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土耳其共和國國父
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
Mustafa Kemal Atatürk
總統閣下
1930年代的凱末爾
 土耳其共和國第1任總統
任期
1923年10月29日–1938年11月10日
總理伊斯麥特·伊諾努
阿里·費特希·奧克亞爾
傑拉勒·拜亞爾
前任(職位創立)
繼任伊斯麥特·伊諾努
 土耳其共和國第1任總理
任期
1920年5月3日–1921年1月24日
副職費夫齊·恰克馬克
前任(職位創立)
繼任費夫齊·恰克馬克
第1任土耳其大國民議會議長英語List of Speakers of the Parliament of Turkey
任期
1920年4月24日–1923年10月29日
前任(職位創立)
繼任阿里·費特希·奧克亞爾
共和人民黨終身主席
任期
1923年9月9日-1938年11月10日
前任(職位創立)
繼任伊斯麥特·伊諾努
個人資料
出生約1881年
 奧斯曼帝國薩洛尼卡州英語Salonica Vilayet薩洛尼卡
(今希臘塞薩洛尼基)
逝世1938年11月10日(1938歲—11—10)(57歲)
 土耳其共和國伊斯坦布爾多爾瑪巴赫切宮
墓地 土耳其共和國安卡拉民族志博物館英語Ethnography Museum of Ankara
(1938年–1953年,未下葬)
 土耳其共和國安卡拉凱末爾紀念館
(1953年至今)
國籍 土耳其共和國
政黨 共和人民黨
配偶拉蒂菲·烏沙克利吉爾英語Lâtife Uşaklıgil(1923–25)
獲獎24個獎章
簽名
軍事背景
效忠 奧斯曼帝國(1893–1919)
 土耳其共和國(1919–1927)
服役 奧斯曼帝國陸軍
土耳其陸軍
軍銜 元帥
指揮第19師
第16軍團
第2軍
第7軍
伊爾迪里姆軍團
大國民議會軍
參戰意土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
希土戰爭

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土耳其語Mustafa Kemal Atatürk;約1881年—1938年11月10日[註 1]),1934年前名為穆斯塔法·凱末爾帕夏土耳其語Mustafa Kemal Paşa),土耳其軍事將領、改革家和作家,土耳其共和國第一任總統總理國民議會議長[2],有近代土耳其國父之譽。凱末爾生於薩洛尼卡(今希臘境內),出身木商家庭。 由於早期部分包括凱末爾的土耳其國民沒有姓氏,1934年11月24日,土耳其國會授予其「Atatürk」一姓[2],在土耳其語Ata」就是父親,「Atatürk」(阿塔圖爾克)就是「土耳其人之父」之意。中文學術界在論述時習慣上仍簡稱為凱末爾[3]

凱末爾最為人所知是他在一戰傑出的軍事能力。隨著奧斯曼帝國的崩解,他以傑出的能力帶領土耳其國民運動安卡拉組建獨立政府,並打敗協約國軍隊,解放了國家並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在擔任最高領導人以後,凱末爾實行仁慈獨裁[4],啟動了一連串政治,經濟和文化改革,啟蒙土耳其並讓土耳其成為現代化和世俗主義的國家。凱末爾帶領土耳其現代化的作為被稱為凱末爾主義,其中也包括減少伊斯蘭教對政治及教育的影響[5]

早年

[編輯]

凱末爾出生於奧斯曼帝國薩羅尼卡,父親名為阿里·里薩埃芬迪,他的出身有兩種說法,一般說是阿爾巴尼亞人,另一說法是出自瑟凱地區的尤魯克。 1887年,凱末爾先後就讀於法特瑪太太區立小學沙姆西先生小學,於1893年轉入薩洛尼卡幼年學校,學習成績優異。凱末爾的本名為「穆斯塔法」(意為勝利),其中間名「凱末爾」(意為完美)據悉是他的一位數學老師,因稱讚其數學成績優秀而起的學名[6]。1895年升入莫納斯提爾軍事高中英語Monastir Military High School。1899年進入土耳其軍校英語Turkish Military Academy,1902年進入哈拜參謀學院。1905年從奧斯曼軍事學院英語Ottoman Military College畢業,授上尉軍銜。

