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恐怖襲擊事件委員會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8年2月6日) |
美國政府機構 | |
---|---|
美國國家恐怖襲擊事件委員會 | |
機構概要 | |
成立時間 | 2002年11月27日 |
解散時間 | 2004年8月21日 |
機構類型 | 政府調查[*]、政府委員會[*] |
授權法源 | Intelligenc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03 |
網站 | 9-11commission |
影像資料 | |
美國國家恐怖襲擊事件委員會(英語:National Commission on Terrorist Attacks Upon the United States),即「9·11」事件調查委員會(9/11 Commission),於2002年11月27日成立,任務為全面完整地說明九一一襲擊事件的有關情況、準備隨時回應攻擊、提供防止未來襲擊的建議。
該委員會由前新澤西州州長托馬斯·基恩(Thomas Kean)主持,委員會由五名民主黨人和五名共和黨人組成。該委員會是由國會立法創建的,並經由喬治·W·布什總統簽署法律文書生效成立。
委員會通過廣泛的訪談與證詞,最後得出篇幅不小的報告,其主要結論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的失敗使得恐怖襲擊得以發生,如果這些機構的行動更明智、更積極,這些攻擊就有可能被阻止。
委員會公布最後報告後,委員會及其網站於2004年8月21日關閉。[1]
歷史
[編輯]2002年11月27日,美國總統喬治·布什(George W. Bush)和美國國會成立了恐怖襲擊事件全國委員會,前國務卿基辛格最初被任命為委員會主席。[2]然而,基辛格在被任命僅幾周後辭職,因為他必須披露其私人諮詢業務的客戶。[3]美國前參議員喬治 · 米切爾最初被任命為副主席,但他在2002年12月10日辭職,因為不想與他的律師事務所斷絕關係。[4]2002年12月15日,布什任命前新澤西州州長湯姆·基恩為委員會主席。[5]
到了2003年春天,委員會進展開始放緩,需要更多的資金來幫助它在最終報告的目標日前完成。[6]3月底,布什政府同意為該委員會再提供900萬美元,儘管這比委員會要求的少了200萬美元。[7]首次聽證會於2003年3月31日至4月1日在紐約舉行。[8]
委員
[編輯]- Thomas Kean(主席)– 共和黨人,前新澤西州州長
- Lee H. Hamilton(副主席)– 民主黨黨員、前第9區印第安納州 美國參議員
- Richard Ben-Veniste – 民主黨黨員、律師和水門事件特別檢察官辦公室的前首席工作隊
- Max Cleland – 民主黨黨員、前格魯吉亞州美國參議員 。[9]
- Fred F. Fielding – 共和黨人、律師和前白宮法律顧問成員。
- Jamie Gorelick – 民主黨黨員、克林頓政府前副檢察長
- 斯萊德戈頓 – 共和黨,前華盛頓州美國參議員
- Bob Kerrey – 民主黨黨員 和前內布拉斯加州美國參議員。他取代Max Cleland成為民主任專員之後,Kerrey辭職。
- John F. Lehman – 共和黨,前美國海軍部長
- Timothy J. Roemer – 民主黨黨員、前第3區印第安納州美國參議員
- James R. Thompson – 共和黨黨員,前伊利諾伊州州長
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包括:
- Philip D.Zelikow –行政主任/主席
- Christopher Kojm –副執行主任
- Daniel Marcus–普通法律顧問[10][11][12]
- John J. Farmer –高級法律顧問
- Janice Kephart–律師
- Alvin S. Felzenberg –發言人[13]
傳喚作證
[編輯]然後政府官員被要求在委員會面前作證,其中包括:
- 喬治·W·布什 – 總統:非宣誓證詞。該會議沒有正式轉錄,因為白宮認為這是一個「私人會議」,會上將討論高度機密的信息,並將證詞的長度限制在一個小時(然而會議持續了三小時十分鐘)。證詞在橢圓形辦公室採錄。起初,布什堅稱他只向委員會主席和副主席作證,但後來同意在整個小組作證。[14]
- 迪克·切尼 副總統:非宣誓的證詞。這次會議沒有正式轉錄,因為白宮認為這是一次「私人會議」,會上將討論高度機密的信息。證詞在橢圓形辦公室採錄。
- 喬治·特尼特 - 中央情報局局長
- 科林·鮑威爾 – 美國國務卿
- 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 – 美國國防部長
- 康多莉扎·賴斯 – 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 理查德·李·阿米蒂奇 – 美國副國務卿
- 保羅·沃爾福威茨 – 美國國防部副部長
- 湯姆·里奇 – 美國國土安全部長和前賓夕法尼亞州州長
