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25美分硬幣
美國 | |
面值 | 25美分(0.25美元) |
---|---|
重量 | (銀)6.25克,(銅鎳合金包層)5.67克,(銀幣包層)5.75克 |
直徑 | 24.3mm |
邊緣 | 鋸齒紋花邊 |
成分 | 1932至1964年和1992年後的銀幣版含10%銅。1965年後的流通幣外層由75%銅和25%鎳組成,包裹純銅核心。二百周年收藏版外層是80%銀和20%銅,包裹核心為21%銀和79%銅,整枚硬幣含銀40%。 |
銀 | 1965年起發行的流通幣都無銀,含銀90%的版本有0.18084金衡制盎司,二百周年收藏版含銀0.0739金衡制盎司金衡盎司 |
鑄造年份 | 1932年至今 |
鑄幣標記 | 1980年前費城鑄幣局製作的硬幣沒有鑄幣標記,1965至1967年間任何鑄幣局生產的華盛頓25美分硬幣都沒有鑄幣標記。1964年前丹佛鑄幣局和三藩市鑄幣局所鑄版本背面的樹枝交叉處分別有字母「D」和「S」。之後各鑄幣局的鑄幣標記位置調整到硬幣正面,位於佐治·華盛頓的頸部右側,格言「IN GOD WE TRUST」下方,丹佛鑄幣局和三藩市鑄幣局的鑄幣標記依然分別是「D」和「S」,費城鑄幣局則是「P」。 |
正面 | |
設計師 | 雕塑家約翰·弗拉納根根據1786年讓-安東尼·烏敦製作的華盛頓半身像設計 |
設計時間 | 1932年至今 |
背面 | |
美國美麗國家公園25美分紀念幣 | |
圖案 | 多種不同設計 |
設計師 | 多名設計師 |
設計時間 | 2010至2021年 |
華盛頓25美分硬幣(英語:Washington quarter)是美國鑄幣局1932年投產至今的25美分硬幣,初版圖案的設計師是雕塑家約翰·弗拉納根。
隨着首任美國總統佐治·華盛頓二百周年誕辰臨近,聯邦國會組建二百周年紀念委員會,打算發行華盛頓半美元。委員會起初只計劃在常規發行的行走自由女神半美元上暫時採用前總統肖像,但國會最終決定用新設計永久取代站姿自由女神25美分硬幣,要求新版硬幣正面採用華盛頓形象。委員會委聘雕塑家勞拉·加汀·弗雷澤設計紀念勳章,希望她把勳章的設計方案微調後用在硬幣上。美國美術委員會及主席查爾斯·W·摩爾都表態支持弗雷澤的作品,但財政部長安德魯·W·梅隆最終決定採用弗拉納根的設計,之後繼任梅隆職務的奧格登·米爾斯也無意推翻前任的決定。
新版25美分銀幣於1932年8月1日開始發售,經過三十餘年生產,鑄幣局於1965年將其材質變更成銅鎳合金包層。獨立宣言簽署二百周年之際,美國發行包括25美分的多種面額紀念幣,硬幣背面採用新設計,上有起止年份「1776–1976」。自1999年起,硬幣背面的原版飛鷹設計停用,改為紀念美國50州、首都及海外領土的圖案,然後又以紀念國家公園轄區的美國美麗國家公園25美分紀念幣系列圖案取代至今,這系列計劃發行至2021年。此外,正面的華盛頓頭像自1999年起略有縮小,但2010年又恢復原有尺寸,並且細節更豐富。華盛頓25美分硬幣產量極高,即使不計1999年後的紀念幣也超過413億枚。
構想
[編輯]1932年是首任美國總統佐治·華盛頓誕辰二百周年,聯邦國會為此早在1924年12月2日就組建合眾國佐治·華盛頓二百周年紀念委員會(United States George Washington Bicentennial Commission)提前準備紀念活動。委員會包括多名政府官員,還有知名汽車生產商亨利·福特在內的民間知名人士,總統卡雲·古列茲是「事實上的」委員會主席。1929年,美國商務部長夏拔·胡佛繼任古列茲的總統職務,但紀念委員會自最初發佈一連串新聞稿後就少有作為,此時已轉為沉寂。[1]1930年2月,國會通過法案另行建立佐治·華盛頓二百周年紀念委員會[2]。
