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白逾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白逾桓(1876年—1935年5月3日),字楚香湖北京山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及報界人物。

生平

[編輯]

白逾桓本姓劉,原籍京山,幼年喪父,隨母親到湖北天門縣竟陵鎮白林記油榨坊任傭工,被東家收為養子,更名白逾桓。後來他考入湖北文普通學堂,因為成績優異而被選派到日本留學。在日本他先在明治法律學校學習法律。1905年,他和宋教仁等在東京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雜誌,同年,他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1905年7月加入中國同盟會,並被推為幹事。他和居正田桐吳昆被譽為中國同盟會的鄂籍四傑。1907年3月,他受黃興派遣,和宋教仁吳昆由日本回中國東北安東,成立了中國同盟會遼東支部,運動馬俠李逢春韓登舉,策划起義占領遼瀋,因事情敗露而被捕。他被逮捕入獄經年,後遞解回籍。在遞解回籍途中路過廣寧時,他邀請解差到日僑開辦的餐館吃飯,其間用日語囑咐日妓勸酒,將解差灌醉,他遂乘機成功脫逃,後來潛入天津。1911年2月,他化名「吳友石」,在北京創辦了《國風日報》,並擔任社長兼總編輯,宣傳反清。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他到漢口鄂軍都督府參議,參加陽夏保衛戰任督戰員。1911年11月,他參加京津同盟會分會。他還在1911年12月參與發起成立北方革命協會南北議和後,他在北京繼續辦《國風日報》,同共和黨所辦擁護袁世凱的報紙進行競爭,並帶頭搗毀了共和黨的報館。1913年3月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白逾桓參與籌辦宋教仁的喪事,並在《國風報》上抨擊袁世凱,結果報館被查封。1913年4月,他當選民元國會眾議院議員。1913年,他到上海參加孫中山黃興領導的二次革命,任吳淞要塞總監兼寶山縣知事,據守吳淞炮台。二次革命失敗後,他流亡日本,並遭到袁世凱通緝。1916年4月,他回到漢口,參與討伐袁世凱,謀求湖北獨立。袁世凱死後,他回到北京,和田桐褚輔成等成立了丙辰俱樂部。後來他回到天津,主辦《憲報》,鼓吹民主憲政。

1917年,孫中山發動護法戰爭之後,1919年他到廣州出席非常國會。因反對選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他在1921年被梁鍾漢等毆打受傷。他和陳炯明共同反對孫中山的北伐主張。被毆打受傷後,他回到上海,以辦報為業。1924年,中國國民黨改組之時,他反對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政策,反對國共合作。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後,他抱持反對的態度。1927年,他到日本主辦《中華民國》雜誌,其間獲悉日本首相田中義一提出「大陸政策」,遂以《白逾桓致章太炎書》寄信上海,披露此事。1931年,他回到中國。1933年11月28日,他因抨擊蔣介石而在上海明石街耕余里 2 號的住宅內遇刺,經搶救生還。1931年,他和陳炯明到天津活動,並在天津日租界創辦《震報》(1933年更名為《振報》),自任主筆,接受日方津貼,宣傳泛亞細亞思想。他還組織了親日團體中華民主同盟會,和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南次郎等有書信往來。

1935 年5月3日,他在天津日租界寓所遇刺身亡(一說被酒井隆策劃暗殺身亡,一說為中國國民黨方面藍衣社策劃暗殺身亡)。他和《國權報》社長胡恩溥的遇刺身亡被稱為河北事件

參考文獻

[編輯]
  • 關捷 主編,日本與中國近代歷史事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第614頁
  • 賀覺非,辛亥武昌首義人物傳(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116頁
  • 湖北省志: 人物,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7頁