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安戰役
黃安戰役 | |||||||||
---|---|---|---|---|---|---|---|---|---|
第一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 | |||||||||
參與黃安戰役的「列寧號」飛機 | |||||||||
| |||||||||
參戰方 | |||||||||
紅四方面軍第10師第3團和第11、12師 黃安獨立團 |
國民革命軍 第69師 國民革命軍第30、31、32師各一部(援軍)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徐向前 | 趙冠英(被俘) | ||||||||
兵力 | |||||||||
8個團 |
15,000人(守軍) 5個旅(援軍) | ||||||||
傷亡與損失 | |||||||||
不詳 |
5,000人(守軍) 2,000人(黃陂、宋埠方面援軍) |
黃安戰役是發生在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的一次戰役,屬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四方面軍為應對國軍15個師對根據地的圍剿而進攻國民政府統治下的黃安縣(今湖北省紅安縣)。
戰役背景
[編輯]1931年11月7日紅四方面軍在湖北黃安七里坪成立,以鄂豫皖蘇區部隊為主力組成。由於紅軍在鄂豫皖地區的不斷發展,引起了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重視。自1931年9月始,蔣介石調集了國軍15個師對紅四方面軍進行圍剿。紅軍為粉碎其圍剿計劃,便主動出擊,對國軍展開進攻。同時,為了擴大和鞏固蘇區,又因為黃安城是南線國軍靠近紅軍根據地中心的最突出的據點,它在紅軍的根據地及游擊區的包圍之中,於是發動了黃安戰役。[1]
戰前部署
[編輯]紅軍方面
[編輯]紅軍在方面軍成立之後,即以第10師第30團和第11、12師及黃安獨立團,總計八個團的兵力進攻黃安。其戰役目地為全殲趙冠英師,奪取黃安城。[2]
根據國軍守城部隊的部署和周邊兵力的配置,紅軍決定先打掉其外圍據點並消滅可能的援軍,待條件成熟時攻城。[3]其第12師和第30團進攻東王家和下徐家據點,第11師和黃安獨立團進攻高橋河和桃花點據點,並打擊宋埠、麻城方向的援軍。[2]
國軍方面
[編輯]守城部隊為國民革命軍第69師的兩個旅和兩個團,師長趙冠英,其師部及206旅駐守城中,207旅的一個團駐守在城西王家畈、陳家畈、潘家灣地區,其中一個營在下徐家建立了獨立據點。另一個團駐守在城北課子山、長林嗙、田灣鋪地區,其中一個營和部分地方武裝共700餘人在東王家形成前哨據點。配屬該師的第30師270團分駐於城南桃花鎮和城西南的高橋河,[3][4]以保障側後方向安全,維護通向黃陂、宋埠的補給線。[2]
此外,宋埠第30師、麻城第31師、[1]歧亭第33師皆可策應隨時增援黃安。[2]
戰役經過
[編輯]外圍攻擊
[編輯]1931年11月10日夜,紅軍各部隊依戰前部署開始對外圍展開進攻。第12師和第30團在打退城內援軍後,於14日攻下東王家據點,又在20日拿下下徐家據點。全殲據點守軍兩個營和地方武裝共計1,200餘人。第11師和黃安獨立團在12、13日先後打退了第33師和第30師第90旅以及城內守軍的增援,在18日攻克高橋河,20日拿下桃花店,消滅守軍第207團。[5]經10天的戰鬥,攻克了黃安外圍的主要據點,阻擊了第31師和第32師各一部的援軍,阻斷其與外界聯繫。[1]
圍城打援及總攻
[編輯]指揮部見第一步作戰計劃已經達成,遂加緊圍困城內守軍,同時備戰國軍更大規模的增援。將黃安獨立團配屬第12師,縮緊對黃安的包圍,第11師在桃花店構築數道防禦線,全力打援。第30團作為總預備隊。[5]
11月22日,黃安守軍為改變被包圍的狀況,恢復與外界的聯繫,不斷組織部隊向外反撲。第206旅全部向南反撲,企圖重占桃花店,但在郭受九地區被第12師擊潰。次日,第206旅與第307旅的一個團再次向南突圍,一度進入嶂山,但又一次被第12師打退。兩次反破第12師共消滅守軍千餘人,繳獲槍械700餘支(挺),迫擊炮一門。[5]第12師乘勝向守軍壓迫,占領黃安東西兩關。[1]
12月7日,駐紮在宋埠的國軍第30師兩個旅兵自永佳河出援,被第11師第33團打退後由大小峰山撤至桃花店以北的五雲山、周家拗一線的第二陣地。8日,紅軍再一次將援軍打退至嶂山。9日,援軍之一旅進入嶂山腳下的十里舖,第11師以兩個團從兩翼包抄援軍,將其擊潰,殲其一團,其餘撤回宋埠。[5]
