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如沐西風/Sandbox2
40°4′N 113°17′E / 40.067°N 113.283°E
大同市 同 | |
---|---|
地級市 | |
位於大同市以西16公里武周山北崖的雲岡石窟 | |
綽號:凤凰城 | |
大同市在山西省和中國的位置 | |
坐標:40°N 113°E / 40°N 113°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省 | 山西省 |
設立 | 1949年 |
語源 | 以大同川得名 |
政府 | |
• 市委書記 | 耿彥波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豐立祥 |
面積 | |
• 地級市 | 14,176 平方公里(5,473 平方英里) |
• 市區 | 2,080 平方公里(800 平方英里) |
人口(2010[1]) | |
• 常住 | 332萬人 |
• 密度 | 233人/平方公里(600人/平方英里) |
• 市區(2010[1]) | 156萬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037000 |
電話區號 | 352 |
車輛號牌 | 晉B |
行政區劃代碼 | 140200 |
舊稱 | 平城 |
國內生產毛額(2010[1]) | ¥696億 |
• 人均 | ¥21360 |
• 市區 | ¥564億 |
網站 | www |
市象徵 | |
花 | 波斯菊 |
樹 | 油松 |
大同市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京包鐵路、北同蒲鐵路、大秦鐵路的交點,北鄰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盟、東鄰河北省張家口市、西南與山西省朔州市相接,總人口321萬,市區非農業人口112萬,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素有「煤都」和「凤凰城」之稱。
市名
[編輯]學界對「大同」地名的來由,並沒有統一的意見。一說「大同」源於《禮記·禮運第九》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外戶而不閉。是為大同」,即「大同」是指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理想社會。另說大同以大同川(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得名,隋時在大同川建大同城,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843年)時大同軍團練使內遷至雲州(今大同市境),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大同軍繼續內遷至代州(今山西省代縣),後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又遷回。[2]
歷史
[編輯]遠古時期
[編輯]大同市境內很早就有人類活動。距今兩百萬年左右,今天的大同盆地處是一片湖泊,即所謂「大同湖」。考古發掘表明,十萬年前,在當時的湖濱(如今的大同市陽高縣古城鎮許家窯村)生活着「北京人」的後裔「許家窯人」。1976-1977年賈蘭坡主持的考古活動發現了大量的石器和人骨、獸骨化石。許家窯遺址規模宏大,世所罕見,是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的重要遺址。[3] 出土的三千多個石球是遺址的特色。它們和大量的野馬化石表明當時的許家窯人主要使用「飛石索」獵取野馬為食。[4] 大同市其他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包括南郊區雲岡鎮青磁窯村的青磁窯遺址、南郊區馬軍營鄉小站村的小站遺址、左雲縣張家場鄉賈家窯村的賈家窯遺址、廣靈縣蕉山鄉洗馬莊村的洗馬莊遺址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包括:大同縣吉家莊鄉吉家莊村的吉家莊遺址、南郊區高山鎮的高山遺址等。
戰國至兩漢
[編輯]春秋時期,大同地區是游牧民族林胡、樓煩的活動地區。戰國時代,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擊退林胡、樓煩,占有大同附近,設置雁門郡、代郡以實施管理,是大同行政建制之始。趙國在大同一帶修築長城,派大將李牧在周圍防備匈奴。秦朝時大同仍然是防備游牧民族入侵的要地。[5]
漢朝初建,今大同所在的雁門郡為韓王信的封地,大同時屬雁門郡平城縣,近年的考古調查確定明大同府城北小城操場城北部為漢平城縣城址,這是大同建城史上有確切史料記載的最早城邑。[6]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匈奴入侵,韓王信在馬邑陷入包圍,投降了匈奴。次年劉邦親率大軍討伐,輕敵深入,適逢天氣寒冷,大軍被圍在平城東的白登山七天七夜,憑陳平的密計才得以逃脫,史稱「白登之圍」。此後漢匈時戰時和,平城是戰事的前線。傳說昭君出塞時曾在平城住宿,大同市博物館現今收藏有該店的匾額「琵琶老店」。東漢建武六年(公元30年),盧芳叛亂,匈奴再度占有雁門等地。直至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平城才復為漢地。靈帝末年,國力空虛,平城毀於游牧民族入侵。[5]
北魏京城