20世紀20年代期間,美國發行過多種紀念幣,胡佛擔心大量的紀念幣設計圖案容易引起混淆,淪為假幣滋生的溫床。為此,他在1930年4月21日否決國會通過的紀念幣法案,還在同法案一起發回國會的意見中表明自己的擔憂,稱這些硬幣反正也賣不出去,還是乾脆別發行了,之前授權的俄勒岡小徑紀念半美元這時還有好多沒賣掉呢。[1]
二百周年紀念委員會起初希望發行華盛頓紀念半美元,為打消胡佛的顧慮,委員會建議只在1932年常規發行的行走自由女神半美元上改刻華盛頓的肖像。市場對硬幣的需求因大蕭條影響減少,鑄幣局1930至1933年間都沒有生產過半美元,當時發行的大部分紀念幣產量都只有數千枚。此外,和平銀元這時已經停產,在全美大部分地區的市場流通中也難得一見,所以半美元便是此時美國尺寸最大且最顯眼的硬幣。其它紀念幣都是以超出面額的價格出售,但委員會計劃把這年的「華盛頓半美元」作為鑄幣局常規流通幣發售。雖然此時尚未取得國會批准,但委員會已經提前舉辦設計競賽。委員會還預計,獲選設計紀念勳章的藝術家也將成為紀念幣的設計師。勳章和硬幣正面需按法國雕塑家讓-安東尼·烏敦製作的華盛頓半身像設計,背面則由設計師自由發揮。根據法律規定,硬幣設計需由財政部長安德魯·W·梅隆批准,梅隆以藝術品收藏和鑑賞聞名,所以應該不會對這樣的計劃提出反對意見。[3]
二百周年紀念委員會和美國美術委員會在檢閱參賽選手遞交的作品後一致同意採用勞拉·加汀·弗雷澤(Laura Gardin Fraser)的設計方案[4]。弗雷澤是野牛鎳幣設計者占士·厄爾·弗雷澤(James Earle Fraser)的夫人,她本人也以硬幣設計聞名,曾設計過包括俄勒岡小徑紀念半美元在內的多種紀念幣。弗雷澤設計的華盛頓頭像面朝硬幣右側,已在紀念勳章上採納,紀念委員會預計之後發行的半美元也會採用同樣設計。[5]
1931年2月9日,新澤西州聯邦眾議員蘭道夫·帕金斯(Randolph Perkins)提交法案,建議發行華盛頓25美分硬幣,二百周年紀念委員會和美術委員會對此既意外又失望。聯邦眾議院鑄幣和度量衡委員會發佈備忘錄,稱站姿自由女神25美分硬幣的現有設計圖案不盡人意,新版設計將永久取代老版,而不僅僅是在1932年生產。這樣,新版25美分硬幣不但可以在華盛頓誕辰二百周年之際發行以示紀念,還能讓鑄幣局從此無需再生產鑄幣難度甚高的站姿自由女神設計。2月12日,美術委員會主席查爾斯·W·摩爾(Charles W. Moore)致信鑄幣和度量衡委員會,反對變更25美分而非半美元硬幣的設計,要求強制將弗雷澤為勳章設計的圖案應用到硬幣上。委員會沒有接受摩爾的意見,國會於1931年3月4日通過法案授權發行華盛頓25美分硬幣。[6]法案規定,硬幣正面需根據讓-安東尼·烏敦製作的半身像設計,弗雷澤的設計正是以烏敦的作品為基礎[7]。
設計競賽
[編輯]1931年7月4日,鑄幣局助理局長瑪麗·瑪格麗特·奧賴利致信摩爾,請美術委員會就新版25美分硬幣的設計競賽提供建議。摩爾在回信中稱,弗雷澤此前已經贏得勳章的設計競賽,可以直接由她調整勳章設計應用到25美分硬幣上。梅隆則在回信中稱,財政部同之前批准弗雷澤設計方案一事沒有關聯,所以他不受這一結果約束,也不打算依此約定行事。財政部着手舉辦設計競賽,美術委員會之後在針對參賽方案提供意見時推薦弗雷澤的作品。所有設計方案於1931年11月遞交財政部長審核,但梅隆選定的是約翰·弗拉納根(John Flanagan)的設計並把結果知會摩爾。摩爾與墨丘利10美分硬幣和行走自由女神半美元的設計者、美術委員會委員阿道夫·溫曼(Adolph Weinman)希望能說服梅隆改變主意,梅隆最終同意給予參加競賽的設計師更多時間完善方案,此前美術委員會也曾請求讓弗雷澤有更多時間準備。1932年1月20日,所有雕塑家都已重新遞交作品,美術委員會再度推薦採納弗雷澤的設計。[8]
