥
 荷蘭
 新西蘭
 挪威
 波蘭
 葡萄牙
 斯洛伐克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土耳其
 英國
 美國

能源效率

[編輯]

在2007年6月海里根達姆峰會上,8國集團承認在2007年3月針對歐盟提出關於能源效率的國際新方案進行了討論,同意和國際能源署一起進行探討,這將是一條提高國際能源效率的最有效途徑。一年後,2008年6月8日,在日本青森舉行的2008年八國集團首腦框架下的能源部長會議上,8國集團成員國,以及中國,印度,韓國和歐洲共同市場決定建立國際能源效率合作夥伴。[12]

可再生能源

[編輯]

蓋伊·皮爾斯(英語:Guy Pearse)指出,國際能源署一直低估了可再生能源替代品的潛力。[13]

能源觀察組(英語:The Energy Watch Group,縮寫EWG),是一個由科學家和政治家組成的聯合體,分析了官方對能源產業的預測,聲稱國際能源署對傳統能源的具有體制上的偏見,一直使用「具有誤導性的數據」來對可再生能源的案例進行削弱,例如風能和太陽能。在2008年能源工作組報告中比較了國際能源署對於風力發電能力增長的預測,認為它一貫低估風力發電產業能夠提供的能源數額。[14]

例如,在1998年,國際能源署預測,全球風力發電總量將達到2020年47.4萬千瓦,但能源工作組的報告指出,這一水平已在2004年底達成。[15] 該報告還指出,國際能源署還沒有從以前的低估中汲取教訓,去年全球風電淨增長比國際能源總署對1995-2004年預測的平均值高4倍。[14]

由於整個可再生能源部門對於國際能源署作為全球能源管理機構的表現不滿,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於2009年1月26日成立。其目的是使該機構於2010年正式開始運作,初始年度預算為2500萬歐元。[16]

針對虛高產量估計的指控

[編輯]

國際能源總署一直由於其對全球石油儲量的誇大而備受譴責。特別是,石油峰值假設的支持者們控告該機構公佈的評估是不,特別是假設的支持者都指責該機構公佈的估計數字是不現實的,而事實上,他們常常在公佈後又下調。 2009年11月,一位不知姓名的「高級官員」說,國際能源署由於美國政府的壓力經常高估全球石油供應。[17]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国际能源总署--石油百科. [2009-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IEA Energy Scenarios, Interview with Dolf Gielen, Co-author of the IEA Energy Technology Perspectives (HTML). Allianz Knowledge. [2008-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1). 
  3. ^ Environment. OECD/IEA. [2007-12-23]. (原始內容 (HTML)存檔於2007-12-14). 
  4. ^ History - About. IEA. [2023-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5) (英國英語). 
  5. ^ Former Dutch Minister Maria van der Hoeven Named Next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IEA to Start in September 2011 (新聞稿).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11-03-11 [2011-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0). 
  6. ^ New head for the IEA. Upstream Online (NHST Media Group). 2011-03-11 [2011-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2). 
  7. ^ IEA Names Dutch Ex-minister Van Der Hoeven As Executive Direct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Dow Jones & Company, Inc.). 2011-09-01 [2011-09-02]. 
  8. ^ Fatih Birol ushers in new era for IEA—Takes office as Executive Director of global energy authority. IEA. 1 September 2015 [2020-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3). 
  9. ^ McManus, Bryan. Libya unrest forces IEA oil draw down. 法新社. 2011-06-23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4). 
  10. ^ Membership - About. IEA. [2020-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5) (英國英語). 
  11. ^ IEA marks historic day in global energy governance with first member country in Latin America - News. IEA. [2020-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8) (英國英語). 
  12. ^ Rapid - Press Releases - EUROPA. [2021-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1). 
  13. ^ Guy Pearse (2009). "Quarry Vision", Quarterly Essay, Issue 33, p. 93.
  14. ^ 14.0 14.1 IEA accused of "deliberately" undermining global renewables industry. [2009-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31). 
  15. ^ Wind Power in Context – A clean Revolution in the Energy Sector p. 10. (PDF). [2009-12-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9-01-24). 
  16. ^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launches today. [2009-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27). 
  17. ^ Key oil figures were distorted by US pressure, says whistleblower. [2009-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