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燒藥
外觀

退燒藥(antipyretic)又稱退熱藥[1]、解熱藥[2],是一種能降低體溫、減緩發燒症狀的藥物[3]。大多數退熱藥都有其他用途。例如美國最常見的退熱藥通常是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它們主要是當作鎮痛藥來使用的非甾體抗炎藥,但也具有解熱作用[4]。
由於發燒是身體免疫反應的一部分,因此對此類藥物的使用存在一些爭論[5][6]。皇家學會發表的一項研究稱,抑制發燒的做法導致美國流感死亡人數至少增加 1%,或每年有更多的人(700人左右)因此死亡[7]。
藥物
[編輯]許多藥物具有退熱作用,因此可用於退燒,但不能治療疾病,例如: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張雪吾. 英汉药学用语词典. 山西科學技朮出版社. 1994: 90. ISBN 9787537708159.
- ^ 解热药. 術語在線.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簡體中文)
- ^ Definition of antipyretic. Merriam-Webster Online Dictionary. [2007-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4).
- ^ "Acetaminophe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odified 2016-08-07, Accessed 2016-08-16.
- ^ Mayo Clinic. [2022-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5).
- ^ Medline Plus. [2022-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1).
- ^ Kupferschmidt, Kai. Fight the Flu, Hurt Society?. ScienceNow. 2014-01-21 [2022-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