[編輯]漢晉之際,平城一帶逐漸被鮮卑占據。東晉咸康四年(338年),鮮卑部拓跋氏什翼犍建立代國,「修秦漢舊平城為南都」。太元元年(376年)12月,代國為前秦苻堅所滅。淝水之戰後前秦大亂,什翼健後人拓跋珪重建代國,後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北魏天興元年(398年),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在平城(即今天的大同)建都。由此至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的97年間,平城是一直是北魏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中心。[7]馮太后和孝文帝在平城推行了包括班祿制、均田制、三長制的漢化改革,推動了北魏經濟的發展,其中均田制對後世有着尤為深遠的影響。[8]:111-113
北魏平城規模宏大,自內向外分宮城、皇城、京城、郭城四重城垣。學界對平城宮城的位置存在爭議,有操場城和火車站兩派觀點。[9]北魏平城佛教興盛,雖經太武帝滅佛,但是繼位的文成帝詔復佛法,佛教得以復興。城內佛寺眾多,據統計在太和元年(474年)時平城有佛寺一百多所,僧尼兩千多人。城西開鑿的雲岡石窟今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通過移民,平城在鼎盛時期人口超過百萬,是當時中國的第一大城,亦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大都市之一。[10] 平城是5世紀時絲綢之路東端的核心城市,與國外商貿聯繫緊密,西域國家的使者經常出使平城,亦不乏外國的工匠、商人在平城從事工商業活動,今天大同市的北魏遺址中出土的薩珊波斯等西域國家器物可為證明。[11]
北魏遷都洛陽後,在平城一帶改設恆州,恆州與恆州所轄代郡的治所均設在平城。孝昌二年(526年)六鎮起義,平城毀棄。東魏天平二年(535年)恢復恆州建制時,治所內遷至今忻州市內。[12]北齊天保七年(556年),今大同改名恆安鎮,為恆州治。天保三年至天保七年間,北齊為防備突厥、柔然、契丹修築了長城,長城的西端即位於今大同西北。[13]河清二年(563年)底,北周與突厥聯兵進攻北齊,次年雙方對壘,北周與突厥聯軍大敗,突厥撤退時大肆搶掠,恆安一帶人畜被搶掠一空[註 1]。
隋唐五代
[編輯]隋代時大同被稱為恆安鎮,屬馬邑郡雲內縣。大業三年(607年),隋朝為防備突厥,修築了西起榆林、東至紫河(大同西北)的長城。大業十一年(615年)和次年隋代軍隊兩度在恆安鎮一帶與突厥軍交戰。[13]唐武德四年(621年)時在原恆安鎮設北恆州,開元十八年(730年),今大同成為雲州及雲中縣的治所。咸通十年(869年)置大同軍節度使。考古人員通過對明大同府城城牆的研究,結合出土晚唐墓誌判定雲州城及大同軍城與明代大同府城址重合。唐時大同主要作為戍邊的軍鎮[6],永淳元年(682年)時東突厥默啜曾攻破雲州城
遼金元西京
[編輯]明清
[編輯]大同是明王朝防禦游牧民族入侵的軍事重地,為明「九邊重鎮」之一。明朝在大同駐有重兵,兵力最多時有士兵135778員,戰馬51654匹,時稱「大同士馬甲天下」。[14] 明王朝派大將徐達築大同城。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封十三子朱桂為代王於大同。
民國時期
[編輯]1937年七七事變後全面抗戰打響,日軍占領張家口後向大同進發。閻錫山在天鎮布下的防線被日軍突破,而日軍又分一路從靈丘方向進軍,意圖夾攻大同。閻軍炸毀大同城東御河上的興雲橋後棄城而逃,大同戰鬥慌亂收場。9月13日,日軍酒井師團逼近,大同商會會長馬永魁攜委員劉彩亭、於美江、傅楫、教員古典、麻受天、姚少卿、文牘白蔚武等人與兩名外國傳教士手執白旗,帶着「歡迎書」到東門外歡迎日軍入城。日軍派遣敢死隊入城偵察,確信城內無埋伏後,占領大同。[15] 馬永魁隨後協助日軍組織了維持會。9月25日,八路軍115師林彪部在靈丘縣平型關阻擊日軍板垣師團,取得「平型關大捷」,但這並不能影響日軍控制大同及周圍地區。此後,八路軍120師宋時輪部組織了雁北支隊,在大同附近開展游擊戰。同年10月15日,傀儡政權「晉北自治政府」成立,隸屬於後來成立的「蒙疆聯合委員會」,夏恭任最高委員,日本人前島升任最高顧問。
日軍隨後控制了大同煤礦,並在1940年成立了「大同煤礦株式會社」。日軍在大同煤礦推行「以人換煤」政策,殘害礦工,製造了多個「萬人坑」。同時,礦工游擊隊不時與日軍鬥爭,日軍不斷展開「圍剿」進行報復。 日軍在大同還設有細菌部隊。[16]
1946年7月,解放軍為攻占大同發動了大同集寧戰役。 1949年5月1日,駐守大同城內的10007名國民黨軍根據之前西墳談判的結果,撤出城池接受人民解放軍改編,解放軍和平取得大同市,史稱「大同和平解放」。次日,人民解放軍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儀式。[17]
現代
[編輯]大同自古為軍事重鎮和戰略重地,是兵家必爭之地。曾發生上千次大小戰事。大同境東的馬鋪山是漢代劉邦與匈奴奮戰七晝夜的戰場;金沙灘 (屬於山西朔州市界)是楊家將血戰的疆場。大同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北方比較有影響力的大城市之一,素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來源請求]
- 石器時代,大同陽高縣古城鎮許家窯村南有許家窯人是遺址,在大同城西青磁窯、小站、左雲賈家窯、廣靈洗馬莊等地先後發現多處舊石器遣址。
- 春秋為北方游牧民族(北狄)居住地。
- 戰國初為代國,後併入趙地。趙武靈王初設平城,隸屬代郡
- 秦大同東西分屬雁門郡和代郡,並在境內修築長城。