梅隆於1932年2月12日離任,奧格登·米爾斯(Ogden L. Mills)繼任部長職務[9]。摩爾在財政部長換人後舊事重提,於3月31日致信米爾斯批判弗拉納根的設計稿,敦促新部長接受美術委員會的建議[10]。米爾斯此時已從奧賴利口中得知25美分硬幣設計競賽中的波瀾,他在4月11日回復摩爾的信中表示,已按來信意見要求弗拉納根調整設計,但不會就此推翻梅隆的決定[9]。4月16日,財政部公開宣佈弗拉納根的方案入選[11]。
梅隆知道每份設計的作者身份,他也因此次決定受到歧視女性的指控。錢幣史學家禾特·布林(Walter Breen)就認為「梅隆一直知道誰是之前勳章的設計者」,但卻不願再讓女人贏得這次競賽,這種行徑的「動機即使不是完全出於他的大男子主義,也肯定脫不了干係。」[12]不過錢幣學家昆汀·戴維·鮑爾斯(Q. David Bowers)對此有不同看法,據他所述,梅隆此前已多次批准弗雷澤及其他女藝術家的紀念幣設計方案,同時也沒有任何當代來源能夠支持梅隆心存偏見的論斷。在鮑爾斯看來,這種認定部長因歧視女性而另選方案的看法純屬「現代錢幣學小說。」[11]弗雷澤的設計方案之後用在1999年發行的半鷹紀念金幣上,這年正是華盛頓逝世二百周年[11]。
弗拉納根的設計
[編輯]弗拉納根最初的設計是華盛頓的側面頭像,面朝硬幣左側,頭像上方有「Liberty」(「自由」)字樣,下方是鑄幣年份,左側的空白位置有格言「In God We Trust」(「我們相信上帝」)。硬幣背面是一隻爪子抓有箭束、翅膀展開的老鷹,正在兩根橄欖枝下棲息。[13]
烏敦製作的半身像
[編輯]1785年,經當時回國不久的美國駐法大使本傑明·富蘭克林推薦,維珍尼亞州議會委聘法國雕塑家讓-安東尼·烏敦為帶領十三殖民地贏得獨立戰爭的華盛頓雕刻半身像。同年10月6日至12日,華盛頓在位於維珍尼亞州費爾法克斯縣的故居維農山莊同雕塑家見面。烏敦在此期間製作出一張栩栩如生的面具,華盛頓的孫女娜麗·卡斯蒂斯(Nelly Custis)這時還只有六歲,據她之後回憶,當時她看到爺爺躺在桌上,臉上蓋了張薄布,上面還有石膏製成的面具,這令她大吃一驚,以為爺爺已經去世。然後有人告訴她,爺爺鼻孔位置沒有被布和面具擋住,留有孔洞通氣。如今,維農山莊也有一尊華盛頓的半身像,作為兩個多世紀前這次拜訪和創作的見證。[14]返回巴黎後,烏敦把此行的收穫應用到多件雕塑作品中,其中為維珍尼亞州議會製作的半身像至今還在維珍尼亞州議會大廈中屹立[15]。
烏敦維農山莊之行過後面世的許多勳章、獎章及其它藝術品在描繪華盛頓時都會以這尊半身像為參考依據,這其中最早的是1786年皮埃爾·西蒙·杜維維爾斯(Pierre Simon DuViviers)刻制的勳章「波士頓之前的華盛頓」。雖然截至20世紀20年代時美國流通硬幣上還只出現過一名美國人的形象(亞伯拉罕·林肯),但1900年發行的拉法耶特銀元紀念幣和1926年發行的獨立150周年紀念半美元都是根據烏敦的作品來創作華盛頓肖像。錢幣史學家鮑爾斯認為,即使是在那時代,烏敦製作的半身像依然是硬幣和勳章上所有華盛頓形像最為常見的來源。[4]弗拉納根的創作過程鮮為人知,他刻劃的華盛頓也與眾不同,面朝右側(硬幣左側),背面的老鷹也和大部分硬幣有區別,不過市場上還是一度出現這些設計的模型[7]。與烏敦的作品相比,弗拉納根的設計有多處細節差異,例如頭部的形狀就略有不同,還多出一縷半身像上沒有的頭髮[16]。
藝術史學家科尼利厄斯·弗繆爾(Cornelius Vermeule)認為,只要設計師以烏敦製作的新古典主義半身像為原型開展創作,就基本上不可能出現什麼大問題,但要求1932年的藝術家根據1785年的作品創造出理想的華盛頓肖像,這多少有些強人所強。在他看來,弗拉納根的設計令人感到些許冷漠、缺乏生機。[7]弗繆爾還指出,之後多種美國硬幣上的人物肖像都有類似弗拉納根作品的風格傾向,傑佛遜鎳幣和富蘭克林半美元就是其中的典型[17]。他覺得之前勞拉·弗雷澤的設計更出色,弗拉納根設計的硬幣背面花環太大、刻字又大又多,顯得整體圖案仿佛紋章般僵硬[18]。
