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HaziiDozen/小節目
![]() | 本用戶頁因幽默而保留,請不要當真。 |
喂,喂,聽得到嗎?
咳咳,親愛的女士們先生們,本屆「人類迷惑論文」節目,現在正式開始。是的,本節目就是為了那些讀着讀着會讓你產生黑人問號臉的那些論文的小蟲子們而開辦的的。以此來警示各位編輯,使用來源時一定要想一想,琢磨琢磨。
馬斯河谷事件的風吹反了
[編輯]首先我們從原文「河谷西南部的休伊只有少數病患…昂日周邊受害顯然最為嚴重。死亡者主要是亞美、昂日、弗勒馬勒和瑟蘭等村鎮的居民[1]」可以畫出一幅地圖:可前往馬斯河谷事件查看。我們往後讀,「當地的天氣特徵是反氣旋…風向東吹拂,將列日城以及馬斯河谷中工廠所排放的煙霧緩緩擴散至狹窄的河谷。[1]」
橋豆麻袋,看地圖得知,休伊、亞美、昂日、弗勒馬勒和瑟蘭等村鎮均地處列日城西南方,文章中自己也說休伊在河谷西南部,風向東吹如何影響到以上地區?【??????】
所以我們查閱了論文翻譯之前的原文,「a very feeble (1–3 km/h) easterly wind」[2]。
哦~easterly, which means "from east"。所以是東風,而非什麼「風向東吹拂」。但凡好好看看地圖,或者查查字典,抑或是通過初中地理知識理解「東風」,也不至於翻譯錯誤吧。
參考資料
- ^ 1.0 1.1 梅雪芹; 徐暢. “雾气何能致人于死”——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成灾问题探究. 社會科學戰線. 2014, (12): 61–70.
- ^ Benoit Nemery; Peter HM Hoet; Abderrahim Nemmar. The Meuse Valley fog of 1930: an air pollution disaster. The Lancet. 2001, 357 (9257): 704–708. doi:10.1016/S0140-6736(00)04135-0.
烏蘭夫死而復生事件
[編輯]原文為:1994年第五屆評獎時,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副主席的烏蘭夫題寫「駿馬獎 」三字,被正式作為其名稱[1]。
當我們查看烏蘭夫的信息時:烏蘭夫(1906年12月23日-1988年12月8日),漢名雲澤、雲時雨,中國內蒙古蒙古族人。
好麼,去世6年的烏蘭夫同志驚坐起,為你們題詞???這種說法也出現在碩士畢業論文裡[2](不知道如何畢業的)。
參考資料
- ^ 李翠芳.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文化现象反思. 當代文壇. 2017, (03): 54–57. doi:10.19290/j.cnki.51-1076/i.2017.03.009.
- ^ 周玉涵.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研究 (碩士論文). 西北師範大學. 2015.
一整年毫無作為甚至不讓學生畢業的文化促進會
[編輯]當我們試圖撰寫哈薩克柯爾克孜文化促進會的時候,發現對哈柯文會建設的學校以及學生出現了迷一樣的bug。
來源1: 到1937年,由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文化促進會創辦的學校就有275所,在校學生14322人[1]。
來源2:
1938年7月,新疆文化會所屬學校及學生人數統計表(小學)[2] | ||
---|---|---|
會別 | 學校數 | 學生數 |
哈柯文會 | 275 | 14322 |
來源3: 1938年底,新疆柯爾克孜族、哈薩克族聯合文化促進會興辦學校275所,學生14322人[3]。
是的,1937年-1938年年底,哈柯文會所建的學校,在校生人數,一點都沒有變化,沒有新生也沒有畢業(也可能畢業多少招多少??)。
參考資料
- ^ 阿布都力江·賽依提. 民国时期的哈萨克族教育. 西域研究. 2011, (04): 113–117. doi:10.16363/j.cnki.xyyj.2011.04.006.
- ^ 左紅衛; 孟楠.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文化转型的实践——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文化促进会研究. 伊犁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 36 (01): 11–17.
- ^ 房若愚. 柯尔克孜族教育历史、现状与对策研究. 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 (01): 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