- 西漢沿襲秦制,雁門郡屬并州,代郡屬幽州。白登之圍發生於此。
- 東漢漢明帝時,通光寺建成大同最早的佛教寺廟。
- 三國大同為烏桓、鮮卑等部族占據
- 兩晉大同北部為鮮卑族地,南部為雁門郡地
- 北魏初期建都於此,稱「代京」、「平城」。
- 唐為雲州
- 五代後晉石敬瑭天福三年(938年)時, 作為燕雲十六州的一部分割讓與遼
- 遼代,遼在此設西京大同府,為遼國陪都。
- 金也在此設西京大同府,為金國陪都。
- 元代改為大同路。至元十四年(1277)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奉元世祖之命出使南洋,路經大同,稱大同是「一座宏偉而美麗的城市……這裡的商業相當發達,各種各樣的物品都能製造,尤其是武器和其他軍需品更為出名」
- 明改路為府,隸屬山西布政使司。管轄渾源,應,朔,蔚等四州七縣。明朝時大同為十三重鎮之一,有藩王封地,並駐重兵,最多時有13.6萬人,戰馬5萬多匹,當時有「大同士馬甲天下」之說。為九塞(九邊)之一。
- 清為大同府治。
- 民國2年5月置雁門道,治大同. 民國16年(1927年)廢道後,大同為縣,直屬山西省。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劃歸察哈爾省,並由由大同城區設立大同市,
- 1953年察哈爾省撤銷,大同重新劃歸山西省
- 1958年大同縣併入
- 1964年大同縣又分出,為地級市。
- 1993年7月雁北行署撤銷,原有縣中的7縣劃歸大同市。
地理
[編輯]大同市位於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交接處,山西省北部,東經112°34′至114°33′,北緯39°03′至40°44′之間。東接河北省張家口市轄尚義縣、懷安縣、陽原縣、蔚縣、淶源縣,南連河北省保定市轄阜平縣、山西省忻州市轄繁峙縣、朔州市轄應縣、懷仁縣,西鄰朔州市轄右玉縣,北隔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的涼城縣、豐鎮市、興和縣相連。所轄區域成一傾斜的T字型,南北長約189公里,東西寬近166公里,總面積達14152平方公里。
地貌
[編輯]受燕山造山運動影響,大同市地形複雜,兼有平川、盆地、丘陵、山地,呈一西北與東南兩翼高、中間低、兩山夾一川(桑乾河)的槽形盆地。山區和丘陵區占全市總面積的79%,大部分地區的海拔在700米至1,400米之間。西北部山區屬陰山山脈與呂梁山脈,有二郎山、雲門山、采涼山、雷公山等;東南山區屬太行山脈,包括恆山、太白山、六棱山等。山區所夾盆地,最大的是大同盆地,市區、大同縣、陽高縣坐落在內,屬桑乾河流域。左雲縣、渾源縣、廣靈縣、靈丘縣等地還有一些山間小盆地。海拔最高點位於陽高縣六棱山西南黃羊尖(2,420米),最低點在靈丘縣冉莊河邊花塔村(558米),高差1,862米。大同火山群、大同土林坐落於大同縣境內,五嶽之北嶽恆山位於渾源縣境內。[18][19]:2082
水文
[編輯]境內主要河流有御河、十里河、口泉河、淤泥河。雨季河水暴漲,平時水量極少,但仍然給北京供水,較大水庫有冊田水庫、趙家窯水庫、石家寨水庫(文瀛湖)。大同市是全國嚴重缺水的城市之一,水資源人均占有量為170立方米,為全國平均水平的十三分之一。[20] 大同市地下水連年嚴重超采,致使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陷、河流斷流、部分村莊吃水困難。[21] 大同市目前正在通過引黃河水的方法解決供水問題,引黃供水工程已於2011年9月1日開始試運行。[22]
氣候
[編輯]大同市靠近內蒙古高原,多受高壓氣團控制;東有太行山脈、恆山的阻擋,海洋氣流難以到達。大同市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點。冬季長而寒冷乾燥,夏季短而溫熱多雨,春季乾燥多風,秋季涼爽。晝夜溫差大,全市年均氣溫6.3℃,自市境東南至西北年均氣溫遞減,轄縣年均氣溫介於3.6℃至7.5℃間。歷史紀錄極端最高氣溫38.3℃,最低氣溫-30℃。降水分布不均勻,集中在7至9月,年降水量在360至450毫米之間,年際變化較大。光照資源豐富,光照輻射量5629.4至6134.4焦耳每立方米,年均日照小時在2705至2999之間。全市平均無霜期在128至147天之間,各縣差異較大,東南部靈丘縣、廣靈縣無霜期可達156天,西北部新榮區、左雲縣無霜期僅102天。
大同市氣象數據(平均數據自1981年統計至2010年,極端數據自1951年統計至今)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11.2 (52.2) |
19.2 (66.6) |
25.3 (77.5) |
35.4 (95.7) |
35.5 (95.9) |
39.0 (102.2) |
39.2 (102.6) |
35.9 (96.6) |
34.7 (94.5) |
27.5 (81.5) |
21.7 (71.1) |
14.6 (58.3) |
39.2 (102.6) |
平均高溫 °C(°F) | −3.4 (25.9) |
1.4 (34.5) |
8.1 (46.6) |
16.9 (62.4) |
23.5 (74.3) |
27.6 (81.7) |
28.8 (83.8) |
26.7 (80.1) |
22.2 (72.0) |
15.2 (59.4) |
5.9 (42.6) |
−1.6 (29.1) |
14.3 (57.7) |
日均氣溫 °C(°F) | −10.5 (13.1) |
−6.0 (21.2) |
0.8 (33.4) |
9.4 (48.9) |
16.4 (61.5) |
20.8 (69.4) |
22.6 (72.7) |