生產
[編輯]1932至1964年:銀幣
[編輯]1932年7月上旬,多家報紙報導稱華盛頓25美分硬幣已經投產,將在月底積累到足夠全國發行的數量後開始進入流通。報導中還強調,新版25美分硬幣不是紀念幣。[19][20]
新版25美分硬幣於1932年8月1日開始進入流通。雖然當時美國商品交易中對這種硬幣的需求不大[21],但當局還是宣佈會打造600萬枚25美分硬幣來紀念華盛頓誕辰二百周年[22]。外界對新幣總體反響甚佳[21],只是背面的老鷹引發民間討論,許多人對這到底是白頭海雕還是別的某種老鷹爭論不休,《紐約時報》在徵詢老鷹物種專家的意見後發佈結論,這的確是白頭海雕[23]。
1932年出產的華盛頓25美分硬幣約有620萬枚,其中單費城鑄幣局就佔540萬枚。丹佛鑄幣局和三藩市鑄幣局產量都剛過40萬枚,至今仍是這種硬幣中比較罕見的版本。1932年丹佛鑄幣局出產的25美分硬幣中只有少量被錢幣商囤積,如今很少有這種版本硬幣的成色能夠達到剛出廠或是未流通過的良好狀態,造假者還曾偽造1932-D和1932-S版的鑄幣標記。1932年出產的25美分供過於求,所以1933年各鑄幣局都沒有生產。[21][24]
與許多美國早期硬幣相比,華盛頓25美分的鑄幣品質特別好,設計圖案的所有細節都清晰可見。這種線條銳度有可能是因為兩面設計的高度都比較統一,沒有任何位置的浮雕特別高。[16]儘管如此,鑄幣局還是在反覆調整設計,硬幣生產的前三年間(1932、1934和1935年)就確知有三種不同的正面圖案存在。這三種的主要區別是華盛頓頭像左側格言「IN GOD WE TRUST」的線條粗細,從細到粗分別稱為細格言、中格言和粗格言。從1936年開始,鑄幣局出產的25美分均為粗格言,所以這顯然是官方最為滿意的作品。原版出幣轂只在1932年使用,1934年恢復生產時就換了新的,但具體原因不明。原版設計在硬幣背面邊緣加有一圈增高的環,用於保護硬幣圖案免受磨損。這種保護效果非常好,如今留存的1932年版25美分即使成色分級偏低,但兩面的磨損程度還是基本相同。之後多年間出產的銀幣由於環的高度降低,因此背面磨損往往嚴重得多。[25]
華盛頓25美分的設計之後還有多次微調,到1964年銀幣版本停產時,單正面就已修改過六次。其中1944年的修改在半身像最下方加上設計師的姓名首字母縮寫,但由於文字失真又在次年再度調整。從1937年版開始直至1964年版為止,華盛頓25美分精製幣採用的背面設計與流通幣相比略有不同,其中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流通幣上「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利堅合眾國」)的字母「ES」基本上已經靠在一起,但精製幣上兩字母依然分開。[26]
1932至1964年間,部分華盛頓25美分銀幣的年產量超過一億枚。三藩市鑄幣局1949年沒有生產25美分硬幣,而且從1955年開始就沒有再生產過這種硬幣。[27]
1965至1998年,銅鎳合金包層和弗拉納根的背面設計
[編輯]1964年,美國出現嚴重的硬幣短缺[28]。受白銀價格上漲影響,公眾不但囤積大受歡迎的新幣甘迺迪半美元,還囤積其它面額硬幣,連無銀的分幣和鎳幣也沒放過[29]。財政部希望發行更多1964年版硬幣,打擊市場炒作行為,因此爭取到國會授權在1965年繼續生產1964年版硬幣[30]。