軍事生涯

[編輯]
凱末爾在一戰的軍裝打扮

凱末爾因參與政治活動被逮捕,後被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發配大馬士革第五軍營服役。1911年,凱末爾因批評當局而被調離伊斯坦布爾。不久義土戰爭爆發;被派往利比亞前線,晉升為少校。1912年10月—1913年5月,調任駐保加利亞大使館武官,晉升為中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被任命為新編第19師師長。1915年晉升為上校,指揮了著名的加里波利之戰,擊退了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法國印度紐芬蘭軍隊的登陸進攻。1916年8月,因加里波利的勝利,保衛了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獲得「伊斯坦布爾的救星」和「帕夏」的稱號;名揚全國,威震歐洲。後被任命為第二軍團司令,晉升為將軍。[7]

政治生涯

[編輯]
穆斯塔法·凱末爾,軍隊指揮官(1918年)

鄂圖曼帝國向協約國投降後的1919年,他受命為駐紮在薩姆松的第9軍監軍將領(Inspector general),負責殘存的土耳其軍隊的復員和維持治安的工作。他利用這一身份,著手聯合各民族主義抵抗力量,組建國民軍,7月在埃爾祖魯姆舉行的東部各省護權協會代表大會,凱末爾被選為主席。

1920年英國重新佔領伊斯坦布爾,逮捕議員並強迫蘇丹解散國民議會,凱末爾在安卡拉召開大國民議會,宣佈組成代表國家的臨時政府,並擔任新成立的大國民議會主席。伊斯坦布爾的蘇丹政府簽訂了塞夫爾條約之後,凱末爾領導的安卡拉政府堅決拒絕這一條約。1921年8月他要求並說服了大國民議會選舉他為國民軍全權總司令,親自指揮國民軍與希臘軍隊在離安卡拉80公里外的薩卡里亞河進行戰略決戰,戰役中他被流彈打斷一根肋骨,但仍然紮著繃帶指揮,最後以弱勝強,重挫希軍主力,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9月被大國民議會授予「加齊」(「勝利者」)稱號,晉陞為元帥。

1922年11月1日,大國民議會通過了廢除蘇丹制的決議案。1923年10月29日,為了消除土耳其政制的曖昧狀態,凱末爾向新選出的大國民議會提出了一項憲法修正案,正式成立土耳其共和國,凱末爾隨後當選為共和國第一任總統。

1923年9月凱末爾在安納托利亞與羅麥里亞護權協會基礎上建立人民黨,1924年4月,大國民議會通過了新憲法。11月人民黨改名為共和人民黨,由總統兼任主席,總理為副主席。自1923年直至1938年凱末爾去世,凱末爾一直一黨專政無限期連任共和國總統、黨主席和武裝部隊總司令,實施仁慈獨裁[4],其權力幾乎不受任何限制。凱末爾逝世十五年後遺體入葬落成於1953年的安卡拉凱末爾紀念館

凱末爾死於長期酗酒引起的肝硬化

世俗化

[編輯]

1924年3月,凱末爾為了政教分離,廢除了哈里發蘇丹等制度,並將前朝的鄂圖曼皇族全部驅逐出境。他廢除了歷史悠久的伊斯蘭教長制、停辦獨立的宗教學校經院等,文化上現代化突厥化,從而為土耳其的世俗化掃清了障礙。

「我不是宗教性的,沒有教條,沒有冷靜與刻板的統治作為精神遺產。我的精神遺產是科學和思想。」

司法改革

[編輯]

廢除於前朝被奉為神聖法典伊斯蘭教法(沙里亞)以及關閉宗教法庭(沙里亞法庭),模仿意大利刑法瑞士民法模式實行歐式大陸法

服飾革命

[編輯]