20.6 (69.1) |
15.3 (59.5) |
8.0 (46.4) |
−1.1 (30.0) |
−8.3 (17.1) |
7.3 (45.2) |
平均低溫 °C(°F) | −16.4 (2.5) |
−12.2 (10.0) |
−5.6 (21.9) |
2.0 (35.6) |
9.0 (48.2) |
14.0 (57.2) |
16.8 (62.2) |
15.1 (59.2) |
9.1 (48.4) |
2.0 (35.6) |
−6.8 (19.8) |
−13.9 (7.0) |
1.1 (34.0) |
歷史最低溫 °C(°F) | −31.1 (−24.0) |
−27.6 (−17.7) |
−20.9 (−5.6) |
−15.6 (3.9) |
−5.8 (21.6) |
2.9 (37.2) |
8.8 (47.8) |
6.1 (43.0) |
−3.4 (25.9) |
−10.4 (13.3) |
−24.0 (−11.2) |
−31.9 (−25.4) |
−31.9 (−25.4)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1.7 (0.07) |
2.5 (0.10) |
9.8 (0.39) |
19.5 (0.77) |
31.0 (1.22) |
47.4 (1.87) |
97.6 (3.84) |
77.1 (3.04) |
55.1 (2.17) |
19.7 (0.78) |
6.0 (0.24) |
1.9 (0.07) |
369.3 (14.56) |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 2.0 | 2.5 | 4.5 | 4.1 | 7.0 | 9.8 | 13.5 | 12.2 | 8.8 | 4.8 | 2.8 | 1.9 | 73.9 |
平均相對濕度(%) | 53 | 46 | 42 | 38 | 40 | 49 | 62 | 67 | 61 | 54 | 51 | 52 | 51 |
月均日照時數 | 184.1 | 189.4 | 222.3 | 243.5 | 272.5 | 265.7 | 244.8 | 233.9 | 234.6 | 226.8 | 185.8 | 167.5 | 2,670.9 |
可照百分比 | 62 | 63 | 60 | 62 | 62 | 59 | 54 | 55 | 63 | 66 | 62 | 58 | 61 |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和日照數據)[23][24]歷史極端氣溫[25] |
行政區劃
[編輯]大同市現為山西省的一個地級市,有4個市轄區(城區、礦區、南郊區、新榮區)和7個縣(陽高縣、天鎮縣、廣靈縣、靈丘縣、渾源縣、左雲縣、大同縣)。現行政區劃源於1993年7月10日雁北地區與大同市的地市合併,雁北地區原轄13縣中的7縣劃歸大同市,實施市管縣的體制。南郊區和新榮區(原稱北郊區)的前身是1966年2月由城區和口泉區的農業區成立的郊區。礦區成立於1970年9月,轄區與南郊區交錯分布,與城區一樣沒有農業。[26] 根據大同市現行的城市規劃,未來大同市的市轄區擬調整為平城區、御東區、口泉區、新榮區四區。
大同市行政區劃 | # | 縣區 | 常住人口(2010年)[27] | 面積 (km²) | 人口密度 (人/km²) |
---|---|---|---|---|---|
1 | 城區 | 723,013 | 46 | 10,633 | |
2 | 礦區 | 500,158 | 62 | ||
3 | 南郊區 | 405,864 | 966 | 387 | |
4 | 新榮區 | 108,482 | 1,006 | 107 | |
5 | 陽高縣 | 272,488 | 1,678 | 163 | |
6 | 天鎮縣 | 206,009 | 1,635 | 126 | |
7 | 廣靈縣 | 182,613 | 1,283 | 142 | |
8 | 靈丘縣 | 234,004 | 2,720 | 86 | |
9 | 渾源縣 | 343,486 | 1,965 | 175 | |
10 | 左雲縣 | 156,163 | 1,314 | 119 | |
11 | 大同縣 | 185,777 | 1,501 | 124 | |
全市 | 3,318,057 | 14,176 | 233 | ||
經濟
[編輯]大同市經濟總量曾長期占據山西省第二位,但是受到產業結構單一、過分依賴煤炭的影響,1999年時大同市讓出了經濟總量第二的位置,之後逐年下滑,2006年時已落至全省第五[28],2010年時地區生產總值降至全省十一個地級市的第八名[1]。 主要有採礦、電力、化工、建材、醫藥、裝備製造、機電、冶金、輕紡等多門類工業體系;農村形成了以鄉鎮工業為主體的經濟。大力引進資金、技術,發展貿易。
-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央政府對大同經濟相當重視,大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五計劃的重點建設城市。擁有中國華北第一個大型水泥廠——大同水泥廠、華北最大的現代化糖廠——大同糖廠、全國最大的礦務局——大同礦務局等有重大影響意義的企業
- 目前,大同市內重要的工業企業有大同煤礦集團、大同電力機車廠、大同齒輪廠、山西橡膠廠、山西柴油機廠、大同第二發電廠、大唐雲崗熱電廠,泰勒斯電氣有限公司等。其中大同的製藥工業在山西乃至全國現在一定地位。但是由於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及過去規劃和建設的不完善,大同經濟逐漸落後,在山西省內排名已落後到5、6名左右。而且由於煤礦的開採,使得城市經濟一煤獨大,高度依賴煤炭行業的增長,環境遭到破壞。