鑄幣局繼續生產銀幣,財政部的庫存白銀因此迅速枯竭。銀價漲幅是如此之大,以致到1965年6月初時,一美元硬幣中銀的市價就已達93.3美分。1965年6月3日,林登·詹森總統宣佈調整10美分和25美分硬幣成份、以合金包層代替白銀的計劃,硬幣改用純銅核心,外圍以銅鎳合金包裹。半美元硬幣的銀含量也從90%大幅下調到40%。[31]同年7月,國會通過《1965年鑄幣法案》,要求鑄幣局逐漸停產1964年版銀幣,開始生產1965年版合金包層25美分硬幣[32]。鑄幣局從1966年8月1日開始生產1966年版硬幣,此後恢復硬幣所刻年份即為出產年份的慣例[33]。
1965至1967年,任何一間鑄幣局生產的合金包層25美分硬幣都沒有鑄幣標記,直到1968年恢復。三藩市鑄幣局雖然重開,但從此沒有再生產流通版25美分硬幣,只為收藏家打造精製幣。[34]新版合金25美分投產前,鑄幣局還將硬幣兩面的浮雕高度降低,部分標稱年份為1964的25美分銀硬幣的背面設計也修改過。1974年,華盛頓25美分硬幣的正面圖案再度微調,令部分細節變得更加明顯。[35]1965年後出產硬幣的鑄幣標記位置從背面調整到正面右下角,位於華盛頓的頸部右側[36]。
1973年1月,德薩斯州聯邦眾議員李察·懷特(Richard C. White)提出法案,建議為美國獨立二百周年發行半美元和一美元紀念幣[37]。同年6月6日,鑄幣局局長瑪麗·布魯克斯(Mary Brooks)在國會聽證會上作證時表示,由於有批評指出只有最不流行的兩種面額硬幣會變更設計,因此她支持臨時重新設計25美分[38]。1973年10月18日,李察·尼克遜總統簽署法案,授權重新設計25美分、半美元和一美元三種面額硬幣,這些新設計只在1975年7月4日至1977年1月1日間生產,刻上二百周年起止年份「1776–1976」。除流通幣外,國會還要求鑄幣局鑄造4500萬枚(即1500萬套)含銀40%的二百周年紀念幣。[39]由於1975年下半年需要開始大量生產二百周年紀念幣,前半年如果還是像往年那樣生產1975年版流通幣,那麼等到紀念幣投產時,流通幣的產量很可能還不夠多,會像存在類似情況的分幣那樣遭到囤積。為此國會於1974年12月授權鑄幣局在1975年繼續生產1974年版25美分、半美元和一美元硬幣,直至紀念幣投產為止,所以就沒有1975年版的華盛頓25美分硬幣存在。[40][41][42]鑄幣局力求保障二百周年的紀念品供應充足[43],生產的二百周年紀念25美分硬幣有近20億枚之多[44]。此後十餘年間,鑄幣局都在推銷未流通成色銀幣套裝和精製銀幣套裝,直至1986年末才停止銷售[45]。二百周年紀念版25美分的背面是傑克·阿爾(Jack L. Ahr)設計的殖民地時期鼓手,紀念幣停產後就重新換回弗拉納根的設計[34]。
1976年到之後的20年間,鑄幣局雕刻師又多次調整硬幣設計[46]。從1980年開始,費城鑄幣局生產的硬幣上新增鑄幣標記「P」。1982至1983年費城鑄幣局及丹佛鑄幣局出產的許多25美分硬幣成色極佳,接近出幣原始狀態,這些硬幣的市場價格要比面額高得多。[47]鑄幣局從1992年開始銷售精製銀幣套裝並持續至今,其中25美分硬幣的銀含量為90%[48]。雖然總統喬治·夏拔·獲加·布殊早在1990年就已在授權發行精製銀幣套裝的法案上簽字,但鑄幣局未能及時取得足夠多含銀90%的鑄幣坯片,所以直到1992年才投產[49]。
1999年至今:紀念幣
[編輯]1992年,加拿大在聯邦成立125周年之際開始發行所有一級行政區的紀念幣[50]。受此影響,鑄幣局局長兼知名錢幣學家菲利普·迪爾(Philip N. Diehl)於1995年6月在出席國會聽證會時呼籲國會通過法案,授權發行類似系列的流通紀念幣。國會之後通過《1996年美國紀念幣法案》,再經比爾·克林頓總統於1996年10月20日簽字生效。法案要求鑄幣局開展必要研究,確認發行25美分紀念幣系列是否能夠取得成功。[51]鑄幣局經過研究後給出肯定答覆。雖然國會法案已授權財政部長羅伯特·魯賓採取必要行動挑選新幣設計方案,但魯賓還是決定靜待國會主動出擊。1997年12月1日,克林頓總統簽署《50州紀念幣計劃法案》。