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福原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福原京(日語:福原京ふくはらきょう Fukuhara-kyō */?),位於今兵庫縣神戶市平安時代末期的「入道相國」平清盛治承4年(1180年)計劃遷都的日本首都名稱,當時計劃稱作和田京

概要

[編輯]

位置約在現在的兵庫縣神戶市中央區兵庫區北部約平野日語平野 (兵庫区)一帶,計畫是將都城設在山腳下,可俯瞰貿易商港大輪田泊日語大輪田泊(今兵庫港與神戶港西部)和人工島經之島日語経が島的地方。1169年雪見御所落成,平清盛喜愛此地並在平野定居了10年。平野是南部以外的三個方向被群山包圍的盆地,背靠六甲山系以大倉山、會下山等丘陵的地形據說地勢呈「コ」字形排列,能抵擋北風且溫暖舒適,更容易為敵人的進攻做充分準備。另一個原因是這裡是石井川、天王谷川和新湊川的匯合處。平清盛於遷都福原後再興北區山田町明要寺,將其譽為「西部的比叡山」,從而祭拜月球。參拜時,使用從石井川東岸向北延伸的烏原古道[1]

平清盛克服高倉天皇和平家一門的反對,強行遷都。據說這是因為他計畫通過擴大與南宋的貿易來建立一個海洋國家。這座城市若能得到完備的整建則將成為平氏政權「福原幕府」的所在地。由於平家「襲擊了南都的興福寺」,時任公卿的九條兼實應已跟隨遷都,所以應該不會發生任何意外。爾後興福寺起兵反抗平家,支持以仁王舉兵反平[2]

最終,福原京的所有建築物都被源義仲下令焚毀。 也傳言有一部分建材被鎌倉幕府徵用。

福原行幸

[編輯]

治承4年6月2日(1180年6月26日),安德天皇高倉上皇後白河法皇平清盛之邀從京都前來攝津國的福原居住,於此設立行宮。隨後平氏政權計畫在福原附近的和田(輪田)地域營建「和田京」。和田大約位於現在兵庫區南部至長田區一帶的位置。

九條兼實的日記『玉葉』在治承4年5月30日條上記載「來月3日應遷都福原」。兼實對於突然的行幸(遷都)之舉感到不以為然。他嘆了口氣,遷都前夕他「敢怒不敢言」。他曾對遷都表示批評,「這不僅只是天狗般的行為而已。」 、 「生於亂世,見證了這種事情真是一個悲哀的宿命」。 事實上在6月1日時,兼實曾派遣信使問平清盛:「我也應該遷居福原嗎?」 清盛的答覆是:「這裡沒有足夠的住宅用地,所以你不必馬上來此,我以後再帶你來看看。」[2]

最初,他試圖建立一個類似於平安京里坊制城市,但和田地方很快就陷入了困境,因為當地沒有足夠的平地且面積太小。在同樣位於攝津國的昆陽野(今兵庫縣伊丹市)和播磨國的印南野(兵庫縣加古川市)曾有過建立新京的構想,但這兩個計畫都沒有成立,福原在7月修築了臨時宮殿並開闢了道路,當時只有親平氏的一部分人在此持有住宅用地。不過,當時的院政上皇高倉天皇並未放棄平安京(京都),只在福原修建了一座離宮,內裏八省院沒有遷移。另一方面,平清盛採取了不搬遷內裏的政策,在11月的新嘗祭日語新嘗祭之前私下建造了自己的皇居,並在兩年後建立了八省院的廳舍。

然後在11月,平清盛的私邸作為皇居獻給天皇,從17日(12月5日)到20日(8日),舉行了新嘗祭中的五節(新嘗祭仍在京都舉行),23日(11日)將都城遷回京都。據說平清盛是為了在地利上能方便應對源氏開始策劃的舉兵起事,才決定遷都回京。

主要史跡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 高橋昌明 《平清盛 福原の夢》 講談社〈講談社選書メチエ〉、2007年。
  • 山田邦和 「福原京に関する都城史的考察」《長岡京古文化論叢》2、三星出版、1992年。
  • 歷史資料ネットワーク編 《平家と福原京の時代》 岩田書院〈岩田書院ブックレット〉、2005年。

相關條目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清盛お気に入りの地 神戸・平野は「天然のとりで」. 神戸新聞. 2020-04-05 [2020-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7). 
  2. ^ 2.0 2.1 400年続く平安京を荒廃させた「平清盛」衝撃行動 | リーダーシップ・教養・資格・スキル. 東洋経済オンライン. 2022-02-21 [202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1) (日語). 
前任者:
平安京
日本首都
1180年
繼任者:
平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