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淞口
吳淞口,為黃浦江入長江之口[1],位於中國上海市寶山區吳淞街道和浦東新區高橋鎮之間[1][2],寬約800米[1],長約1.8公里[2]。宋時原系吳淞江入長江之一口,遂名吳淞口[1]。一直為上海港船舶進出長江口的咽喉門戶[2],輪船由前後引導燈樁引經吳淞口進港航道即可駛入上海港[3]。吳淞口由上海海事局吳淞交通管制中心下屬的吳淞海事局管轄[4]。
形成歷史
[編輯]明永樂二年(1404年)[1][5],夏原吉[5]開浚范家浜,引大黃浦由吳淞江出海[1][5]。正德十年(1515年),引吳淞江入宋家浜。隆慶三年(1569年),海瑞疏浚宋家浜,引吳淞江至黃浦,吳淞江遂成為黃浦的支流,吳淞江出口段與大黃浦、范家浜連為一體[5],最終成為黃浦江的出口[1],但仍沿稱吳淞口[1][5]。經歷年疏浚,現漲潮時吳淞口航道維護水深為-8米[1][2],
設施
[編輯]吳淞水位鍾
[編輯]清同治元年(1862年),吳淞口設置指示潮位的標杆,為船隻助航[1]。光緒十六年(1890年),上海海關在黃浦江張華浜設置水尺,由人工觀測水位,始有潮位紀錄。民國元年(1912年)1月,浚浦局在吳淞口炮台灣設立[6][7]島式[8][9]自記水位站,設有潮球一座,指示水深[6]。
民國22年(1933年)和民國32年(1943年)[6],先後裝有「圓盤潮汐指示儀」[10],指示潮汐水位變化[6],故水位站亦稱吳淞炮台灣潮汐指示儀,具備記錄與顯示雙重功能[10]。「圓盤潮汐指示儀」初期在夜間採用電燈照明,之後改為白色霓虹燈[10]。
1962年,拆除白色霓虹燈裝上航標燈作為燈樁使用。1981年,水位站受8114號強颱風襲擊而損毀[10]。1985年,在原水位站東側10米處重建一座水位站和自動顯示的水位鍾,並於1986年2月投入使用[6]至今[10]。
吳淞口燈塔
[編輯]清同治四年(1865年),在吳淞口西岸的一座洋式矮屋內點燃油燈指示船隻進入吳淞口航道。同治十一年(1872年),始建吳淞燈塔,替代洋式矮屋內的油燈[1][7],為船隻導航[11]。宣統二年(1910年),在吳淞左導堤終端設置躉船,晚上點燈作為航標[12][13][14]。民國17年(1928年)7月[13][14],拆除躉船[14],在吳淞左導堤終端設置固定河塘燈樁[12][13],重20餘噸,日夜發光[13][14]。
1988年,上海海事局對河塘燈樁進行改造重建,改樁身為圓錐形鐵筒,並改名為吳淞口燈塔[14]。1999年12月29日,改造重建吳淞口燈塔。樁身為白色圓柱形鋼筋混凝土,塔高20.1米,燈高17.4米,射程達13海里,閃白5秒一次,裝有雷達應答器,無人值守[12][14]。
吳淞左導堤(石梗)
[編輯]屬於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荷蘭總工程師奈格主持鋪開的黃浦江系列整治工程的一部分,在其1909年(宣統元年)返回荷蘭前,治理工程總完成一半[15]。該項則在宣統二年(1910年)三月完工[13][14],總造價為202萬兩關平銀[13]。石梗位於黃浦江河口西岸的終端與長江南岸接壤處,以吳淞海軍碼頭向外213米與吳淞炮台圍牆外152米交點為起點,向外延伸成微彎形,半徑2.4公里,全長1395米[13]。石梗建成後,宣統三年(1911年),又在吳淞口東岸建成長1500米的[7]右順壩[2][16],形成喇叭口,引導潮汐主流沖刷河口淺灘,增大進潮量[13],將吳淞外沙暗沙刷深[13][16]。該項與高橋新航道開挖工程,共同對黃浦江兩沙治理起到重大作用[15]。
1957年,對石梗進行局部整修。1958年始,在石梗堤腳邊拋泥,在石梗外拋石,以護坡腳。1965年初至1966年底,又對石梗實施沉排護底、拋石護坡、修補堤面等工程,增設石梗燈樁3座[14]。
吳淞口國際郵輪港
[編輯]相關歷史事件
[編輯]相關事故
[編輯]- 瑞安輪:1922年8月7日,因颱風襲擊,在吳淞口沉沒,200餘人遇難[19][20]。
- 江亞輪:1948年12月3日,在吳淞口外沉沒,3000餘人遇難。
- 長平輪:2018年1月2日夜間11時39分,載有鋼材的長平輪在吳淞口錨地沉沒[21],3名船員獲救,10名船員下落不明[22]。
- 順強2輪:2018年7月15日,順強2輪與永安輪在吳淞口64號燈浮附近水域發生碰撞,事故導致「順強2」輪沉沒,船上13人落水,3人獲救,10人失蹤[23]。
- 2018年11月21日八時許,一艘386總噸的貨船在吳淞口附近的A60浮筒處江面上翻沉,船上2名船員落水。路過的上海客輪公司執行「吳淞—長興—橫沙」航線的「飛翼15」客輪將其中一名落水者救起,另一名落水者則被吳淞海事局指揮中心指派前往搜救的「海巡01013」艇的船員救起。
- 2020年3月26日13時35分,一艘長江駛往黃浦江方向的油船「華*306」輪與反方向空載油船「宏*油19」輪在吳淞口101燈浮附近發生碰撞,「華*306」輪左舷其中一貨艙破損,導致部分柴油泄漏,兩船均無人員傷亡。
參考文獻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吴淞区志》>>第一篇 地理建置>>一、地理>>吴淞口.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2).