根據法案規定,美國50州25美分紀念幣從1999年開始發行,每年五種,每州一種設計圖案,按各州加入聯邦的順序發行。財政部長可以自行決定硬幣上必須要有的銘文位置,如「IN GOD WE TRUST」等。由於背面設計的圖案尺寸很大,「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利堅合眾國」)、「QUARTER DOLLAR」(「四分之一美元」)字樣都移到正面,同時正面的華盛頓半身像略有縮小。[52]各州紀念幣的設計圖案經州長推薦,由財政部長最終拍板[53]。
除常規發行的系列外,鑄幣局還面向收藏家發售含銀90%的精製幣版本[54]。一同出售的還有大量錢幣相關物件,如盛放硬幣的包裝、收藏指南地圖,以及其它多種意在鼓勵公眾參與硬幣收藏的物品[55]。據鑄幣局估算,政府此次單從公眾收藏硬幣獲得的鑄幣稅及其它途徑就進賬30億美元,比其它方法能夠賺到的金額都高[56]。
聯邦眾議院曾四次通過法案,要求在50州的基礎上追加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和海外領地紀念幣項目,但每次都未能通過參議院。最終這項建議夾插進緊急撥款方案,於2007年12月通過。[57]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及自治領地25美分紀念幣由此誕生,其正面依然是華盛頓半身像,背面則是紀念首都、波多黎各、關島、美屬薩摩亞、美屬處女群島和北馬里亞納群島的圖案,均在2009年出產[58]。
2008年,國會通過《美國美麗國家公園25美分硬幣法案》,要求2010至2021年間每年發行五種25美分硬幣,每種代表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下轄的一個風暴區,共計56種,每個州、首都特區及其他領地各佔一種。硬幣正面恢復華盛頓半身像的原有尺寸,並且細節更為豐富。[59]除流通幣和收藏家版本外,還有含銀五金衡制盎司(合155克)的投資硬幣版本[60]。
2012年2月,巴拉克·奧巴馬總統應鑄幣局官員請求在2013年預算草案中插入規定,授權鑄幣局在為收藏家生產銀製十美分、25美分和半美元硬幣時只需保證硬幣銀含量不低於90%,無須強制規定一定要是90%。如果這項建議獲批,鑄幣局打算以99.9%的純度為收藏家打造硬幣。鑄幣局此時只能按90%的純度生產收藏幣,99.9%只是用來生產投資硬幣,但99.9%純的銀幣生產成本實際上比90%低,並且顧客還需為多出的銀支持更多費用。[49]同年5月,鑄幣局宣佈計劃在三藩市鑄幣局恢復流通品質25美分硬幣的生產,該局自1954年起就沒有生產過這種硬幣,不過,新出產的硬幣只會整袋或整卷銷售,價格還要高於所有硬幣的面額總和。2012年發行的五款美國美麗國家公園25美分紀念幣都有在三藩市鑄幣局生產,這是該局1983年後生產林肯一美分硬幣(沒有鑄幣標記)後首度鑄造流通品質硬幣,也是1981年的蘇珊·安東尼銀元(只有鑄幣局套裝版本)之後第一次有帶「S」鑄幣標記的硬幣面世。[61]
產量
[編輯]華盛頓25美分硬幣的產量非常高,其中1932至1964年間單流通幣就出產37億7607萬7001枚,精製幣也有1991萬1592枚。1965至1974年,三間鑄幣局又出產79億2800萬3628枚,1975至1976年間的獨立二百周年紀念幣則有16億8796萬1954枚。1977至1998年,華盛頓25美分硬幣的總產量高達279億5747萬9296枚,其中包括1992至1998年間出產的593萬9737枚含銀版本。[62]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腳註
[編輯]- ^ 1.0 1.1 Bowers 2006,第30頁.
