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濟醫學堂
博濟醫學堂(Pok Tsai Medical School)是中國的第一所西醫教育機構,1866年由博濟醫院(The Canton Hospital)於廣州創辦。創校之處,博濟醫學堂是一所教會醫學專業學校,首任校長是嘉約翰醫生。孫中山於1886年(清光緒12年)在該校學醫。
1879年,博濟醫學堂改名為博濟醫院南華醫學校(South China Medical College)[1]。1936年,博濟醫學堂發展成為私立嶺南大學醫學院(嶺南大學後隨十三所大陸地區的基督教大學,併入香港崇基學院,即現今香港中文大學的組成書院);大陸易幟後,學校場所、設施於1953年,納入華南醫學院,該校先後改名為廣州醫學院、中山醫學院,並最終改名為為中山醫科大學。2001年,中山醫科大學與中山大學合併,原中山醫科大學院系組建為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中山大學護理學院四個學院。
歷史
[編輯]博濟醫院由嘉約翰經營10年後,已具相當規模,醫院設備良好,醫師力量增強,醫療水平在廣州已屬頂級。經過歷屆收受生徒,特別是1861年和1863年兩屆生徒培訓,已經具備開辦醫學班的條件。1865年博濟醫院建院30周年時成立博濟醫校,首屆招生8人,由嘉約翰掌教。每周逢周三、六進行課題講授,星期一、五出門診學習診治,周二、四在手術室學習手術割治。學生參與醫院日常事物、施藥、通常手術割治等助手工作,三年畢業。1868年學生增至12人,嘉約翰教授藥物學、化學,黃寬教授解剖學、生理學和外科學,關韜教授臨床各科。開班第二年,曾於院中示範解剖屍體一具,由黃寬執刀。
1879年,博濟醫校應真光女校學生的請求,接受2名女生入學,成為該校招收女生之始,同時也成為中國培訓女醫師之始。
1885年,醫校增加講課和實習時間,充實教學內容,仍為三年制。孫中山於1886年秋入該校學習,次年轉入香港華人西醫書院(現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時有男生12人,女生4人。至1897年,有男生25人,女生6人。同年學制改為4年。
1899年,博濟醫院和醫校交由關約翰主掌。1901年博濟醫院建設成為正規醫校,建設獨立校舍。新校舍於1903年建成,為當時廣州的新式樓宇,命名為南華醫學堂。成為了中國歷史上開辦的第一所現代醫學院。1911年學堂停辦。從博濟醫校到南華醫學堂,共辦學46年,先後共培養畢業生120多人。
校友
[編輯]參見
[編輯]- ^ 中山大學館藏近代醫學檔案情況簡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UPUI University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