- 約翰·阿什克羅夫特 – 美國司法部長
過去的政府官員被傳喚作證之前,委員會包括:
- 比爾·克林頓 前總統:與戈爾分別私下作證。證詞被記錄,時間不受限制。
- 阿爾·戈爾 –前副總統:與比爾·克林頓分別私下作證。證詞已記錄,時間不受限制。
- 馬德琳·奧爾布賴特 –前國務卿
- 威廉·科漢 –前國防部長
- 山迪·柏格 –前國家安全顧問
- 理查德·A·克拉克 –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前首席反恐怖主義顧問
- 珍妮特·雷諾 –前任總檢察長
- 埃德蒙茲 –前聯邦調查局譯員[15]
喬治·布什總統、副總統迪克·切尼、前總統比爾·克林頓以及前副總統戈爾都給出了私人證詞。布什總統和副總統切尼堅持一起作證,而不是宣誓,而克林頓和戈爾分別與小組會面。作為國家安全顧問,康多莉扎·賴斯聲稱她沒有必要宣誓作證,因為國家安全顧問的職位是一個諮詢角色,獨立於對官僚機構的權威,不需要參議院的確認。而法律學者表示不同意她說法的合法性。最終,康多莉扎·賴斯公開作證並宣誓。[16]
報告
[編輯]委員會於2004年7月22日發布了最終報告。在發布這份報告後,委員會主席托馬斯·基恩宣布,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和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服務不足」。[17]委員會約談了10個國家的1200多人,審查了超過250萬頁的文件,包括一些受到嚴密保護的國家機密文件。在委員會公布之前,對任何可能屬於機密的信息進行了最後公開報告的篩選,並在必要時進行了編輯。
此外,委員會還發布了幾份關於恐怖分子資金、旅行和其他事項的補充報告。
批評
[編輯]委員會因所謂專員和工作人員的利益衝突而受到批評,例如9·11委員會執行主任/主席Philip D. Zelikow曾在1995年與康多莉扎·賴斯共同撰寫了一本書。[18][19]此外,委員會的報告受到了委員們本身和其他人的批評。[20][21]
工作的專員小組後的委員會停止其職能
[編輯]在委員會正式發表報告並停止運作幾個月後,基恩主席和其他專員訪問該國,特別提到委員會關於減少恐怖風險的建議,聲稱其中一些建議被忽視。基恩和漢密爾頓[需要消歧義]寫了一本書,描述了他們作為專員所面臨的限制,書名為《沒有先例:9·11委員會的內部故事》。
這本書於2006年8月15日發行,記錄了9/11委員會基恩(委員會主席)和漢密爾頓(委員會副主席)的工作。在這本書中,凱恩和漢密爾頓指責9·11委員會是「被設計成要失敗的」,並寫道委員會對五角大樓和聯邦航空管理局的官員在調查期間一再發表錯誤聲明,以至於它考慮對五角大樓和聯邦航空局官員可能的妨礙司法進行單獨調查。[22]
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的證詞
[編輯]國際法委員會高級顧問約翰·法默爾說,委員會「發現....政府和軍方官員告訴國會、委員會、媒體和公眾——幾乎是完全的、令人費解的不真實。」法默爾繼續說:「在政府的某些層面,在某個時刻....(北美防空司令部的)錄音帶講述了一個與我們和公眾所聽到的完全不同的故事。」[23]9·11委員會主席托馬斯·基恩表示:「直到今天,我們都還不知道為什麼北美防空司令部告訴了我們他們告訴我們的事情,這與事實相去甚遠。」[24]
參考文獻
[編輯]- ^ National Commission on Terrorist Attacks Upon the United States. 9-11commission.gov. September 20, 2004 [February 17,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11, 2010).
- ^ Investigating Sept. 11. NewsHour (PBS). November 27, 2002 [January 21,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20, 2009).
- ^ Cable News Network. Kissinger resigns as head of 9/11 commission. CNN Inside Politics (Time Warner). December 13, 2002 [August 7,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27, 2006).
- ^ Mitchell quits 9/11 probe. CNN. December 10, 2002 [January 21,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20, 2009).
- ^ Bush taps ex-New Jersey governor for 9/11 panel. CNN. December 16, 2002 [January 21,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20, 2009).
