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歐弗斯
外觀
馬克思·歐弗斯 Max Ophüls | |
---|---|
導演 | |
出生 | Maximillian Oppenheimer 1902年5月6日 |
逝世 | 1957年3月25日(54歲) |
活躍年代 | 1931年 - 1955年 |
馬克思·歐弗斯(Max Ophüls,1902年5月6日—1957年3月25日),德國電影導演,被廣泛的認為是德國電影史上影響最大的導演之一。
生平
[編輯]根據香港電影資料館的介紹,馬克思·歐弗斯是「二十世紀不容忽視的作者導演」。「在其近三十部電影作品中,他把對場景意義空間的追求,對攝影機運動的精良設計,以及對女性主義的冷靜思考,於歐洲、二戰美國以及戰後法國的三個創作階段一以貫之地實行。在他的電影世界裡,樓梯、房間、舞台具有明晰的社會寓意,場景交 接手法的大膽嘗試給予敘事更多自由,時間、空間與鏡頭運動交織出了華麗豐盈但脈絡分明的電影美學。」作品方面,「創作於1933年的《情變》經以奢華的場景陳設和複雜社會關係中的女性角色,奠定了其作者導演特點的基本元素。其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生為猶太人的他輾轉流亡,於1941年在美國開始第二階段的創作,尤以兩部文學改編作品《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和《情海驚魂》享負盛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回到法國,趕上跨國合資的熱潮,其最後作品《馬戲團尤物》總結性地強調了『運動』即是電影生命的創作理念,被追認為戰後歐洲電影的驚人佳作。」[1]
主要作品
[編輯]- 1933年:《黎伯萊》(或譯作《情變》)
- 1948年:《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
- 1949年:《情海驚魂》
- 1950年:《輪舞》
- 1952年:《歡愉》
- 1953年:《伯爵夫人的耳環》
- 1955年:《傾城傾國慾海花》(或譯作《馬戲團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