12月18日,國軍第30師又從歧亭、宋埠分兩路大舉北援。其右路進攻大小峰山,左路進攻獨山、研子灣高地。在19日占領了桃花店和五雲山,並在20日集中優勢兵力進攻嶂山,曾一度突破紅軍的前沿陣地,接近師指揮所,第31團、師屬通訊隊手槍隊投入戰鬥,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的親臨前線指揮。總預備隊第30團由嶂山西側倒水河向國軍左側迂迴,第12師第35團馳援配合第33團從東王家灣向國軍右翼包抄。赤衛軍和地方游擊隊也先後投入戰鬥。[6]第11師從三面反擊,打垮援軍,擊斃2,000人。[7]黃安被紅軍圍困41天,軍需匱乏,而援軍率被打退,士氣低迷。22日,紅軍的飛機「列寧號」(繳獲自國軍並更其名)在黃安上空投擲炸彈和宣傳品,引起城中的混亂和恐慌。當日夜,紅軍對黃安發動總攻,攻破黃安,殲守軍5,000人。[1]
戰果及後續影響
[編輯]此役,紅軍殲守軍5,000人,俘虜師長趙冠英及以下官兵近萬人,繳獲槍械7,000餘支(挺),迫擊炮10門,電台一部。且擊潰國軍5個旅的增援部隊。
黃安戰役的勝利是戰術上的勝利,先掃除外圍據點,收縮包圍圈圍困城中守軍。又數次打退守軍反破,消耗其力量。而採取的圍城打援的戰術,以防禦為主消耗援軍,再誘其深入,從兩翼迂迴包抄,在運動戰中消滅援軍,從而達讓黃安守軍軍心渙散,在發動總攻時便一鼓作氣,攻下黃安。[8]
黃安戰役的勝利促使周圍的根據點連成一片,鞏固了中心區域並向南擴張。消滅了國軍大量的有生力量,打擊了國軍的信心。[9]此役是紅四方面軍組建以來第一場勝仗,鼓舞了紅軍的士氣,紅四方面軍為繼續擴大根據地,反國軍之圍剿,發動了商潢戰役。[1]
為了紀念此役的勝利,共產黨中央分局決定,將黃安縣改名為紅安縣。黃安的兩個獨立團也擴編為獨立第一師,[9]又利用繳獲的電台建立了通訊部門。[3]
但是這次首勝也沖昏了張國燾等中央分局領導的頭腦,盲目自大地以為國軍主力僅剩餘7個師,其餘均為雜牌部隊,認為紅軍將戰無不勝。隨着後期商潢戰役的勝利,提出蘇區的第一大事將是與帝國主義[10]的直接戰爭。[11]
參考書目
[編輯]- 王清魁.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集成》. 北京平安里3號: 解放軍出版社. 1987.統一書號:5158·124
- 陳浩良 王同樂 劉立勤.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战役总览(下)》. 北京海淀區青龍橋: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0. ISBN 7-80137-315-4.
- 編輯委員會(主任:徐向前).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 北京地安門西大街40號: 解放軍出版社. 1989. ISBN 978-7-5065-5394-0.
腳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集成》p43
- ^ 2.0 2.1 2.2 2.3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史》 p150
- ^ 3.0 3.1 3.2 《黃安大捷》,選自《艱苦的歷程》,人民出版社1984 年12 月
- ^ 另一個團是民團武裝
- ^ 5.0 5.1 5.2 5.3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史》 p151
- ^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史》 p152
- ^ 《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戰役總覽(下)》 p62
- ^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史》 p153
- ^ 9.0 9.1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史》 p154
- ^ 指大日本帝國
- ^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史》 p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