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醇親王墓

座標40°04′53″N 116°04′42″E / 40.08136°N 116.07829°E / 40.08136; 116.07829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40°04′53″N 116°04′42″E / 40.08136°N 116.07829°E / 40.08136; 116.07829

醇親王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海淀區
分類古墓葬
時代
編號8-0168-2-001
認定時間2019年10月

醇親王墓,俗稱七王墳,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區蘇家坨地區的妙高山東麓,是清代醇親王奕譞及其福晉葉赫那拉氏的園寢。該園寢始建於同治七年(1868年),共修建陰宅和陽宅兩部分。同治十三年(1874年)基本建成。光緒十六年十一月(1891年)奕譞病逝後,於光緒十八年(1892年)葬入。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園寢正式完工。此後園寢建築有所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陽宅部分為機關所用。2019年10月,醇親王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編輯]

奕譞是清宣宗的第七子,清德宗生父[1]:84清文宗即位後獲封為醇郡王[2]。清同治七年(1868年),獲得慈禧太后准許,奕譞開始籌建墓葬,並最終選中了妙高山東麓的一塊區域[3]。墓地所在地在金代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的香水院[4]:329,明代曾於此修建法雲寺。同治九年(1870年),奕譞在選定的墓址旁興建了多處臨時住所[3]。同治十一年(1872年)奕譞正式獲封醇親王[5]。同治十三年(1874年)墓葬主體基本建成[4]:329,此後不久位於墓葬北側的陽宅,即退潛別墅也修建完成,陽宅自此成為奕譞的避暑之地[3]。光緒十六年十一月丁亥(1891年1月1日)病逝,光緒十八年(1892年)葬入墓中[6]。此後其餘福晉陸續葬入墓園中,此外另建造了營房、月台等附屬建築,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全部完工。1900年,義和團曾在醇親王墓設壇,之後八國聯軍焚毀了該園寢的多處建築[7]:137

1921年,載灃嫡福晉瓜爾佳氏的棺木暫厝於醇親王墓陽宅內的一所院落內,等待載灃墳塋修好時再安葬[8]:265。1933年,陰宅享殿被毀[9]抗日戰爭爆發後,醇親王墓遭到盜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退潛別墅和墓葬的部分石料被挪作他用,而退潛別墅整體被商務部機關服務局用作機關駐地[3]文化大革命期間,醇親王墓陽宅被作為五七幹校駐地[1]:84。1984年,醇親王墓被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4]:329。1990年2月2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了醇親王墓的保護範圍,包括陰宅、陽宅在內的所有建築和附近花椒湖的山石與石刻全部算入保護內容,陰宅南牆外的娃娃墳墳牆部分則算入Ⅰ類建設控制地帶[10]:221-224。1999年,碑亭得以重修[9]。2004年,醇親王墓陰宅部分開始修繕[1]:84,2005年4月12日完工[11]:313。維修後的醇親王墓成為西山的一處重要景點[7]:138。2019年10月,醇親王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

結構

[編輯]

醇親王墓位於妙高山東麓,依山而建,自東向西隨山勢逐漸升高,東西長200米,南北寬40米,共可分為陰宅和陽宅兩部分[4]:329。此外在別墅東北側修建有馬圈,西北側修建有暫安處。陰宅西南側山泉的發源地留存有大量奕譞所作的石刻,如「一卷永鎮」、「插雲」等[3]

陰宅

[編輯]

墓地最前方為神道,長50米,寬約8.5米,建有123級石階,石階西側建有一座方形碑亭,黃琉璃瓦歇山頂,四面開門。碑亭內為神道碑,碑上文字用滿漢雙語書寫。碑亭後開有一條月牙河,月牙河上建有一座單孔神橋。神橋後建有祾恩門和南北朝房,祾恩門後原為享殿,現已毀。享殿後有4座寶頂,正中為奕譞和嫡福晉葉赫那拉氏的合葬墓。該寶頂東北側5米處另有1座小寶頂,墓主人為奕譞的側福晉顏扎氏;東南側5米處有2座寶頂,分別為亦譞的側福晉劉佳氏和李佳氏。寶頂前立有一塊「懿旨追封」碑[a]和一塊「古樹枯朽記」碑。四座寶頂西側有多處醇親王手書石刻。墓地四周建有圍牆,南牆外另有一座院落,院內有幾座奕譞早夭的子女的墳墓,俗稱娃娃墳。墓地北側開有一扇小門通向陽宅。除上述建築之外,墓園內種植有大量樹木,包括白果樹和白皮松。[13]:542[14]:82-83[1]:84[7]:137[9]

