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萬寧橋

座標39°56′06″N 116°23′24″E / 39.93501°N 116.38994°E / 39.93501; 116.3899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9°56′06″N 116°23′24″E / 39.93501°N 116.38994°E / 39.93501; 116.38994

大運河
萬寧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不詳
編號7-1973-3-009
認定時間2013年

萬寧橋,俗稱後門橋地安橋,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地安門外大街上,是一座橫跨玉河的石橋。

1984年,以後門橋之名,列為第三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因侯仁之提議,北京市人民政府在2000年完成橋樑修繕,恢復河道景觀,改名萬寧橋。2013年,萬寧橋隨玉河故道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運河子項[1]。2024年,成為世界遺產——北京中軸線的遺產點之一。

北京市現有九處橋閘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僅有萬寧橋仍做為城市次幹路通行[1]

簡介

[編輯]

萬寧橋位於什剎海前海以東,坐落於北京城中軸線上。萬寧橋原為木橋,元朝改為石拱橋,始建於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元朝還在萬寧橋西側建有澄清閘(澄清上閘)。如今,該閘僅存遺址。[2]

明朝起,因該橋在地安門以北,地安門為北京皇城的後門,故該橋俗稱「後門橋」。[2]

萬寧橋為單孔漢白玉石拱橋,橋兩側有漢白玉石護欄,護欄上雕有蓮花、寶瓶等圖案。[2]。清代更換過橋欄杆[1]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萬寧橋下的玉河被改為地下暗河。自此,萬寧橋兩側都是平地,橋身被埋,僅有橋欄在地面上[3]

1984年,北京市人民政府以後門橋之名,列為第三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侯仁之對後門橋進行考察。他應邀為中共北京市委相關人士作北京城歷史的報告時,講述此橋的歷史文化價值,向北京人民市政府建言,力主修繕橋樑,恢復河道景觀,改名萬寧橋。1999年6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市文物局大規模整修萬寧橋及其周圍環境[1]

2000年,在修復萬寧橋的同時,在萬寧橋西增建一座漢白玉三孔石拱橋。此次修復萬寧橋,將萬寧橋下原來已經改為暗河的玉河恢復為河道,河水自什剎海前海東端出水口處開始,流至萬寧橋東側不遠處[3]。橋身東西兩側重現水流,橋身恢復原貌。2000年12月,工程完工[1]

2013年,萬寧橋隨玉河故道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運河子項。2023年,萬寧橋列入北京市第二批水利遺產名錄[1]

2024年7月27日,萬寧橋作為「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的組成部分,入選世界遺產[4]

傳說

[編輯]

老北京俗話說:「北京在後門橋底下」。1950年,在清挖什剎海、疏通玉河時,在後門橋下的淤泥中挖出了一根四方的清石樁,長一丈,寬七八寸,石樁一面刻有一隻三寸多長的老鼠,下面刻有 「北京」二字,為楷體直書,每字大小約五寸。可能是明朝永樂年間修建北京城時,在此立的子午線石樁(十二生肖中鼠為地支「子」)。工程完工後被棄置於橋下。據說,子午線上刻有馬(地支「午」)的石樁原在天橋下。[5]

萬寧橋及橋東的澄清閘遺址。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行舟止水万宁桥. 北京市水務局網站,來源:北京西城. 2013-12-15 [2024-08-06] (簡體中文). 
  2. ^ 2.0 2.1 2.2 京杭大运河遗产——万宁桥与澄清闸,中国文物信息网,2011-06-08. [2013-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4). 
  3. ^ 3.0 3.1 侯仁之:讲北京写北京,奔走呼吁护北京,搜狐,2007年01月20日. [2013年4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4. ^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華網. 2024-07-27 [2024-07-27]. 
  5. ^ 业内人士质疑北京玉河项目改造,中国城乡规划行业网,2011年12月10日. [2013年4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