凱末爾利用1925年大國民議會授與政府的特別權力,以激烈的手段完成了頗具象徵意義的土耳其服飾革命。他頒布命令強制所有政府人員必須穿戴西裝與禮帽,同時禁止除神職人員以外的一般人穿着宗教袍服或標示宗教徽記;11月25日,又頒布新的法律,強制禁止所有男子戴土耳其帽,凡戴土耳其帽者將依律治罪。他並帶頭脫下軍服,換上西裝,以為國民表率。

婦女

[編輯]
阿塔圖爾克在他的一次鄉村旅行中。

凱末爾推動了一系列提高土耳其婦女地位的改革。包括在法律中明文強制不准婦女穿戴蓋頭面紗、廢除一夫多妻、確立離婚制度、保障婦女在教育就業參政及財產繼承的平等權利。

1934年修改憲法,婦女21歲擁有選舉權,30歲則擁有被選舉權,這項舉措甚至比許多歐洲國家更早,如法國瑞士

1935年大選後,18名女性國會議員加入土耳其國會。

文字改革

[編輯]
凱末爾親自教授土耳其語新字母(1928年9月20日)

1928年5月24日大國民議會立法通過以國際拉丁字母取代以前使用的阿拉伯字母。8月9日在共和人民黨舉行的一個有黨的許多重要人物參加的遊園會上,凱末爾宣布實行文字改革。他號召「把這件事(指推廣新字母)看成是一種愛國行為和國民義務」,要求土耳其人民把「自己從多少世紀以來像鐵箍似的束縛着我們思想的那些令人無法理解的符號中解放出來」[8]。而只有這樣,土耳其民族才能「以它的文字和它的思想,表明自己在文明世界中的地位」。他前往全國各地,親自教人們學習新字母。11月3日,大國民議會通過一項立法,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確定了土耳其新字母[9],並規定翌年1929年起不再公開使用舊阿拉伯字母

凱末爾聲稱,與阿拉伯字母相比,新字母清楚、簡潔又適合土耳其語發音,在土耳其提高成人識字率及發展文教事業方面產生了顯著的效果。但是,實際上新的拉丁土耳其字母,合併了幾個不同的音,k和q不分,é和e不分,h和x不分,反而產生了新的混淆。[來源請求]如其實行的一切變革一樣,凱末爾將這一切都視為政治行動,是他改造土耳其國家和社會的一部分,其目的就是要削弱與割裂同奧斯曼帝國歷史和伊斯蘭文化的聯繫。凱末爾從另一方面否定了伊斯蘭文化的本體特徵,反過來強調了突厥史和前安納托利亞歷史的重要性[10]

個人生活

[編輯]
凱末爾和他的妻子拉蒂菲·烏沙克利吉爾英語Latife Uşaklıgil在1923年的一次旅行中。

凱末爾的名字和四個女人聯繫在一起:埃萊妮(Eleni Karinte),斐凱耶(Fikriye Hanım),迪米特里娜(Dimitrina Kovacheva)[11]拉蒂菲·烏沙克利吉爾英語Latife Uşaklıgil。埃萊妮與凱末爾的關係較少為人知,她是凱末爾的第一個戀人,是凱末爾在比托拉當學生時認識的。這段戀情曾被改編為戲劇,還被拍成電影[12]。斐凱耶是凱末爾沒有血緣關係的表妹,她從小就對凱末爾深情款款,在土耳其獨立戰爭期間,斐凱耶作為凱末爾的私人助理陪伴在他身邊。後來凱末爾認識了他的唯一的妻子拉蒂菲並於1923年結婚。凱末爾被迫離開斐凱耶,斐凱耶因此自殺。也有傳說她是被謀殺的。[13]他們三人的三角戀後來成為凱末爾的朋友薩利赫(Salih Bozok)的手稿的主題,直至2005年才得以出版。[14]拉蒂菲與凱末爾的婚姻也只持續了兩年。[15][16][17]拉蒂菲被看做是土耳其婦女的新形象,經常身着西方服裝與凱末爾一起出席公開場合。[18]凱末爾沒有親生子女,但他收養了13個孩子:1個男孩和12個女孩。其中最著名的是薩比哈·格克琴——土耳其的第一位女飛行員以及世界上第一位女戰鬥機飛行員。[19]