陽宅

[編輯]

陽宅即為退潛別墅,位於陰宅北側,是一座五進四合院。最東側的大門門額上掛有「隔塵入勝」匾額。第一進院落有一排共15間東房,是為看守的住處和車馬庫。該進院落北側另開有一扇小門。西側的第二進院落左右各有兩棵松樹。西側有五間正房,名為納雲堂。南側和北側各有三間廂房,分別名為待月軒和撫松室。北廂房西側開有一門,通向北側的一座跨院,院內正中為小花園,四面牆下均有假山,假山上建有一座小型六角亭,東南方向假山上題有「撥雲蹬」字樣。院內假山還有一個山洞,洞口刻有「藏真」二字,洞門外有瀑布。花園內有一塊「醇親王墓選址」碑。第二進院落正房兩側各有一扇小門通向第三進院落。第三進院落為奕譞的寢院,正中間為花圃,正房北側建有一座流杯亭,亭已毀,僅存亭座。亭北建有一座跨院,跨院內為王府的女眷住處,建有一座二層坐北朝南的樓。寢院西側還有一進院落,兩個院落之間隔着一座名為「濠梁橋」的石橋。第四進院落分有里外院,外院南北各有一排3間房屋;內院西側有5間正房,兩側各有一間耳房,南北兩側則各有3間配房。第五進院落為納涼賞月的地方,僅有2間房,空地上安置有藤蘿架和石桌與石凳。[13]:542[14]:82-83[1]:84[3][9]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字跡未能全部考證出,但是能看出是追封福晉顏扎氏的[9]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段柄仁主編;《北京文物百科全書》編輯部編 (編). 北京文物百科全书. 北京: 京華出版社. 2007-03-01: 304. ISBN 7-80724-339-2. 
  2. ^ 清·趙爾巽《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醇賢親王奕譞,宣宗第七子。文宗即位,封為醇郡王。
  3. ^ 3.0 3.1 3.2 3.3 3.4 3.5 賈珺,馬之野. 北京西郊退潜别墅. 建築史. 2012, 1: 46–47. 
  4. ^ 4.0 4.1 4.2 4.3 田建春主編. 北京市海淀区地名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2-09-01: 559. ISBN 7-200-01890-2. 
  5. ^ 清·趙爾巽《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同治)十一年,進封醇親王。
  6. ^ 清·趙爾巽《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光緒十六年)十一月,王疾作,上親詣視疾。丁亥,王薨,年五十一。……(光緒)十八年,葬京師西山妙高峰。
  7. ^ 7.0 7.1 7.2 韓揚主編 (編). 陵墓. 北京: 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4-09-01: 152. ISBN 978-7-80501-687-0. 
  8. ^ 溥傑. 回忆醇亲王府的生活.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 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編). 《晚清宫廷生活见闻》 (PDF). 中國·北京市: 文史資料出版社. 1982 [2024-10-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5-26) (簡體中文). 統一書號:11224·99 
  9. ^ 9.0 9.1 9.2 9.3 9.4 王曉軍. 醇亲王墓考. 北京文博. 2008, 3: 87–92. 
  10. ^ 北京市文物事業管理局編 (編). 文物工作手册.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0-09-01: 608. ISBN 7-5402-0245-9. 
  11. ^ 《北京海淀年鑑》編纂委員會編 (編). 北京海淀年鉴 2006.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6-12-01: 453. ISBN 7-5073-2233-5. 
  12. ^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2019-10-16 [2020-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6) (中文(中國大陸)). 
  13. ^ 13.0 13.1 北京市海淀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北京市海淀区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4-04-01: 1063. ISBN 7-200-05091-1. 
  14. ^ 14.0 14.1 張明義 等 主編;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李燕秋 卷主編 (編). 北京志·建筑卷·建筑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3-09-01: 1014. ISBN 7-200-04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