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轉轍器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轉轍器[1]是用來轉換道岔進路方向的機構。(英國稱其為Point、北美稱Switch、日語則有転てつ器及ポイント兩種術語)

轉轍器
示範轉轍器運作原理的動畫。圖為一具右轉的轉轍器,從軌道A分二:軌道B(定位)和軌道C(反位)

列車欲轉換股道進入車站或調車場時,在軌道上必須有特殊佈置,以引導車輪輪緣順利通過,進入所指定的軌道,此軌道佈置稱為轉轍器轍叉,或直接稱道岔。一組尖軌轉轍器通常是包含兩根基本軌、兩根尖軌和軌距拉桿,扣件、頂鐵及限位器(間隔鐵),一排岔枕及滑床板。廣義會將轉轍機械及連接桿還有轉轍器標誌包括進來,共同歸算為號誌的養護設備。道岔(Turnout)在裝配時會將轉轍器部分、轍叉(Crossing or Frog)及護軌部分各自組裝,再用焊接或魚尾板(fish plate)接合而成。關於道岔與轉轍器在外文的鐵路工程學中有正確地解說[2][3]

轉轍機械常見的有人工扳轉的附號誌轉轍閘柄附重錘轉轍閘柄附電鎖器轉轍閘柄(point Lever、Switch Stand),電傳動的稱為電動轉轍機(Electric Switch Machine)。轉轍器標誌通常附有轉轍器標誌燈,用以指示轉轍器尖軌靠密的進路(定位或反位),依功能名稱有普通轉轍器標誌彈簧轉轍器標誌遷移(乘越、脫軌)轉轍器標誌三種。

電動轉轍機(Switch Machine)

[編輯]

包含電動機、減速器、轉換鎖閉裝置、自動開閉器、吸收轉動慣量和保護電機的聯接裝置、擠岔裝置。

轉轍器型式

[編輯]

依轉轍軌之構造及活動方式之不同,可分為下列四種型式:

尖軌轉轍器

[編輯]
台北捷運淡水站的轉轍器
台北捷運忠孝新生站的轉轍器。
合肥萬達樂園白龍飛天過山車上的鈍軌轉轍器

Split Switch),定位[註 1],及反位各有一根活動軌條及一根連續軌條,故又名支幹轉轍。活動軌條的前端被去一角,利用連杆(Tie Rod)將兩個活動軌條相連,使其同時移動,當轉轍開向定位時,反位側的活動軌條緊貼於連續軌條,與軌距線連成一直線,定位側的活動軌條則離開連續軌條,留下空隙,將輪緣導向定位,反之導向反位。為使活動軌條順利移動,須設置於軌枕鈑上,並利用軌條撐增強連結。活動軌條與連續軌條所成之角為轉轍角(Switch Angle),通常為0°-52'到2°-36'不等,而活動軌條的長度為4.57到5.03公尺不等。若於活動軌條及拉桿中間裝設彈簧,則列車反向行駛時即使進路未開通,也能推擠通過而不致脫軌,通過後轉轍隨即復原,是目前在軌道上使用最多之轉轍器型式。

鈍軌轉轍器

[編輯]

Stub Switch):兩根活動軌條皆屬於定位[註 1](常為幹線),故又名幹線轉轍。由拉桿撥動活動軌條以導向反位[註 1],移動時由操縱機(Switch Stand)同時移動兩個活動軌條以保持固定間距。此種轉轍若當列車反向行駛時若未撥正即有出軌之虞,且因兩根軌條均有斷開會使車輛發生震動,目前甚少使用,僅用於暫時性或慢速,亦或是特殊類型(如遊樂設施)的軌道上。

安全轉轍器

[編輯]

Warton Safety Switch),設計為定位是連續軌條,而反位是活動軌條,反位部分為一斜面,軌道漸漸升高,輪緣在相交處直接跨過定位軌條。此型轉轍對於軌道面會有一定程度的磨損,所以未普遍採用。

馬華生轉轍器

[編輯]

(Mcpherson Switch)此型轉轍器因輪緣直接在軌道上輾壓,造成輪緣與軌道之嚴重摩擦,因此未被普遍採用。

其他轉轍裝置

[編輯]

單軌鐵路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1.0 1.1 1.2 道岔平常開通的方向稱為定位(亦有稱為正位),反之則為反位;定位常為幹線,通常是較順的一邊,而反位常為支線,通常是較不順的一邊,不過實際上並不一定如此。

參考文獻

[編輯]
  1. ^ IEC 60050 -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Vocabulary - Details for IEV number 821-04-02: "points". www.electropedia.org. [2024-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2). 
  2. ^ CH.7. Railway Track Engineering. ISBN 978-0070680128. 
  3. ^ CH.14. Railway Engineering. ISBN 978-0195687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