遺產和影響

[編輯]
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凱末爾紀念館(Anıtkabir),落成於1953年。

凱末爾執政期間實施一系列社會政治與經濟改革措施,並逐步形成土耳其民族的思想理論體系——凱末爾主義

2019年以前土耳其國內最大機場——伊斯坦布爾阿塔圖爾克國際機場即以他的名字命名[20]

著作

[編輯]
  • 《對軍官和指揮官的思考》1918
  • 《演講》1927
  • 《公民和民事信息》1930

榮譽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他的生日不詳。5月19日(他於1919年降落到薩姆松發起民族主義抵抗運動的那天)被視為他的象徵性生日。也有人聲稱他出生於1880年。[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Zürcher, Erik Jan. The Unionist factor: the role of the Committee of Union and Progress in the Turkish National Movement, 1905–1926. Leiden, South Holland: E.J. Brill. 1984: 106. 
  2. ^ 2.0 2.1 「土耳其共和國國父凱墨爾生平及成就展」在國立國父紀念館帶您進入歷史之旅. 國父紀念館. 2013-10-18 [2013-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3. ^ 昝濤. 现代国家与民族建构:20世纪前期土耳其民族主义研究. 三聯書店. 2011: p.7. ISBN 9787108037206. 
  4. ^ 4.0 4.1 多個來源:
  5. ^ 孫振玉. 传统与现实:土耳其的伊斯兰教与穆斯林. 民族出版社. 2001 [2013-10-24]. ISBN 978710504617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6. ^ İnan, Ayşe Afet. Atatürk Hakkında Hatıralar ve Belgeler. Istanbul: Türkiye İş Bankası Kültür Yayınları. 2007. ISBN 978-9944-88-140-1 (土耳其語). 
  7. ^ 袁燦興. 凯末尔与土耳其的现代化之路. 《文史天地》. 2013, (02) [2013-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0). 
  8. ^ 土耳其融入欧洲文明的极端“字母革命”. 奇聞異事網. [2013-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9. ^ 土耳其語言. 土耳其旅遊局. [2013-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10. ^ 韓宗佳. 土耳其能否重歸中東領導者?. 新浪新聞. 2013-06-05 [2013-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11. ^ Atatürk: Eine Biographie, Klaus Kreiser, C.H.Beck, 2011, ISBN 978-3-406-61978-6, p. 80, (Ger.). [2013-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2). 
  12. ^ Balkan Is Not Dead. IMDb. 2012-08-09 [2012-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5). 
  13. ^ Atatürk'ün Özel Hayatı. Atatürk. 2008 [2012-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31). 
  14. ^ Bozdağ, İsmet. Latife ve Fikriye İki Aşk Arasında Atatürk. Istanbul: Truva Yayınları. 2005. 
  15. ^ 文非 劉作奎. 现代土耳其创建者凯末尔. 人民網. 2004-03-22 [2013-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0). 
  16. ^ 土耳其国母日记又遭禁 国父私生活仍迷雾重重. 國際在線. 2005-03-07 [2013-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6). 
  17. ^ Akhtar, Salman. The Crescent and the Couch: Cross-Currents Between Islam and Psychoanalysis. Rowman & Littlefield. 2008: 68. ISBN 0-7657-0574-5. 
  18. ^ Turgut, Pelin. Turkey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Legacy Of Mrs Ataturk. The Independent (UK). 2006-07-01 [200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27). 
  19. ^ Sabiha Gokcen (1913-2001), Pioneer Aviatrix. The Monash University Centre for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2024-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9). 
  20. ^ 李顯超. 阿塔蒂尔克国际机场. 你好網. [2013-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外部連結

[編輯]
官銜
新頭銜 土耳其大國民議會議長
1920年—1923年
繼任:
阿里·費特希·奧克亞爾
土耳其總理
1920年—1921年
繼任:
費烏齊·卡克馬克
土耳其總統
1923年—1938年
繼任:
伊斯麥特·伊諾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