- ^ Burger, Timothy J. Commission Funding Woes. Time Magazine. March 26, 2003 [January 21,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14, 2009).
- ^ Probe Wins Boost in Aid. New York Daily News. March 30, 2003 [January 21, 2009].[永久失效連結]
- ^ Chen, David W. Beyond Numbers, 9/11 Panel Hears Families' Anguish.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1, 2003 [January 21,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20, 2009).
- ^ "The White House Has Played Cover-Up"–Former 9/11 Commission Member Max Cleland Blasts Bush. Democracy Now!. March 23, 2004 [July 7,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July 16, 2009).
- ^ Philip Shenon. The Commission: The Uncensored History of the 9/11 Investigation. Grand Central Publishing. 5 February 2008: 345–. ISBN 978-0-446-51131-5.
- ^ Tony Blankley. American Grit: What It Will Take to Survive and Win in the 21st Century. Regnery Publishing, Incorporated, An Eagle Publishing Company. 15 January 2009: 109–. ISBN 978-1-59698-061-7.
- ^ James R. Holbein. The 9/11 Commission: proceedings and analysis. Oceana Publications. 1 January 2005: xxv. ISBN 978-0-379-21528-1.
- ^ Jehl, Douglas. Four in 9/11 Plot Are Called Tied to Qaeda in '00. New York Times (Arthur Ochs Sulzberger Jr.). August 9, 2005 [January 19,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2).
- ^ 9/11 commission finishes Bush, Cheney session. April 29, 2004 [November 24,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4).
- ^ Kill the Messenger. SBS Australia, 2007. Documentary.
- ^ Burger, Timothy J. Condi and the 9/11 Commission. Time. Dec 20, 2003 [November 24,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1, 2010).
- ^ Shovelan, John. 9/11 Commission finds 'deep institutional failings'.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July 23, 2004 [February 2,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2-21).
- ^ Zelikow, Philip D.; Condoleezza Rice (1995). "Germany Unified and Europe Transformed: A Study in Statecraf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ttp://www.hup.harvard.edu/catalog/ZELGER.html?show=review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sociated Press, Feb. 3, 2008, "Ties between White House, Sept 11 Chief", http://hosted.ap.org/dynamic/stories/S/SEPT_11_COMMISSION?SITE=CAVEN&SECTION=HOME&TEMPLATE=DEFAUL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rchived at: http://www.commondreams.org/archive/2008/02/04/682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9/11: Truth, Lies and Conspiracy Interview: Lee Hamilton. CBC News, Canada. August 21, 2006 [October 16,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23, 2008).
- ^ Eggen, Dan. 9/11 Panel Suspected Deception by Pentagon. The Washington Post. August 2, 2006 [May 31,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05).
- ^ Yen, Hope. Book: Sept. 11 Panel Doubted Officials. Associated Press (Washington Post). August 4, 2006 [October 16,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4).
- ^ Levins, Harry. The Ground Truth. St. Louis Post-Dispatch. September 6, 2009 [September 12,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7).
- ^ Farmer, John. The Ground Truth: The Untold Story of America Under Attack on 9/11. Riverhead Books. 2009. ISBN 1-59448-894-0.
拓展閱讀
[編輯]- Without Precedent: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9/11 Commission, by Thomas H Kean and Lee H. Hamilton (Random House, August 2006) ISBN 0-307-26377-0
- The Commission: The Uncensored History of the 9/11 Investigation, by Philip Shenon (the Twelve - Jan. 2008), ISBN 978-0-446-58075-5
- The Next Ten Years of Post-9/11 Security Effor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Q&A with 9/11 Commissioner Slade Gorton (July 2011)
外部連結
[編輯]- 官方網站
- The Complete 9/11 Commission Repor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 MB PDF)
- Kindle-formatted version of the Complete 9/11 Commission Repor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9/11 Commission staff biographi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9/11 Public Discourse Projec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et up by Commission members following completion of report)
- The 9-11 Commission: An Audio Chronic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PR
-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9/11 Commission Recommendations: Implementation Status, Dec. 200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Stonewalled by the C.I.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p-Ed piece written by Thomas Kean and Lee H. Hamilton in the January 2, 2008 edition of the New York Times
- 9/11 Chair: Attack Was Preventab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from CBS
- The Shea Memorandum to the 9-11 Commiss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hotos of 9/11 Commission Public Hearings 7 to 12[永久失效連結]
- 來自美國國家恐怖襲擊事件委員會的LibriVox公共領域有聲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