近幾年,隨着政府新的經濟規劃的落實,大同大力發展旅遊業及現代服務業以改善環境、促進發展。
工業
[編輯]煤炭、電力、機械製造、冶金、製藥、建材是大同市的六大支柱產業。[29]
礦產資源以煤為主,兼有瓷土、耐火粘土、玄武岩、石灰岩和石墨。煤炭儲量大。還有鐵,銅、金、鋁、鋅、磷等。煤炭全市含煤面積632平方公里,累計探明儲量376.9億噸。大同煤炭被稱為世界動力煤細糧,儲量大,煤質好。
煤炭
[編輯]長期以來,大同市都是全國原煤產量第一的地級市,被稱作「煤都」。2004年時大同市原煤產量被鄂爾多斯超越。[30]
農業
[編輯]農作物以黍、高粱,玉米、雜糧為主,地方特色植物資源有黃芪、黃花、枸杞、苦蕎等。
旅遊業
[編輯]經濟開發區
[編輯]文化
[編輯]民間傳說
[編輯]曲藝
[編輯]數來寶,是大同方言表演的曲藝形式,類似於相聲。此外還有二人台、北路梆子、耍孩兒、羅羅腔、道情等也是知名藝術形式。
民俗
[編輯]飲食及特產
[編輯]手工藝
[編輯]體育
[編輯]大同市在男子籃球、女子足球等項目上具有優勢,這兩個項目的市代表隊將代表山西省參加第十二屆全運會。[31] 1964年時全市有513個開展訓練的基層足球隊,當時國家體委曾把大同市列為全國16個開展足球運動的重點地區之一。[32] 大同市曾於1984年舉辦了全國足球乙級聯賽,並被列為山西省足球重點城市。山西省第一家職業足球俱樂部山西嘉怡足球俱樂部的女子足球梯隊亦是由大同市體育局管理的大同女子足球青年隊組成。[33]創建於2007年的大同雲岡·金地礦業乒乒球俱樂部現征戰於中國乓超聯賽,並曾在2010年獲得了女子團體亞軍。[34]
傳媒
[編輯]大同最早的期刊是1935年1月山西省立大同中學創辦的《同鍾》月刊,七七事變後停刊。日占期間設立蒙疆新聞株式會社大同支社,出版了《晉北日報》、周刊《大同炭礦》和月刊《西北公論》。日本投降後,閻錫山派員接收大同支社,出版《雁北日報》(後改名《復興日報》)。[19]:1665現今主要本地報刊有1949年5月5日創刊的《大同日報》和1958年9月1日創刊的《大同晚報》等。大同的廣播始於1942年3月日軍創立的大同廣播局,用漢語和日語廣播,日本戰敗後被接收。1950年大同人民廣播站開始有線播音,1983年1月1日大同人民廣播電台開始試播,無線廣播漸漸取代有線廣播。大同電視台於1984年5月1日開始試播。[19]:1675-16772009年底,大同人民廣播電台、大同電視台等合併為大同廣播電視台,播出4套廣播和3套電視節目。[35]
社會
[編輯]人口
[編輯]方言
[編輯]大同方言「大同話」屬於晉語區大包片。大同話保留了入聲,加上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共有五個聲調。普通話中的前鼻音韻母和後鼻音韻母,在大同話中都不帶鼻音。聲母方面,普通話以a、o、e打頭的零聲母音節,在大同話中添加了聲母n;「老大同話」(大同城裡的老居民使用的大同話)中有翹舌音zh、ch、sh,「新大同話」(其他大同人使用的大同話)中只有z、c、s,沒有zh、ch、sh。1949年後,由於說新大同話的人口大量遷入城內,「新大同話」成了大同話的主流。[19]:1867
民族
[編輯]宗教
[編輯]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在大同都有悠久的歷史。大同最早的佛寺是東漢時修建的通光寺[36] 。北魏時期,大同一度是北魏的佛教中心,雲岡石窟就建於這一時期。遼金兩代也是大同佛教的繁盛時期,保留至今的遼金佛寺有華嚴寺和善化寺等。大同清真大寺始建於唐代,據此伊斯蘭教至遲在唐時已傳入大同。基督教聶斯脫里派(景教)在元代時已傳入大同[37],不久這些景教信徒轉向天主教,史載,公元1294年大同建立了天主教教堂,並成為了主教區。元代滅亡後,天主教在大同一度中斷,直至明代重新傳入。新教於清光緒年間傳入,一度有內地會、神召會、自立會、救世軍、聖公會等多派。大同的天主教和基督教教會在傳教之外,還興辦教育、發展醫療事業、干預政治(天主教在1949年冬組織了不與政府合作的「聖母軍」)。1949年後,在「三自愛國運動」中,大同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團體與國外斷絕了關係。「文化大革命」期間,宗教活動遭到破壞,1980年各宗教的正常活動才得以恢復。[38]
教育
[編輯]大同古有北魏太學、遼金西京國子監、元代時改西京國子監而建的大同縣學、明洪武始建的大同府學,明清時的雲中書院、務學書院、平城書院、豐川書院和各種私塾。近代教育肇始於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知縣龍璜在原平城書院創辦大同第一所高等小學校大同官立高等小學堂。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知府劉瀛在停辦的雲中書院處籌辦大同府中學堂,1905年正式開學,開大同中學教育之先。中華民國成立後,大同府中學堂改山西省立第三中學校,另建了山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和大同女子師範學校。1922年天主教的五個教區還在大同建設了大同神學院。這期間還有天主教和基督教興辦的育貞女校、育英中學等私立中小學、國民黨的中正初級中學、流亡至此的懷仁中學和寧武中學。1949年後私立學校先後被軍管會接收或撤併。[19]:1411-1412如今大同市主要中學有大同一中、大同二中、大同三中、大同六中、北嶽中學、大同機車中學、大同鐵一中、同煤一中、同煤二中、陽高一中、渾源一中、大同市實驗中學、北京師範大學大同附屬中學校等。1986年雁北師專(後改稱雁北師範學院)遷入大同,2002年7月與大同醫學專科學校等三校合併組建綜合性大學山西大同大學,是今大同市唯一的大學。[39]
