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一氧雜六個環的噁褲衩烯,一種理論推定存在的不帶電芳香噁環。注意此共振結構鍵線圖中中間位置的氧應帶有若干正電荷,而周邊的碳則帶有一些負電荷,從而整體不帶電,圖中未標出。

(英語:ox(a)-,普通話讀去聲),全稱,是有機化學命名法中表示在環內使用氧元素替換某個碳位本位上的碳元素(同時做掉多餘的氫)形成雜環的官能團,類似於鏈狀化合物中的基。當僅用氧去摻雜環烴而不存在其他摻雜、取代時,得到的物質稱為環醚

氧雜但不是氧代(英語:oxo-),氧代是用氧取代某碳位上的(兩個)氫(形成羰基),而非碳位本位上的碳。值得注意的是氧雜環戊熳的英文「-oxole/-oxol-」應斷為噁「-ox」和茂「-ol-/-ole」兩根,其中並不存在氧代(英語:oxo-)。

氧雜亦不是兼用於直鏈醚的某氧基(英語:-oxy-),此類命名與雜環命名的計數不同,被氧換掉的碳不再計入總碳元數之內,如「環氧(基)」即是「氧雜環烷」。

假噁

[編輯]

在當代台灣命名與中國大陸舊譯法中,存在一些化合物中的「噁」字來源於懶譯時的望文生義,如氮雜環化合物「喹㗁啉」中的「噁」(-oxa(l)-)表示改變喹啉結構使之形成類似「草酸一樣的乙二醇」(glyoxal乙二醛的英文俗稱,源自草酸 oxalic acid)的結構,由於拉丁文詞根「草」的尾音「L」被「喹啉」的「啉」吞掉而將「喹草啉」誤植成「喹㗁啉」。此類情況屬於約定俗成的訛譯,不屬於化學意義上的噁。

在各地舊譯法中,某氧基在尾部的y被吞掉是也可能被訛譯為「噁」,今已規範為「喔」。例如衍生物模板名「-oxine」被譯作「喔星」(如氯喔星)。

今天,中國大陸已淘汰此類陳舊的訛譯,酢漿草語源的音譯也與烴氧基語源的音譯一併改用「喔」字,如喹喔啉、「(gly)oxaline」官能團被譯作「(咁)喔啉」。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