- ^ Bowers 2006,第31頁.
- ^ Bowers 2006,第31–32頁.
- ^ 4.0 4.1 Bowers 2006,第32頁.
- ^ Taxay 1983,第360頁.
- ^ Bowers 2006,第33頁.
- ^ 7.0 7.1 7.2 Vermeule 1971,第178頁.
- ^ Taxay 1983,第360–362頁.
- ^ 9.0 9.1 Bowers 2006,第35頁.
- ^ Taxay 1983,第363頁.
- ^ 11.0 11.1 11.2 Bowers 2006,第36頁.
- ^ Breen 1988,第365頁.
- ^ Guth & Garrett 2005,第79頁.
- ^ Cadou 2006,第120頁.
- ^ Vermeule 1971,第177–178頁.
- ^ 16.0 16.1 Bowers 2006,第39頁.
- ^ Vermeule 1971,第179頁.
- ^ Vermeule 1971,第180頁.
- ^ San Jose News & 1932-07-09.
- ^ The Reading Eagle & 1932-07-10.
- ^ 21.0 21.1 21.2 Bowers 2006,第40頁.
- ^ The Star and Sentinel & 1932-08-06.
- ^ The New York Times & 1932-08-21.
- ^ Breen 1988,第366頁.
- ^ Bowers 2006,第46–48頁.
- ^ Breen 1988,第367頁.
- ^ Yeoman 2014,第171–173頁.
- ^ Bowers 2006,第41頁.
- ^ Bardes & 1964-11-22.
- ^ Bardes & 1964-09-13.
- ^ Dale & 1965-06-04.
- ^ The New York Times & 1965-07-15.
- ^ Bardes & 1966-07-17.
- ^ 34.0 34.1 Bowers 2006,第42–45頁.
- ^ Bowers 2006,第49–50頁.
- ^ Yeoman 2014,第173頁.
- ^ Coin World Almanac 1977,第419頁.
- ^ Coin World Almanac 1977,第421–422頁.
- ^ Coin World Almanac 1977,第422頁.
- ^ Breen 1988,第421頁.
- ^ Coin World Almanac 1977,第51頁.
- ^ Ganz 1976,第66–68頁.
- ^ Reiter & 1979-07-08.
- ^ Yeoman 2014,第228頁.
- ^ Webster & 1986-10-26.
- ^ Bowers 2006,第50–51頁.
- ^ Yeoman 2014,第178頁.
- ^ Yeoman 2014,第349–351頁.
- ^ 49.0 49.1 Gilkes & 2012-03-12.
- ^ 加拿大聯邦化125周年紀念幣和美國50州25美分紀念幣.
- ^ United States Mint 2009,第4頁.
- ^ United States Mint 2009,第6頁.
- ^ United States Mint 2009,第14頁.
- ^ United States Mint 2009,第11頁.
- ^ United States Mint 2009,第12頁.
- ^ United States Mint 2009,第13頁.
- ^ Ganz & 2007-12-20.
- ^ United States Mint, DC & Territories.
- ^ United States Mint & 2010-03-24.
- ^ Numismatic News & 2009-09-09.
- ^ Gilkes & 2012-05-21.
- ^ Yeoman 2010,第170–173頁.