醫療
[編輯]20世紀初,西醫始傳入大同。京包鐵路的通車進一步帶動了西醫向大同的傳播。1949年前,大同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善的醫院是聖公會在1922年開辦的首善醫院(今大同市二醫院的前身),另外還有一些診療所規模的醫院。據1942年的統計,時有中國醫師22人,日本醫師20人。[19]:16872011年底,全市醫療機構數目達到3025個(其中醫院111個),床位15693張,衛生技術人員18624人(含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8318人,註冊護士6737人)[40],全年衛生事業支出達10.38億元,村衛生室已經完成全覆蓋。2012年時,全市有二級甲等以上醫院17所,其中大同市三醫院、大同市五醫院、同煤總醫院為三級甲等醫院,322醫院為三級乙等醫院。投資22.97億元遷建大同市五醫院等6個醫療衛生機構的工程即將完工。[41][42]
建築
[編輯]古代建築
[編輯]近代建築
[編輯]現代建築
[編輯]橋梁
[編輯]城市建設
[編輯]大同古城布局猶如鳳凰單展翅,以四牌樓為中心分為東西南北四大街,其中大西街為著名商業街,此外還有教場街近年商業發展迅速。從2008年3月起,大同市開始進行古城修復保護工程,對城市進行大規模改建。
古城保護
[編輯]新區建設
[編輯]城市規劃
[編輯]交通
[編輯]大同有多條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交匯,是華北地區重要交通樞紐。[43]:12
鐵路
[編輯]1914年4月1日,京綏鐵路陽高到大同段正式通車,大同始有鐵路。1918年9月1日,京綏鐵路大同到口泉段支線亦建成通車。隨後陸續修建了多條由煤礦至口泉的鐵路支線,包括張家峰至口泉的泉峰路(1921年通車)、忻州窯至口泉的窄軌鐵路(1929年通車)、永定莊至口泉的永泉路(1930年4月24日通車)、煤峪口至口泉的煤泉路(1930年4月24日通車)。[44]當時的鐵路方便了大同煤炭的外運(晉北礦務局得以藉此將煤炭銷售到北平、天津、上海等地),也使大同的旅遊業得到發展。1935年8月1日,平綏鐵路開辦了假日從北平前門火車站、西直門站到大同的雲岡旅遊專列。[15]
京包鐵路、同蒲鐵路、大秦鐵路、大准鐵路
規劃中的有大西客運專線(大同到西安)和大張客運專線(大同到張家口)。
公路
[編輯]有208國道、209國道、108國道、109國道,已建成宣大高速公路、大運高速公路、得大高速公路、繞城高速公路,規劃中有呼大、石大等高速公路。
公共交通
[編輯]截至2011年1月大同市共有49條運營中的公交線路,線路總長687公里。公交網絡覆蓋了東到御東新區的蔚州疃、西到礦區的姜家灣、南到懷仁縣的毛家皂、北到新榮區的堡子灣的大片區域。其中2011年1月8日開行的601路(礦區公交二公司——大同火車站)是大同市第一條也是目前唯一一條快速公交線路[45]。
近年來隨城市發展,大同公交逐漸淘汰了一些老的車型,但是部分市郊線路車型仍然老舊,在運營中常常出現問題。[46]
大同公交的票價廣受詬病。[47]而且大同公交卡與其他城市相比折扣偏少。
因大同市於2008年啟動的古城保護工程,城區幹道陸續施工整修,公交路線經常需要調整,以致於站牌上標示的路線與實際路線常常不一致。
航空
[編輯]1937年11月日軍在大同南關新泉村修建的軍用南關機場是大同航空之始。1938年和1939年日軍又相繼在大同城東南的東王莊村、韓家嶺村修建了兩個軍用機場。抗日戰爭勝利後,閻錫山派部接收了三個機場,不久東王莊和韓家嶺的機場報廢,僅有南關機場仍在使用。1949年5月,大同軍管會接收了南關機場。1957年,南關機場成立了大同市軍體航空俱樂部進行航模訓練。1958年7月,大同民航站成立,開通了大同至太原的客貨運輸,直至1962年10月大同民航站被撤銷。1970年,大同民航站得到恢復,仍只有大同至太原的航線,1980年再度停飛。1983年,由於市區南擴和工業污染,南關機場報廢。1993年起,改用懷仁縣的空軍機場開展客貨運輸。2001年4月,大同市開始在市東15公里處的倍加皂鎮建設新的大同東王莊機場,2005年機場建成並投入使用。[48] 該機場為山西省第二大民航機場[49] ,等級為3C。2009年7月,大同市對機場進行了擴建,工程於2012年完工。2012年8月,大同東王莊機場更名為大同雲岡機場。據統計,2011年機場起降航班3354架次,旅客吞吐量21.82萬人次,貨郵行李1761.38噸。[50]
旅遊
[編輯]大同市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46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1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20餘處。這些文物保護單位中有古建築188處,古墓葬38處,古遺址66處,石窟寺9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23處(其中革命文物18處),石刻及其他22處。另外有北嶽恆山等知名的自然旅遊區。
