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報館
外觀
京報館 | |
---|---|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西城區魏染胡同30號 |
座標 | 39°53′23″N 116°22′27″E / 39.889672°N 116.374291°E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民國 |
編號 | 3-105 |
認定時間 | 1984年5月24日 |
京報館,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騾馬市大街魏染胡同30號,是中華民國初年《京報》館的舊址[1][2],2021年6月1日起作為紅色報業博物館對公眾開放參觀。
歷史
[編輯]《京報》是北洋政府時期在北京出版的有很大影響的報紙,邵飄萍任社長。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邵飄萍連續多日在《京報》上發表時評《勖我學生》、《外交失敗第一幕》、《速釋學生》等文。5月4日,他在《京報》上發表的《勖我學生》中寫道:「學生因外交問題一致奮起,以促朝野人士之覺悟,此青年界之生氣,國家前途之好現象也。」邵飄萍和李大釗、羅章龍等人密切來往,並經他們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4月24日,邵飄萍被張翰舉從俄國駐北京大使館騙出而遭張作霖拘捕,兩天後遭到張作霖殺害。同一天,《京報》被封,終期2275號。1983年5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向邵飄萍後人頒發烈士證書,邵飄萍被批准為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犧牲的革命烈士[2]。
京報館原址位於宣武門外珠巢街,1920年遷到魏染胡同的此處。1984年,京報館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
京報館舊址坐東朝西,為一棟近代二層磚木結構建築,外牆為灰色,佔地面積876平方米,臨街的立面採用西洋式磚壁柱裝飾,大門處加設古典柱式門廊[2]。
京報館後來成為民居。一面牆上還留有清晰的「營業室」三個大字。此處早年的住戶大多是從上海的一家報館來的[2]。西城區政府2018年至2020年對京報館舊址進行了騰退和文物修繕工作[3]。
2019年,北京市委宣傳部決定將京報館舊址建設成為紅色報業博物館,館內主題展覽的大綱編制、展覽講解詞撰寫和設計施工由北京日報報業集團主持完成,2021年6月1日開放參觀[3]。
參考文獻
[編輯]- ^ 上世纪90年代的京报馆,中国青年报2012年09月12日,08版. [2014年1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2月5日).
- ^ 2.0 2.1 2.2 2.3 2.4 红色地图:京报馆旧址,千龙网,2011-05-11. [2014-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6).
- ^ 3.0 3.1 京报馆旧址修缮后首次与公众见面,一份“京报”诠释邵飘萍传奇一生. 北京晚報. 2021-06-03 [2022-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