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雞尾酒療法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雞尾酒療法,專指一種治療愛滋病的方法。它由華裔美籍科學家何大一發明,是目前公認的療效最佳的艾滋病治療方法。這項研發使何大一以「愛滋病研究者」(AIDS Researcher)的身份榮獲1996年的時代雜誌風雲人物。雞尾酒療法能夠較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複製,但並不是每個病患在妥善治療後都能長期把血液病毒量控制到極低。

歷史

[編輯]

1995年由美籍台灣科學家何大一提出,將兩大類當時已有的抗艾滋病藥物(逆轉錄酶抑制劑和蛋白酶抑制劑)中的2—4種組合在一起使用,稱為「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方法」。因其配置過程和雞尾酒類似,故又稱「雞尾酒療法」。

療效、副作用及侷限性

[編輯]

由於使用多種藥物,避免病毒對單一藥物迅速產生抗藥性而影響療效,雞尾酒療法能夠較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複製,並能修復部分被破壞的人體免疫功能,進而能夠減少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存機率。自1995年該療法應用於臨床之後,已使大量艾滋病患者受益。有統計數據表明,雞尾酒療法使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降低到20%。

但是,雞尾酒療法有較高機率產生令人嚴重不適的副作用,其局限性也明顯;對於這些問題的輕描淡寫造成一些高危險群對愛滋病的輕忽——也就是防疫漏洞。

  • 它不能徹底清除體內的病毒(最有名的潛伏地點是免疫系統的T細胞;而因為血腦屏障血睪屏障,藥物難以進入腦部及生殖器官,藥物較難避免病毒對腦袋的傷害會讓人很有感:另外腸胃組織也會殘留病毒),此外、患者面臨慢性發炎造成加速老化(提早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問題。
  • 患者的血液病毒量有機會控制到極低,但精液的病毒量無法控制,血液驗不出病毒的患者仍需使用保險套才能把傳染率降到極低(雖說血液病毒量成功控制到長期維持極低後、無套性交的傳染機率也會大幅下降,但仍不夠低,而且不是每個病患在妥善治療後都能長期把血液病毒量控制到極低;因此只有在感染方長期監控及性伴侶也要正確的預防性的服藥後、才可以取代保險套),也造成生育最好使用成本高昂失敗率高的人工生殖才能讓母子垂直感染率降到最低。
  • 該療法存在令許多人嚴重不適副作用,易引起噁心、貧血腎結石慢性腎衰竭、肝功能損壞、骨質疏鬆、神經(包含腦部)損傷等;這代表病患服藥順從性低、預防性投藥無法廣泛實施、接觸後投藥的身心負擔很高。
  • 已經成功控制的病患因為其他疾病而接受治療時,醫師仍須因為愛滋病而改變治療策略,就算是非侵入性治療也必需因為愛滋病而改變策略,類似於醫師必需考慮糖尿病患者容易感染的問題。另外,對於愛滋病患的侵入性治療及急救,需要特別高的防疫等級、接觸後投藥的副作用也很可能讓投藥期間無法工作,這代表如果將所有病患視為愛滋病患來防範、醫療急救成本會大幅提高,如果不強迫告知醫護及急救人員該病患是否感染愛滋病,對醫病雙方權益傷害都極大。
  • 由於需要多種昂貴藥物,進行該療法的費用很高,治療其副作用也需醫療費;不提供醫療補貼會對病患造成嚴重負擔,提供則很可能會對社會造成嚴重負擔(醫療補貼越好,越有可能有愛滋病高危險群會因此疏於防範,增加愛滋病患病率[來源請求])。
  • 需經常調整藥物搭配、不能忘記服藥,否則也會產生抗藥性。(愛滋病毒突變很快,就算是有良好的服藥順從性,也可能產生抗藥性,而服藥順從性較差時、則容易產生抗藥性)

組合方式

[編輯]

常用組合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