位於大同城西郊16公里處的雲岡石窟是中國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位列中國四大石窟,1961年成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大同市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雲岡石窟以造像雄偉、內容豐富著稱。[51] 雲岡石窟現存主要洞窟45個,1100餘佛龕,51000多尊造像,最大的高17米,最小的僅2厘米大。石窟開鑿於北魏時期,當時的大同名為平城,是北魏的首都,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石窟自北魏文成帝復法時開始修造,最早的五窟由僧人曇曜主持修建,此後歷七十年完成。石窟分東、中、西三部分,東部以造塔為主,中部洞窟均分前後兩室,洞內遍布浮雕,西部的修建較晚,以中小造像為主。作為皇家工程,石窟集中了當時北魏全國的人力與技術,規模宏大,雕工細緻,主題突出。雲岡石窟的雕刻中還反映了北魏建築、音樂、舞蹈的內容,亦是研究北魏文化的重要資料。雲岡石窟是公元5世紀東西方文化融合的結果,兼有秦漢藝術和印度犍陀羅藝術的特色,風格獨特,對後來的隋唐美術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中國和世界的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52] [53]
自然風景區
[編輯]- 北嶽恆山:五嶽之一、位於渾源縣城南10公里,距大同市65公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8米。
- 大同火山群:是中國東部著名的死火山群,由東西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形成於第三紀,主要分布在左雲、右玉等縣;一部分 形成於第四紀,主要分布在大同盆地北部。
- 大同土林:位於大同縣杜莊村,是丘陵低洼地帶雨水交匯沖刷形成的地貌奇觀。
- 渾源湯頭溫泉
古建築
[編輯]博物館與紀念館
[編輯]大同市博物館建於1959年,藏有文物三萬餘件,是山西省第二大博物館。新館館址位於大同市御東新區,由崔愷設計,展區面積13783平方米,設遠古恐龍化石、大同早期歷史、北魏王朝、唐代石刻、遼金陪都、明清重鎮等展廳以及銅佛造像、瓷器展、館藏字畫、歷代錢幣等專題陳列,將在2012年底投入使用。[54]和陽美術館位於東城牆瓮城、月城內,分六個展區,設有常展,並不定期推出臨時展覽。[55] 北城牆內的中國雕塑博物館正在布展中。[56] 其它博物館、紀念館還有大同東城牆外的梁思成紀念館、雲岡石窟景區內的大同雲岡石窟博物館、紀念1960年5月9日大同老白洞煤礦瓦斯爆炸事故遇難礦工的「五九」事故紀念館、建在煤峪口煤礦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上的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紀念平型關大捷的平型關戰役紀念館。大同市還計劃建設中國美術館大同分館、中國名人名家收藏館、世界時裝博物館[57] 、故宮博物院大同分院。[58]
古蹟
[編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處)
[編輯]- 城區
- 南郊區
- 大同縣
- 天鎮縣
- 靈丘縣
- 左雲縣
- 廣靈縣
- 渾源縣
其他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 李峪彩陶文化和青銅器遺址:位於渾源縣李峪村附近,出土的精美文物現存渾源縣文物局、大同市博物館,另外犧尊為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部分青銅器皿現存於世界各地,如燕紋簋藏於美國華盛頓富利爾美術博物館,香丁藏於德國庫隆爾東方美術博物館,素倚、素簋、燕紋盤、提梁壺等共15件藏於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
- 興國寺:位於大同南關西側,建於明代萬曆已末年(公元1619年)。當時香火旺盛,寺內多住高僧,是本地傳戒授道的集中地,所以曾有大同「佛國」之稱
- 雁塔:原名文峰塔,建於明代天啟四年。位於大同東西城牆之上,是古代"登科及第"的士子們祭拜、誇官的場所。
- 大同古城牆:以明代修建的為主,有主城和瓮城兩部分。
- 北魏鹿苑
- 大同天主堂
- 帝君廟
- 龍王廟
- 高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大同城西30公里高山鎮西約1公里的台地上,屬於原始社會文化遺址。
- 寧靜寺
- 宜寧縣城遺址
- 揚州窯石徑幢
- 魯班窯石窟
- 吳官屯石窟
- 代藩九王墳
- 羅家灣遺址
- 古城遺址
- 雲岡南梁遺址
公園廣場
[編輯]知名人物
[編輯]友好城市
[編輯]參見
[編輯]注釋
[編輯]-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六十九》:初,周人慾與突厥木杆可汗連兵伐齊……突厥木杆、地頭、步離三可汗以十萬騎會之。己丑,自恆州三道俱入。……突厥引兵出塞,縱兵大掠,自晉陽以往七百餘里,人畜無遺。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山西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 山西统计年鉴2011.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1.
- ^ “大同”地名考辨综述. 大同新聞網. 2011-10-28 [2012-06-27].
- ^ 许家窑人的故事. 化石. 1978年, (1).
- ^ 《山西·发现》(二十三):十多万年前“许家窑人”就会颅骨开孔?. 山西新聞網 三晉都市報. 2011-06-17 [2012-02-13].
- ^ 5.0 5.1 大同历史大事记(一). 大同古城保護和修復研究會. [2012-02-22].