書籍和報告
[編輯]- Bowers, Q. David. A Guide Book of Washington and State Quarters. Atlanta, Ga.: Whitman Publishing. 2006. ISBN 978-0-7948-2059-6.
- Breen, Walter. Walter Breen's Complete Encyclopedia of U.S. and Colonial Coins. New York, N.Y.: Doubleday. 1988. ISBN 978-0-385-14207-6.
- Cadou, Carol Borchert. The George Washington Collection: Fine and Decorative Arts at Mount Vernon. Mount Vernon Ladies' Association of the Union. Manchester, Vt.: Hudson Hills Press. 2006 [2016-07-07]. ISBN 978-1-55595-268-6.
- Coin World Almanac 3rd. Sidney, Ohio: Amos Press. 1977. ASIN B004AB7C9M.
- Ganz, David L. 14 Bits: The Story of America's Bicentennial Coinage. Washington, D.C.: Three Continents Press. 1976. ISBN 978-0-914478-63-8.
- Guth, Ron; Garrett, Jeff. United States Coinage: A Study by Type. Atlanta, Ga.: Whitman Publishing. 2005. ISBN 978-0-7948-1782-4.
- Taxay, Don. The U.S. Mint and Coinage reprint. New York, N.Y.: Sanford J. Durst Numismatic Publications. 1983 [1966]. ISBN 978-0-915262-68-7.
- United States Mint. 50 States Quarters Report (PDF). United States Mint Financial Department. c. 2009 [2016-07-0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10).
- Vermeule, Cornelius. Numismatic Art in America. Cambridge, Mass.: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ISBN 978-0-674-62840-3.
- Yeoman, R.S. A Guide Book of United States Coins 68th. Atlanta, Ga.: Whitman Publishing. 2014. ISBN 978-0-7948-4215-4.
- Yeoman, R.S. A Guide Book of United States Coins 63rd. Atlanta, GA: Whitman Publishing, LLC. 2010. ISBN 0-7948-2767-5.
新聞報導及其它來源
[編輯]- Bardes, Herbert C. Treasury to Go Ahead On '64 Date Freeze.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1964-09-13: X32 [2016-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 Bardes, Herbert C. Turmoil in the Capital.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1964-11-22: X26 [2016-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3).
- Bardes, Herbert C. 1966 Date Begins Aug. 1.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1966-07-17: 96 [2016-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3).
- Dale, Edwin L. Jr. President Asks Quarters And Dimes Without Silver.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1965-06-04: 1 [2016-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4).
- Ganz, David L. Quarter Program Adds Territories. NumisMaster.com. Iola, Wisconsin: F+W Publications. 2007-12-20 [2016-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Gilkes, Paul. Mint touts cost savings in .999 silver switch. Coin World. 2012-03-12: 1, 52, 56.
- Gilkes, Paul. San Francisco Mint strikes circulation-quality quarters. Coin World. 2012-05-21 [2012-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7).
- Reiter, Ed. Bicentennial Hangover.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1979-07-08: D38 [2016-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 Webster, Daniel. Gold Eagle Coming Soon. The Blade (Toledo, Ohio). Knight News Service. 1986-10-26: F-8 [2016-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8).
- Eagle on New Quarter Defended By Expert as Bald, Not Golden.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1932-08-21: 2 [2016-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4).
- Coin Bill Approved By Senate and Sent To the White House.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1965-07-15: 1 [2016-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3).
- Quarter series starts in 2010. Numismatic News (Iola, Wisc.: F+W Publications). 2009-09-10 [2016-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4).
- George Washington on new silver quarter. The Reading Eagle (Reading, Pa.). 1932-07-10: 12 [2016-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5).
- Don't Quote Me. San Jose News. 1932-07-09: 7 [2016-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6).
- New Washington Quarters Are In Circulation Here. The Star and Sentinel (Gettysburg, Pa.). 1932-08-06: 1 [2016-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6).
- The 2009 District of Columbia and U.S. Territories Quarters Program. United States Mint. [2016-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8).
- United States Mint Unveils First Five Coins in America the Beautiful™ Quarters Program (新聞稿). United States Mint. 2010-03-24 [2016-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Leon Worden. ‘Canada 125’ and the U.S. 50-State Quarters. COINage (Miller Magazines Inc.). 2005-11 [2016-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