- ^ 2.0 2.1 2.2 2.3 2.4 《上海地名志》>>第一篇 自然地理实体地名>>第一章 海、河、湖>>第二节 河流.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5).
- ^ 《上海港志》>>第一篇 港口设施设备>>第一章 港区>>第四节 航道.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吴淞海事局官网>关于我们>上海吴淞海事局简介. [2015-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3).
- ^ 5.0 5.1 5.2 5.3 5.4 《宝山县志》>>卷六 水利志>>第二章 河道>>第一节 过境大江.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2).
- ^ 6.0 6.1 6.2 6.3 6.4 《吴淞区志》>>第一篇 地理建置>>一、地理>>潮汐.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2).
- ^ 7.0 7.1 7.2 《上海港志》>>大事记.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7).
- ^ 《上海水利志》>>第八编 技术基础工作>>第一章 水文>>第一节 水文测验.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6).
- ^ 《上海水利志》>>大事记.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3).
- ^ 10.0 10.1 10.2 10.3 10.4 中国交通新闻网>>水运>>穿越历史烟云 回眸百年水文. [2015-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3).
- ^ 《吴淞区志》>>大事记.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7).
- ^ 12.0 12.1 12.2 航标助航网·航标文化·长江口的明灯上海港的门户. [2015-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3).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吴淞区志>>第一篇 地理建置>>一、地理>>石梗(吴淞左导堤).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官网>>百姓文苑>>长江口的明灯:吴淞灯塔. [2015-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3).
- ^ 15.0 15.1 徐, 其華; 宋, 德蕃; 胡, 昌新 (編). 第六编江河治理 第二章黄浦江 第一节 河道整治. 上海水利志.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 1997. ISBN 9787806183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9).
- ^ 16.0 16.1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政府网>航运动态>专项工作>2010>长江航运文化系列>长江航运百年探索>晨曦初露:百年探索进入近代鼎盛期(铺就通途). [2015-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3).
- ^ 新华网>>军事频道>>中外军史>>历史上的今天:重庆”号巡洋舰举行起义. [2011-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4).
- ^ 新华网>>图片>>史海钩沉>>历史上的2月25日 上海吴淞口起义爆发. [2007-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23).
- ^ 《上海气象志》>>大事记.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3).
- ^ 《上海救捞志》>>大事记.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8).
- ^ 澎湃新闻网·上海吴淞口沉船曾发生碰撞:3人已获救,将派潜水员下水探摸. [2018-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3).
- ^ 澎湃新闻网·搜救长平轮:尾部右舷有4平方米大洞,海面只露出孤零零桅杆. [2018-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3).
- ^ 东方网·吴淞口水域两船碰撞致一船沉没 现场搜救船只已近40艘. [2018-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