- ^ 6.0 6.1 張志忠. 大同古城的历史变迁. 晉陽學刊. 2008, (2): 28–35.
- ^ 陳連洛、郝臨山. 大同北魏平城建制与建城年代探析. 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 25 (第1期). 已忽略未知參數
|month=
(建議使用|date=
) (幫助) - ^ 《大同市鄉土教材》,大同市教育委員會編,新華出版社,1997年 ISBN 7-5011-1353-X
- ^ 大同:北魏平城宫遗址之争何时平息?(图). 山西新聞網. 2007-05-21 [2012-10-19].
- ^ 趙淑貞. 北魏平城考. 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 1999, (第2期).
- ^ 王銀田. 萨珊波斯与北魏平城. 敦煌研究. 2005, (第2期).
- ^ 大同历史(1). 山西概況. 人民網. [2012-10-20].
- ^ 13.0 13.1 大同历史(2). 山西概況. 人民網. [2012-10-20].
- ^ 姚斌. 古都大同之文化特色. 大同古城保護和修復研究會. [2012-02-19].
- ^ 15.0 15.1 大同历史大事记(六). 大同古城保護和修復研究會. [2012-02-13].
- ^ 劉庭華. 侵华日军使用细菌武器述略. 理論-文史縱覽-歷史. 人民網. [2012-11-24].
- ^ 辉煌60年山西坐标之晋北:烽烟散尽红旗扬(图). 山西日報. 2009-08-06 [2012-02-13].
- ^ 城市介绍——大同. 大同市人民政府網站. 2008-06-23 [2013-12-27].
- ^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大同市志》,大同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中華書局,2000年
- ^ 山西大同市水资源紧缺呼唤中水回用. 山西省水利廳. 2007-01-16 [2012-02-20].
- ^ 陳正元等. 加强保护市区地下水资源确保我市的生存和发展. 大同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次會議議案. 大同市人大常委會. [2012-02-20].
- ^ 黄河水明起供入市区. 大同日報. 2012-02-20 [2012-02-20].
- ^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國氣象局. [2020-04-15].
- ^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 中國氣象局.
- ^ Extreme Temperatures Around the World. [2024-10-24].
- ^ 人民網. 大同历史 (3). [2012-02-19].
- ^ 《大同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大同日報
- ^ 煤都因煤而困 山西大同“刮骨疗毒”治“煤伤”. 華商網. 2007-08-13 [2012-10-21].
- ^ 石琦. 大同市煤炭产业与城市转型问题研究. 山西統計信息網. [2012-02-27].
- ^ 鄂尔多斯原煤产量超大同跃居全国产煤地市之首. 東北新聞網. 2004-02-11 [2012-10-20].
- ^ 大同男篮、女足全运会将代表山西出征. 大同新聞網. 2011-06-14 [2012-02-12].
- ^ 大同市志. 中華書局. 2000: 1743. ISBN 7-101-02726-1.
- ^ 山西首家“职业足球俱乐部” 嘉怡有望10月揭牌. 山西晚報. 2011-08-29 [2012-02-12].
- ^ 大同金地的乒超之路. 大同新聞網. 2011-05-27 [2012-02-15].
- ^ 大同广播电视台. 大同市公眾信息網. [2012-10-02].
- ^ 黎中輔. 大同县志. 清·道光: 卷五 營建.
- ^ 《元史·本紀第九·世祖六》:庚午,敕西京僧、道、也里可溫、答失蠻等有室家者,與民一體輸賦。
- ^ 大同市志. 北京: 中華書局. 2000: 1838.
- ^ 山西大同大学. 大同市公眾信息網. [2012-10-03].
- ^ 大同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大同調查隊. 2011年大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山西統計信息網. [2012-12-07].
- ^ 我市对提残残疾军人进行医学鉴定. 大同日報. 2010-05-31 [2012-12-07].
- ^ 大同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 黃河新聞網大同頻道. 2012-07-22 [2012-12-07].
- ^ 《古都大同》,山西出版集團·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ISBN 978-7-5377-3393-9
- ^ 大同历史大事记(五). 大同古城保護和修復研究會. [2012-02-15].
- ^ 601路,首条快速公交今开通. 大同新聞網.
- ^ 5路公交车运营过程故障频发. 大同新聞網.
- ^ 五条公交改为一票制 短途乘客抱怨不合理. 大同新聞網.
- ^ 大同机场有限责任公司. 大同市公眾信息網. [2012-02-22].
- ^ 改革开放30年山西交通运输由"瓶颈"变通途. 山西省統計信息網. 2008-12-12 [2012-02-22].
- ^ 大同机场更名为大同云冈机场. 山西晚報. 2012-08-22 [2012-12-08].
- ^ 姚斌. 山西名胜. 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8.
- ^ 云冈石窟. 中國的世界遺產. 央視國際. [2012-12-08].
- ^ 走进云冈:石窟简介. 雲岡石窟旅遊網. [2012-12-08].
- ^ 大同博物馆御东新馆今年将投用. 山西青年報. 2012-05-26 [2012-12-08].
- ^ 和阳美术馆新春有新看点. 大同日報. 2012-01-19 [2012-12-08].
- ^ 中国雕塑博物馆预展即将举办. 大同新聞網. 2012-12-08 [2012-12-08].
- ^ 耿彥波. 2012年大同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06-26 [2012-12-08].
- ^ 大同将建故宫博物院分院. 山西晚報. 2012-01-12 [201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